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了甲苯对三疣梭子蟹、黄姑鱼、菲律宾蛤和脊尾白虾四种常见海洋经济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结果如下:甲苯海洋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顺序依次为:脊尾白虾黄姑鱼三疣梭子蟹菲律宾蛤。甲苯对鱼类、蟹类和贝类的毒性为低毒,对虾类的毒性为高毒。甲苯对三疣梭子蟹、黄姑鱼、脊尾白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54mg/L、0.33mg/L、0.0077mg/L。  相似文献   

2.
以4-AAP萃取光度法测定水中挥发酚为例,研究分析了苯胺的干扰规律,并得出以下结论:当被测体系中ρ(苯胺)≤1mg/L时,对挥发酚的测定没有影响;当1mg/Lρ(苯胺)10mg/L时,苯胺对挥发酚的测定产生微弱的干扰,可使用盐酸调节被测体系pH值消除干扰,再蒸馏后进行测定;当ρ(苯胺)≥10mg/L时,使用二氯甲烷萃取消除干扰,再蒸馏后进行测定,或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或液相色谱仪测定。当采用该方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苯酚类化合物时,苯胺对测定没有干扰。  相似文献   

3.
采用HPLC-ELSD研究了二环己胺的定量分析方法,标准曲线方程y=-3 304 813+4 361 066 x,r=0.986 8;回收率为98.2%~102.4%,RSD为8.3%~9.3%.另外,采用HPLC-PDA研究了邻氨基苯酚和苯胺的同时定量分析方法,定量限分别为1和0.5 ng,线性范围分别为0~40 mg/L和 0~20 mg/L.该分析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满足对产品质量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厌氧产甲烷毒性实验和活性污泥呼吸抑制实验,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2,4-二叔丁基苯酚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厌氧和好氧毒性。结果表明:当2,4-二叔丁基苯酚质量浓度13.14 mg/L时,对厌氧微生物无抑制作用;其质量浓度为13.14~40.56 mg/L时,为轻度抑制;质量浓度为40.56~152.41 mg/L时,为中度抑制;质量浓度152.41mg/L时,为重度抑制。2,4-二叔丁基苯酚对好氧微生物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EC50)为49.61 mg/L。2,4-二叔丁基苯酚为0~250 mg/L时,好氧毒性大于厌氧毒性,质量浓度250 mg/L时,厌氧毒性高于好氧毒性。  相似文献   

5.
张玉荣  李铁军 《广州化工》2020,48(10):132-134
研究了苯对黄姑鱼、菲律宾蛤和脊尾白虾三种常见海洋经济生物的急性毒性。通过苯对海洋水生生物的毒性反应和急性毒性实验数据,通过统计24 h、48 h、72 h和96 h的死亡率(%)、半致死浓度(LC_(50))和LC_(50) 95%置信区间,结果表明苯对三种海洋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顺序依次为:脊尾白虾黄姑鱼菲律宾蛤。计算研究结果如下:苯对鱼类和贝类的毒性为低毒,苯对虾类的毒性为高毒。苯对三种海洋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顺序依次为:脊尾白虾黄姑鱼菲律宾蛤。  相似文献   

6.
周立  钟宏  李超  赵刚 《过程工程学报》2010,10(3):462-469
研究了H-103大孔吸附树脂对600~1000 mg/L苯酚水溶液中酚的吸附,考察了初始酚浓度、溶液pH值及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20 min内吸附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 苯酚在大孔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很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在25℃下其饱和吸附量和Langmuir常数分别为86.00 mg/g和0.2719 L/mg.  相似文献   

