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部分河岸式溢洪道出口河道狭窄、曲折,岸坡陡峻,河床基础抗冲能力较差,采用挑流消能时挑射水流会砸落淘刷护坦、挑流鼻坎基础,危及下游岸坡稳定安全。为验证泄洪挑射水流形态及其对河床、岸坡的冲刷影响,以民乐河水库工程为例,通过水工模型试验进行分析并对挑流鼻坎体型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溢洪道挑流鼻坎采用斜切坎配合折流器体型能有效改善挑射水流流态,对下游河床、岸坡的冲刷影响较小,可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福建省洋口水库水工溢洪道设计参数指标及布置的合理性,对该水库的泄流能力、水流流态、消流防冲、冲坑形态、河道冲刷等方面进行模型试验,并对挑流鼻坎体型参数进行优化,增加差动鼻坎,从而减轻下游河床冲刷。结果表明:溢洪道泄流能力达到设计要求,溢洪道流态稳定,鼻坎优化方案明显改善了消能效果,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结构设计优化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某水利枢纽溢洪道单体水工模型试验验证,对枢纽布置方案的水力学性能及不同流量时的下游消能防冲设施作出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对溢流堰堰型、反弧段及挑流鼻坎体型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挑流鼻坎形式及体型的优化建议.最后,还对消能效果、河床及岸坡冲刷情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朱金龙  张耀哲  聂源宏 《人民黄河》2012,34(5):141-143,146
在昌马水库多年的泄洪运行中发现,其溢洪道泄洪出口水舌落点集中,在岸边形成较深的冲刷坑,直接威胁到岸坡的稳定安全。为了解决该问题,通过溢洪道挑流鼻坎改建方案的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调整挑流鼻坎体形,提出了适用范围较广的大圆弧导向鼻坎改建方案。经过模型试验验证,大圆弧导向鼻坎不仅具有很好的导向功能,有效控制水舌落水位置、分布及范围,而且能使水舌沿横向、纵向拉开,使水舌覆盖消能区较大范围,减轻河床冲刷,有效解决昌马水库溢洪道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水利枢纽工程经常由于地质条件的原因在工程布置方面受到限制。针对阿拉沟水库溢洪道下泄水流经挑流鼻坎挑射至下游河床及拟人工开挖山体的海漫平台所造成的冲刷和产生的雾化问题,通过多方案的挑流体型结构优化试验研究,获得了适合工程实际的异型挑流鼻坎结构,较好地解决了溢洪道下游消能段的防冲及雾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溢洪道设计中,挑流消能是主要消能型式之一,其中挑流消能型式中挑流鼻坎几何尺寸是影响消能效果的关键,挑流鼻坎几何尺寸受多种因素限制。结合通河县二甲沟水库溢洪道工程,针对溢洪道挑流鼻坎几何尺寸确定的方法,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七礤水库溢洪道重建工程挑流鼻坎选型的设计比较,在水工模型试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的实际条件,采用了差动式挑流鼻坎,增大了挑射水流的消能率,明显减轻了下游河床的冲刷程度,确保了工程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曾红  余玉亮 《人民长江》2013,44(20):4-6
双河口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大(二)型山区水电站。为减少岸边式溢洪道工程量,设计巧妙地利用陡坡地形布置泄槽;为减小下泄水流对河床及两岸坡的冲刷,设计人员结合水力学模型试验,不断优化调整挑流鼻坎段的收缩比和水舌出坎的方向,最终获得了合适的窄缝挑坎体型。水工模型试验及蓄水后汛期的实际泄流表明,下泄水流流态较好,减轻了对河床、坝脚及右岸坡的冲刷下切,同时减弱了两岸的回流强度,证明该窄缝式挑流消能体型设计是合理的。总结了溢洪道的设计,对山区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宰章水库水工物理模型,对溢洪道运行的水力特性和体形结构进行试验研究,优化了进水渠左导墙布置和挑流鼻坎尺寸,使泄洪流态更平顺,水库调度运行更合理,满足消能防冲要求,减少溢洪道工程的工程量和造价。  相似文献   

10.
以某工程溢洪道挑流鼻坎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研究方法,以同等工况为试验研究前提,不同挑流鼻坎形态为研究方向。经试验得出不同鼻坎体型对应消力池下游水流流态、水流挑距、河床入射水流形态及河床冲刷形态。观测分析对比,得到适用于该工程实际的溢洪道鼻坎体型。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分流齿坎对水舌形状和水垫塘底板冲击压力的影响,在七表孔八深孔的泄洪拱坝模型试验中,对采用大差动带分流齿的溢流表孔的水舌形状和水垫塘底板冲击压力进行对比性试验。测量了单孔泄洪时齿坎对水舌形状和落水区域的影响,并研究了表孔和深孔联合泄洪时不同分流齿坎设置方案对水舌空中碰撞效果及水垫塘底板承受的冲击压力的影响,推荐了合理的齿坎布置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中间表孔设置齿坎和边侧表孔不设置齿坎的整体布置形式,可以提高碰撞消能效果,减小水垫塘底板承受的最大冲击压力。  相似文献   

