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准确测定大豆脂肪含量 ,对于确定大豆价格 ,计算出油率和评定车间生产工艺效果 ,都有一定的意义。在多年的工作中 ,我们采用索氏抽提法 ,经过细心观察与反复实践 ,现将影响其测定结果的因素分析如下 :1样品的性质1.1样品的固体粒度大小样品检验方法 :按国标 (GB5512—85)粮食油料检验中粗脂肪测定法。数据处理 :根据测定项目的检验方法中规定 ,采用 (GB5490—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的有关规定来计算的。我们使用1.5mm和1.0mm圆孔筛作对照实验1.2结果讨论实验结果表明用1.0mm和1.5m…  相似文献   

2.
国家标准《粮食、油料和油脂检验》(GB5490—5539—85)一书中述及的棉籽油定性检出的方法,属于哈尔芬试验。  相似文献   

3.
陈英  沈东平 《粮食与油脂》1991,(2):57-57,56
<正> 油料粗脂肪的测定,国家标准GB5512-85规定用索氏抽提法。该方法中规定高含油样品需与脱脂石英砂一起共磨,石英砂主要起疏松试样,便于油脂浸出的作用。然而能否有更好的材料来代替石英砂呢?我们用了四种材料,即:石英砂、脱脂棉、玻璃纤维、涤纶丝作油脂抽提试验和磨细菜籽抽提试验对比,实验方法及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油脂》2006,31(4):78-78
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制/修订完成年限代替标准2 20050432-T-449油料、油脂储存、加工安全要求及技术规范制订20079 20050442-T-449葵花籽粕制订200710 20050443-T-449菜籽粕制订200711 20050444-T-449芝麻粕制订200718 20050452-T-449葡萄籽油制订200719 20050453-T-449花椒油制订200720 20050454-T-449核桃油制订200724 20050459-T-449花生果、花生仁修订2007 GB/T1532-198625 20050461-T-449粮食、油料检验带壳油料纯仁率检验法修订2007 GB/T5499-198535 20050471-T-449植物油脂检验比重的测定修订2007 GB/T5526-198536 20050472…  相似文献   

5.
在粮食收购中,常遇到粮食、油料里混有冰雪块,影响均匀分取试样和粮食水分的检验结果。《黑龙江省粮油检验手册》规定:粮食、油料中的冰雪块以水分体现),对含有冰雪块的样品,完全按照《GB5497-85》进行粮食水分检测,就极容易产生波动性很大的失真结果,难以操作、控制。为了减少差错,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只有增大试样用量,才能达到均匀分取试样和测定结果的准确目的,经几年的实践,结合现有检测条件,我探索出一种较为完善,测定程序合理、结果更加准确的粮食、油料中带有冰雪块的水分测定方法。其适用范围及具体操作规程归…  相似文献   

6.
采用《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GB/T 5494—2008的检验方法,测定酿酒原料的杂质及不完善粒含量。通过不同人员对同一批粮食的杂质、不完善粒进行检测,对比不同人员分析检测结果误差是否符合国标《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GB/T 5494—2008中要求,验证其方法应用于酿酒原料的杂质及不完善粒含量测定的重复性、准确性、可行性和可靠性,以及确认《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在本公司实验室适用且能成功运行。  相似文献   

7.
乙醚是植物油厂化验室用量最大的试剂 ,油料、预榨饼、饼粕中含油量的检验 ,毛油、成品油的酸价测定都需用乙醚。我厂生产花生油时每昼夜至少需用乙醚 12 0 0 ml,生产大豆油每昼夜至少需要70 0 ml,而这其中用来做含油量试验可以回收的有36 0 ml(生产花生油 )或 2 80 ml(生产大豆油 ) ,过去回收乙醚被废弃掉 ,造成很大的浪费。下面就利用抽提试验回收乙醚测定油脂酸价作简单的探讨。1 对比试验取不同酸价的油脂用乙醚和回收乙醚作溶解溶剂做酸价测定对比如下表。油脂酸价 (mgko H/ g油 )乙醚 0 .92 1.32 1.882 .112 .6 5 3.2 2 3.414.0 0 5…  相似文献   

8.
杂谈调和油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调和油”将受到欢迎而发展。本文仅对调和油的名称、国内外研制情况、调和机理、研制背景、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项目、包装、储存等方面的问题作些介绍和交流。 1 名称 将两种以上精炼(香味油除外)的油脂,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在过去某些书籍、期刊或口头上,曾用“调合油”、“混合油”等别名,根据GB8869—88《粮食、油料及其加工产品的名词术语国家标准》的规定,正名——调和油,英文名  相似文献   

