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对寿阳区块煤层气井HS-124井事故发生过程及前期处理情况,分析总结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前期处理过程中的失误,提出了采用非常规处理井内残留钻具的具体方法,并对每一步骤操作要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和研究,成功处理了HS-124井内的事故.通过HS-124并事故处理的实例进一步证明,在钻铤上部带有钻杆的情况下,采用非常规处理井内残留钻具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煤层气钻井施工的实际出发,对在煤层气钻井施工中比较常见的钻井事故,依据生产实践、从勘探技术处理方法上进行了分析,并就事故的发生及处理方法进行了阐述,为井内事故的处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地质钻探因“干钻”引发烧钻事故的发生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煤田地质勘探钻井施工的实际出发,对施工中比较常见的钻探事故,依据生产实践,从勘探技术处理方法上进行了分析,并就事故的发生及处理方法进行了阐述,为井内类似事故的处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水平钻孔及其特征,分析了水平钻孔岩屑淤卡钻具事故形成的机理,结合实际生产经验,提出了水平钻探淤卡钻具事故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斌  杨博  张磊  何磊  李高锋 《陕西煤炭》2020,39(1):183-185
受设备自身、地质条件以及人为情况等因素影响,钻孔施工时常会发生掉钻等事故,严重时会导致钻孔报废。为探讨掉入井内的钻头进行打捞作业的有效方式,以雅店煤矿1号钻孔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井内落物为例开展了具体分析。结合工程概况和施工过程,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根据井下钻探查分析情况,制作套铣打捞器成功进行了落物打捞;对事故处理过程进行了经验总结,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实践表明,套铣打捞法对材质坚硬的落物打捞可行性高,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该立排井的施工,总结了施工过程中出现井内漏失引起的井口坍塌事故时,应该采取的必要的技术处理措施。事故发生后,必须以安全为先,妥善处理孔内事故;处理完孔内事故后,应该及时加固设备下地基,尽量减小设备下地基应力,下套管时应采用浮力阀平衡一部分套管重量,并把井口处所立钻具拖出场房外,为安全施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大口径工程井套管事故及预防技术措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近几年国内施工大口径煤矿瓦斯排放井、输冰降温井、注氮井、送料井等特殊用途工程井时,常发生套管下不到位、套管折断跑管、固井时将钻杆固在井内、套管挤毁报废等事故,给施工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近年来的施工经验对大口径工程井常见事故进行研究,分析了事故的成因,提出了采取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队304机由于认真的贯彻了安全生产的方针和人人抓生产,个个管安全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加强了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因而,自58年5月份以来,连续一年来基本上消灭了人身、井内和机械三大事故,提高了钻进效率,连创安全高产成绩,创我队钻探进尺511米纪录。其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9.
吸附卡钻,俗称粘钻,是地质钻探生产中一种常见的井内事故。吸附卡钻的原因是:1.所钻进的岩层松散,吸水性较强;2.用来做冲洗液的泥浆失水量大;3.井壁上产生了很厚且不致密的泥皮;4.在上述井内条件下,井内钻具较长时间停止了迴转和上下活动,就可能发生吸附卡钻。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巴基斯坦某异常高压区钻孔事故的情况,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断层中的异常高压与泥、砂共同作用导致钻孔事故的观点,对以后解决类似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施工地热井时,经常遇到井管对接不牢固,导致井内出砂和水温降低现象,提出了预防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陕北复杂的地质条件对石油钻井的影响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分析了由于地层结构、地质构造等因素而引起的井塌、井漏、缩径等井内复杂情况的形成原因,概括了井塌、井漏、缩径对石油钻井施工的影响,总结了预防此类复杂情况发生的措施,降低了井内事故的发生率,缩短了钻井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井下失踪矿工搜寻机器人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煤矿井下事故频发,其中瓦斯爆炸事故危害最大,约占煤矿灾害性事故的一半以上。