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了不同静力作用下的多种基台-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模拟结果显示, 基台-种植体组合中Ti6Al4V钛合金-聚醚醚酮(TC4-PEEK)相对于其他实验组其应力集中程度现象可以有效降低, 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较为均匀, 最大应力值为40~60 MPa.在轴向加载条件下, 不同基台-种植体系统中PEEK种植体的应力水平较小, 而周围骨组织应力水平较大; 在斜向45°加载条件下, 相对于其他两种基台-种植体系统, TC4-PEEK的应力水平更低, 其周围骨组织中的皮质骨承受的最大应力值为55 MPa, 松质骨承受的最大应力值为5 MPa, 综合来看的应力水平最小, 有助于骨沉积和成骨量增加, 从而有效提高种植体的界面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金属种植体通常用于修复或替代人体缺损或缺失的骨组织和牙齿。金属种植体机械强度高、刚性好,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过去通常采用Co-Cr-Mo合金、Ni-Cr合金、316L不锈钢等材料制作。不过,这类金属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并不理想,用它们制成的种植体植入  相似文献   

3.
生物医用钛合金具有高强度、良好的耐蚀性能、较低的弹性模量、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已成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医用金属材料之一.与传统医用钛合金相比,超细晶医用钛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与更好的疲劳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此外,超细晶钛合金可诱导骨组织向内生长,增加界面结合强度,加快骨修复进程,在硬组织修复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阐述了各种大塑性变形(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法制备超细晶生物医用钛合金的研究状况与最新进展,指出了SPD法制备医用钛合金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和发展方向,并展望了利用SPD法对生物医用钛合金改性将成为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Ti-Ta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模量低和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在生物医疗和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本文选用Ti和Ta两种粉末为原料,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与热变形方法制备高致密的Ti-20%Ta(摩尔分数)复合材料。通过表面喷砂和碱热处理改性材料表面状态,对材料进行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Ta颗粒均匀分布在Ti基体中,Ta与Ti的界面具有一定的成分梯度,但扩散范围较小。相较于喷砂处理的Ti-Ta复合材料表面,经过喷砂与碱热双重处理的Ti-Ta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细胞相容性。改性后Ti-Ta复合材料生物学性能改善的原因可能是表面形成的纳米孔隙结构有助于蛋白质吸附,以及表面生成的钛酸钠与钽酸钠对蛋白质有更好的吸附性。因此,表面碱热处理是提高Ti-Ta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用工业纯钛按限定形态制成的螺钉形种植体能够与生活的骨组织产生直接的、持久性的骨性接触,这种现象由瑞典生理学家Branemark所发现,并称之为骨融合.植入人体的钛种植体在骨组织中形成稳固的锚基,可以支持和固定义耳、义颌、义界和义眼等颌面部膺复体.钻种植体的上述应用已得到瑞典国家健康和福利局、美国牙科协会、中国医学会口腔分会、加拿大、以色列、德国和丹麦等的认可.目前全世界已有数以万计的病人成功地使用这类种植体来支持和固定口腔及颅面部修复体.我国修复医学临床上也已经开始应用钛种植体.先天性畸形、外伤、感染性…  相似文献   

6.
新型可降解医用金属材料,是近年来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镁合金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骨内植物、骨组织工程支架和心血管支架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由于镁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标准腐蚀电位较低(-2.372V),在腐蚀介质中十分容易发生腐蚀,这种特性使得镁合金的临床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提高并控制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是镁合金临床应用的关键。本文综述了生物医用镁合金与其他医用植入材料相比的优势,以及在临床应用上所面临的问题,阐述了通过合金化、表面处理等方法提高镁合金耐腐蚀性能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生物医用镁合金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单个牙缺失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探讨其即刻负重后种植体的稳定性和种植体周骨吸收情况.材料与方法:选择牙列缺损病例8例,使用Ankylos种植系统,共植入8颗种植体,所有病例均即刻临时冠修复并负重.一个月后安装永久修复体.术后采用平行投照法拍摄根尖片,观察术后即刻、3、6、12个月种植体周骨水平变化情况.临床观察种植修复体的稳定性.结果:即刻负重的种植体均获得骨结合,临床检查种植体稳定性良好,无失败病例.术后X线结果显示存在少量的骨吸收,12个月的骨吸收范围0.07-2.0mm.结论:初步研究表明单个种植义齿即刻负重可以获得良好的骨结合,且骨吸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新型微弧氧化钛基种植材料的细胞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对微弧氧化处理的钛基种植材料的细胞毒性进行研究,并用相差显微镜对细胞形态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本研究采用原代培养鉴定后的成骨细胞,与不同材料三维培养,进行种植体材料的细胞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微弧氧化处理的材料表面细胞形态良好,生长旺盛,细胞计数及MTT测定结果与其它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细胞毒性级别优于0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雷霆  李红梅 《云南冶金》2012,(5):58-61,64
介绍了钛合金在生物医用领域的性能优势及应用现状。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必备的四个基本性能,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耐腐蚀和耐磨性和骨结合性。钛合金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耐腐蚀、生物相容性优异等特点成为医用金属材料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磷酸钙骨水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深入研究磷酸钙骨水泥(CPC)/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性能,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制备了CPC-PLGA生物复合材料;并通过测定该材料在模拟体液中浸泡后引起的浸泡液pH值的变化,以及采用JSM 5600LV型扫描电镜观察该材料在体外降解后的微观形貌,间接评估了该材料引起体液pH值的变化以及该材料降解性能对人体细胞和骨组织可能存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PCPLGA复合材料没有引起浸泡液pH值的较大波动,该值始终处于人体安全范围之内,对人体细胞的刺激影响将会较小;由于该材料复合了高分子聚合物PLGA,使其具有良好的降解性,可为骨组织细胞、血管等的粘附和生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作为生物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在药物传输和骨组织修复及替代方面。由于HAP本身力学性能较差,且在生物领域扩展应用上有一定的差异性,为了得到综合性能优异的HAP生物材料,HAP复合材料及离子掺杂改性是当今研究的重点。主要综述了HAP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复合和离子掺杂的研究进展,总结了HAP的优缺点,展望了HAP在生物材料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钛合金具有硬度高,耐磨损,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骨科植入物和骨组织修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未经处理的钛合金表面通常表现出较差的细胞黏附性,不利于骨整合。为了激发钛合金材料的生物活性,需要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处理。本研究采用碱热处理(AHT)的方式对由激光粉末床熔合技术(LPBF)制备的多孔Ti6Al4V合金材料进行表面改性,考察了碱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对钛合金材料表面形貌的影响,并对表面改性后的试样进行了生物相容性测试。结果表明,试样经过酸洗预处理后,在60℃恒温条件下浸泡于7 mol/L NaOH溶液中并保温1 h,经过高温烧结得到的试样表面形成了形态良好、分布均匀的纳米网状钛酸钠涂层,再经过模拟体液浸泡培养10 d,形成磷灰石涂层。采用直接接触的方式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接种在试样上,培养48 h,测得碱热处理且经过模拟体液浸泡试样的细胞相对活性明显高于未经处理的试样。  相似文献   

