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应用随机模拟方法预测岩性圈闭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波阻抗与岩性之间具有一定的概率相关关系。综合应用多学科信息进行岩性圈闭的随机建模研究,基本步骤包括:建立井眼岩性的一维模型,作为三维岩性建模的控制数据;测井约束三维地震反演,获取高分辨率的三维波阻抗数据体;对波阻抗与岩性进行概率相关分析;根据沉积相类型选择随机建模方法后,进行地质统计特征分析;在三维构造建模的基础上进行三维岩相随机建模,获取多个模拟实现,进行多解性评价。以东营凹陷营11区块沙河街组滑塌浊积扇岩性圈闭随机模拟为例,说明这一研究过程的基本步骤。图4参11  相似文献   

2.
三维地质建模在盐岩分布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盐岩地质特征的定量化精细描述对于地下盐穴储气库的设计十分重要。针对盐岩沉积具有相序明显、平面上相带呈环带状分布的特征,综合应用地质及测井资料,进行地质条件约束下的盐岩沉积体三维随机建模。以F盐矿为例,说明了这一研究过程的基本步骤,包括盐岩沉积模式分析、等时地层划分和对比、随机模拟方法选择、地质统计特征分析、三维随机建模以及对随机模拟结果的多解性评价。研究表明,在缺少井间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盐岩的沉积特征,采用地质约束条件下的盐岩随机建模,可以实现对盐岩分布的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3.
主流随机建模技术评价及约束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机建模技术诸多方法以其应用角度和重点的不同,可分别按照研究对象、随机模型和约束条件进行分类,对应体现了地质概念、数学概念和逻辑概念3 个层次。重点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布尔模拟、贯序指示模拟、分形模拟、退火模拟、马尔可夫随机域模拟等5 种具体的随机建模技术,比较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并作出相应评价。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提高建模精度的4 条原则: 等时分级约束、沉积条件约束、统计概率约束和优选模型约束。  相似文献   

4.
油田早期评价阶段建模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地质概念模型,应用随机模拟理论,采用多学科综合和多种数据集成的建模策略及随机地震反演—随机建模一体化技术,利用地震波阻抗数据体进行约束,建立了相模型及相控储层参数模型。在随机地震反演过程中,应用地质统计学理论,将测井垂向采样密度与地震横向采样密度耦合,建立了一个高分辨率的波阻抗模型,并以其约束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降低了井间储层预测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油藏地质建模是建立表征油藏初始状态下构造形态与储集层物性及流体分布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的过程,由于地质过程的复杂性、建模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建模资料的不完备性,造成了地质认识和地质模型的不确定性。为了提高地质模型的质量,基于常规地质建模方法和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技术,提出了动、静态资料多级约束,多种信息综合利用,模型质量全程控制的一体化建模方法;系统总结了每个建模环节的操作技巧和模型质量控制方法。实际应用表明,采用一体化建模方法及操作技巧,可提高地质模型的质量,减少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的模拟次数,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地质约束的相控建模是提高储层建模精度的核心所在。以镇泾油田长6油层组为例,说明了这一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步骤,包括等时地层格架的搭建与对比,沉积模式分析,随机模拟方法的优选与改进,定量地质知识库的建立以及储层三维随机建模。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方法相比,这种建模思路,促进了地质沉积模式向三维建模的定量化应用,建模结果更符合地下地质体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以往三角洲沉积储层地质模型的实现过程多是强调某一种建模方法的使用。文中以渤海某油田为例,综合应用地震及井点信息,探讨了将确定性地质建模与随机地质建模两种方法、相模型与属性模型两种模型相结合建立三角洲沉积砂体骨架模型及储层属性地质模型的方法。