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三维地震、测井和岩心资料,对贝尔断陷构造层序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贝尔断陷同裂谷期层序 建造、沉积体系及岩性油气藏的发育特征。认为下白垩统沉积时期可划分出5 个与裂陷幕对应的超层 序,在超层序二至超层序五内,识别出了10 个三级层序;裂陷二幕和裂陷三幕对应于下白垩统铜钵庙组 和南屯组,盆地以伸展断陷构造活动为主,发育湖泊、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及受断裂坡折带控制的层序; 裂陷四幕对应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盆地以走滑扭张构造活动为主,发育大型河流三角洲体系和受挠曲 及断裂坡折带控制的层序;裂陷五幕对应下白垩统伊敏组,盆地断坳转换,发育河流和冲积平原沉积及平 缓背景下的冲积型层序。下白垩统铜钵庙组及南屯组受同沉积断裂坡折带的控制,层序低位体系域砂体 成藏条件良好,为岩性油气藏最发育的部位。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盆地北部含油气组合上白垩统嫩江组勘探步伐逐渐放缓,原因之一是对该套地层的层序地层样式认识不够深入造成的。依据地震、岩心及测井资料,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嫩江组进行层序界面识别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同时创新性地建立了不同因素控制下的层序地层成因模式,提出不同模式具有不同的储层发育特点,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为研究区储层预测及油气勘探提供依据。研究认为,嫩江组可以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10个体系域;创新性地认识到嫩江组发育2种独特的层序模式,分别是非海相坳陷湖盆海侵主控层序地层模式与陆相平缓坳陷湖盆层序地层模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岩心、钻井及地震资料的研究,并结合粒度分析及地震相等分析手段,在沾河断陷下白垩统淘淇河组共确定出3种层序界面类型,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及4个三级层序。认为淘淇河组属于断陷盆地深陷扩张期—断坳转换期发育的一套沉积地层,从层序SQ1—SQ4断陷陡坡带、凹陷带及缓坡带分别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半深湖—深湖—湖底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盆地深陷期沉积产物;在层序SQ3—SQ4断陷陡坡带、凹陷带及缓坡带分别发育扇三角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断陷盆地断坳转换期的沉积产物。同沉积断裂的构造活动是控制层序发育及沉积演化的主要因素。综合分析表明,SQ1层序内部烃源岩发育、并具有较好的储集、运移及封盖条件,为研究区最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4.
由于坳陷缓坡型湖盆层序地层的研究尚不成熟和完善,因此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在充分应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识别出4个III级层序,并建立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开展沉积体系研究.在对各方面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坳陷缓坡型湖盆的层序充填特征,最终利用层序地层学体系域的理论预测出K-SQ1上升半旋回、J-SQ3上升半旋回及J-SQ5上升半旋回沉积地层为有利层段;基东鼻凸、石西凸起及3个泉凸起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5.
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总结近年来中国陆相地震沉积学研究经验,结合松辽盆地齐家地区研究实例,探讨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地震沉积学所用基础资料包括三维叠后数据体、周边二维区域地震测线和地质背景资料以及工区钻井、测井资料。工作流程强调地震、地质资料综合解释以及地震沉积学分析、层序地层学分析和地震地层学分析的相互配合。工作流程包括井震对比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子波相位调整、追踪等时标志层、地震分辨率分析、岩石物理关系分析、地震参数筛选、地层切片处理、地震沉积相分析以及综合评价等基本步骤。要求的成果图件则包括联井基干地震剖面、层拉平相对地质时间剖面、地层切片、沉积相图等十余种。这些步骤在松辽盆地齐家地区白垩系青山口组的实例研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研究思路、分析资料和成果图件可作为在其他陆相盆地,尤其是坳陷型盆地进行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参照。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是典型的稳定克拉通内坳陷型湖盆沉积,在三叠纪延长期湖盆的缓坡边缘(吴旗—子午岭一线以北地区)发育沉积坡折带,利用地震反射特征及岩性地层学对比等常规手段难以对其识别。在延长组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分别从层序地层充填形态、沉积微相组合类型、短期基准面旋回叠加类型及其相应可容空间(A)和沉积物供给通量(S)之间的比值(A/S)关系等3个方面对湖盆缓坡边缘的沉积坡折带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了坳陷型湖盆缓坡边缘沉积坡折带的判识方法,并建立了识别模式。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起步较晚,全区连片三维地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程度较低。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根据岩心、测井、录井识别出最大洪泛面及具有暴露标志、各种冲刷面、进积到退积的转换面为标志的超长期、长期和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在钻井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震资料,制作地震合成记录,识别地震层序界面,划分地震层序。研究结果:侏罗系三工河组-下白垩统清水河组划分出3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Ⅱ级层序)、7个长期基准面旋回(Ⅲ级层序)和1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Ⅳ级层序),在井震约束下建立了石南地区研究层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等时格架。  相似文献   

8.
