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藏式建筑以其独特的姿态存在于世界建筑之林,藏传佛教及其学说思想,在藏式建筑形式和建筑空间的实践中埋下了深深的烙印,并形成了藏式传统建筑设计的思想和理念.拉萨城区有着极为丰富的建筑文化遗产,该文即对其中的藏式传统寺庙宫殿建筑和民居建筑形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蔡玲 《中外建筑》2006,(3):59-60
本文从建筑的起源,建筑的设计思想,建筑的形式风格,建筑的色彩与装饰及建筑的宗教体现等方面略要地介绍了藏式传统建筑中的古典精神,旨在抛砖引玉,激发对藏式传统建筑的关注,深入其起源和发展,学习和研究藏文化及藏式传统建筑,吸收其古典精神,兼收并蓄,运用到我们的建筑设计之中,创作更多好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3.
藏式传统建筑地域特色浓厚,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形成了西藏独有的建筑体系。为了更好地对藏式传统建筑要素进行探析,文章通过对藏式传统建筑中的宫殿建筑、民居建筑、庄园建筑及寺庙建筑进行分析,分析传统建筑的类型特点及建筑特征,对文后分析传统建筑要素中建构要素、空间要素及文化要素具有借鉴意义。文章意在探析藏式传统建筑的营造内容,对今后研究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君旺 《重庆建筑》2015,(6):62-63
<正>历史上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和藏传佛教及其学说和思想,对营造建筑形式和组织建筑空间等建筑实践活动,在主观和客观上都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并形成了藏式传统建筑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这些设计思想和理念,对藏式传统建筑的建造和发展,对西藏城乡建设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一、天梯说西藏历史传说中的聂赤赞普是西藏第一个藏王,他和他之后的六个藏王,史称天赤七王。传说天赤七王都是天界的神仙,等到他们死亡时也会登上天界。《王统世系明鉴》讲,"天神  相似文献   

5.
藏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不断地积累建造经验和技术,吸收周边民族的许多优秀技艺,形成了较系统的且具有突出地域以及民族特点的藏式建筑。建筑上通过建筑装饰构件元素的运用,阐释出藏式建筑深刻的文化内涵,也因此在建造藏式传统建筑装饰构件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造工艺体系。藏式传统装饰构件艺术的保留,可以引发人们的时代记忆和文化记忆,文化内容代代相传;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大力开展旅游事业或进行现代化建设,吸引大量投资者和旅游观光者,也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加就业机会。因此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对传统藏式建筑装饰构件的调查、研究、分析、汇总的方式,最终形成藏式建筑装饰构件的一个数据库,用来给予在藏式建筑中遇到困惑或是需要帮助的建筑师们一个获取资料的途径,更希望这些传统藏式建筑和构件能够以这种方式得到记录和传承。  相似文献   