使用确定性建模手段可以刻画出那些基于地震反演资料识别、把握程度相对较高、规模相对较大的砂体;应用序贯指示随机模拟方法可以表征规模小、具随机分布特征的砂体;以砂体单元为对象、井参数为约束、地震反演属性体为趋势,应用随机模拟方法实现的储层属性地质模型,能够更客观地反映砂体内部的非均质程度。合理使用各种储层地质建模技术,可以获得更接近实际的地质模型,从而为油田开发方案编制、调整,开发效果预测,以及油田开发潜力与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合新项目评价的特点,就评价过程中地质建模技术展开讨论,以便为新项目评价中快速地质建模提供借鉴。建模过程充分利用现有的地震与测井资料,综合构造、沉积、储量参数等地质资料,结合相控建模技术,充分发挥随机模拟的优势,开展快速高效地质建模工作,进行储量计算并开展储量不确定性评价。将二维储量计算所采用的油层厚度图这一重要基础资料用来约束模拟过程,确保模型计算的地质储量与二维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相关性,从而为新项目最终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分辨率地震约束相建模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以委内瑞拉F油田Z油藏作为研究实例,利用测井资料约束地震数据,建立纵高分辨的三维地球地震波阻抗模型,再用随机反演地震三维数据体和井资料约束随机相建模过程,大大降低了相模型的不确定性;相控建模产生一系列孔隙度及渗透率的实现,在网格粗化后进行了流线模拟,优选出忠实于生产动态资料的实现。经流线模拟与注水动态比较,相控建模-岩石物理参数建模-网格粗化-快速优选(流线模拟)一体化建模产生的岩石物理参数模型与地质,测井,地震,动静态资料比较吻合,图3参3(周丽清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多学科信息集成约束的储层建模思路,提出了针对南堡油田非均质河道砂体的多级相控建模方法。通过密井网区的解剖,建立了研究区储层地质知识库,用确定性信息限定随机模拟过程,建立河道砂体骨架模型;在河道砂体骨架模型的严格约束下,分析基准面旋回控制下的河道砂体构成、砂体叠置规律、岩相相序及相比例等河道内部非均质特征,用相控建模思路建立河道砂体岩相模型;最后用变差函数将上述各类信息有机综合在一起,用岩相模型约束,建立高精度的储层参数模型。  相似文献   

11.
建立储层地质模型以对油气储层进行精细描述是现代地质研究的先进技术手段,目前主要有两种途径,即,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随机建模是指以已知的信息为基础,以随机函数为理论依据,应用随机模拟方法产生可选的、等概率的储层模型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5RG研究组在长期科技攻关中所形成的随机建模系列技术,即:随机建模的数据准备和统计分析技术;相建模技术;模型结果分析及优选技术以及新领域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2.
油田开发初期建模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建模是油田开发的基础和关键技术之一,但其可靠性在钻井少,处于开发初期的油田却遇到了挑战。鉴于此,提出在地质概念模型的指导下,多学科综合,应用随机模拟理论,多种数据集成进行建模的策略。并以苏丹FL油田为例,采用随机地震反演-随机建模一体化技术,充分利用地震波阻抗数据体进行约束建立相模型及相控储层参数模型,大大降低了井间储层预测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地质约束的相控建模是提高储层建模精度的核心所在。以镇泾油田长6油层组为例,说明了这一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步骤,包括等时地层格架的搭建与对比,沉积模式分析,随机模拟方法的优选与改进,定量地质知识库的建立以及储层三维随机建模。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方法相比,这种建模思路,促进了地质沉积模式向三维建模的定量化应用,建模结果更符合地下地质体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多条件约束油藏地质建模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多条件约束地质建模技术就是在二维或三维空间建立某种地质属性模型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该属性数据之间的相互影响,还要考虑其他相关属性数据对该属性数据影响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技术中的"多条件约束"包含3种基本含义:属性空间约束;属性转换约束;属性校正约束.多条件约束建模的关键技术包括断层封挡技术、多边界技术及标志层约束下的单砂体微构造技术等.对中国不同类型油气田的建模实例表明,充分利用与建模对象有关的静态信息及动态资料,将这些资料作为建模的原始数据或约束条件,灵活应用多条件约束地质建模技术,可较好地解决各种各样的复杂地质建模问题,建立置信度较高的油气藏地质模型.图16参11  相似文献   

15.
