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u基形状记忆合金的时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比研究了时效对亚共析Cu-12.0Al-5.0Ni-2.0Mn-1.0Ti(wt.-%)合金与Cu-20.0Zn-6.0Al-微量B(wt.-%)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母相状态或马氏体相状态,Cu-Al-Ni合金的时效热稳定性均远优于Cu-Zn-Al合金。Cu-Al-Ni合金母相状态时效伴随着DO_3有序畴长大,基体中Al、Ni、Mn等元素贫化,导致M_s点升高,马氏体转变量降低。Cu-Zn-Al合金母相状态时效伴随贝氏体转变,引起基体富Zn富Al,导致M_s点下降,马氏体量降低。Cu-Al-Ni合金高的时效热稳定性可能来源于Ni对Al、Cu等原子扩散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
空冷淬火Cu-Zn-Al合金马氏体结构及稳定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射线衍射强度分析、透射电镜观察、相变点测量等方法研究了空冷淬火态Cu18Zn14Al合金马氏体结构及其稳定化现象。认为该合金空冷淬火可获得长程有序完全的M18R马氏体,其有序组态为Al原子与Cu原子、Zn原子与Cu原子两种近邻(nn)有序(K=偶,H+K/2=奇),以及产生K=奇的衍射中Al原子与Zn原子次近邻(nnn)有序。其基面原子分布为:Ⅰ—1425Al+1125Cu、Ⅱ—Cu、Ⅲ—1825Zn+725Cu。与此相对应,该合金相应为Heusler结构。该合金在充分有序化的条件下仍存在马氏体稳定化。  相似文献   

3.
空冷淬火Cu—Zn—Al合金马氏体结构及稳定化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X射线衍射强度分析,透射电镜观察,相变点测量等方法研究了空冷淬火态Cu-18Zn-14Al合金马氏体结构及其稳定化现象。认为该合金空冷淬火可获得长程有序完全的M18R马氏体,其有序组态为Al原子与Cu原子、Zn原子与Cu原子两种近邻有序,以及产生K=奇的衍射中Al原子与Zn原子近邻有序。该合金的充分有序化的条件下仍存在马氏体稳定化。  相似文献   

4.
使用TEM和HREM分别对贝氏体铁素体和Cu-Zn-Al合金贝氏体台阶形貌和界面结构进行了观察。钢中贝氏体铁素体和Cu-Zn-Al合金贝氏体宽面上存有单台阶、多台阶、系列台阶和三维台阶。贝氏体铁素体台阶高度为6~160nm,相当于{111}晶面1000个原子层厚度。Cu-Zn-Al合金台阶高度为几个至几十个纳米。贝氏体铁素体有与马氏体不同的丰富的精细结构。贝氏体铁素体和Cu-Zn-Al合金中有丰富的台阶和巨型台阶。文中讨论了贝氏体的相变机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标称成分分别为Cu 2 4 98Zn 4 43Al和Cu 2 1 6 2Zn 5 6 8Al(质量百分比 )的 2个形状记忆合金。作为X光检验用的粉末试样 ,采用了合金的锉屑 ,试样经固溶热处理后立即冰盐水淬火获得 β马氏体组织 ,摄取X光衍射图后 ,进行室温时效 ,时效后再进行X光衍射检验。为了确定合金的正向及逆向的相转变温度以及相变能量 ,分别用两个合金制备了盘形试样。作为显微镜观察用的合金试样 ,首先经 β相区固溶处理( 82 0℃× 30min)后立即冰盐水淬火形成β型马氏体组织。所得试样再经 2 0 0℃× 8h时效后机械抛光 ,表面经化学浸蚀…  相似文献   

6.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在大气中研究了Cu-27.2Zn-4.7Al合金中贝氏体的精细结构及浮突形态。在浮突和腐蚀后的组织上都发现,Cu-Zn-Al合金中的贝氏体确是由亚片条和亚单元所组成。进而为贝氏体相变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实验基础,在此基础上给出了Cu-Zn-Al合金中贝氏体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7.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在大气中研究了Cu-27.2Zn-4.7Al合金中贝氏体的精细结构及浮突形态。在浮突和腐蚀后的组织上都发现,Cu-Zn-Al合金中的贝氏体确是由亚片条和亚单元所组成,进而为贝氏体相变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实验基础。在此基础上给出了Cu-Zn-Al合金中贝氏体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8.
快速凝固Al—Cu—Mg合金的时效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离心雾经法制得的快速凝固Al-Cu-Mg合金的时效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时效温度的升高,快速凝固Al-Cu-Mg合金的时效硬度峰值增加,且达峰值后硬度下降缓慢。在连续加热时效过程中,快速凝固Al-Cu-Mg合金有S相形成过程,且S相形成长大过程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9.
首次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Cu-Zn-Al合金中的马氏体浮突和贝氏体浮突进行了定量观测。在此基础上,将AFM的测量结果与马氏体相变表象理论(PTMC)进行了对比,发现马氏体浮突角与PTMC理论相符合,而贝氏体浮突角与PTMC理论不符合,说明贝氏体相变机制与马氏体不同,不可能是切变机制;同时发现贝氏体浮突是一组贝氏体亚单元所造成的浮突组成的浮突群  相似文献   