12.
介绍百色水利枢纽RCC主坝表孔宽尾墩联合消能工设计、试验研究成果。该工程泄洪流量大、下泄功率高、河床水深偏浅且地质条件较差,通过研究,确定采用“表孔宽尾墩 中孔跌流 底流式消力池”新型联合消能工,溢流面设置掺气坎,减轻溢流坝面气蚀破坏。消力池底板厚5~8m,附加底板锚筋,满足安全需要。  相似文献   

13.
根据老挝南塔河1^#水电站泄洪流量大、挑流鼻坎设置较低的实际情况,应用我国现有的研究成果,定性地分析了溢洪道挑流消能所产生的雾化影响范围。研究表明,在渲泄设计洪水时对下游边坡和上坝公路等建筑物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小型拱坝表孔大流量泄洪消能建筑物体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圆满贯工程水工水力学模型试验资料,对中小型拱坝表孔大流量泄洪建筑物体形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复合消能工体形与设计思路,即采用宽尾墩窄缝纵向水舌与连续鼻坎横向扩散的综合形式,可使水舌在纵向与横向实现全范围的扩散,充分利用消能空间与水体,既适应了不同流量洪水泄洪的要求,又使消能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大流量泄洪冲坑深度可减小28%.  相似文献   

15.
王亦锥 《人民珠江》2001,(2):16-18,24
拉格都水电站工程水库总库容86.9亿m^3,装机容量72MW。拦河大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40m,其泄水建筑物由泄洪洞和溢洪道组成。泄洪洞布置在主坝右岸,为导流、泄洪、放空水库三结合的无压隧洞,洞身为城门洞形,出口段两侧边扩散并采用连续式挑流消能,后接长 约550m的尾水渠,将水流导入主河床。溢洪道平均宽42m,库流消能,消力库后接20m长的护担;引水渠位于左岸,是导流、泄洪、发电、灌溉四结合的建筑物。工程竣工后的情况表明,枢纽布置是合理的,大坝 能安全拦洪,但因投资等因素限制,溢洪道和泄洪洞下游未作周密的防护,发生不同程度的冲刷。为此,针对泄洪洞和溢洪道出口下游冲刷流态等实际情况,进行了护岸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护岸工程投入使用后,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6.
溪洛渡水电站泄洪洞出口挑流鼻坎体型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溪洛渡水电站采用坝身孔口与岸边泄洪洞相结合的泄洪消能方式。左、右岸各布置两条常规泄洪洞,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泄洪隧洞。在正常水位泄洪时,泄洪洞最大流速近50 m/s,消能防冲设计难度大,对挑流鼻坎的水力性能要求很高。针对原设计方案中下游水舌冲刷两岸、且冲刷坑深度较大的问题,对挑坎体型进行修正。利用Bezier曲线生成技术构造出口挑坎,通过移动控制点改变挑坎的曲线和构造出口挑坎,优化了出口挑坎体型,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7.
三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泄洪消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口水利枢纽大坝为混凝土薄拱坝,最大泄量为7534m^3/s,泄洪消能问题十分突出。通过1:80的水工整体模型试验对泄洪表孔的布置进行了深入的试验研究,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泄洪消能问题、简化了结构布置,并节省了工程量,而且在鼻坎末端采用了偏流扩散装置,改善了流态,也改善了冲坑形态,比蔺汉口坝顶表孔的布置又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8.
水布垭溢洪道泄量巨大、泄洪水头高,泄槽鼻坎受力非常复杂,按常规材料力学法计算的钢筋无法布置。采用ANSYS软件对鼻坎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重点研究鼻坎在不同结构措施下的应力变形情况,提出了侧墙和底板的配筋原则,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流充分掺气可以避免高流速泄洪设施发生空蚀,但也会改变相关水力特性。通过对某大坝泄洪洞掺气设施水力模型试验及关于水流表面自掺气发生条件的相关分析,提出了在全程流速超过38 m/s,长度达550 m的明流洞内仅布置一级掺气设施的建议,较通常情况减少了两级;并针对泄洪洞出流方向与河道流向交角达60°的特点,研究提出了一种大差动异型鼻坎消能工。水工模型试验成果表明,其挑流水舌沿河道纵向扩散良好,水舌外缘与河道对岸保持了30 m以上的安全距离。该泄洪洞建成后经历了高水头、较长时间的泄洪运行,明流洞和鼻坎消能工均无空蚀发生,但挑坎水舌却冲刷到对岸边坡。  相似文献   

20.
芭蕉河二级水电站挡水建筑物为浆砌石双曲拱坝,采用浆砌石坝体自身防渗的防渗形式.泄水建筑物为坝顶泄洪表孔和坝身泄洪中孔,分别采用大差动齿坎和窄缝挑流消能工.模型试验和实际运行表明,浆砌石拱坝体型、坝体防渗及泄水建筑物等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