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调查分析了我国现有的城市广场中存在的“模式化”、“人情味不足”、“广场混同交叉路口”、“广而非场”等问题,指出为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需求,应力求在广场设计中实现广场的步行化、多样化、小型化、领域化及个性化,以提高我国城市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人文主义色彩与城市广场风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广场作为逆序法则下图底关系产物的空间特征,论述了广场作为城市基本外部生活空间所应当具备的人文色彩,并以古代罗马广场的二重性———“市场”与“卫城”的结合与相互关系引发对现代城市广场设计风格倾向的思考,以鹿特丹功能主义的和拉丁文化传统的两个广场规划实例说明人文主义色彩与城市广场风格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广场·建筑·界面——以湖南株洲“神农广场”项目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强  蒋涤非 《华中建筑》2011,29(9):53-56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中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的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广场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以湖南株洲市神农广场为例,从广场空间城市意象的把握、人性场所的回归、丰富的空间层次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建筑界面对广场空间的营造,用“界面”意识来指导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4.
分析广场作为逆序法则下图底关系产物的空间特征,论述了广场作为城市基本外部生活空间所应当具备的人文色彩,并以古代罗马广场的二重性--“市场”与“卫城”的结合与相互关系引发对现代城市广场设计风格倾向的思考,以鹿特丹功能主义的和拉丁文化传统的两个广场规划实例说明人文主义色彩与城市广场风格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大雁塔广场为例谈中式文化精神的市民广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瑶 《山西建筑》2006,32(17):24-25
以西安市大雁塔广场为研究对象,着重从中式生活态度及活动习惯与城市广场的结合、突出民族特色的广场构筑物、中式文化氛围的营造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大雁塔广场在“中式化”设计中的成功做法,以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自然·城市——杭州市吴山广场设计的理念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设计理念的纠偏:从当前城市广场设计的不足谈起   近年来,城市广场建设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从城市的领导层到普通市民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这一方面反映了市民对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现实需要和对美丽宜人的生活环境的渴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对建筑文化的渴求。纵观当前众多的城市广场作品,其中不乏成功的启示,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不足有:(1)政治象征与亲和力的不平衡。许多城市广场建设于市政府之前,谓之市民广场或市政广场,规模巨大,尺度惊人,它们更多地反映了政治的象征,而失之于对市民的亲和力。(2)日常生活行为的满足与重大事件的满足的不平衡。“大而空”的城市广场为极而少之的重大事件(集会、庆典等)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场所,而失之于对市民日常生活行为的满足。(3)“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不平衡。表现在不顾气候条件,片面追求“硬质景观”,而忽视绿地林荫之类的“软质景观”。(4)公共性空间与私密性空间的不平衡。表现在大多数城市广场缺少私密性的空间。   以上不足,反映了当前城市广场的设计理念的偏失,因此有必要对之进行重新梳理。在吴山广场的设计中,我们坚定了以人本信念、城市整体原则和设计结合自然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2 设计理念的深化:广场定位 2.1 现代城市广场的四要素   设计,总是涉及事物的功能、形象和涵义等内在属性。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物质环境中的特定元素,还有一个重要属性,即地点,或称环境。环境大致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前者指由一切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构成的物质环境,是显性的。