济阳坳陷古生界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运用层序地层理论与基准面旋回分析方法,结合钻井、地震、测井方法,将济阳坳陷古生界划分为3个超层序、14个三级层序,即馒头组-亮甲山组超层序A、下马家沟组-八陡组超层序B和本溪组-石千峰组超层序C。根据层序在区域地震剖面上标定结果,追踪解释4个超层序界面,建立了济阳坳陷古生界等时地层格架。测井约束反演剖面上,超层序显示清楚,自下而上呈现低阻抗、高阻抗、低阻抗三分现象。层序界面的主要识别标志有不整合面、岩电性突变面、河流冲刷面、颜色突变面,其中不整合界面为超层序分界面,其余可作为三级层序的分界面。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济阳坳陷地震层序的划分标准,建立了济阳坳陷古生界层序地层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区坳陷期湖盆底形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震、钻井、岩心及测井资料,将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区青山口组三段-嫩江组一段划分为青三层序、姚家层序和嫩一层序。在层序地层等时格架的基础上,应用回剥法经去压实和古水深校正,对西部斜坡区湖盆底形特征进行了恢复。研究结果表明,西部斜坡区坳陷期湖盆坡折带的发育程度受控于盆地的差异沉降以及沉积物供给速率,随着大地热流值的逐渐降低,湖盆坡折越来越不明显;而坡折带的发育程度对盆地的充填序列和沉积格局有着重要影响。其中,青三层序坡折带发育明显,湖盆表现为深水坳陷沉积;姚家层序坡折发育不明显,表现为宽浅氧化湖盆;嫩一层序湖盆底形平缓,受湖侵影响,表现为广阔深水湖盆。  相似文献   

10.
北黄海盆地下白垩统层序构成特点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任  石万忠  肖丹  夏飞  夏治旻  徐清海 《石油学报》2015,36(12):1531-1542
北黄海盆地下白垩统属于湖相沉积。通过钻井及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可以清楚地在下白垩统下部地层中识别出层序的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初次水进面以及最大洪泛面的特征。低位体系域包括下切谷、低位进积楔以及低位扇;高位体系域被层序顶界面及最大洪泛面所限定,并以发育有进积型准层序组为特征;水进体系域位于低位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中间,以退积型准层序组为主要特征。通过地质分析可以概括出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1根据火成岩测试年龄及地震解释成果认为,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造成地层抬升减薄,导致了构造坡折带的形成。2基于坡折带以上4口井的岩性资料发现,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沉积夹杂有红色泥岩。地震剖面显示层序顶界面超覆于底界面之上,层序分布范围明显小于其上覆和下伏层序的范围,同时在坡折带以下地区识别出了低位扇体和进积楔。以上证据表明该时期湖平面下降至坡折带以下地区且沉积中心发生迁移。3地震资料所显示的斜坡扇沉积,岩心资料所证实的砾石颗粒支撑和泥质填隙、泥砾的存在以及录井岩性所显示的高含砂量(60 % ~70 % )均显示出早白垩世早期为持续大物源供给。因此,控制北黄海盆地下白垩统层序形成的3个控制因素可以概括为构造坡折带的形成、湖平面的下降以及大物源的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