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多串口通信技术在金刚石合成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讨论了32位Windows操作系统下,VC多串口通信技术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并运用面向对象方法和多线程技术设计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串口通信类。阐述了用VC开发上位机与PLC之间的串口通信程序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2.
串口是常用的计算机与外部串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在VC++6.0中利用第三方控件实现串口通信时实时性较差,系统资源利用不足,为了提高串口通信的速度和资源利用率,软件采用Windows API函数并基于多线程技术和自定义消息机制的异步串口通信的设计理念,结合串口通信的机理和多线程同步技术,分析了Win32系统下多线程异步串口通信软件的开发方法。软件主线程是数据采集程序的管理者,串口监测线程(辅助线程)在后台对串口进行实时监视,获得了良好稳定的通信效果。  相似文献   

3.
主要介绍了利用VC++开发环境设计Windows下串口通信程序以及SPCP(简单串口通信协议)的设计。软件采用Win32多线程技术和自定义消息机制的异步串口通信的方法设计,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定义串口通信协议,保证了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波特率连续可调的串口通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赛男  刘方 《电子科技》2011,24(12):53-55
在基于PCI接口波特率连续可调的串口通信技术中,串口通信模块作为整个PCI接口功能的本地模块,是实现PCI接口模块与外部串口信息的沟通。文中介绍了波特率连续可调技术的实现原理和方法,并基于PCI接口和FPGA技术完成通信模块的实现与测试验证。其具有设计的灵活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5.
台湾MOXA(摩莎)科技于CebitAsia2002展出MOXA全系列EtherDeviceServer工业以太网设备服务器、串口设备联网服务器、异步通信多串口卡等共6种串口设备产品,提供产业自动化完全e化解决方案。由新产品的功能与特色,可以知道MOXA长久以来,在工控网络通信领域的专业技术与丰富经验,不但成功地让MOXA成为亚洲第一大串口通信领导品牌,也让MOXA在21世纪网络风暴下,不同一般产品陷于网络端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智能与冗余工业通信技术为主轴,专注于数据在串口端和网络端的完整转换,让工控网络中的数据和信息不容易因网络不稳定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多机串口通信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串口通信是测控系统组网的主要形式,其中自定义协议是一个关键环节。文中首先给出了串口通信自定义协议的一般格式,然后结合某测控系统给出了实际应用中协议内容的具体定义,并详细分析了信息传输控制过程,解决了串口通信编程中的技术难点,为自定义协议在多机串口通信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开发模式。最后,以VC 6.0为开发工具,给出了通信协议的实现,并编程实现了通信报文的传输控制过程。实用表明,采用该方案可以获得良好的通信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家校通网络控制器的功能需求,提出一种串口与网络结合的通信技术.首先描述了网络控制器的硬件平台和基于TCP/IP协议之上的应用层协议,然后着重讨论了网络通信技术和串口通信技术,在通信过程中,采用主从应答方式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减少数据冲突现象的发生,最后通过现场测试到的数据对该通信技术的可行性与稳定性进行说明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将虚拟仪器技术与PLC相结合,通过串口实现上位机与现场PLC监控网络的通信。详细阐述了LabVIEW实现串口通信的过程,开发了通信软件系统,实现基于虚拟仪器的PLC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9.
北斗导航系统作为国家战略性空间基础设施,不仅对国防安全意义重大,在民用领域的精准化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多线程串口通信技术应用在北斗导航系统中,可以通过此技术来实时获取接收机串口的定位数据,同步输出到多个通信串口中,实现位置、时间、速度等信息的实时更新,同时还可以多设备联合操作,以供用户完成多重需要,大大提升了北斗导航系统的使用效益。文章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功能和多线程串口通信技术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多线程串口通信技术在北斗导航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0.
Windows CE.NET 4.2下PC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Windows CE.NET4.2是面向移动计算和嵌入式应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特别为有限的硬件资源设计了多线程、多任务和完全优先的操作系统环境,并具有强大通信能力,RS232串行通信是windows CE.NET4.2支持的最基本的通信方式。介绍了在Windows CE.NET 4.2下实现RS232串口通信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如何打开、配置、读写、关闭串口和使用多线程来实现类似的异步串口通信,深入讨论了正确实现通信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USB2.0的多路异步串行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几种扩展串口的方案,针对当前串口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USB2.0接口芯片(CY7C68013)控制异步串行收发器TL16C554的4路串口通信的方案,设计了适于多路串行数据收发的硬件系统,编写了基于多线程技术的软件系统,实现了USB和串口之间进行通信.测试结果表明:单路波特率可稳定在1 Mbps,4路串口同时传输,每路波特率可稳定在512 Kbps.  相似文献   

