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考察了不同方法制备的Fe2(SO4)3/γ-Al2O3和Fe2O3Fe2(SO4)3/γ-Al2O3催化剂对丙烯齐聚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Fe2(SO4)3/γ-Al2O3的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很大的影响。与直接将Fe2(SO4)3担载于γ-Al2O3上的制备方法相比,先担载Fe(NO3)3于γ-Al2O3上,焙烧后再担载(NH4)2SO4,再焙烧;或先用氨水将Fe2(SO4)3溶液调至pH=1.2后形成胶体、再担载于γ-Al2O3上制备的Fe2(SO4)3/γ-Al2O3催化剂的活性都有明显的提高,这些催化剂表现出更强的酸性。用铝胶替代γ-Al2O3浸渍于Fe2(SO4)3溶液中,焙烧后制得的Fe2(SO4)3/γ-Al2O3也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其酸量增大。当Fe2O3Fe2(SO4)3/γ-Al2O3催化剂中Fe2O3与Fe2O(SO4)3的Fe原子比为15、12、11时,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丙烯齐聚催化活性。此类催化剂上出现超强酸中心。强酸中心的增强归于Fe2O3与SO2-4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传统的用全波声波资料(FWS)现场计算视纵波衰减因子的修正方法。衰减因子(QP^-1)可以在两个频率点处用远近两个接收器组的傅里叶频谱比来求取。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我们不必知道如何校正频谱的几何扩散损失。  相似文献   

3.
通过Fe2(SO4)3/γ-Al2O3对1-丁烯齐聚反应催化性能的考察,发现该催化剂在温和的条件下对1-丁烯齐聚反应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和二聚物、三聚物选择性。氨不可逆吸附测定及NaOH中毒试验结果表明,Fe2(SO4)3/γ-Al2O3催化剂上1-丁烯齐聚反应是酸催化机理进行的。通过与FeCl3/γ-Al2O3及SO4^2-/γ-Al2O3催化1-丁烯齐聚反应的对比,进一步肯定了SO4^2-及其与γ  相似文献   

4.
通过Fe2(SO4)3/γ-Al2O3对1-丁烯齐聚反应催化性能的考察,发现该催化剂在温和的条件下对1-丁烯齐聚反应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和二聚物、三聚物选择性。氨不可逆吸附测定及NaOH中毒试验结果表明,Fe2(SO4)3/γ-Al2O3催化剂上1-丁烯齐聚反应是以酸催化机理进行的。通过与FeCl3/γ-Al2O3及SO2-4/γ-Al2O3催化1-丁烯齐聚反应的对比,进一步肯定了SO2-4及其与γ-Al2O3相互作用对产生新的酸中心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用电阻率和高频介电测井资料对泥质砂岩地层的岩石物理特性进行解释,该方法是以Lima和Sharma(1991,1992)提出的简化的薄膜极化模型为基础而提出的。根据这一模型,粘土可看成是连续包裹在砂岩颗粒上的湿的球形带电微粒。泥质砂岩的导电可用粘土和粘土包裹的颗粒的简单的电导函数来描述,粘土导电行为与自相似结构方程有关。岩石的体电导率和包含粘土的岩石颗粒的介电常数与粘土参数β1/a(β1为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Fe(2/3)xNi1-xSO4-P2O5/γ-Al2O3催化剂对1-丁烯叠合反应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催化剂n(Fe)/n(Fe+Ni)比、焙烧温度、担载量及载体等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Fe)/n(Fe+Ni)=0.72的Fe0.53Ni0.21SO4复合盐,以P2O5为助剂、中孔γ-Al2O3为载体、用浸渍法担载、担载量为2.36mmol/g(γ-Al2O3)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榆树林油田葡萄花油层测井解释渗透率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不论是油藏描述、储量评价,还是产量预测、开发方案的编制,始终都离不开渗透率参数。因此,应用测井资料解释渗透率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工作。在理论分析及资料统计的基础上,找出了影响渗透率的主要参数(孔隙度和泥质含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榆树林油田葡萄花油层岩心分析以及渗透率与测井参数间的相关分析,确定了对储层渗透率敏感的测井参数,即声波时差(△t)和自然伽马(能谱)相对值(△GR)。运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测井解释渗透率的方程,达到了利用测井资料确定储层渗透率的目的。经过10口井11个层的渗透率对比,平均相对误差为35.8%,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李文湘 《测井技术》1994,18(1):44-54