后者指由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因素构成的人文环境,是隐性的。实际上,环境因素对城市广场的功能、形象和涵义等内在属性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笔者把环境、功能、形象和涵义并称为现代城市广场的四要素。 2.2 吴山广场区位(图1)   吴山广场位于杭州市旧城区南部,吴山北麓,延安路南端对景位置,周边配置展览馆、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建筑。整个规划区约8ha,其中广场用地约2.90ha。基地属不规划山地,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中部与西部较平坦,相对延安路高差为1.2~19.8m。 2.3 吴山广场的定位   城市广场的定位,其实就是对其环境、功能、形象和涵义的正确把握。定位的起点是对环境的分析。定位过程要求反映以人本信念、城市整体原则和设计结合自然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1)环境:吴山广场位于杭州旧城区南部,吴山北麓,延安路南端。南部毗邻“吴山天风”景区,“武林广场——延安路——吴山广场——‘吴山天风’景区”将成为杭州最富魅力的城市中轴。广场东侧,河坊街东段的中山中路、大井巷为传统商业步行街区。广场西南侧为市级旅游公建和住宅。   吴山是形成杭州“半是城市半是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形态的重要元素。又因吴山契入市区,而与市俗生活息息相关。独特的区位和杭州六朝古都的历史,赋予了吴山地区丰富的商业经济和民俗文化的内涵。有专家断言,吴山地区已成为杭州唯一能整体体现历史文化风貌的地区。吴山“路近、山低、石奇”,泉洞多,景观和旅游资源丰富。“吴山天风”作为新西湖十景之一,是以风景、古迹为基础,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为中心内容,集自然景观、吴越文化和杭人时尚为一体的综合型文化旅游区。景区内的城隍阁,高约40m,是杭州城市景观线中新的标志性景点,其地位与保NB13B塔、原雷峰塔相当。   (2)功能定位——集旅游、休闲与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城市级广场:功能对应使用。使用涉及使用对象和使用内容。使用对象反映于城市广场,就是广场的服务等级:如城市级、社区级和组群级之分。吴山广场作为杭州城市中轴的重要端点,将与轴线另一端的武林广场以及城站广场构成市区三个主要的城市级广场。从使用内容来看,吴山广场未建之前,武林广场载负了大多数的广场功能。然而广场周边道路(环城北路、体育场路)交通负荷极大,不利于大中型文化公益活动的开展。因此这类功能有必要向吴山广场转移,武林广场将主要以城市商业办公中心广场的形象存在。吴山周边交通量小,并富于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由此我们把吴山广场定位于集旅游、休闲与文化活动为一体适合市民活动的文化活动型广场。  相似文献   

7.
姚雪艳 《园林》2004,(6):8-9
在美国大城市的中心地区,总被点缀以大大小小、形色各异的公共广场空间。当行人置身于高楼林立、繁忙喧闹的城区,常常会于不经意间茫然失措,迷失在由各种建筑材料堆砌出来的大尺度城市背景之中。然而,当他们步入散布于城市中的那些广场,那种迷惘的情绪便被涤荡而去,因为,尺度宜人的城市广场,特别是广场上的”人”及“人群”的各种活动,为原本紧张的城市空间注入了必需的亲和力,而人与广场也在不知不觉之中相互融合,形成城市中心区最生动、最具吸引力的一道景观。  相似文献   

8.
基于城市文脉的城市广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永晖  姜丽 《山西建筑》2007,33(26):77-78
以湖南常德市的武陵阁广场为例,基于对湖南常德市的城市历史文脉——“武陵文化”的研究,分析武陵阁广场的建设现状,并提出城市广场设计应注重发掘城市的历史文脉和人文根源,并在设计中充分体现“武陵文化”和城市特色,使市民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9.
《中国住宅设施》2011,(12):10-10
11月6日上午,江阴城管局在步行街学院场广场开展以“城市管理一起来,文明江阴更精彩”为主题的广场宣传咨询活动,通过向市民发放宣传资料、图版展示、意见征询、现场接受市民对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咨询等方式,向市民宣传“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城管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以“近似重心法”为手段,运用视觉环境分析方法,结合西安市钟、鼓楼广场建设工程,探讨了城市广场的视觉环境问题。指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历史性地段的更新与保护,应重视建筑物视觉环境的创造与保护。  相似文献   

11.
摘 要:胶南市行政广场通过对“琅琊古城”①、“九宫格”、“环形水道”、“锚之原型”、“帆之原型”的理解后形成的外部空间形态,诠释了胶南市行政广场的文化特征.目的在于在广场设计中.广场中景观形态的文化学体现,通过对历史原型②的重构,雕塑造型手法的裂变、扭曲,古代城市在城市广场中规划思想的重新理解及海洋文化在广场中恰当的定位来实现的.广场设计中引入建筑文化学的思维,不仅使城市广场更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而且可以在城市广场中寻求历史脉络,使人们在游览广场的同时,感受到当地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12.