12.
VC中应用MSComm控件实现串口通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串行通信作为一种灵活、方便、可靠的通信方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以及工业控制系统中,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时经常使用的方式之一。本文介绍了MSComm控件实现串口通信的基础知识,并且研究了利用MSComm控件实现串口通信的关键技术问题,指出MSComm控件实现PC间串口通信的一般步骤,在VC++6.0环境下利用MSComm实现PC与PC之间的串口通信,最后通过一个实例给出了MSComm控件在VC++6.0串口通信中的应用。无论在工业控制中PC和单片机之间的通信,还是在2台PC之间的串口通信,都具有相同的原理。只要掌握其中的通信本质,就能灵活地实现串口通信,串口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便于PC端通过RS-232串口调试Android机顶盒,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Java的Android机顶盒串口通信的技术处理。系统采用SUN公司开发的Comm.jar包,支持在Windows下实现串口通信。文中详细阐述PC端通过RS-232串口连接机顶盒的方法,开启多线程处理写入和读出数据,实现MAC地址的批量烧写与美观的UI交互界面,并通过Android机顶盒实际测试达到预期效果。该通信方式已应用于ARM芯片批量烧写的MAC地址。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证双处理器间数据通信的稳定可靠,兼顾实现方式的低成本和易移植,本文提出了在串口通信中引入TCP/IP协议栈来实现处理器间的通信。在该方式的实现过程中解决了上层协议栈和串口驱动之间的数据交换问题和物理串口传输以太网数据问题。文章具体分析了该通信方式的实现原理,并讨论了上层协议栈接口、串口驱动、串口分帧的设计以及具体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5.
殷伦  王英民 《电声技术》2007,31(12):34-36
简单讨论了串口设备联网技术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几种常见方案的特点及可行性。重点介绍了在某个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中基于串口联网模块进行多个串口设备联网的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通过网络与远程串口设备的控制和通信。采用Socket通信模式开发系统应用软件,对系统软件实现的关键部分作出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VB软件在测控程序方面应用较为广泛,相关串口通信编程方法现已成为计算机串口通信程序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主要对智能仪器的串口通信特点和格式进行分析,并在VB环境下编制计算机串口通信程序,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多种协议串行通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针对传统的串口通信实现中的问题以及实际的广域网串行通信的需求,结合Sipex公司出品的多协议串口芯片SP507,提出了一种多协议串行接口的设计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WindowsCE操作系统具备抢占式多任务功能以及强大的通信能力。串口通信是设备内部以及与外部设备连接的重要标准手段。本文探索如何在WindowsCE嵌入式操作系统下实现串口通信。首先通过分析WindowsCE操作系统自带的各种驱动源代码,提出以流驱动模式为策略的框架下具体开发该串口驱动程序的流程,实现串口驱动程序的定制与移植。然后分析串口应用程序的编写原理并使用eMbeded VisualC++开发工具开发串口通信应用程序,以检验是否实现基于WindowsCE操作系统的嵌入式产品与上位机之间串口通信。  相似文献   

19.
对windows 2000环境下串口通信的开发方法进行了阐述,对每种方法的编程实现进行了介绍,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并根据具体使用要求,选择了合适的开发方法.对串口通信特别是串口数据处理以及串口通信模块封装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环形缓冲区数据处理方法和动态链接库(DLL)封装串口通信模块的方法,并通过Visual C++编写...  相似文献   

20.
串口是常用的计算机与外部串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为了提高串口通信的速度和资源利用率,软件采用Windows API函数并基于多线程技术和异步串口通信的设计理念,实现了温控器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并且将采集到的数据保存到Excel中,便于分析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