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永胜  张定青 《华中建筑》2010,28(4):132-135
通过西安市三学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规划设计案例,探讨了对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进行保护和更新的过程中,要想挖掘传统文化及建筑空间的内涵,就必须在延续城市文脉、保护历史街区空间格局与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提升现代居住生活品质,为城市增添活力,从而使历史街区在传统回归中具有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城市历史街区是地域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记忆的承载体。面对缺乏多样性和历史感的现代城市,复苏历史精神.保护和研究历史街区成为我们面对的重要任务。笔者通过长沙古城的历史建筑的实地测绘,感受到历史建筑的魅力,并通过文章展望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历史街区在空间风貌和功能使用上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但因其保留了传统的城市肌理、建筑技艺和城市生产生活文化,故对历史街区实行有效的保护与更新以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本文从城市规划专业角度阐述城市化、历史街区的定义与发展现状,并以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三台县南城门历史街区现状调研资料为基础,探讨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绝大多数城市面临羞旧城改造问题,而历史街区要如何实现保护与更新、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基于城市设计的出发点,通过大量调查长沙历史风貌和历史街区空间性状、分析街区形态发展现状,以类型学为主要理论依据,就长沙现今历史街区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探讨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模式。旨在通过长沙化龙池、小古道巷、大古道巷历史街区的局部应用类型学改造的新模式,实现对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手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城市的发展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城市的发展是不断摒弃旧有事物的过程,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要求限制发展。为平衡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和满足现代生产生活发展的必需性,我国大量历史文化街区被改造成基于现代体验式消费需求和满足城市社区生活需要的户外商业步行街区。本文总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常见问题,归纳国内古今商业街特点,利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引入对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成果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占据城市中心地段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工作得到了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在传统历史街区内如何设计建造新的建筑群是历史街区更新工作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在苏州怡园历史街区内新建以"城市公园"为主题的城市公共空间,尝试将现代与传统、居民与游客、公建与私宅融为一体,从建筑群体量、功能布置和氛围营造等方面对基地及其周边进行诠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研究翼城发展的历史脉络,来挖掘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在充分了解我国历史街区保护现状的基础上,认识到街区在城市中所担当的角色、历史街区的经济价值,才更有利于历史街区的持续性发展,适应现代生活的功能更新和空间重构是历史文化街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涂婷 《中外建筑》2011,(10):54-55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很多优秀的历史街区在现代城市文明的冲击下越来越遭到破坏,城市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也随之丧失。本文在分析相关研究和概念的基础上,将城市设计的空间处理手法应用到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中,使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不仅局限于建筑和群落,而是扩大到整个街区风貌和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9.
五大道历史街区位于天津市核心区域,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对于天津城市格局的形成和城市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街区建筑功能也需相应提升,对于街区建筑功能现状的分析研究是街区功能提升的前提与基础。本文以五大道历史街区建筑第三产业功能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五大道历史街区建筑第三产业功能进行分类,并对其分布现状进行详述,在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五大道历史街区第三产业功能分布特点,希冀对后续研究和街区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历史风貌、传统格局、社会变迁、文化承载的历史见证与真实写照,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保护与更新应保持谨慎的态度。本文通过对城市更新体系的构建,并针对此体系下历史文化街区提出保护更新策略,从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遗产、文化环境,更新居住环境,提升产业业态,激活历史文化街区,使历史文化街区得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中的特殊地段,是公共物品和生产要素的复合体,具有双重经济属性。作为公共物品的历史街区,在强势政府的管控下成为"城市名片",作为生产要素的历史街区,又进一步在全能政府的运作下成为"情景消费区"。现从社会治理理念出发,提出了有限政府的机制框架:通过有限职能,构建居民参与的自发秩序,保证历史街区风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协同职能,提供公共物品的供给与更新,保障历史街区生活的延续性;通过服务职能,提供持续发展的政策与条件,提升街区价值并创造复兴机遇。由此,从管理走向治理,扭转历史街区对一次性大规模更新路径的依赖,转向小规模、渐进式、协作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承载着商品交换、日常生活等重要功能的商住性传统街区正逐渐被边缘化,街区现有基础设施、物质环境、建筑空间等不能满足居民现代商业活动、日常生活的需要,亟待更新与活化。