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东莞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迅猛,加上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降雨影响,东莞城市洪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东莞城市和经济发展。通过调查收集东莞城市下垫面历史变迁、排水设施和历史内涝资料,认为气候变化、地面硬化、蓄水设施被填埋覆盖、排水设施陈旧、非工程措施缺失等是内涝主要成因,提出拓宽河道和排水管道断面、修建排涝站、制定城市防洪减灾规划、建设内涝应急响应管理体系、加强宣传教育等防治内涝灾害措施。  相似文献   

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是对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1年版)的局部修订。为有效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引发的城市内涝灾害,加强我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建设,新版规范对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内涝防治系统设计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雨水设计流量计算方法、雨水利用设施和内涝防治工程设施等都进行了补充和修订。一方面体现城镇雨水排水管渠在防治城市内涝灾害、保障城镇排水安全方面承担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规定城镇内涝防治不能仅仅是雨水排水管渠系统,而是综合措施才能应对。规范的修订是集合设计院的集体智慧完成的。对新版规范的局部修订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州城市内涝暴发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化的水文效应、现有排水设施建设滞后及排水系统维护和管理力度不足。其中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引发的水文效应是造成广州城市内涝频发的关键性因素,现有排水设施的标准偏低、建设滞后、维护和管养力度不足则进一步加速了内涝的发生。因此解决广州城市内涝的对策研究应充分考虑城市化水文效应的影响,改变现有的治水观念,树立绿色排水理念;改变重建轻管的思维模式;明确广州城市内涝防治的责任主体,完善排水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内涝仿真模型系统是根据城市雨水汇流网络情况及排水管网系统的实际情况,建立东莞市城区内涝仿真计算模型,并为模型设定参数,对城市内涝洪水进行模拟。该程序通过读入各排水区网格、普通通道、特殊通道、特殊通道节点、管道要素、管道节点逻辑拓扑关系及属性数据,进行东莞内涝水深模拟的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5.
针对平原城市高度建成区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以珠三角城市东莞市为例,基于MIKE FLOOD平台,利用MIKE URBAN、 MIKE 11和MIKE 21构建了城市内涝耦合模型。同时,结合历史暴雨事件提出一种长历时暴雨设计雨型,分析50 a一遇设计降雨重现期下东莞市中心城区暴雨内涝过程和积水特征,提出改善“大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的内涝治理措施并评估其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东莞市中心城区内涝的主要原因为河道水流顶托及道路排水不畅,河道拓宽整治结合道路竖向调整可使管网溢流程度降低45%,内涝淹没面积减小73%。提高研究区内河、道路排水通道等“大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对改善研究区域的内涝现状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可为平原城市高度建成区的内涝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山西运城市城区内涝灾害分析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城市市区地处运城盆地,地势低洼,城市雨洪排水设施不健全,遇到暴雨,易产生内涝,给当地居民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分析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从完善工程措施、完善应急响应预案、开展城市水文研究、建立切实可行的防洪决策支持系统等4个方面提出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7.
提高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是应对城市内涝的重要措施,然而城市建成区难以实现雨水管道大规模翻建.海绵城市建设可削减径流总量和径流峰值,提高管网排水能力.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典型排水系统为例,定量分析了海绵城市设施对排水系统提标的贡献,提出海绵城市设施与提标调蓄设施的容积换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石家庄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14年8月1日正式施行。作为河北省第一部城市排水管理条例,主要针对加强城市内涝防治、雨污水排放管理、排水施工行政部门提前介入防路面塌陷、明确公共排水设施管理主体4方面问题加以解决。"条例"一是从规划层面作出要求,明确地将内涝防治纳入城市排水专业规划。二是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当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削减雨水径流,提高城市内涝防治能力。依附于城市道路建设城市公共排水设施的,应当与城市道路综合交通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相协调,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及城市化发展影响,广州市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对城市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在收集典型历史内涝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广州市内涝成因,判定风险等级。通过系统分析源头海绵、雨水管渠、调蓄水体、河道及排涝泵站等设施有效应对降雨的能力,找出内涝防治系统存在的短板;采用局部积水点防治能力、整体内涝防治能力两种方法,结合水帐计算,分析各行政区整体内涝防治能力,对广州市11个行政区的内涝防治系统进行评估,得出各排涝区和积水点内涝防治能力结论。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我国因频遭暴雨袭击,城市内涝持续发生。基于国外先进的城市内涝防治理念和经验,针对国内特大城市的内涝现象提出治理方案并分析讨论各方案的优劣性:设计标准的提高是首要前提;虽然雨污分流仅能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但兼备时间和经济优势;深层排水隧道解决内涝效果显著但应用范围有限;多用型隧道适用于地下空间开发不发达城市,综合性价比较低。城市内涝的治理,需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方案,并结合其他辅助排水设施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1版)是对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的局部修订。2011版规范从目前我国城镇排水建设运行的实际状况出发,通过对排水体制、低影响开发(LID)、排水标准、雨水调蓄和渗透设施等一系列重要内容的补充和修订,解决了原规范中排水标准偏低、无防治城镇积水措施、无雨水综合利用设施等问题,充分体现了我国城镇排水系统在提高污染治理效率、防止城市内涝灾害、保障城镇排水安全等方面所承担的重要作用。对新版设计规范的局部修订条文进行详细解读,以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要求在全面普查、摸清现状的基础上,编制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加快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从建筑物对雨水分级收集利用开始,强化雨水的滞、渗、蓄,加强排水防涝设施、排水通道的建设,强化  相似文献   