李文湘.LES测井评价系统.测井技术,1994.18(1):44~54LES测井评价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多矿物分析程序,合成测井曲线程序和测井相分析程序。LES系统能够处理包括地球化学测井在内的多种测井资料,适应于各种岩性剖面。它可提供矿物含量剖面和井相剖面,计算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和渗透率等地层参数。操作简单、计算速度快,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Fe(2/3)xNi1-xSO4-助剂/γ-Al2O3催化剂对丙烯烯叠合反应的催化性能。考察了Fe与(Fe+Ni)与(Fe+Ni)的摩尔比的影响及加入助剂的效果。结果表明,Fe与(Fe+Ni)的原子比为0.72和SO^-24与(Fe+Ni)的摩尔比为1.4时,催化剂活性和C^=12+选择性最高;助剂P2O5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测井资料预测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测井数据预测非均质碳酸盐岩的渗透率是一个艰难复杂的问题。通常,得不出渗透率和孔隙度之间的简单关系式,还需要把其它测井参数加入到孔一渗关系式中才行。本文第一部分回顾了文献中现有的各种渗透率关系式,论述了用岩石孔隙度及其它岩石物性参数预测碳酸盐岩渗透率关系式的方法,及用孔隙-尺度(Kozeny—Carman,渗流和分形模型)得出的各种渗透率关系式应用于油气田-尺度模型(测井曲线)。本文第二部分给出了一个实例。数据是从阿曼的一个复杂碳酸盐岩油气田中获取。为了寻找与渗透率相关性更好的参数,评价了常规和非常规(主要是核磁共振/NMR)测井资料。在检验每个单变量和岩心渗透率的关系后,将相关性最好的变量包括进多元回归关系式中。用7口井资料得出整个油田和4种单地层的渗透率关系式。通过对比计算出的渗透率和岩心渗透率来检验渗透率关系式。最后,将渗透率关系式与第八口井的岩心渗透率(第八口井的岩心渗透率数据不包括在研究的渗透率关系式中)进行对比以确认渗透率关系式的有效性。得出了四种地层的渗透率关系式,其中两种地层的渗透率关系式是用常规测井资料得出,而另外两种地层的渗透率关系式是用NMR测井资料得出。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无法用现有资料区分碳酸盐岩不同沉积成岩相的情况,本文采用了流动带指数(FZI)理论划分岩石类型以解释中低渗灰岩储层的测井渗透率。先从岩心标准柱样塞常规物性分析资料入手,以岩心样本为分析对象用FZI指数划分岩石类型,并拟合各类型的渗透率计算公式。再以孔隙度解释曲线等测井资料为基础,将关系式推广到非取心段,从而完成整个目的层段的渗透率测井解释。结果表明,在中东F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灰岩中,该方法得到的渗透率与岩心实测渗透率之间的差异较小,在非取心段渗透率曲线的连续性好,取得了良好的解释效果。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中低渗灰岩储层的渗透率解释,对相似油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油田开发阶段砂岩储层渗透率动态定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因酸化、压裂、注水和调剖等采油工艺的影响,储层的物理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勘探测井资料不再真实反映当前储层的状态,勘探阶段估算渗透率的模型和方法不再适用于开发阶段的储层.本文把勘探测井资料(八侧向、中感应和深感应电阻率)和生产测井资料(吸水剖面)结合起来,建立了开发阶段砂岩储层渗透率动态预测的模型和方法.用沃尔什函数法提高中深感应电阻率测井曲线的纵向分辨率;用八侧向、中感应和深感应等三条电阻率曲线估算泥浆侵入半径;用侵入半径和吸水剖面估算渗透率.对中原油田的三口注水井资料进行了处理,在每口井中预测了100m井段的渗透率,绘出了侵入半径和渗透率曲线,并进行了对比解释,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高效曾 《测井技术》1997,21(2):148-150
磁共振成象测井是评价地层的有效手段。但是,和其它测井方法一样,在评价地层时,核磁共振测井仍郄离不开岩心分析资料,仍然需要地层参数的先验信息。这里,提出此种看法的目的在于和消立志先生共同探测磁共振成象测井的若干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的方法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盆地BB油田长3、长4+5特低渗透储层测井中泥浆滤液对地层侵入作用弱,直观指示油气层和水层的微电极及深、中、浅电阻率的有序排列基本消失,储层中发育的微裂缝还造成井眼的不规则扩径等,导致测井响应中来自油气的成分少,有生产能力的低孔隙度储层与无效层段之间差异很小。通过确定特低渗透储层有效厚度下限,将地层电阻率作为地质背景条件,分析岩性和电性特征及其相应的统计标准,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分析、识别影响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变化特征及有效油气成分。并采用测井与地质及试油等资料综合对比研究,分析储层中不同岩性的钙质、泥质夹层的定量统计、扣除方法及其对测井曲线造成的背景值影响,特别是利用微电极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幅度、差异及其性质,精细评价和划分了特低渗透储层,有效提高了该区目的层段特低渗透储层测井解释和有利区预测精度,为该区特低渗透油田增储上产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快速、准确、高效的评价四川盆地川西地区二叠系火山岩的岩性,综合运用岩心、薄片、常规测井、元素扫描测井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开展了火山岩岩性识别、储层参数建模和流体性质判别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永探1井整体以基性火山岩为主,放射性低,结合岩心和测井分析结果,将岩性主要划分为玄武岩、含角砾凝灰熔岩和角砾熔岩;②永探1井自下而上可划分出3个次级喷发旋回,测试获气井段岩性主要为含角砾凝灰熔岩,寻找规模优质喷溢相含角砾凝灰熔岩储层是四川盆地火山岩气藏下一步勘探的重点;③永探1井整体表现出高孔隙度低渗透率特征,采用变密度骨架和变声波时差交会法计算的孔隙度与岩心孔隙度吻合度最好;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电阻率法对火山岩流体识别难度大,利用非电法的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和泊松比法在该井流体判别中应用效果良好;⑤推广测井新技术应用,取全取准测井资料是该盆地下一步火山岩勘探取得进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东濮凹陷深层测井和油层物性分析资料,研究了测井资料与孔隙度、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和含油饱和度解释方法,结合地层测试和试油资料,用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和电阻率4个参数建立了深层测井解释标准。