7.
从氟苯生产废水流经的下水道污泥中筛选到一株高效苯酚降解菌株FH-12,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培养该菌株,能在48h内将1200mg/L的苯酚完全降解,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研究和16SrDNA菌株鉴定,初步断定其为产碱菌属。通气、温度30℃、pH8.0最有利于该菌降解苯酚,高浓度的氟化钠和苯胺的存在对该菌降解苯酚几乎无影响,添加适量无机盐菌株FH-12在40h内能将氟苯生产废水中含量约为1000mg/L的苯酚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8.
以苯胺为目标污染物,研究HCO-3活化过硫酸钠(PDS)对苯胺的降解效果及机制,分别考察了HCO-3、PDS、苯胺质量浓度和初始pH对HCO-3/PDS体系降解苯胺的影响。结果表明,HCO-3可显著活化PDS降解苯胺,当HCO-3与PDS的投加摩尔比为5∶1、初始pH为8.3时,10 mg/L苯胺240 min降解率为94.8%。过量HCO-3会与苯胺竞争活性氧(ROS),从而抑制苯胺降解;增加PDS浓度可进一步提高苯胺降解速率;20~100 mg/L苯胺降解率均大于87%;在pH 3.0~11.0范围内苯胺降解率在90.0%以上。自由基捕获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苯胺降解机制为:在HCO-41O2作用下,苯胺被转化为对二苯酚和对苯醌,最...  相似文献   

9.
采用好氧活性污泥与曝气生物滤池(BAF)联合工艺去除活性艳红X-3B厌氧中间产物苯胺类化合物。结果表明,经过活性污泥HRT=12h与曝气生物滤池HRT=4 h的连续降解,能将厌氧产生的苯胺彻底去除;进水ρ(苯胺)>6mg/L时开始对苯胺降解菌产生毒害作用,而进水COD>800 mg/L时,苯胺对降解酶竞争处于劣势,均会对苯胺的降解产生不利影响。对苯胺活性污泥降解进行动力学模拟,得到拟合性较好的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用GC-MS分析得出苯胺被好氧微生物氧化生成苯酚,并进一步降解为烃类、醇类、脂类化合物以及CH4、CO2、H2O的终产物。  相似文献   

10.
研究酸活化膨润土和有机改性膨润土对苯胺和苯酚混合溶液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酸活化膨润土对苯胺的吸附效果明显优于苯酚,具有较强的吸附选择性;有机膨润土对苯胺和苯酚的吸附无明显差别。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酸活化膨润土与有机改性膨润土对苯胺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99 8和R2=0.997 9。酸活化膨润土对苯胺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有机膨润土对苯胺的吸附数据对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与Langmuir等温线模型均有较好的拟合。  相似文献   

11.
以高浓度苯酚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湿式氧化(WAO)工艺对其进行CODCr降解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废水pH值、苯酚初始质量浓度及反应时间等对WAO处理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获得了相应的工艺参数,在废水初始pH值为12,初始CODCr的质量浓度为20 000 mg/L,反应温度为240℃,反应压力为4 MPa,反应时间不少于80 min的条件下,CODCr去除率可达89%。研究结果可为含酚废水WAO处理工艺的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百年  叶圣武 《广东化工》2011,38(9):119-121
分别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Fe3O4纳米粉体,以下简称催化剂1和催化剂2,并采用XRD、T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表征。以合成的Fe3O4纳米粉体作为催化剂,采用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CWPO)处理模拟含酚废水,探讨了不同的反应条件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含酚废水浓度为1000 mg/L,20%H2O2用量35 mL/L,为1.5 g/L的条件下,用催化剂1湿式催化氧化苯酚,反应180 min,COD和挥发酚的去除率分别为72.99%和88.19%;在60℃,含酚废水浓度为1000 mg/L,20%H2O2用量45 mL/L,催化剂添加量为2.0 g/L的条件下,用催化剂2湿式催化氧化苯酚,反应180 min,COD和挥发酚的去除率分别为77.68%和94.71%。  相似文献   

13.
张琦 《河北化工》2014,(9):68-69,160
胶束毛细管电泳(MECC)的重要特点是不仅可以分离带电离子,也可以分离电中性的化合物,但其检测灵敏度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发展了在线富集方法,此方法产生了峰分裂现象。对MECC中峰分裂因素进行了实验探究,在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准固定相,15mmol/L的硼砂和14mmol/L的碱性磷酸钠为缓冲溶液(pH=8.64),以苯乙醇、苯酚、苯甲醇为分析物质,探究了SDS不同搁置时间、不同注入时间及其不同浓度对峰分裂的影响。得到了正确的谱图信息,从而为在实验中避免峰分裂的出现提供了一些正确信息。  相似文献   

