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以LXW20-11M微动开关为例,分析双断点微动开关在高压真空断路器产品开发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两种失效类型。结合触头控制开关元件特性与真空断路器工作原理,采用试验法分别对两种失效类型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可为分析解决双断点触头结构微动开关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第六讲 Z35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 一、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Z35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如图6-1所示。面分别装有1个微动开关,当操作手柄分别扳到这4个位置时,便相应压下后面的微动开关,其常开触头闭合而接通所需电路。操作手柄每次只能扳在1个位置上,亦即4个微动开关只能有1个被压而接通,其  相似文献   

3.
从FCL看开关技术发展的新生长点——混合式开关设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限流开断装置(CLID)是断路器本质功能向高层次发展的产物,将有触头开关(或触发间隙)与无触头器件(GTO,超导材料、热敏材料等)、储能元件(L,C)及吸能元件(如ZnO,R)等恰当配置而构成的混合式阻抗转换与调节装置是开关设备发展的必然结果。笔者从剖析几种典型的CLID构成原理入手,对这种趋势作了分析,呼吁开关制造业应加大该类设备研制和开发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微动开关是具有瞬时动作和微小行程、直接由一定的力通过一定的行程来操作的开关,是一种能把机械信号转变为电气信号的开关元件。LX5系列微动开关(改进产品和更新换代产品分别为LXW5系列和LX31系列)应用最为普遍。它适用于交流50Hz、电压至380V、约定发热电流至3A的控制系统中。由于它的触头动作快、行程小、寿命长和安装方便等优点,因此不仅在机床行业而且在纺织、轻工、仪表等部门广泛使用,作为主令元件对各种设备和装置进行行程控制、顺  相似文献   

5.
毛跃辉 《电器》2011,(Z1):164-171
本文针对微动开关在使用中时常出现失效的情况,对微动开关内部传动机构进行优化,同时对触头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对微动开关的选用和设计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10kV断路器的保护、控制电源空开异常跳闸的问题,找出断路器机构中储能微动开关和辅助开关接点两处出现拉弧的根本原因,并制定了改变储能微动开关接线和在相应的储能微动开关接点处并接电容元件等处理对策,解决了高压柜运行中二次控制回路出现的接点拉弧现象。  相似文献   

7.
武建文  王毅 《高压电器》1997,33(4):22-25
利用动态图象高速微机采集系统,对纵向磁场线圈触头真空电弧形态进行了研究,触头开距从10mm到40mm变化,得出在相同电弧电流下,电弧扩散区域随开距增加而增加;电弧电压随开距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弧柱电弧电场强度随开距增加而减少。这说明在长开距下,由于弧柱表面积增加,扩散到弧柱外的电子、离子和金属粒子相应增多,因而使输入到弧隙的能量增加以加热触头表面和加强粒子的扩散。  相似文献   

8.
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交流600伏及以下,频率为50或60赫的一般室内用进线开关、主开关、分支开关以及同用途的自动开关在空气中断开的最小触头开距。注(1):所谓同用途的自动开关,是指JIS C8370(塑料外壳式自动开关)和JIS C8368(电流限制器  相似文献   

9.
电气传动控制电路中应用逻辑元件,主要是提高其可靠性,因为这可大大地减少继电器易磨损零件(触头)的数量。但是,用无触点元件代替有触点元件却使电路变得非常复杂。应用带磁控触头—密封触头的继电器和接触器可以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减少电路中所用的电器数量。初期的密封触头继电器的触头转换的电流和电压都不大;而后设计和生产了工业用密封触头继电器(触头电流4安);接着是大功率密封触头及其构成的接触器(大功率密封触头的额定电流为6.3安)。密封触头的继电器和接触器的线圈直流电压为12、24、48、60伏。现在正在研制直流电压  相似文献   

10.
有载分接开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有载分接开关14例行试验对即将出厂的每台分接开关都应进行例行试验,以检验分接开关产品在零部件制造和装配过程中的质量是否达到产品性能的要求。试验一般应在总装好的完整产品上进行。141触头参数的测量触头参数的测量包括触头接触压力、超程和开距的测量。14...  相似文献   

11.
陈宏根 《高压电器》1993,29(5):56-56
<正> F4系列辅助开关大致有以下一些缺点。 (1)自力式的唇形触头长期通电以后触片因发热而失去弹性,造成接触压力减小而接触不良,加上动静触头间的污垢、氧化层等因素的影响,触头就可能失去通电能力。 (2)带有固定间隙的唇形触头在没有灭弧措施的情况下开断能力差,试验表明F4辅助开关在开断直流时燃弧时间长达50ms,烧坏触片的情况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2.
单相异步电动机(电阻起动、电容起动和双值电容)的起动元件一直采用机械式离心开关。它固定在电动机轴上,装配难度大,又增加了电动机轴向长度和通风的难度。离心开关断开时触头间有明显火花,触头容易烧坏,受冲击、振动和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离心开关返修率高,严重影响单相电动机的使用寿命。 电子起动开关体积小、固态化、无触点,使用时,与电动机传动部分没有任何联接,也不需在电动机定子槽内嵌入任何附加测试线圈。它可安装在电动机的接线盒上(见图1)或远离电动机的控制屏内,适用于2、4、6极和50Hz、60Hz单相电动机的起动。  相似文献   