多条件约束储层随机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充分利用地震、地质、开发数据对地质建模过程多条件下约束,尤其在勘探开发早期可提高建模精度,减少随机建模的不确定性,提高不确定性分析评价效果,以更快更全面了解油藏并高效地设计开发方案.在综合国内外文献调研和实际开发早期区块多类数据综合分析基础上,应用随机建模技术在多条件数据约束下建立勘探开发早期海拉尔贝中南一段符合生产实际需要地质模型,利用模型计算出地质储量与容积法相对误差仅为0.98%,为油藏合理开发投产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牛地气田井间二次约束的储层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学群 《天然气工业》2007,27(12):46-48
大牛地气田属于岩性气藏,搞清岩性和孔、渗、饱属性的空间展布是三维地质建模的重点,对于有利区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大牛地气田在开发初期井距较大,采用常规的随机模拟方法难以减小井间预测的多解性,故采用井间约束的建模方法是储层建模发展的方向。当前研究的热点仍是相控建模,以及应用地震资料约束建模,但很少讨论根据工区的资料特点设计建模方案并分析约束条件的适用性。为此,根据大牛地气田的实际情况和资料特点,提出了“井间二次约束的储层建模方法”。即在地震属性与岩性相关性较好的前提下,利用地震属性的趋势控制井间砂体展布,建立岩相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微相属性的地质统计学特征,按分布规律输出结果,进行相控下的属性随机建模。预测结果经过新井验证,精度在85%左右。该方法重视约束适用性的讨论,强调了要根据不同地区资料特点设计建模方法的重要性,对于其他地区的建模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复杂断块油藏的精确定量表征是目前储层地质建模技术发展的难点和研究热点。文中以枣园油田枣北构造孔一段枣Ⅱ油组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建模为例,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研究、测井解释、地震解释等成果,以RMS软件为依托,将软件特有的建模技术手段与基础地质研究相结合,针对构造模拟、微相模拟及属性模拟中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对策,准确合理地将地质认识转化为约束备件,并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对各阶段模型进行验证,有效解决了复杂构造、强非均质性储层建模的难点,提高了复杂断块油藏随机模拟精度,使所建模型接近地下地质实际,为该区下一步数值模拟研究和目标挖潜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南海某油田为例,探讨应用地震反演资料约束三维储层模型的几种方法。研究表明,综合应用包括地震信息在内的多学科信息进行沉积微相随机建模能有效弥补井间信息不足的缺陷,降低地质模型的不确定性,所建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储层微相三维展布特征,为油田生产提供地质依据,也为储层物性预测乃至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地震约束薄层储层建模的研究思路,并提出控制薄层砂体预测精度的四个关键条件。根据地质、测井资料,应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协同地震波阻抗反演资料预测实际区块薄层砂体,并通过油藏解释建立油层分布模型。结果表明,在地质条件约束下,地震反演与地质建模技术联合能够综合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信息优势,提高井间及垂向上储层预测精度。该技术对于油藏评价和井位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地震、测井和地质综合一体化的储层精细建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渤海某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缓坡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储层为例,利用以精细地质建模为目的的地震、测井和地质一体化综合研究方法,合理划分模拟单元并定量描述各单元内沉积微相特征;结合相概率函数和砂体连通概率等定量约束条件,建立了半定量—定量储层地质知识库,实现了等时建模、成因控制相建模、确定性条件约束随机建模三者的有效结合;采用基于目标的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储层地质模型。对基于目标的分段模拟方法和河道模拟方法的沉积微相模拟结果进行的对比表明,前者能更好地实现河道主流线、相概率函数、井间砂体连通概率等多个条件的约束,其模拟结果与地质认识更吻合。依据相控建模思路及各微相砂体物性参数,采用协同模拟方法建立了物性参数模型。实际井资料表明,以地质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生产动态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