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合理选择水闸岸墙与闸室的连接形式是关乎水闸安全的重要因素,对水闸闸室与岸墙分离式布置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施工期采取后期设置止水的方式处理止水破坏问题,采取工程措施减小边荷载对岸墙的不利影响,并通过工程案例验证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水闸工程布置是水闸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到水闸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文章旨在探讨金江坝水闸设计过程中闸址轴线、闸门形式方案、闸孔数、水闸堰顶高程、闸室底板形式等工程布置。  相似文献   

3.
升挂式闸门提出闸孔后,由竖直状态空中翻转至水平状态,平卧悬挂于洪水位以上。水闸采用升挂式闸门,可有效降低启闭机室排架高度,提高闸室抗震性能,改善闸室受力条件,降低工程投资。本文主要介绍了升挂式闸门的适用条件、闸室布置和设计要点,对设计蓄水位和洪水位相差较大的水闸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段艳芳 《山西水利》2013,(1):32+36-32,36
介绍了旮旯水电站的工程概况和工程布置,阐述了进水闸位置的确定以及具体的工程布置和设计,通过对进水闸的水力计算和闸室基底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种荷载组合下,抗滑稳定和基底应力均满足水闸设计规范要求,进水闸结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5.
在水利工程中,水闸结构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挡水和过水建筑物。尤其是对于修建于土质地基上的水闸工程,闸室结构与地基的相互作用复杂且强烈,闸室底板作为闸室与地基的衔接构件,其工作性态与水闸工程的功能发挥和运行安全密切相关。将闸室底板所受到的地基反力作为闸室结构与地基相互作用的表征指标,依据现行水闸设计规范,融合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MCMC)抽样法、BP神经网络以及Tchaban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水闸闸室底板地基反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并将上述方法应用于某实际工程分析之中。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理解和研究水闸闸室底板地基反力以及闸室结构与地基的相互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对于水闸工程的合理设计、安全运行以及科学评估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闸室安全复核是水闸安全鉴定中的重要内容,涉及水闸地质条件、结构形式及材料性能等诸多方面。闸室安全复核的关键在于应用科学合理的计算分析方法。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针对整体式底板闸室结构特点及其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理正结构设计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闸室结构安全分析模型,分别对不同计算工况下闸室结构安全进行复核计算。复核结果表明:该水闸闸室基底应力、闸室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以及闸底板和闸墩结构强度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较之传统的方法,可极大地提高水闸安全复核的精度和效率,分析方法对同类水闸工程安全分析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洪潮江水闸由于年久失修,水毁严重,造成闸室上部结构垮塌,基础被淘空,下游河床形成多处冲坑,重建工程的方案通过对闸址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枢纽建筑物布置、对外交通、征地拆迁、施工、工程投资等条件的分析论证,选择在原闸址上重建。确定的水闸枢纽布局,采用16孔×10 m露顶式平底闸方案。工程建成后运行效果良好。笔者对洪潮江水闸闸线选择及水工建筑物布置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
阿库木引水枢纽的左岸进水闸存在渗流流土破坏的可能,同时存在闸室地基不稳定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进水闸安全运行,规范开展水闸安全鉴定工作,根据《水闸设计规范》(SL 265-2001)的要求,从阿库木引水枢纽工程实际出发,论述了该工程左岸进水闸的布置及安全鉴定,并对进水闸闸室基底应力及整体稳定性进行了复核及评价,最后提出了加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闸室结构的稳定性,研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天然地基和复合地基水闸闸室的应力沉降,同时分析闸室结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复合地基相较于天然地基,闸室最大沉降量显著减小。在没有进行地基处理时,水闸闸室的最大竖向位移量为162.9mm;进行地基处理后的水闸闸室最大竖向位移量为36.19mm。两者相比,最大竖向位移减小77.8%。研究表明,复合地基可以有效提高闸室结构的稳定性,可为实际水闸工程提供实用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迪 《东北水利水电》2023,(4):43-45+72
闸室是水闸工程的主体,对闸室稳定性进行科学评价是发挥水闸功能和效益的重要保障。文中以具体工程为依托,探讨了利用有限元法进行闸室安全稳定评价计算过程中地基建模深度对闸室稳定评价结果的影响,以便为相关研究和工程计算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水利工程水闸规划设计中,一般结合闸室结构受力、闸门布置型式、水闸运行模式、工程施工导流、施工方法及工程投资等因素比选水闸闸型。通过引入水闸生态足迹概念,基于水闸工程施工期生态足迹占用矩阵及计算模型、水闸施工期生态足迹占用水平,将生态足迹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引入水闸闸型比选中。闸型比选时,在满足水闸功能及安全要求下应优选生态足迹占用量较小的闸型。  相似文献   

