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西北地区早中志留世生物礁发育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西北地区早中志留世生物礁,是生活在以陆源沉积物为主的浅海陆棚环境中生屑滩上的点礁,生屑滩的形成为风暴作用所致,其发育受到埋藏反馈作用的影响。大量的陆源物质注入及带入的过剩养料是抑制生物礁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1988年5月本院地质87级研究生王振宇,朱开辉在进行毕业论文野外地质资料收集过程中,于广元朝天志留系地层中,发现大量珊瑚灰岩,拟为生物礁。同年10月,二位研究生与笔者一道,并在川西北矿区的合作支持下,对川西北广旺地区作较深入的地质观察时,证实朝天为一发育良好的生物格架礁,并进一步发现广旺地区下-中志留统地层中,发育有众多的生物礁及生物丘。 对广元朝天礁体的初步观察发现,该礁组合厚度在150m左右,并且至少可分为两个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了川西北地区早中志留世生物礁系统的组成基本单元。根据耗散结构原理解释了该区生物礁系统的演化机理及其环境对该礁系统所产生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4.
晚石炭世晚期黔南地区生物礁发育非常特殊,主要表现在:生物礁类型齐全,有后生动物建造了石炭纪罕见的大型珊瑚骨架礁.通过沉积岩及微量元素分析认为该区的成礁环境属于靠近赤道的、富氧的浅海碳酸盐台地边缘,Ni,Fe,Pb,Mn,Cd,Cr,zn,Co,Cu微量元素含量稳定,沉积物组分长期稳定.礁灰岩中重金属浓度低,反映水质良好.礁灰岩的CaCO,含量〉97.5%,并且代表陆源碎屑物质来源的A120,和SiO: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均表明晚石炭世黔南生物礁区几乎无陆源碎屑物质的输入,水体清洁,是生物礁发育繁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生物礁储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礁储层预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经过近几年的研究,黄龙场生物礁储层预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认为生物礁储层的预测不能仅仅靠一种方法,而必须紧密结合地质、地震、测井资料,在研究生物礁发育有利相带的基础上进行地震属性分析、自然伽马、速度、密度、孔隙度等多种方法来反演预测礁储层发育情况,并作相应的精细解释和综合判别,展示生物礁发育规律.预测成果表明黄龙场长兴生物礁呈条带状发育于黄龙场、符家坡地区,并向北延伸至七里北地区.该预测方法给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对川东北地区长兴生物礁勘探开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黔北龙马溪羣上部和石牛栏羣下部岩性相同,都是瘤状灰岩、灰岩偶夹页岩。过去从未发现过笔石,其中所含的珊瑚、三叶虫和腕足类化石研究亦较少。因而中、下志留统之间的确切界线一直未定。1963年暑期,我院黔北地层队在石阡枫香和思南凉水井分别测制了志留系剖面,特别注意中、下志留统的分界问题。除了采集大量珊瑚、三叶虫、腕足类等化石(尚在研究)以外,还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笔石。经鉴定后计有下列属种:(Stomatograptus sinensis sp.  相似文献   

7.
华南泥盆纪生物礁及其控制因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南中、晚泥盆世时生物礁非常发育,主要造礁生物为层孔虫及床板珊瑚。按礁体的发育程度及地貌特征,可分为“层状礁”及“丘状礁”两大类。这些生物礁的发育在纵向上有由南而北渐次推迟的趋势,横向上多邻近海槽边缘或陆缘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生物礁的这些特征主要是受海西运动中活动的北西-南东向及北东-南西向两组断裂及其所塑造的以槽围台的古海底地貌、海流、淡水注入等因素的控制。华南泥盆纪海并非单纯的陆表海或陆缘海,而是具有两者的某些主要特征。华南泥盆纪的层状礁与加拿大泥盆纪的“低礁”较为相似,而丘状礁则与加拿大“高礁”及德国的泥盆纪礁类似。  相似文献   

8.
陕西秦岭海槽晚石炭世三里峡生物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东段陕西旬阳三里峡生物礁是一个发育较好的近南北向展布的石碳纪堤礁,该生物礁的造礁功能比较复杂,在礁的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造礁作用方式,礁体内生物相对单调,主要为有孔虫,藻类,腕足类及介形类等,它组成Dasycladaceae-Cynophyta群落及Foraminifera-Cyanophyta群落。在礁的形成过程中有4个方向的演化序列,它们构成礁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生物定殖,障积式造礁及包粘  相似文献   

9.
1958年,秦岭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在陕西省山阳县一带进行区域地质测量时,在所谓早志留世地层中采集了许多化石,计有床板珊瑚、腕足类和海百合茎等。据该队资料,该地地层岩性下部主要为灰色、灰黑色、灰黄色钙质千枚岩,薄层灰岩;上部为石灰岩、千枚岩、砂岩,共厚约400余米。其与下伏早中奥陶世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复中、晚志留世地层呈整合接触。床板珊瑚等化石采自上部灰岩层中。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和总结前人对红藻石和蓝藻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岩石薄片显微镜下观察实例,发现在以往碳酸盐岩颗粒分类中没有红藻石和蓝藻石的合适位置。鉴于红藻石重要的成因意义和造礁作用,有必要明确红藻石的概念和归属。珊瑚藻本身极易钙化,经生物矿化作用最终保存下来的珊瑚藻屑一直放在生物碎屑中,而红藻石是由非固着的珊瑚藻构成的钙质独立结核,因此也可以被划分到生物碎屑中。蓝藻石作为蓝细菌钙化作用的产物,同时鉴于蓝藻石的广泛存在,把钙化蓝细菌形成的核形石命名为蓝藻石,这一重要概念从提出到现在一直被使用。然而蓝绿藻概念已变更为蓝细菌,蓝藻石的形成与藻类无关,显然将其称作蓝菌石更加确切。因此,应将红藻石和蓝藻石分别归为生物碎屑和核形石当中,并用新的术语蓝菌石替代蓝藻石。其意义在于使红藻石和蓝藻石的概念及归属更为规范,并为碳酸盐岩颗粒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线索。  相似文献   

