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河流域非常规水利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是对海河流域常规水的有益补充,对于缓解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生态环境十分必要。对流域内的微咸水、再生水、海水等非常规水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宏观调控、加大宣传、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利用非常规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现状及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是我国北方资源性缺水省份之一,加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提升全省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势在必行。根据山东省情、水情特点,通过广泛收集分析各类相关资料,对再生水、雨水、洪水、海水、微咸水、矿井水、采煤塌陷区水、空中水等8种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和水平进行全面分析,提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建议举措,为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提供基础支撑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高学平  崔广涛 《水利学报》2007,38(11):1306-1311
对天津及其滨海新区生态城市水利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在淡水资源极度匮乏的条件下,有效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现实性。认为天津市对水资源应遵循节水、治污、高效配置,妥善处理生活、生产、生态之间的关系,力求平衡调配。供水水源应是多元的,增加非常规水资源(污水、海/咸水、雨/洪水)的利用,同时增加可用地下水,外调来水等,逐步进入可持续发展配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辽源市非常规水源供用水现状、效率和存在问题的简分析,对非常规水源水量、水质和利用风险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根据评价结果,明确指出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是解决供水紧张局面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应尽早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属于水资源相对短缺区域,尤其是沿淮淮北地区,水资源量严重不足,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是对全省常规水的有益补充。对安徽省内的再生水、矿坑排水及雨水等非常规水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沿淮淮北地区的典型城市——淮北市的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和供水配置情况。实践证明,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对于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丰水省份--江西省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必要性探讨,分析了江西省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现状,并从提高开发利用意识、拓展利用范围、吸引资金投入建设、开展相关研究、加强舆论宣传等方面提出了江西省利用非常规水源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非常规水资源在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区域水资源配置的角度,探讨了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几个关键问题,主要包括: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潜力分析、基于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水资源配置、开发利用途径及保障措施。结合非常规水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提出了新密市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的途径和措施,提出通过工程体系建设、政策法规制定和节水宣传等措施来推动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新密市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水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心爱 《中国水利》2004,(15):20-22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中水"作为非常规水资源之一,如果合理利用,可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在充分分析我国中水回用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按照优水优用、高水低用、一水多用和重复使用的原则,各地应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推动我国中水回用和污水资源化进展,逐步形成和完善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水资源良性循环体系,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5年长治市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统计数据和开发利用现状,从废污水处理工艺及非常规水源利用现状两方面出发,分析当地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与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长治市非常规水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浅析我国再生水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再生水”作为非常规水资源,按照优水优用、高水低用、一水多用和重复使用的原则,如果利用合理,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各地应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推动我国再生水回用和污水资源化进程,逐步形成和完善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水资源良性循环体系,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