13.
薄膜开关     
近年来,在欧美、日等国相继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电气元器件——薄膜开关。一般可分为:(1)薄膜平面开关,(2)薄膜微动开关,(3)垫式开关,(4)金属触头开关四种。由数个薄膜平面开关和薄膜微动开关构成键盘。图1举例说明了薄膜键盘的构成。键盘可以通过按钮直接操作,也可以间接操作。为了降低成本,趋势是直接操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叙述了苏联控制电器发展的一些情况。有触点电器要提高通用性、派生和提高可靠性及寿命。随着控制系统过渡到弱电小型,无触点电器发晨程控装置和无触点开关以及磁控密封触头。为节约材料资源,要发展混合式电器,使品种合理化以及发展无触点电器。  相似文献   

15.
1概述 触头(触点)系统是有触点电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中都是由它来控制电路的接通或分断的.在开关电器中由于触点依靠机械结构接通和分断电路,因此在电气设备中是工作可靠性最差的元件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电子开关的类型从线路工作原理上分,电子开关有完全无触点式和继电器触发控制式两类;从功能上分,有普通开关式和带动力制动环节的两种;从安装方式上分,有控制屏式和抽屉式两类。完全无触点式电子开关没有任何触头,克服了有触点开关的缺点,但控制线路较复杂,判断故障及维护较困难。继电器触发控制式电子开关线路简单,成本低,维护检查较方便,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带动力制动的电子开关适用于电动机带动力制动的场  相似文献   

17.
隔离开关的型号虽然多样,但大体包括开断元件、支撑绝缘件、传动元件、基座及操动机构五个基本部分,每个部分有其对应故障形式。对于不同型号隔离开关,支撑绝缘件与操作机构发生故障的原因基本相同,而开断部分的触头与传动机构由于结构差异较大,故障类型与原因差异也较大,本文意在从隔离开关的结构出发,归纳常用型号隔离开关的典型故障,为隔离开关的生产与检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引言电触头是电器开关的接触元件,主要担负着接触、断开电路及负载电流的任务,触头和灭弧系统是开关的心脏,开关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开断和关合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触头材料的物理性质及其电特性。因此,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开关电器的可靠性运行。CuW系触头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耐电弧侵蚀性、抗熔焊性及高强度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其工作过程中,因承受着机械冲击及电弧腐蚀作用,在使用过程中触头材料常常会产生缺陷和失效。从而影响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和电性能,到至开关设备不能实现正常合分,严重时会引起开关爆炸等事故。为此有必要通过电弧侵蚀后触头表面形貌,分析触头在燃弧过程中的行为及失效原因,为以后技术人员从事有关电器产品的开发和改进触头材料的制造工艺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2试样的制备及实验CuW70/CuCr整体触头由西安福莱电工合金有限公司提供,型式试验在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进行,触头装在SF6断路器上进行126kV型式试验。用扫描电镜观察实验后触头表面形貌。3触头表面组织特点及失效形貌附图为型式试验后铜钨触头的SEM图象,可看出触头材料的表面出现裂纹(龟裂)、铜喷溅和细孔洞等缺陷。3.1触头表面孔洞对型式试验后的铜钨触头进行观察,由附图...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有载分接开关(简称有载开关)广泛应用于电力,整流和电炉等变压器中带负荷分级调医。传统的有载开关都是采用钨铜触头在油中切换的方式。目前国外的发展趋势是“从油中切换向真空切换”发展,即在有载开关中采用真空开关管(简称真空管)作为负荷切换触头,做成真空有载开关。它与传统的开关相比,具有下列显著的优点: ①触头寿命长,可大大减少有载开关检修与维护的工作量。②对绝缘油不产生污损,提高了绝缘的可靠性。③真空管开断容量大,可以用小型真空管制造出大容量的有载开关。  相似文献   

20.
基于面积效应的真空灭弧室触头间隙击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少勇  刘志远  李新华  王季梅 《高压电器》2007,43(3):161-164,168
针对一种中压真空灭弧室模型,研究开距变化时触头有效面积对击穿电场强度的影响。通过电场仿真计算得到了开距对触头间隙内有效面积的影响;通过冲击耐压试验得到了开距与击穿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发现在不同的开距范围内,触头间隙内的有效面积对击穿电场强度的影响不同:在开距1~2 mm范围内击穿电场强度Ebd随着触头有效面积Se的增大而增加;在开距2~6 mm范围内击穿电场强度Ebd随着触头有效面积Se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