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多 《中国科技博览》2012,(24):362-362
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是一种能测定井下水流速度的方法,适用于地面油套分注井、井下偏心配水器分注井.存在大孔道地层的井及注聚合物井的注入剖面测试,还可以用于油、水井的查窜找漏。因此,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技术在油田注入剖面监测及油、水井查窜,找漏等工作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闫实 《硅谷》2014,(17):118-118
对于油田的开发过程而言,了解注水井吸水剖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注入剖面测井方法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电磁流量计法、同位素示踪法、脉冲氧活化法以及放射性相关法等。笔者通过对这些测井方法的分析和比较,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可以为测井的精确度和测井的质量上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3.
随着储气库建设工作逐步展开,对注采井管柱优选是储气库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通过对气藏注采方案下不同管径的注采能力、携液和冲蚀情况进行分析,优选出挂采井管柱管径;同时,通过对比直井注/采过程油管的受力计算,和对丝扣连接强度校核、抗内压强度和抗外挤强度校核,并考虑到温度和压力的作用,计算出管柱受力情况,进而优选出管柱级别。基于该方法优选的储气库注采管柱在储气库注采井得到采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热采井注汽管柱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固井和热采过程,建立了井简一地层温度场计算模型,分析了注汽管柱在井内的受力状态,导出了注汽和采油过程中注汽管柱内各种应力的计算公式,给出了注汽管柱的强度校核方法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氧活化测井实例,阐述了脉冲中子测井方法,分析了测井资料在厚层细分、井下工具封隔器失效等疑难情况下注水井中的优势,以达到精确判断井下生产情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受套变、腐蚀、结盐等因素的影响。油气开发难度逐渐增大,注采失衡、配注置后的矛盾逐渐显现。为了更好的加强井组治理,降低钻井成本,采油厂决定采取侧钻或在套管变形且具有一定开发价值的井中下入小井径套管(矿套管)的方法进行井况治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文东油区已有小井径分注井22口,且逐年增加。但小井径分注井无法分层测试及分层调配,给注采分析及调整造成很多困难,对应油井也没有更好的开发措施,为解决小井径分注井无法分层测试这一难题,我们研制开发了可测小井径分注井的SELM电磁式井下流量计,并且对小井径分注井进行了分层测试、调配和投捞,取得了较好的注采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田注入开发时间的延长,部分注水井压力异常,如果采用放溢流降压方式作业,则会释放大量地层能量,且会造成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带压作业技术可以在不压井、不放喷隋况下进行作业,有效地解决了高压注水井的井下作业难题。本文介绍了注水井带压作业技术原理、工艺研究及完井管柱的优化设计、配套关键工具的研发与试验。目前,该项技术已经成为注水井作业的主体技术,并逐步规模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喇嘛甸油田一类油层已处于注聚后期,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是实现聚驱产量接替的主要手段,注聚初期分层对二类油层开发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注入井的分层时机、分层方法入手,根据不同注入井的发育状况总结出不同的分层方式:根据一类油层以及北北块一区分层注聚经验,总结出分层配注原则:根据注入井的吸水剖面变化以及压力等注入参数评价出分层效果:根据措施效果,总结出注聚初期分层措施是提高二类油层动用程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实验研究了氢、氧复合注入对注氧隔离技术制备SOI(Silicon On Insulator)材料埋层结构的影响。用截面透射电子显微镜和二次离子质谱技术分析了退火前后材料的微结构变化。研究表明,氢离子的注入有利于注氧隔离制备的SOI材料埋层的增宽。进一步的结果表明,室温氢离子注入导致的增宽效应比高温注入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储气库井注采过程管柱非线性振动特性,获得储气库井管柱在井筒内的动力特性和频域特征。根据储气库井筒结构特点建立储气库井管柱非线性振动分析方法,通过数值求解得到管柱非线性的数学方程;根据振动模型建立ANSYS仿真模型,模拟分析管柱的固有特性并与数学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对储气库井管柱进行瞬态动力学响应分析,得到管柱振动效果变化规律;结合现场工况搭建储气库井管柱振动实验研究装置,设计振动信号数据采集终端,通过注气过程管柱非线性振动实验得到振动特征数据。以实际储气库井J03-H1为例,分析注气过程管柱压力、管壁速度和幅值等振动效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生产条件下所建模型计算结果与ANSYS仿真结果基本一致;随着管柱设计的增长,环空约束对管柱固有特性影响作用较大;低频压力波动是诱发管柱振动的重要激励源;随着注气量的增加,各段管柱振动效果变化明显,呈周期性变化,其中近注气口段和井斜段是储气库井管柱产生振动的高发区域,在管柱安全生产设计和运行时应做出相应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注聚井的注入压力,提高聚驱开发效果,喇嘛甸油田曾采用过注入解堵剂、热化学等多种解堵方法,但解堵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注入压力降低幅度小、解堵有效期短。为此,对21口注聚井实施了压裂改造,但21口压裂井的平均有效期只有15天,最长一口井的有效期也仅有31d。压裂所能改造的油层面积和力度是其它物理、化学解堵措施无法相比的,压裂没有使注聚井降低注入压力,其它油层处理措施也很难达到"解堵降压"的目的。所以,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降低注聚井的注入压力,必须针对注聚井特点,改进注聚井的压裂解堵工艺。  相似文献   

12.
