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性范畴.马克思对其生产力理论的研究对于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以物质生产为基础.而物质生产必然是社会的,既要发生人与自然的关系,又要发生人与人之间的经济联系即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2.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是马克思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考察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性总结.20世纪前后,马克思主义在多元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新的挑战;马克思之后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以不同的视角在坚守和发展马克思思想或"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哈贝马斯以交往行动理论为基石"重建"被僵化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历史唯物主义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面临着重建后的无奈和矛盾.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最终旨趣来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跨越时空的,哈贝马斯的理论建树更多的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范式革新,而不是历史超越.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之前,对市民社会的研究有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不同的角度.马克思是沿着黑格尔的理论开始对市民社会与现代性理论进行研究的,但马克思既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意义上理解市民社会,更力图在市民社会与人类解放的意义上理解市民社会.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概念进行了多重性规定.  相似文献   

4.
劳动在整个马克思思想体系中是居于首要地位的基础性范畴,马克思把劳动称之为社会围绕之旋转的太阳,人类发展史就是人类劳动发展史,马克思的劳动观包括劳动异化论、劳动价值论、劳动解放论,可以说劳动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红线.马克思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人类史和社会史的钥匙,由此发现了两大理论成果,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5.
以空间视角对资本主义发展进行批判研究,不能忽视马克思空间思想.理解马克思地理学和社会关系重组意义上的空间生产思想,把握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和哈维的空间三类型,不断推动社会空间理论发展,深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的论述和对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的禅述,得出结论: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康德和黑格尔各自代表着辩证法研究中两种有着重大区别的出发点.康德把理论理性层面的辩证法称为"幻象逻辑"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提示了辩证法超越理论哲学视野并走向实践哲学的理路.黑格尔没有认真对待、理解与吸收上述康德哲学中深具启发性的思想内涵,以一种纯粹思辨的、理论哲学的眼光,使辩证法重新回到了康德试图避免和禁止的思辨理性的立场上.马克思辩证法是实践理性层面上的、实践哲学视野中的辩证法.以往我们强调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学理渊源,更多地在"理论理性"的层面上阐释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使马克思哲学辩证法所独具的实践理性意蕴被深深掩蔽起来.今天重新思考康德对辩证法作为"幻象逻辑"的批判,并从他所提示的实践哲学的出发点来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商品、资本的分析一针见血,马克思说,资本的本质是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单个物。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对资本范畴的理解进行了精辟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资本的概念给予了深刻的批判,同时,对资本主义的经济伦理制度和社会文化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从产业资本到金融资本再到数字资本,资本主义变化发展,资本逻辑贯穿始终。从数据到数字资本,从数字资本到数字资本主义,一整套逻辑支撑着数字化时代资本主义的命运和前途。数字资本逻辑下的社会分工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随着数字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下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另一方面,数字资本逻辑下的社会分工存在生产性和人道性的局限。在数字资本逻辑下的社会分工里,劳动者没有跳出“劳动异化”窘境,劳资利益对立下社会发展不平衡,数字生产过剩致使社会资源浪费。要根除这些潜在问题,则要推翻数字资本逻辑,在新的生产制度和逻辑下以更加符合数字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分工代替现有分工。未来社会分工将是更“细化”更“精化”,将由“自发”分工走向“自觉”分工,将实现社会高质高量发展的同时人人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所预言的共产主义社会将会到来。  相似文献   

10.
实现公平正义,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的根源,论述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人以唯物史观的公平正义理论为指导,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对公平正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