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中主流的两种体制WCDMA与CDMA2000的技术规范和特点,还从整体上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新技术特征,最后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的主要特点及现状。重点对IMT-2000的两个主流标准WCDMA和CDMA2000在技术规范、网络演进及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对中国提出的TD-SCDMA的现状及演进进行了分析,并与WCDMA和CDMA2000就技术参数和性能进行了比较。文章最后分析了IMT-2000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移动通信技术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已被正式采纳为国际电信联盟标准之一,我国在第三代移动通信领域终于有了发言权。该标准将与欧洲人设计的W—CDMA和美国人设计的CDMA2000标准竞争。  在发展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的10年间,我国向外国公司支付了近百亿美元的技术和专利费用。这次我国制定的标准被国际电信联盟确立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表明我国有实力参与国际高技术领域的竞争。第三代移动通信市场潜力是巨大的,仅国内市场,最保守的估计可达1万亿元人民币。  完整的标准体系将于20…  相似文献   

4.
通信     
我国CDMA移动通信技术有重大突破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专家对北京方正连宇通信技术公司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LAS-CDMA(大区域同步码分多址接入)为核心的一系列发明专利进行了原创性评估。专家认为,该技术突破了迄今最具优势的CDMA技术地址编码方式的局限,并从根本上消除了目前CDMA“干扰受限”的先天缺陷,从而能满足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大容量高速率、低干扰、话音与图像同传和以低成本升级换代的综合要求。该发明在移动通信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和创新,是不同于国际电联已批准的3个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的又一种新…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满足个人通信要求的高性能、高容量的移动通信技术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介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发展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其核心技术——以扩频通信为基础的CDMA(码分多址)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主要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6.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体制和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有8个基本特征,其主要技术体制包括:WCDMA、cdma2000和TD—CDMA三种。其关键技术有初始同步与Rake多径分集接收、多载波调制、软件无线电、智能天线、多用户检测、异步传输等6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3G室内覆盖建设的背景入手,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室内覆盖解决的问题和意义,重点探讨了。CDMA2000室内覆盖的建设,并给出了CDMA2000室内覆盖规划的流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和网络结构,在比较GSM网络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础上,详细研究分析了基于GSM和CDMA的两种向3G通信系统演进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和网络结构,在比较GSM网络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础上,详细研究分析了基于GSM和CDMA的两种向3G通信系统演进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CDMA技术在进下移动通信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井下无线电波传播特性,指出井下无线通信受阻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种衰落,主要是多径衰落,根据扩频通信、分集接收等理论,论述了CDMA(code divison multiple access)通信系统抗多径衰落及其它干扰的能力,并将CDMA码分多址技术应用到移动通信中,组成了一个抗衰落能力强、智能型移动通信系统-CDMA移动通信系统,CDMA技术的应用,将彻底改变井下移动通信的现状,实现地面、井下全球通。  相似文献   

11.
TDD-CDMA系统干扰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分析时分双工 -码分多址(TDD -CDMA)系统内干扰分布特性,理论分析了TDD与频分双工(FDD)系统在干扰分布上具有的本质差异,并结合TDD -CDMA系统普遍采用的智能天线技术,推导了小区外与小区内干扰因子. 以时分 -同步码分多址(TD -SCDMA)为例,通过动态系统级仿真平台对不同天线模型下TDD -CDMA系统干扰分布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 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扇区天线和智能天线可有效降低小区外与小区内干扰因子;慢速动态信道分配算法对小区外干扰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时分双工/码分多址(TDD/CDMA)系统在动态调整上下行时隙的分配时会产生严重的交叉时隙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隔离区域的移动台间干扰的解决方案。隔离区域由移动台接收到的导频信号差值确定,该隔离区域范围较小,从而交叉时隙容量较大。同时分析了交叉时隙基站间干扰,结果表明,由于基站间传输条件较好,不能完全克服基站间干扰。因此TDD/CDMA系统(如时分同步CDMA(TD-SCDMA))的动态调整上下行切换点技术仍然很难应用于实际系统中。  相似文献   

13.
卫星交换-码分多址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星上交换是我国下一代卫星通信发展的重要方向。文中研究了卫星交换/码分多址(SS/CDMA)技术,重点放在码分交换(CDS)技术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和技术关键。SS/CDMA系统能为多波束对地静止卫星的固定业务提供多址和交换功能,该系统上行接入采用CDMA,下行采用码分复用,星上交换采用码分交换,整个系统采取按需分配控制。在码分交换中,需对解扩后的业务信号进行再扩频(respread)、过扩频(overspread)处理。CDS模块是一种无阻塞结构,在交换结点处不需要解调、信道解码/再编码、信源解码/再编码和数据缓存。文中提出了如何推进这一技术广泛应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扩频OFDM通信系统的频带利用率,提出了一种将并行组合扩频技术和OFDM技术相结合的并行组合扩频OFDM通信系统.对该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建模仿真,并和频域扩频多载波CDMA系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下,并行组合扩频OFDM系统不仅具有较高的频带利用率,而且在信噪比较大时可靠性优于频域扩频多载波CDMA系统;在多径衰落信道下,尽管并行组合扩频OFDM系统的可靠性比频域扩频多载波CDMA系统差,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频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高斯信道和多径衰落信道中码分多址系统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在一定业务质量要求下非同步多速率宽带码分多址系统在高斯信道和多径瑞利衰落信道中的误码性能,分析了利用RAKE分集接收时不同的信道衰落特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码分多址(CDMA)系统中,窄带信号被乘以叫作扩频信号的宽带信号。扩频信号是一个伪随机代码序列,此码片速率比消息数据速率高若干数量级。随着民用通信步入移动通信年代,CDMA由于功率谱密度低、安全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而迎合了当今移动通信的需求。在北美洲,CDMA已经被采纳作为数字语言通信的一种方法,这种数字蜂窝系统由高通公司提出和研究,并被电信业协会(TIA)作为标准,即IS-95标准。该文以IS-95前向业务信道为例,为CDMA信号的解调过程提供了初步的框架,并给出了解调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商用移动通信技术正由第二代(2G)向第三代(3G)过渡,国际电信联盟已经开始研究并制订第四代(4G)移动通信标准,4G技术是把目前3G移动通信系统与无线局域网结合的产物,具有高带宽、低延时和高可靠性等优点。文章首先对现有的4G通信协议进行介绍,阐述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然后对其采用的新技术进行详细的论述,最后简单总结了无线通信技术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交织多址接入系统(IDMA)是使用低速率码并利用交织器区分用户的多址接入系统,被认为是码分多址(CDMA)的特例。IDMA省去专门的扩频序列,通过迭代检测提高系统性能,继承了CDMA抗多径衰落和抗多用户干扰等特性,但对于IDMA和CDMA在同样的信道条件下具有相同的信道容量这一基本问题没有给出严格的理论说明。该文在给出交织多址接入系统码定义的基础上,引入了信息论中的平均互信息量作为度量信道容限的标准,研究了K个用户的IDMA系统信道容限问题,得到了与CDMA系统相同的信道容限,并用随机编码和联合典型列的方法对结论进行了证明。由此从信息论的角度证明了IDMA是CDMA的特例,为IDMA的研究工作完成信息论方面的基础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