13.
医用多孔钛及钛合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用钛及钛合金材料由于能提高材料的骨引导作用,有利于骨组织的长入促进骨性结合而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从医用钛及钛合金材料的发展、成型方法及表面改性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钛材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导致其在海水管路应用中面临着严重的海洋生物污损问题。分析了钛材表面污损生物附着机理及附着规律,分别介绍了微生物污损与宏生物污损对钛材的影响,阐述了国内外钛制管路常用的防污技术及其特点,并指出了钛制管路污损防除技术的研究方向:(1)掌握污损生物在钛材表面的附着规律及与钛材界面的作用机制,以助于防污技术的研究;(2)开发无毒、节能、高效的新型海洋生物防污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钛及钛合金具有高的生物相容性、低密度、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优良的抗腐蚀能力,是生物医用领域的首选金属。钛基合金在牙科领域已有广泛应用,它们的焊接能力也成为该领域的热议主题。当前钛基合金牙种植体的焊接问题主要是热影响区的形成以及钛在高温下易与氧、氢、氮发生反应,这些都会对种植体的长期使用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6.
Zn的标准电极电位介于Mg和Fe之间,同时Zn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Zn及Zn合金作为新型的生物可降解金属材料最近几年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Zn及Zn合金应用于心血管支架及骨组织修复材料,近年来在体外和体内生物相容性、降解速率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新型可降解生物Zn合金的研究结果,在降解速率、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等三方面概述了研究进展,明晰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展望了生物可降解Zn合金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传统医用钛合金的设计标准主要为强度与弹性模量。随着外科植入物在临床的不断应用,新型生物医用钛合金的设计要求也随之提高,不仅需要考虑合金元素的生物相容性、细胞毒性等生物安全性指标,而且针对不同的人群提出可拆卸或长期植入的理念。对比分析了国际上对医用钛合金的传统设计方法及准则,重点介绍了新一代外科植入用钛合金应该具备的最新设计要素和最新应用进展,提出了医用钛合金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医用TiMo合金因为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受到关注。多孔TiMo合金因为具有连通的开孔结构和适宜的力学性能可用于骨组织的替换与修复,是一种理想的硬组织植入材料。本文从力学性能、微观组织、耐蚀性等方面探究了医用TiMo合金的国内外研究概况。从制备方法、孔隙特性和力学性能等角度探究了医用多孔TiMo合金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NiTi合金的自蔓延高温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自蔓延高温合成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现状.自蔓延燃烧合成的NiTi合金孔隙度高、开孔率大,且孔隙多为三维连通的网状结构,这种孔隙结构进一步增强了合金的生物相容性,有利于新生骨组织的生长与体液的输运,特别适合用做骨骼材料,现已引起材料界及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工艺对机械加工后的C/C复合材料进行再增密,对比研究再增密前后材料的力学性能、表面形貌和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经过再增密,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提高8%和51%,分别达到269.8 MPa和317.5 MPa,弯曲模量和压缩模量均接近人骨模量;材料表面粗糙度(Ra)由3.30μm下降到2.51μm,表面形貌由粗糙疏松状转变成光滑密实结构;细胞培养结果表明经再增密处理的C/C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