12.
王义 《陕西水利》2023,(8):108-110
龙泉滘水闸重建工程闸室地基坐落于淤泥层,分布广,厚度大,埋藏深,土质软弱,地基承载力不足,在外部作用下,闸室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现象,从而影响到水闸安全。为了提高闸室地基强度,水闸在重建时需要对闸室地基进行处理。结合工程地基实际情况,对龙泉滘重建水闸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比选,经综合对比,推荐采用方案二Φ800钻孔灌注桩进行基础处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加快城镇化建设,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当今时代热点的环境问题特别是水土流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建筑工程中如何确保水闸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安全性,已成为目前建筑师对环境要求的又一新的挑战。笔者结合某工程进行对水闸布置、水力设计、闸室稳定分析,整体式闸底板结构计算,水闸施工等问题进行展开,并对此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尤其是施工导流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进一步确保水闸工程的质量,尽量考虑当代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使工程安全可靠,长期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
南海市官山水船闸枢纽工程由排水闸和船闸组成,排水闸总净宽为36m,闸底板标高-2.50m,闸项标高9.00m,设计水头5.96m。船闸V级,闸首宽12m,船室长100m,受场地限制以及便于检修闸门尺寸的统一,设计确定水闸单孔宽取与船闸闸首同宽,即为12m,水闸共三孔,对于这样单孔宽较大的三孔水闸,如何合理地选定闸室结构型式是水闸设计中值得探讨的问题。1闸室结构布置型式比较三孔水闸如采用分离的U型结构,则不但缝墩增多,施工麻烦,且边孔闸室的双向稳定难以满足,故舍弃此方案。可供选择的布置方案是底板与闸墩联成整体的“UU”型结构…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的水闸泄流计算方法,由于模拟加载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其存在着水闸泄流计算效率较低的缺陷,无法满足现今水资源匮乏地区的需求,故提出渠道引水枢纽水闸改造工程泄流计算方法研究。以渠道引水枢纽布置分析为基础,结合现今水闸安全缺陷,对水闸进行工程改造(施工导流阶段与闸室改造阶段);依据上述水闸改造工程情况,结合水闸顶部高程与不同泄流装填构造水闸泄流计算公式,确定泄流计算公式参数,从而实现渠道引水枢纽水闸改造工程泄流的计算。仿真实验结果显示,与现有方法相比较,提出方法水闸泄流计算精确度较好,计算时间较少,表明提出方法水闸泄流计算效率较高,充分证实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适合大力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6.
考虑到开敞式水闸建设成本较多,文章使用了ANSYS软件和复形法对开敞式水闸闸室结构的优化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建立闸室结构优化模型和设定约束条件,通过分析比较能够得到最优的水闸闸室结构设计方案,从而有效降低开敞式水闸的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17.
水闸工程已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广泛应用,其结构的安全性需引起高度重视。但目前的单一安全系数法不能真实地反映结构的安全程度,宜采用分项系数极限状态设计法。水闸设计规范修订不仅包括结构的抗滑稳定及地基应力稳定,还需重视闸室的抗浮稳定。结合《(山区)水闸设计规范》修订之水闸结构设计分项系数套改研究选题,以《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为指导,分析推导了闸室抗浮稳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方程,提出了对应的分项系数,辅以9座已建或待建水闸工程进行了成果合理性检验。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一干渠蓄水闸工程分为东环蓄水闸和西环蓄水闸,两座水闸闸室均建于淤泥质软土地基上,软土地基上工程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地基处理问题,主要介绍了针对两座水闸闸室不同地质情况和受力情况等,设计采用粉喷桩和换土等不同地基处理措施。为其他类似工程的地基处理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针对张公桥水闸工程闸室及消能底板被冲毁、闸门严重漏水灌溉供水保障功能差、河床淤积行洪能力弱等问题,结合项目安全鉴定成果、运行现状和设计标准等条件,对泄洪建筑物除险加固方案、枢纽布置和结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9孔泄洪闸方案,在整体布置、工程运行、施工及综合投资方案均较优,与工程匹配性好。泄洪建筑物加固及重建后,将显著改善水闸灌溉、行洪、排涝和治污等效果。  相似文献   

20.
水闸工程甚至水利枢纽最重要的工程安全部分就是闸室稳定与否。本文以孟家闸为工程实例,利用大型有限元ANSYS对该闸闸室稳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闸闸室底板、闸墩等部位结构强度均满足规范要求,说明本文采用的简化分析模型及边界条件基本合理可行,为今后工程模拟提供了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