10.
首次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Cu-Zn-Al合金中的马氏体浮突和贝氏体浮突进行了定量观测。在此基础上,将AFM的测量结果与马氏体相变表象理论(PTMC)进行发对比,发现马氏体浮突角与PTMC理论相符合,而贝氏体浮突角与PTMC理论不符合,说明贝氏体相变机制与马氏体不同,不可能是切变机制;同时发现贝氏体浮突是一组贝氏体亚单元所造成的浮突组成的浮突群。  相似文献   

11.
贝氏体巨型台阶和界面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TEM和HREM分别对贝氏体铁素体和Cu-Zn-Al合金贝氏体台阶形貌和界面结构进行了观察。钢中贝氏体铁素体和Cu-Zn-Al合金贝氏体宽面上存在有单台阶、多台阶、系列台阶和三维台阶。贝氏体铁素台阶高度为6-160nm,相当于(111)晶面1000个原子层厚度。Cu-Zn-Al合金台阶高度为几个至几十个纳米  相似文献   

12.
Zn对Al—Li—Cu—Mg—Zr合金时效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n的存在加快了Al-Li-Cu-Mg-Zr合金的时效硬化速度,明显促进S’相的析出,降低δ’颗粒的长大速度,经过长时间效后,含Zn合金中将析出含Zn的条状相;根据正电子湮没参数的变化研究了时效过程中Zn对合金的缺陷深度及基体电子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一系列强度性能良好的铝合金中,不能忽视Al-Zn-Mg合金。自从在实践中成功地消除了这类合金的的应力腐蚀倾向之后^[1-4],含Zn和Mg的铝合金因具有高的强度和屈服极限而日益增多地用做高载荷构件。此外,由于无Cu的Al-Zn-Mg合金淬火敏感性较小,特别适合于用做焊接结构件,因为构件在焊接之后不再进行热处理就会时效硬化。Al Zn4.5Mg合金作为这个系的典型合金,被证明在民用和军用领域都...  相似文献   

14.
通过抗压试验、冲击显微硬度试验和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中强Al-4.8Zn-1.2Mg-0.14Zr合金高强Al-5.7Zn-1.9Mg-(1.4Cu,0.14Zr)合金(成分按重要百分比)的机械性能和沉淀特性。合金经淬火和一段或两段20℃和240℃之间的时效之后,在室温下进行机械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自然时效的影响,Cu虽然提高了强度却推迟了GP区的形成。添加Cu在了淬火合金的过饱和度。从而改  相似文献   

15.
TiPd合金系具有较高的马氏体转变点,是一类很有潜力的高温形状记忆合金。近年来已有许多研究者研究了这类合金的形状记忆特性、马氏体转变和力学行为等性能。特别是在这种合金中的马氏体时效效应,对于马氏体在高温下的稳定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却未见有过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Ti50Pd50合金在冷却时由B2母相转变为B19马氏体相,其Ms为823K,Tm为1673K,该合金的Ms/Tm比值大约为0.49,可能显示出很强的马氏体时效效应,而且Ti50Pd50合金的时效效应,具有着在其它形状记忆合金所未曾见到过的特殊性质。因此,进一步研…  相似文献   

16.
高强度锌铝合金摩擦磨损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MM200磨损试验机,测定和对比了铸造锌铝合金(ZZnAl27Cu2A和ZZnAl27Cu2D)和工业上常用铜合金(ZCuSn6Zn6Pb3,ZCuA110Fe3和ZCuZn33Mn2Pb2)的摩擦磨损特性。试验测定了合金在不同载荷和转速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及其对配对材料的磨损,结果表明,锌铝合金是一种更适于在重载低速条件下使用的减摩材料  相似文献   

17.
对两种铜基形状记忆合金Cu—23.12Zn—4.37Al及Cu─26.34Zn—3.24Al—0.67Mn(wt%)热轧态下组织结构以及轧制板材各方向记忆往能与轧制方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控制热轧后,即使获得9R结构马氏体组织,仍具有良好的记忆性能,而且,记忆性能各向同性,与轧制方向无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Zn-25%Al-X%Cu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在油润滑条件下的耐磨性。研究发现,随着Cu含量升高,该合金的抗拉强度逐渐升高,并在Cu含量达到6.64%时达到最大值369MPa;伸长率在Cu含量为2.24%时达到最大值14.1%,Cu含量超过2.24%后,随Cu含量升高,延伸率逐渐下降;硬度的变化与伸长率的变化相反,Zn-25%Al-2.24%Cu的硬度最低(HB98)。在Zn-25%Al-0.62%Cu合金的枝晶间未见到ε(CuZn4)相,随着Cu含量升高,合金中的ε相增多,其耐磨性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9.
Ti,Ce和Mg对Zn-Al合金固态相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在Zn-Al合金中分别加入Ti,Ce和Mg等元素,对合金固态相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i,Ce和Mg对Zn-Al合金人工时效时的沉淀析出起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贝氏体精细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TEM研究了钢中贝氏体的精细结构、碳化物形貌及分布和Cu-Zn-Al合金中贝氏体的形貌。采用HREM观察了Cu-Zn-Al合金的界面结构台阶和晶面晶格像。结果表明:加入微量元素可以使贝氏体铁素体组织明显细化。贝氏体铁素体由亚单元或亚块组成,碳化物形貌这五,分布在条间、片内和亚块边界。贝氏体铁素体内有大量的精细组织。Cu-Zn-Al合金初生贝氏体有台阶存在,界面结构台阶高度3-40nm,相当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