9.
测定大豆粗脂肪含量方法SZC-C型脂肪测定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粮食、油料脂肪是评定营养价值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计算加工出油率,评定加工工艺条件的依据,将SZC—C型脂肪测定仪用到大豆粗脂肪测定,具有快速、省力、经济、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测定粮食中的脂肪酸值,一般都是按GB5510—85方法用苯为溶剂进行测定的。但溶剂苯易燃、易爆,挥发性大,且毒性较大,对分析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影响较大。根据脂肪酸能溶解于苯、石油醚和乙醚等特性,分别用苯、石油醚作溶剂,而操作方法仍按GB5510—85不变,对小麦、玉米、稻谷样品进行测定,从测定数据结合相应理论进行综合分析,证明了石油醚取代苯作溶剂  相似文献   

11.
蒋新正 《中国油脂》2001,26(4):60-60
据网上消息 ,去年以来 ,我国油脂市场的低迷不振是与我国油料加工能力 ,特别是南方及沿海一带的油料加工能力的快速扩张分不开的 ,油脂加工能力的急剧扩张直接导致了进口的增加 ,进而使国内市场向供大于求的局面转移 ,国内油脂市场低迷的局面在所难免。1 我国油料加工成本分析今年春节以后 ,受欧洲口蹄疫爆发的影响 ,世界饲料行业对大豆及豆粕的需求下降 ,导致大豆及豆粕的价格持续下滑 ,进而影响我国口岸的价格。与此同时 ,在 2~ 3月份大豆油价格也呈现下滑的态势 ,以山东一带的大豆加工来分析 ,进口大豆出油率按 18%计算 ,出粕率按 78%…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粮食油料检验扦样方法(GB5491—85)中,对包装粮食扦样法,流动粮食扦样法,零星收付粮食扦样法,都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如用包装扦样法扦样时,“用包装扦样器槽口向下,从包的一端斜对角插入包的另一端,然后槽口向上取出,每包扦样的次数应一致”。而对散装扦样法只着重介绍了如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料油脂加工行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大型油厂的飞速扩建,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对于单纯的从油料中提取油脂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为了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利润链,一些油料加工企业开始关注脱脂粕的深度加工。其中,以大豆低温脱溶技术的研究和扩建最具成效。  相似文献   

14.
粮食中粗脂肪测定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中粗脂肪测定条件的选择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王晓英,毛北星1前言测定粮食中脂肪的方法有抽提法、皂化法、比重法、折光法及核磁共振法等多种,其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是索氏抽提法(Soxletmotheol),在粮食油料检验的国家标准方法中,此法是测粮食粗脂肪...  相似文献   

15.
食用油脂     
食油即油脂。它是甘油与脂肪酸化合而成的各种三甘酯的混合物。它存在于各种油料籽粒中。所占位置比例是:大豆中含17%左右,芝麻中含有40—50%;一般粮食的油脂含量较少。小麦含1—2%,玉米有4—6%。并且小麦、玉米中的油脂主要存在于胚部。稻米除胚部都外还存在于种皮内,所以米糠、玉米胚部是很好的油料,其中玉米胚中含油量高达34%左右。  相似文献   

16.
粮食和油料中脂肪含量的高低是评定品质和营养价值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也可以预计油料加工的出油率。对索氏抽提法抽提过程和抽提前后采用的处理手段进行了改进,用残余法检测粮食、油料中脂肪含量,并与国标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一定条件下可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17.
1我国油脂油料的生产与需求简况 1.1我国油料生产情况 为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国家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高度重视发展油脂油料生产,促使了我国油脂油料生产不断提高。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统计,我国油菜籽、大豆、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油脂化学与加工技术团队为我国主要油料油脂品质评价标准的研究和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油料油脂品质评价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一是基于我国主要油料品种的调研和品质分析,二是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发展趋势并借鉴国际标准,三是通过完成国家、行业科研项目形成的我国主要油料品质和油脂加工用途数据库,四是研究建立各种植物油掺伪检验技术和评价方法。这些标准完善了油料及油脂质量标准体系,推动提升油脂行业加工技术水平,促进了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规范了市场,为保障国家利益和油脂产业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在GB/T 5497-1985中,105℃恒质法烘干试样步骤中,试样复烘至恒质的操作过程繁琐、费时,影响测定结果因素颇多,容易出现试验误差等问题,探究提出了3.5h(油料120min)1次烘干的改进方法。采用105℃恒质法和改进法分别测定了小麦、小麦粉、大米及大豆4个品种共32个样品的水分含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改进法测定的水分含量结果与105℃恒质法测定的水分含量结果的差值≤0.2%,符合GB/T 5497-1985规定的方法允许差≤0.5%的要求。用其测定粮食、油料水分含量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样品是检验工作的对象,是决定一批粮食、油料质量的主要依据。根据GB等标准的要求,从受检粮食、油料中扦取的原始样品,以及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进而分取的平均样品或试样,都必须代表整批粮食、油料的品质状况,即对样品的代表性作了极其明确的规定。否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