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渗透到城市和住宅建设的各个方面,从花园、庭院、公园到城市广场、街道、街头绿地、校园、社区等,无不被景观设计所覆盖。作为设计师该用怎样的心态和方式处理好园林景观与"原生态环境"的关系?怎样做到"功能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完美结合?我们的观点是: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在利用大自然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善待大自然。  相似文献   

13.
吉林市是松花江流域的重要城市,其城市景观生态格局既与该流域其他滨水城市相似,又特色鲜明。从吉林市城水结构、滨水景观及水域环境三个层面入手,研究水域空间的结构布局、景观规划及生态保护路径,提出将吉林自然生态骨架与城市空间融为一体,构建"山水环绕组团结构"的城市景观格局,突出"城在景中,景在城内"的水域景观特质,以及建立城水和谐关系,保护水域环境的城市景观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天津城市广场景观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代表了自身城市文化,是津城文化的物化表征之一。论文首先通过运用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法,对天津市津湾广场景观进行实地调研,从行为感知层面挖掘天津市津湾广场景观特色中的现存问题,获取了广场景观丰富的信息数据;继而从广场在城市景观中的地位、广场在城市景观中的文化氛围感知、广场的环境设计效果等十个方面对天津城市广场景观进行解读,挖掘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并对于天津津湾广场景观的改造及未来的二期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崔芳 《城市建筑》2014,(29):51-51
市政广场是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城市建设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产物,是城市历史、文化、精神和形象的体现。因此,市政广场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是优化广场设计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闫杰 《中国建材科技》2021,30(4):183-185
城市广场的布局规划和景观构筑能充分展示一个城市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本文立足西北城市广场,着重就其景观设计展开研究,对城市广场的类型、作用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西北城市广场设计中的代表性问题,提出了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针对西北气候特征和地域文化特点,提出了与西北地域特征相适应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景观设计学和景观生态学相关原理,分析了影响城市广场景观适宜性的因素,筛选出对城市广场景观规划设计具有重要影响的各层评价因子,确立了评价指标因子的分级标准,建立城市广场景观适宜性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因子的权重并建立能够切实反映景观适宜性状况的总体分级评价;利用河南省新乡市两个城市广场评价的案例进行对照,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陈飒  刘健 《山西建筑》2010,36(2):353-354,362
分析了人的行为活动与广场植物景观的本质,以锦州市宝石广场作为研究对象,对广场植物与人的行为活动进行了调研,并作出了评价与建议,希望能够为以后的广场植物景观设计积累经验,从而创造更符合人们行为心理需求的人性化城市户外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探讨了空间尺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层次的对应关系,认为在城市一区域这一特定尺度上,景观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宏观保护的关键层次,基于城市一区域整体环境的系统性和差异性以及生物流与过程,建立城市一区域框架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寻找“最优景观格局”就是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核心任务之一,并藉此总结出城市一区域尺度的两种空间类型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两种途径:第一种是针对城市基质的区域空间类型提出了“城乡景观格局优化途径”,该途径包括有“集聚间有离析”、“景观安全格局”,“绿色基础设施”3大模式及5大格局优化策略;第二种是针对自然基质的区域空间类型提出的“自然保护区途径”,该途径包含有“保护区圈层”与“保护区网”2大模式以及6大保护区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20.
孙斌 《中外建筑》2010,(5):136-137
本文从我国广场水景观的历史背景谈起,通过对比传统与现代水景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元素使我国城市广场中水景观的设计方向更加明晰。我国受到地域、经济、科技、城市发展等要素的制约,要求广场水景观的设计必须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准确的设计思路有利于更好的发展我国城市广场水景观。分析我国城市广场水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展望我国城市广场水景观的未来,希望可以找寻一条设计城市广场水景观的科学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