6.
川西北传统藏式碉房是我国优秀建筑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营造技艺和科学价值.文章基于川西北传统藏式碉房调研资料,分析了传统藏式碉房的建筑理念、建筑风貌、营造技术和结构体系,总结归纳了传统藏式碉房的建造特点,这将对传统建筑保护和传统村落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藏式建筑受传统的民俗风情影响,其建筑形式是多种多样。因处于高原地区,海拔较高,建筑多采用了居民独有的设计,在设计中体现了宗教信仰,并把这种宗教思想融入到建筑中。本文根据藏式建筑中沿用彩绘图案的方式以展现形式,突出了彩绘特征,并提到了彩绘图案在藏式建筑中的具体运用,阐释了藏式建筑中彩绘图案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8.
董天刚 《门窗》2012,(7):279
藏式建筑因为具有恢弘的气势、绚丽的色彩以及独特的格局而在中华民族的各种建筑中占有着显著的地位。本文主要以"玉树灾后重建项目"为例,从设计立意、日照、功能布局建筑造型以及材质与色彩等方面对传统藏式建筑与时代的融合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黄凌江  兰兵  达娃扎西 《华中建筑》2012,(11):67-69,113
该文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对拉萨市传统藏式建筑居民的主观热舒适评价进行了调研,包括热湿感觉,室内风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主观热舒适具有差异性和动态性两种属性,为具有独特气候和地域特征等环境要素以及总体热舒适评价等。调查数据表明,虽然拉萨传市传统藏式建筑室内热环境不能达到ASHARE标准,但是居民总体热舒适满意程度较高,说明当地居民的热适应起到主导作用,该文对影响受访者的热适应地区的热舒适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藏式佛塔建筑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最具宗教色彩的建筑代表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多种象征意义。藏式佛塔建筑的象征手法更是发挥到了极致,佛塔从整体到各个组成部分都具有着丰富的象征含义,以抽象的宗教理性情感和艺术美,唤起人们的宗教想象。在象征藏传佛教的教义和思想同时,又体现了民间造艺和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1.
西藏传统建筑反映藏民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其建筑装饰无论是色彩还是形式,都与宗教有着诸多关联,蕴含着丰富的宗教寓意,传达着藏族人民崇尚宗教的纯真情感。本文主要从色彩的宗教内涵、建筑色彩等方面来论述传统西藏建筑的装饰特征,以求能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解西藏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12.
特殊的地理和文化区位造成了甘青川滇藏区建筑文化的多元性特征,而建筑文化的多样性是形成本地区传统地域建筑丰富类型的重要因素,同时,丰富的建筑类型也是文化多样性在建筑领域的集中体现.对历史沿革、文化背景与西藏地区有着显著差异的甘青川滇藏区的传统地域建筑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西藏建筑研究和解决西北及西南地区建筑研究中某些跨区域问题,也可深化对整个藏区建筑格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黄凌江  刘超群 《华中建筑》2010,28(5):134-137
西藏传统建筑与聚落是西藏宗教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物质空间与宗教文化结合的范例。通过对西藏传统建筑与聚落的实证与西藏宗教文化的分析,运用"意"与"象"的概念,详述了西藏传统建筑空间形态的中心性,转及内部空间的宗教象征意义与内涵,并探讨了风格与非宗教含义在建筑上的融合。指出西藏传统建筑与聚落空间形态与西藏宗教文化具有同构性质,并归纳了宗教含义在建筑空间中的体现方式,揭示了西藏传统建筑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宗教文化底蕴,以期对地域建筑创作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Z4)
Tibetan area is a region consisting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and cultures,it has special settlement forms.Dege is a historic and cultural center of Kangba area,local architecture has profound cultural background,it i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traditional Tibetan buildings in Sichuan.This paper explored the forms of Tibetan forms and architectural spaces,summarized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Tibetan folk dwellings in Sichuan,and studied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 Gengqing Town in an all-around way.  相似文献   

15.
陈蔚  张曦 《室内设计》2014,(6):64-69
藏传佛教建筑以寺院著称,寺院多 维地反映着藏族的文化和历史。各个藏区的 藏传佛教寺院都有其固有的特色,四川康巴 藏区寺院建筑在其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单 体造型、建造技术以及色彩装饰等方面就 有独到之处。这一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 或多或少的体现了汉地传统建筑风格。文章 从惠远寺着手探讨如何将汉传佛教寺院建 造风格与技术应用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中, 以期对研究整个康巴藏区建筑物质形态提 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丁昶  刘加平 《华中建筑》2009,27(3):275-278
藏族传统建筑历史悠久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形式。受到地域环境的深刻影响,藏族建筑表现出浓郁而强烈的高原气息和民族特色。该文从建筑的布局特征、造型特点、构造形态和宗教内涵等方面论述了藏族传统建筑与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相适应的建筑特点及建造方法。  相似文献   

17.
四川藏区是一个由多民族多文化组成的区域,有着独特的聚落形态。而康定作为康巴地区贸易枢纽交通重镇,是汉藏文化的交汇点,特殊的地理和文化区位造成康定聚落形态的独特性和建筑文化的多元性特征。该文以"聚落—街巷—建筑"的脉络结构,对康定县炉城镇传统聚落的形成和演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在探讨聚落的街巷空间形态的同时,总结了聚落以藏族建筑为主的多种建筑类型并存和不同建筑文化兼容互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建筑人类学研究框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春 《新建筑》1999,(6):24-28
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建筑学领域,从建筑学科自身角度对建筑人类学进行了深入论述。建筑学研究中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的形式创作、城市形态与城市生活等三个方面,都分别可以借鉴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该文对冯纪忠先生建筑文化精神的研究,特别是对冯纪忠"以人为本"的公民建筑设计思想的分析,提出了建筑如何实现与古为新问题,即建筑理论的思维空间视野要扩大,不能只是在建筑范围内打转转,要从大科学的角度观察建筑问题,所谓走出建筑学;走出建筑学界的象牙塔,建筑是全社会、全民族和全体公民的建筑,需要建筑界内外的共识与合力才能改变中国建筑的落后面貌,只靠建筑界的自治自为是不可能再创辉煌的。  相似文献   

20.
儒家伦理与中国传统建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红岭 《新建筑》2004,(3):65-67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人伦文化,其中儒家伦理是主体与核心。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建筑在诸多方面浸透着儒家伦理的种种特征。着重分析了“礼”与“中和”观念对传统建筑在建筑体系、建筑思想、建筑形制、建筑审美等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