文章以郓城县北门街区为例,通过查阅整理历史文献、实地调研、访谈座谈,梳理了街区的区域环境、历史演进、物质环境、文化生态,总结了街区现状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问题提出了明确功能定位激发街区活力、凸显历史要素传承传统文化、改善物质环境提升空间品质、保护原生居民维护原真韵味需求四项更新活化策略,以期对商住性传统街区的更新活化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中的重要部分,承载着城市历史的发展历程,反映着人们对于城市的情感和文化认知,蕴含着深厚的城市记忆。近年来,历史街区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大境门历史街区作为张家口市的重要历史街区,有着重要的文化和社会价值。以记忆场所重塑为切入点,对大境门历史街区进行了分析,通过PSPL法对大境门历史街区空间品质进行调研与分析,从而发现历史街区在更新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并从历史街区空间、街区商业发展和记忆修复方面,对未来大境门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提出策略,供其他学者在历史街区研究中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加剧孤岛式城市历史街区的出现,以大连原连锁商店街为例,通过梳理街区历史演变过程和街区在城市视角下的空间结构组成,分析街区在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归纳总结孤岛式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加真实地反映城市化进程中历史街区发展进程和发展方向,为其保护更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城市历史街区正面临着城市文化转型的挑战。城市化、全球化在带来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的同时,也给城市历史文脉带来了巨大冲击,许多曾经繁荣的历史街区逐渐萧条。因此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不能单纯地保护其外在的形态,更多地应该通过对文脉的恢复与更新使其焕发出自身的活力。在对重庆市江北区寸滩历史街区的规划设计中,利用对原有文脉的恢复与更新,赋予当地新的活力和吸引点,通过街区自身的发展满足当地居民和政府对生活和经济的需求,同时也让历史街区得到长久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在旧城更新的过程中,对历史街区的改造更新既要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又保留传统建筑特色,新建筑应融于整体城市风貌之中。泉州北门街改造工程是一个较成功的实例,整体街区的外部空间塑造和建筑单体的形式特征是泉州北门街改造设计中最为精彩的两个片断。  相似文献   

17.
《华中建筑》2021,39(4)
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其保护要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和生活延续性的原则。近年来,许多城市在微更新的理念下,采用小规模渐进式实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同广府角历史文化街区和鼓楼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契合微更新的理念,提出了传统民居改善整治的措施、道路交通和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完善的方法、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功能业态引入的原则,从而逐步提升街区环境品质和活力,推动街区走向良性保护与更新之路。  相似文献   

18.
要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设计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地方文脉的传承载体。历史街区保护与再生能够延续城市文脉,提升人居环境的满意度与幸福感。该文以城市微更新为基础,对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苏州市盛泽银行街片区更新改造项目为例,系统阐述盛泽银行街历史街区具体存在的问题与不合理之处,并提出合适的后期改造措施。最后得出历史街区保护改造与活力再生策略:提升人居环境、保护街区文化特色以及提高公众参与度。这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以及传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街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城市文化的集中反映,对塑造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不仅要保护其物质层面的遗产,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其造血功能,使其成为生机勃勃的活态城市遗产,而非"物质躯壳"。本文以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在研究国内外历史街区更新理念的发展的基础上,以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再生的视角,梳理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变迁的特征、影响因素与历史街区空间重构等核心问题与困难,并通过实践研究从历史街区更新的价值认知和更新技术判定为技术手段,继而提出了"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结合实地调研,以拟人化视角分析白塔寺历史街区"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系统"现状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探究白塔寺历史街区居民关切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问题。通过与属地政府、实施单位和规划设计单位等座谈,归纳总结白塔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实践工作面临的问题。在上述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从公共管理三种运行机制提出白塔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提升策略。政府运行机制层面,提出了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制定针对历史街区等特殊区域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范;完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体系;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改善旧城历史街区整体环境。市场运行机制层面,提出了探索直管公房市场化管理机制,创新历史街区不动产权管理方式;创新财政政策,探索新的保护资金投入模式。社会运行机制层面,提出了财政资金应更多地投向居民更关注的保护更新问题,避免供需错配;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历史街区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