灾害发生后,作业矿工常常被困井下。目前的搜救办法就是派矿山救护队员下井直接搜救。由于灾害发生后,井下环境破坏严重,现场情况异常复杂,常常通风停运,排水故障,电力中断,瓦斯浓度居高不下,使人工搜救工作异常困难。救护队员往往不能或无法进入某些危险区域进行搜救工作,从而延误了最佳救援时机,增加了伤亡和事故损失,井下还可能发生二次爆炸,造成救护队员的二次伤亡。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2400m地热井压差卡钻的原因及处理过程中所采取的不同技术措施,通过处理得出的结论值得推广,对于防止井内复杂情况的发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立井施工事故及防患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0前言 立井施工,工作面狭小,工作人员密度大,井内悬吊设施多,工序复杂,从天轮平台、倒矸台、井盖、吊盘到井底多层同时作业,施工期间,容易发生事故.尤其是采用平行作业及掘、砌、安一次成井,更须注意安全.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不动管柱多层压裂井增多,由于井下封隔器级数增多,压裂砂量增加,易出现砂卡管柱,拔不出情况,近两年143口井中有6口井出现管柱拔不出最终管柱倒扣,被卡工具留于井内,为了处理井内工具,形成了井下成像技术。井下成像测井技术有超声波成像测井技术、井下电视等,主要应用于测井技术,还未在事故井处理中应用。在处理通洗井遇阻、井下落物等事故井时,特别是不明原因的事故井,由于不清楚井下情况,只能根据起出的管柱状况判断井下事故原因,但井下情况复杂,很难用打铅印的方法进行确认。在处理井下事故时,容易造成次生事故,给以后的井下事故处理带来更大难度,既费时费力,又增加事故处理成本。利用该项技术可清晰拍取井下照片以获取井下落鱼状态等信息,为打捞井下落物提供第一手准确直观资料,减少次生事故发生,提高事故井处理成功率。为通洗井遇阻、井下落物打捞、井下水泥封堵等事故井处理提供直观显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针对煤层气地面大口径采动井施工中遇含水、局部塌孔地层发生井壁失稳、井内岩屑返排不净及接钻杆时井底岩粉倒灌堵塞钻头的问题。开展并形成了以改进钻具组合为核心,改变加接钻杆方式等工艺的配合。结合现场实践,成功解决了钻遇强富含水层钻头堵塞、岩屑上返的难题,在提速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钻井周期明显缩短,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探究我国煤矿水害事故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特征,统计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煤矿重特大水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煤矿水害重特大事故与原煤产量、突水水源、发生时间、发生区域、法律法规变迁、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教育培训、煤矿企业性质等8个因素的相关程度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矿井水害事故发生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技术对策以及管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煤矿水害重特大事故大体可分为低位频发期、异常高峰期、持续上升期、高位波动期、稳定下降期5个阶段;4—11月是水害事故高发期,8月份事故发生最多;河南、湖南、贵州、山西、黑龙江是煤矿透水事故多发地,老空水是水害事故的主要突水水源;乡镇煤矿是水害事故的重灾区,但总体呈下降趋势;法律法规变迁、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教育培训等因素也直接影响我国煤矿水害重特大事故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9.
泥浆的流动特性是泥浆的重要性质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循环的压力和泵的功率消耗,岩屑的携带和井内的清洁,地层压力的平衡和控制,钻头水马力的有效利用,井径的扩大或缩小,进而导致井内的复杂化、周期的延长和成本的升高。正如其他流体一样,要对泥浆的水力学行为进行研究,也必须首先搞清其基础力学性质,即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流体是怎样发生变形和运动的。流体的这一应力与应变的关系,称为流变行为,而研究流体的流变行为的学科,称为流变学。不同的流体,可能  相似文献   

20.
我市勘探凿井公司301机组在太原施工水井,当钻进到240米提升钻具时,钻具及230余米钻杆全部掉入井内,造成了一起严重的包钻事故。对事故的处理先后采用了打捞法、顶拉法、爆破法,但均未解决问题。最后采用六偏磷酸钠处理了这起孔内事故。现将事故处理办法及机理探讨如下: 一、六偏磷酸钠处理方法在用打捞法、顶拉法及爆破法进行历时20余天的事故处理中,改革了不少工具,消耗了大量物力、财力均无效果。最后我们试用了六偏磷酸钠进行井内事故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