应用该方法对濮深8井进行了测井解释,解释结果与试油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Reservoir permeability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that its reliable prediction is necessary for reservoi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Although many empirical formulas are derived regarding permeability and porosity in sandstone reservoirs, these correlations cannot be accurately depicted in carbonate reservoir for the wells that are not cored and for which there are no welltest data. Therefore, having a framework for estimation of these parameters in reservoirs with neither coring samples nor welltest data is crucial. Rock propert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different well logs. However, there is no specific petrophysical log for estimating rock permeability; thus, new methods need to be developed to predict permeability from well log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tools that we applied by the authors i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whos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have been discussed by several authors. In particular, 767 data sets were used from five wells of Bangestan reservoir in a southwestern field of Iran. Depth, Neutron (NPHI), Density (RHOB), Sonic (DT) logs, and evaluated total porosity (PHIT) from log data were used as the input data and horizontal permeability obtained by coring was as target data. Sixty percent of these data points were used for training and the remaining for predicting the permeability (i.e., validation and testing). An appropriate ANN was developed and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of 0.965 was obtained by comparing permeability predictions and the actual measurements. As a result, the neural science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to estimate formation permeability from well log data.  相似文献   

18.
传统单一模型的机器学习方法用于致密砂岩气储层测井解释时存在多解性,为此,将XGBoost算法应用于致密砂岩气储层测井解释。基于A工区测井解释资料,以不同种类的测井资料作为输入变量,通过XGBoost算法建立回归预测模型,预测该区孔隙度与渗透率参数,并探讨了XGBoost算法中各类参数的优化。以准确率指标为评价标准,通过XGBoost算法建立的分类预测模型对该区储层类型进行预测,同时与随机森林方法和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比较,XGBoost算法的预测效果较好。结果表明XGBoost算法能准确地预测孔隙度、渗透率并对该工区致密砂岩气层进行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19.
王忠东  秋英淑 《测井技术》1998,22(2):94-100
磁共振成象测井(MRIL)可以提供地层有效孔隙度、束缚流体孔隙体积、可动流体孔隙体积及渗透率等储层信息。结合其它常规测井资料,还可以提供地层的油水饱和度。文中详细介绍了磁共振成象测井资料的处理解释方法,并提供了解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利用斯通利波衰减反演储层渗透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春会  伍先运 《测井技术》1997,21(3):162-166
流体井孔中的柱状声源被同种流体饱和的孔隙介质包围。以该声源激发的声波场理论为基础,采用分波分析的方法研究复波数平面内极点留数对应的斯通利波。建立了利用斯通利波幅度衰减反演储层渗透率的线性化最小二乘反演模型。利用不同储层条件下的合成全波数据,对反演渗透率结果的稳定性、收敛性及误差作了细致的考察。反演结果表明: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地层渗透率求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