11.
我院碳酸盐岩研究室与川西北矿区协作对川西北地区米仓山南缘二叠系沉积环境与相研究过程中,于广元、旺仓、南江等地陆续发现生物礁,造礁生物组合有的以串管海绵为主,有的以纤维海绵为主,有的以珊瑚——海绵组合为主。附礁生物丰富并保存完整。  相似文献   

12.
广西田林县浪平公社甘洞子石炭纪大塘期的苔藓虫——珊瑚格架礁是1978年我室发现的。1982、1983年又先后三次对礁核、礁侧翼进行了追踪和剖面丈量,证实为一发育良好,具四次生长旋迥的生物格架点礁,填补了石炭纪礁地质发育史上的空白。 一、礁体所处的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讨论了四川重庆北碚天府地区上二叠统生物礁的岩石类型,生物礁组合的微相特征和发育演化史。微相组合和生物学特征证明文星场生物礁是发育在开放性泻湖中的点礁,它的生长、发育受沉积速率控制,消亡的原因是由于海平面的上升速度超过礁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4.
多管珊瑚类是志留、泥盆纪地层中分布广泛的一类床板珊瑚。其中,多管珊瑚(Multisolenia)一属,盛产于中志留世温洛克期地层内,为中志留统的重要化石。多管瑚瑚类的个体极为细小,在过去的文献中,曾被误认作苔藓虫或刺毛类(Chaetetida);也有人把它们当作床板珊瑚中的槽珊瑚(Alveolites)或蜂巢珊瑚(Favosites)。因此,关于它们的分类位置问题曾经引起长期的讨论。多管珊瑚类在我国过去的文献中尚未见有正式的描述和报导。  相似文献   

15.
川东南地区志留纪稀土元素分布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川南綦江观音桥志留系剖面为代表,通过48个样品中子活化检测出的8种稀土元素分析,详细讨论了REE在该剖面上的分布演化特点及表现形式;研究了本区早志留世古海洋演化及古环境特点:(1)龙马溪组为滞流浅海盆沉积;(2)从龙马溪组到石牛栏组,其REE逐渐减少,Ceanom从正异常向负异常演化,海平面趋于上升,至石牛栏组达最高;(3)REE分析结论与用沉积学、大地构造及其它地化分析所得出的结论相吻合,证明REE作为环境演化的“示踪剂”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物礁作为一类特殊储集岩体的出现,曾引起业内人士广泛关注。以地震剖面上的目标时间内波组的“丘状”“透镜状”外形识别生物礁,以瞬时相位剖面上相位错动、畸变等特征确定生物礁边界和顶底,用时差估算礁体厚度的生物礁预测分析方法,对通南巴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龙门山唐王寨地区逆冲推覆体生物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覆体的泥盆系地层生物繁盛,门类众多。下、中泥盆统有丰富的腕足类,次为珊瑚、双壳类、三叶虫和角石;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地层中发育大量牙形石,特别是Palmatolepis极为丰富。经分析研究划分出11个化石带和化石组合,聚类分析谱系图表现出来的10个化石组合与它吻合,可进行区域对比。在此基础上,对泥盆系的地层单元及下、中、上泥盆统之间的界线进行了划分,对化石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8.
四川北碚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成油条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北碚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成油条件的分析,认为川东西部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的储集层段主要是晶间孔、溶蚀孔较发育的结晶白云岩和白云化礁灰岩,其发育程度与礁的成岩环境有关。油气主要来源于上二叠统龙潭组,其次是长兴组。台地内的点礁面积虽小,但以群礁复合体形式展布,成油条件配置良好,含油有利。礁分布可能受隐伏基底断裂活动所形成的古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19.
二叠系长兴组生物礁是建南气田主产层之一。生物礁生长环境的特殊性使其在地震响应上有着与围岩完全不同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在研究区内寻找类似异常。通过沉积相、地震相、神经网络模式识别以及AVO(Ampli-tude Various with Offset)响应特征的分析,认为三星伴月异常体为生物滩的异常反射,有待钻井证实。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东沙隆起珠江组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利用岩心、岩石薄片和测录井资料,研究储层岩石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区内优质储层基本发育在生物礁灰岩和生屑滩灰岩中;生物礁灰岩和生屑滩灰岩均发生(准)同生、表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形成粒内(间)溶孔、铸模孔及溶缝;储层在流花地区具有高孔、高渗特征,陆丰和惠州地区物性稍差;储集性能受高位体系域及其四级层序海退半旋回、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分布在台地边缘礁滩的灰岩均为该区有利储集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