[摘要]低渗透油藏具有低孔、低渗、自然产能低、注水注不进采不出等特点。针对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开发难题,注cq驱油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低渗透油藏C02#~i采油的规律。结果表明,对二氧化碳吞吐采油周期换油率而言,开井压力、压力系数和油层厚度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非均质性、含油饱和度、原油粘度和分层性;而注入强度、注入速度、焖井时间和渗透率对换油率的影响并不明显。对周期采油强度而言,注入强度、开井压力和油层厚度的影响最明显;其次是非均质性、原油粘度、分层性、压力系数、焖井时间和含油饱和度;渗透率和注入速度的影响并不明显。在优化选择焖井时间、开井压力和返排速度时,首先根据油藏地质条件优选二氧化碳注入强度和注入速度;然后,根据焖井时间与注入速度和注人强度的相关关系,选择合理焖井时间;进而,优选合理的开井压力,预测返排速度。  相似文献   

13.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通过同位素吸水剖面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注水状况为油田动态分析、注水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但是在测井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对资料的解释精度产生一定的影响,降低准确性。通过对比分析现场施工和异常井的吸水剖面资料,对各种影响因素的识别与矫正能更好地监测单井注入动态,揭示层间、层内矛盾,调整注水剖面,间接了解相邻油井采出状况,优化注水井调整方案,对指导油田开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固井是钻井与完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成本高,风险大,影响深远等特点。低密度固井往往存在于长裸眼井段固井中,具有井壁不稳定,垮塌、掉块、缩径,"糖葫芦"现象严重,环空间隙小,注替排量低,顶替效率差等特点。作者结合自己在吴起采油厂的实践工作经验,提出了低密度固井主要遇到的难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广 《中国科技博览》2010,(33):577-578
为提高聚驱增注井的措施质量,通过认真分析以往驱聚注入井增注措施效果,总结出影响聚驱注入井增注质量的三大主要因素。结合现场实践经验与各种动静态资料,绘制出质量工作流程图并确立三大因素的确定标准和工作程序,最终形成聚驱注入井增注措施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根据各层系剩余油分布规律,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增加或改变驱油方向是挖掘此类油藏平面剩余油的一个重渠道;针对临十三断块断块小、含油小层多、单层储量较少、分注井减少等特点,通过实施层次化多元化注水工程来对注水井实施分注来缓解层间矛盾、挖掘层间剩余油潜力提高此类油藏最终采收率。提高注入水利用率来实现油藏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热采测试技术是用热采二参数测试仪、四参数测试仪来动态监测热采井注汽效果情况。在胜利油田通过应用新工艺技术对热采井从注汽到生产结束四个阶段全过程不问断动态监测。随着注汽井不断增加,注汽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油井产量的高低和开发效果的好坏,针对热采动态监测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了测试工艺,使该测试在油田稠油注汽井测井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准确掌握注水井各小层的吸水状况能够为油藏综合调整,挖替增效提供可靠的依据。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已愈来愈不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采用电磁流量计与同位素示踪吸水剖面组合测井能很好地解决诸如地层大孔道以及注聚合物等注入剖面测井难题。在分析测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参数组合吸水剖面测井资料解释方法。实例应用表明,多参数组合吸水剖面测井较传统的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能有效地解决放射性沾污、大孔道等难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注水井分层测试典型曲线形态进行原因分析,测试资料可分为优质和合格两种,即曲线台阶平直和台阶出现爬坡、锯齿状、流量线不落基线及水量反常等情况,通过对不同井网、不同管柱使用年限、不同水咀大小产生的爬坡曲线分析,认为测试卡片的质量受注水井的水质状况、管柱腐蚀、结垢状况、测试配套工具、管柱密封状况和测试实际操作的影响很大,是影响卡片曲线质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针对孤岛油田油藏构造复杂、非均质性强、油稠的特点,运用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油藏进行精细地质研究,在此基础上完善:聚井网,加大低液井治理力度,强化提液引效,抓住注聚前期、初期、中期、后期及后续水期管理工作,从注聚区的地质特征人手,跟踪分析,把握聚合物注入动态:驱油规律,根据各个时期油藏变化特点,及时调整,控制聚合物推进方向和推进速度,充分发挥聚合物驱增油作用。并逐步形成了注聚综合注采调整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