13.
以MIKE FLOOD为计算平台,构建了包括一维雨水管网模型(MIKE URBAN)、一维水系模型(MIKE 11)和二维地表漫流模型(MIKE 21)的东莞中心城区内涝计算耦合模型。以该模型为辅助手段,在研究东莞中心城区内涝积水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雨水管涵提标改造、调蓄空间建设、排涝泵站建设、场地竖向标高调整的工程措施和以内涝风险区划为基础的内涝预警应急管理非工程措施在内的城市内涝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问题,以宁德市主城区为例,构建了基于Infoworks ICM的城市综合流域排水模型,利用该模型对2、3、5、30a4种不同设计重现期的暴雨情景下研究区域排水管网系统的排水能力和积水深度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评估研究区域的排水能力。经模型模拟,采取管网改造方案等综合性措施以后,可降低宁德市主城区内涝风险,保障城市安全。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由于突发暴雨,加之地面硬化、城市排水系统补偿等原因,景德镇市易形成一定范围的城市内涝,部分地势比较低洼地区的积水,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因此,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对景德镇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对城市内涝问题的理解,分析了城市内涝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排水标准,完善、优化城市排洪管网系统,制定城市排水规划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典型的城市内涝发现,导致全国各地城市内涝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为各地入汛早、暴雨增多,城市雨洪调蓄能力差、排水设施标准低。叙述了海绵城市内涵和功能,介绍了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概况和海绵城市建设优秀案例,重点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内涵认识和措施建设上存在的主要误区,结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阐述了低影响开发设施体系是一个由源头控制、中途控制、末端控制共同构成的系统,探讨了低影响开发的主要措施,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和透水铺装。并对海绵城市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提高对海绵城市的认识,促进海绵城市建设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城市内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城市运行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本文分析了造成我国城市内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和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开展适应气候变化的工程设计和应急管理、完善灰色与绿色基础设施结合的工程措施体系、优化城市雨洪调度、加强城市洪涝应急管理等对策建议,为各城市内涝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双重影响,近年来城市内涝突发、频发、广发,"逢暴雨就内涝"和"城市看海"成为大众口头禅。城市内涝已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危害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制约城市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笔者认为,在城市内涝问题上,关键是如何科学应对。工程措施是根本,非工程措施不可或缺,为此,提出一套集"预估-预报-预警-预案"为一体的城市内涝四预集合应对体系。  相似文献   

19.
符锐 《江苏水利》2016,(12):59-62
针对滨江平原区城市特点,深入分析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并针对不同雨情,科学地提出城市在雨水源头、管道排水系统、城市水系排涝系统、超标准情况下内涝防治措施,制定出了"源头控制—排水管网—城市水系—应急对策"为一体的城市内涝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密度建设城镇中的海绵城市建设用地紧张、选址及建设时序不合理等问题,以东莞市某镇西片区为例,运用AHP-熵权法从自然地理、城市建设及人口经济3个方面进行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并采用情景模拟识别内涝风险区。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和内涝风险性评价结果叠加分析,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海绵设施、建设时序与方案设计,从雨洪生态安全格局、三级海绵排水防涝体系和内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3个方面构建内涝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