14.
采用纳米TiO2-粉煤灰/UV催化臭氧化处理苯胺溶液,考察了反应时间、pH值、催化剂投加量、光照强度、温度、负载次数等因素对苯胺降解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苯胺初始质量浓度100mg/L、紫外灯功率10W、pH=7.0、温度(20±2)℃、催化剂涂膜层数4层、光照时问8min时,苯胺去除率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15.
吴纪南  童磊 《广州化工》2014,(12):86-88
解水西湖沉积物的环境化学意义及其在水体自净中的作用。以水西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苯酚的吸附特性,并系统考察了pH值、温度、振荡时间等因素对其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为2.25、反应温度为26.1℃、吸附时间为4 h、沉积物投加量为1.0 g、苯酚溶液初始浓度为160 mg/L时,苯酚的去除率高达18.34%,平衡吸附量为1.1 mg/g。苯酚在水西湖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可以较好的用Freundlish型吸附等温式来描述。强酸性(pH6.0)条件下,水西湖沉积物对苯酚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和吸附强度。  相似文献   

16.
邓书端  李向红  付惠 《云南化工》2011,38(1):14-16,47
用失重法研究了染料中性红对冷轧钢在1.0 mol/LH3PO4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中性红对冷轧钢在1.0 mol/LH3PO4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缓蚀率先随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后减小,存在浓度极值现象;缓蚀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吸附区间(25~150 mg/L)中性红在钢表面的吸附符合Temkin吸附等温式。通过热力学基本公式求出了相应的吸附热力学(吸附自由能△G0,吸附焓△H0,吸附熵△S0);根据这些参数讨论了缓蚀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以硫酸亚铁-过氧化氢为绿色催化氧化体系合成了聚苯胺。探讨了硫酸亚铁浓度、过氧化氢的用量、反应体系酸度、反应温度、苯胺浓度等工艺条件对聚苯胺收率的影响,分析了该体系中苯胺可能的聚合机理,推测并初步验证了反应液重复使用的可行性。在亚铁浓度为3.36×10-4mol/L,n(过氧化氢)∶n(苯胺)=1.4∶1.0,反应温度为70℃,H+(硫酸)浓度1.5 mol/L,单体浓度0.9 mol/L条件下,聚苯胺收率为77.2%。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焦化废水NH3-N能够达标排放,采用气浮法+改良式序列间歇反应器(DAF+MSBR)联合法处理榆林某焦化厂焦化废水。结果表明,进水CODcr平均质量浓度为1490 mg/L,NH3-N平均质量浓度为200 mg/L,挥发酚平均质量浓度为176 mg/L,CN平均质量浓度为17 mg/L,SS平均质量浓度为580 mg/L,DAF处理时间3 h,MSBR处理时间9 h。经DAF+MSBR法处理后,出水CODcr浓度为74.3 mg/L,NH3-N为10 mg/L,挥发酚为0.25 mg/L,CN为0.09 mg/L,SS为30 mg/L,去除率分别为93.8%、95%、99.8%、99.4%、95%,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对呼和浩特炼油厂混合碱渣废水进行了理化性质及组成分析,然后对混合碱渣进行双氧水氧化脱硫、蒸馏及活性炭吸附等处理方法的研究。经过双氧水氧化脱硫、蒸馏和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处理后的混合碱渣COD由101 592降为653 mg/L,S2-由11 478降为14.59 mg/L,酚含量由1 560.6降为9.03 mg/L。经此组合工艺预处理后的碱渣废水各主要污染物指标均满足了污水处理厂污水进生化池的条件。此组合工艺基本无二次污染产生,是目前炼油厂碱渣废水深度处理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婷婷  丁义纯 《广东化工》2010,37(12):10-12
以二氯苯酚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RIM)为交联剂,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二氯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了吸附时间、温度、pH和底物初始浓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其重复利用性。利用扫描电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聚合物的表面形貌和组成成分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聚合物在pH为7时吸附量最大,当底物浓度为100 mg/L时吸附量达到8.74 mg/g,吸附量随二氯苯酚初始浓度增大而呈增大趋势,40 min后吸附趋于饱和,温度对吸附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