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初期雨水调蓄池控制溢流污染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苏州河沿岸典型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水量、水质变化以及调蓄池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与数学模型研究有机结合,建立了苏州河沿岸排水系统降雨径流水量水质与河网水量水质动态耦合的集成模型,计算分析了在3个典型年实际降雨条件下,苏州河沿岸调蓄池工程对溢流水量、溢流污染物的削减效果,以及控制溢流污染对苏州河水质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苏州河沿岸修建了调蓄池的合流制和分流制两个排水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自动化水质水量在线监测及远程控制系统。针对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进水单元、监测指标、分析仪表、采样模式、系统安全、统计分析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并扩展运用到污水输送干线调蓄池所在系统。优化的初期雨水水质、水量在线监测系统在排水系统背景水质、降雨初期径流水质、降雨径流过程监测及初雨调蓄减排环境效应统计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苏州河水系水量和水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苏州河水环境承载能力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苏州河干流的水环境承载能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实施后,确保苏州河水质基本稳定达标所容许的最大污染负荷以及相应的降雨条件。工程实践表明,根据评估结果建设的5座调蓄池,为削减苏州河沿线市政泵站的雨天排江污染负荷、改善苏州河水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苏州河沿岸排水系统雨洪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中建设的5座大型雨水调蓄池所服务的排水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雨水调蓄池对排水系统的雨洪控制效益。研究显示,雨水调蓄池可有效缓解排水系统的防汛压力和减轻对苏州河的水环境污染,具体表现为:①提高现有排水系统短时截流倍数。在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条件下,调蓄池对系统瞬时截流倍数的提高范围为5.6~14.8倍,对系统短时平均截流倍数的提高范围为2.2~6.8倍。②调蓄池最大可延迟8.1 m3/s流量以下的雨洪溢流时间约1.5 h。③具有削减排水系统雨洪溢流污染物的良好效益,对雨洪污染减排的效应随着容积建设标准的增大而提高。在容积建造标准介于20~105 m3/hm2的条件下,对雨洪溢流水量的削减率为5.4%~78.8%,对雨洪溢流COD的削减率为8.1%~92.3%。④改善受纳水体COD浓度的效应随着调蓄池容积建造标准的提高而增强,随着水动力的增强而降低。5座调蓄池联动使用时,在断面平均流速为0.50、0.30和0.10 m/s等三种模拟条件下,可使雨洪过程中苏州河河口断面全过程COD通量浓度分别下降13.2、13.8和14.4 mg/L。  相似文献   

5.
<正>"水是不可压缩的",因此,必须给水以空间,蓄以待渗、蓄以待净、蓄以待用、蓄以待排,雨水调蓄是防治城市内涝、控制雨水径流污染、促进雨水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年来雨水调蓄已成为雨水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业内已有大量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如上海苏州河沿岸和昆明主城区为解决合流制排水系统的雨天溢流污染,先后建设了8座和17座合流制溢流调蓄池;  相似文献   

6.
目前调蓄池在我国排水系统中应用广泛,若调蓄池建设不合理,将造成巨大的工程浪费。对调蓄池在排水系统中的应用开展讨论,分析了以控制标准、地区降雨特征及管道水质特征等为依据计算调蓄池容积的方式,探讨了调蓄池在排水系统中的位置、服务范围及排水系统状况对调蓄池运行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调蓄池效果评价标准,以及调蓄池应向精细化、集成化及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建议,以期为行业内调蓄池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调蓄池是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重要设施之一。参考国内外调蓄池应用研究,结合天津市排水系统现状及初期雨水污染情况,提出先锋河和新开河调蓄池设计方案,并进行效益分析。在先锋河及新开河下修建2座调蓄池,初期实现25 mm降雨径流的截流,总体截流78%的年均径流量,雨水溢流污染物削减率约为90%,在削减污染物排河量及提高城市防汛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调蓄池在合流制排水系统中的工作原理得出,调蓄池的主要作用是增大系统的截流倍数。以滇池流域为例,对昆明主城的降雨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昆明地区降雨量与降雨强度的关系,并以此推导出合流制系统的截流倍数与溢流外排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到合流制排水系统调蓄池容积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水质调蓄池在分流、合流制排水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质型缺水的城市,设置水质调蓄池,可以减少雨水或合流污水排放至河道的量;在降雨历时较短、降雨总量较小时,还可以做到雨水或合流污水对河道的零排放,从而减小排入水体的污染物总量。结合上海市大定海排水系统工程设计实例,介绍了水质调蓄池在分流、合流制排水系统中的作用、有效容积计算、定性和定量地分析截污效果。最后介绍了水质调蓄池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合肥市杏花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水质、水量的调查,掌握了系统雨天溢流的初期效应和颗粒物沉降性能,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初期效应分析法和平流式沉淀池评价方法估算了存储池和存储-沉淀池在6 mm调蓄径流深度下对排水系统溢流污染的控制效率.结果表明,杏花排水系统雨天溢流初期效应微弱,SS、COD的b参数年平均值分别为0.982、0.905,溢流颗粒物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平均沉速中值为0.191 cm/s;存储池对SS、COD的年控制率分别为52.6%、55.4%,而存储-沉淀池对SS、COD的年控制率分别为72.7%、64.4%,存储-沉淀池的控制效果更好,因此建议杏花排水系统调蓄池规划方案采用存储-沉淀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