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夏 《数码摄影》2006,(5):122-123
尽管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创办之初就一再强调,不与荷兰举办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竞争,但好事者和媒体还是往往空间把这个由中国人在2005年刚刚创立的首个国际性新闻摄影比赛,与同年已在庆祝50华诞的“荷赛”放在一起比一比。  相似文献   

2.
《数码摄影》2012,(9):54-64
编者按:百年摄影之路,摄影人并不孤独,一路仰望,每条新开拓的路上,都有大师在引领。然而,大师们却是孤独的,他们每一张精彩照片的身影。孤独是顽疾,深入脑髓,渗透肌肤,一旦得了,便终生难愈。寇德卡、休德克,一直行走在流亡的人生路上:阿巴斯、伍德曼,都选择了结束生命来对抗“现实”;坎宁安、薇薇安,一生都在卑微的社会最底层默默地审视“上流”社会,而中国的摄影师中也不乏这样的孤独客,吕楠、杨延康,始终漂泊在主流文化的边缘之地探寻着人生信仰与宗教传播的神秘摄影道路上的孤独者不断汇聚,逐渐形成了~个无形的自觉抵抗的群体:他们通过孤立自我来抵抗这个社会的“同化”;他们利用摄影来“亲近”大众以防被这个不懂自己的社会“异化”多年以后,当人们站在这些属于摄影史上之意外的摄影师作品面前,体味着他们作品中所具有的咖啡般“苦味”的孤独感时,一准会陷入这被历史尘封了的生命流光中。是摄影让这群孤独的摄影师赢得了各自独立的精神领域,是孤独成就了他们在摄影之路上异于常人的探索。这一群体中的每个人更能领会孤独的意味,他们逃离现实以绝世俗于内心之外,思想因此放光,生命因而精彩。百年摄影,亦是因这个孤独的抵抗的群体出现而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3.
“光是一流的画家,可以将任何事物变得美丽”——拉尔夫·爱默生有人说摄影其实就是光的艺术,缺少了光线就失去了摄影赖以存活的生命之源,但面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光影变幻,多数人对之却缺乏理解,作为风光摄影师,如何等待光线、运用光线,可谓其作品成败的关键,本期《数码摄影》杂志为读者介绍的这位澳大利亚摄影师伊恩·沃尔夫,就是用光绘画的艺术家,期待大家能从他的作品中获取灵感。  相似文献   

4.
中日民间矛盾因钓鱼岛主权纷争而升级,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抵制日货”运动再次出现。在8月19日“抵制日货”最盛的那天,好多人都看到这么一封呼吁书:“若中国人1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数千家企业面临破产,若6个月不买日货,  相似文献   

5.
编辑词话     
《数码摄影》2014,(11):8-8
现在正值风光拍摄的黄金月,各地美景不胜收,然而大众所面临悬而未绝的拍摄问题仍是难以突破“干人一面”的时代悲剧。这段时间也是摄影展览的黄金季,平遥、北京、上海、济南、连州、黟县,连连摄影节,虽不乏高端学术之运作,出色的摄影师亦是层层冒尖,但大众的风格仍难走出甜美之色。  相似文献   

6.
陈锦波 《数码摄影》2008,(6):92-103
2008年,是全球关注奥运年,是世界聚焦中国年,又是中国摄影人聚焦中国符号年。为记录这一伟大历史长河中的一刻,留下当今时代的一瞬,由《数码摄影》杂志社和搜狐网牵头,联合多家媒体启动了一场弘扬中国文化的影赛活动:“我的中国符号”全国摄影大赛。这项活动的意义不在于摄影比赛,而更大的意义是通过“我的中国符号”这一独特的带有中华民族象征的摄影作品征集,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底蕴,让他们(特别是那些未到过中国的人)对中国有一个更深刻和更广泛的了解,这才是这个摄影大赛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数码摄影》2007,(12):170-170,F0003
用镜头记录北京城市交通的显著变化,“以人为本”地去发现我们身边和交通相关的“事”与“物”,是北京交通广播发起举办“人与交通”摄影大赛的初衷。从众多角度新颖、主题鲜明、对比强烈、讽刺或借鉴意义深远的获奖作品中,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本届“人与交通”摄影大赛不仅效果好,而且作品优。“着眼交通、立足北京”的“人与交通”摄影大赛,已经成长为一个有影响的公益品牌活动。  相似文献   

8.
视界 微博     
《数码摄影》2012,(8):52-52
流浪大师约瑟夫寇镥卡的作品.非常之喜欢.喜欢他作品中的结构、层次以及他独特的“寇德卡视觉节律”唤起的情绪。20世纪众多摄影大师中,寇德卡一直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独来独往,从不与人交流,从不对自己的照片加以说明,从不自己的摄影观,但他独特的寇德卡视觉节律唤起的情绪令无数人膜拜……  相似文献   

9.
《数码摄影》2012,(8):48-49
“看”、“听”、“见”,张国田回答得清脆干练,前11届的摸索让张国田和平遥大展组委会对摄影人的需求和向往有了精准把握,从引进“大师”、“外援”,到自立“学术、致敬展”,我们已经看到平逼大展的清晰定位,现在需要的就是摄影人跟上平遥的步伐和眼界……  相似文献   

10.
好摄族     
其实摄影并不是什么阳春白雪的玩意儿,你也千万别以为只有挎着专业的器材、带着专业的模特、摆着专业的Pose才叫摄影。其实,摄影只是一个捕捉美好画面的过程,既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人人爱摄影也就理所当然了。^_^  相似文献   

11.
活动     
《数码摄影》2011,(7):162-163
2011“现代高技术杯”中国国际IT人摄影大赛 本届大赛以“人·自然”为主题,在国内外征集摄影作品。截至2011年5月20日,2011“现代高技术杯”中国国际IT人摄影大赛在影赛官方网站和国内外合作媒体共收到有效参赛作品20000余幅(组),经组委会专门小组评选,共有96人共256幅(组)作品获得影赛入围资格。  相似文献   

12.
和大多数年轻的数码摄影爱好者一样,我的摄影经历是很短暂的,以至还不敢使用“摄影师”这个称谓,倒觉得“摄影爱好者”对我来说会更合适点。从买第一台数码相机到现在已经足足两年了,也正是这种好奇心让我发现了摄影之美。图1  相似文献   

13.
彼水之岸     
《数码摄影》2014,(4):62-63
风格的形成,影像的成熟,五位新锐摄影师让我们彼水之岸见到花开。然而在宏大与个人,纪实与“写意”之间,摄影师的见解仍不尽相同。终究,“新纪实”摄影将走向何处并如何表达?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理想彼岸和登陆方式。  相似文献   

14.
《数码摄影》2009,(6):26-31
如果不算新闻报道,近30年来,中国纪实摄影界批判性最强的摄影家,李晓斌应属其一。尽管他从不说自己是“摄影家”,更决不把自己定位于“摄影界”。假如非要把他和摄影扯上一些联系,他更愿意黎自已是“以照相机为工具,记录社会资料的人”。  相似文献   

15.
意象之灵     
龙鼎中 《数码摄影》2007,(9):142-142
作为一个摄影人.通过系列影调,意象的视觉演绎.于丰富的征象中蕴含深刻的哲理,自然而显,自然而发,这正是我力求简练,似乎奇丽的摄影语言和艺术个性。“意象之灵”这幅作品对人性与自然的创意性表达.正是我内心新生命的解放。我希望“他”是意象的呈现,而非形象的复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FOTO活动快讯     
《数码摄影》2009,(10):178-178
2009年8月,《数码摄影》“户外摄影·绿镜头沙龙”活动本月举行了2次,邓登登给大家介绍了壶口瀑布一年四季的拍摄好时机,而且和大家分享很多途中的趣事,真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相似文献   

17.
前两天,文兮和猫又两位小编代表PCD参加了恩佐摄影工作室举办的影展。恩佐摄影工作室是我们PCD的“御用”摄影工作室,大家所看到的每期PCD封面模特,皆出自他们之手哦!  相似文献   

18.
文晓瑛  大猫 《电脑》2010,(9):206-208
实在是炎热之极,加上路途遥远笔者只有选择大清早出访。不过一路上摄影老师和笔者相谈甚欢,所以即便在火热的“旅途”,能够进行一番轻松的走访且从中得到许多新的资讯,这也是让人乐于接受的。  相似文献   

19.
尽可能写实     
伦敦的“春天计划”画廊与蜚声业内的摄影工作室“春天工作室(Spring Studio)”地处同一幢大楼。这家画廊正在举办一场名为“哦,你们多么的美丽(Oh.You Prtty Things)”的摄影展,以此为英国时装摄影界最有潜力的崛起之星们唱响赞歌。  相似文献   

20.
陈敏 《数码摄影》2013,(9):18-19
近些年,摄影的蓬勃发展已成为典型的社会文化现象。如何让当地摄影大跨步向前,是各地摄影组织努力在做的事情,浙江永康则一直在做着大胆的尝试。“草根评委”担大任,其利弊难以一言蔽之,但将摄影解释的话语权还与大众,则是保摄影之根不离水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