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基于OBE教育理念和生物工程专业特点,将OBE教学模式引入到生物工程专业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探究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实施关键,将企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充分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期为本科院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生物产业对具有良好的工程素质专门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了"一体化·四共同"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了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国内较早与生物企业联合提出生物产业所需求的"五种工程意识"和"五种工程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赋予了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的具体内涵;基于"五种工程意识"和"六种工程能力"的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联合制定了生物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以教师为主体的实质性合作,联合实施培养过程;建立以面向工程为特征的工程教学模式以及可持续的实质性合作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教学相长,教师形成了一批反思性的教学研究理论成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工程素质、工程意识明显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受到企业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3.
针对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广州市生物产业发展,围绕生物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在创造性地整合出"生物工程上游技术实验"、"生物工程中游技术实验"、"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实验"3门专业实验课程基础上,将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30门课内实验课设置成13门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形成了基础性实验课程、提高性实验课程、研究型实验课程"三层次"的实验课程新体系;构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校内课堂实验—校内科技/专业技能竞赛—校外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教师科研"四结合"实践教学体系。这些教改成果陆续体现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并得到贯彻实施,硬件和软件平台的建设有机衔接了实践教学各环节,学生得到了多方位的锻炼。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作者以河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结合生物工程专业的建设现状,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高素质生物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分别从校企合作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企业参与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培养三个方面介绍校企合作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构建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是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本文以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通过职业能力分析重建课程体系结构,建立符合区域行业企业发展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以微生物发酵工程专业为试点,探讨国际化背景下生物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更新人才培养理念,研究新型双语课程教学体系,探索学—研—产一体化育人机制。初步形成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培养国际化背景下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张敏  李尊华  刘小文  余响华 《广州化工》2013,(17):202-203,221
介绍了湖南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从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基本框架、课程的具体设置三方面介绍了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8.
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是海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生物工程专业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生命线,通过不断深化综合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具体从修订培养方案、推进理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期全面提高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黄皓  杨忠华  周卫  左振宇  刘建忠 《广州化工》2022,50(1):132-134,137
针对生化反应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以生物工程专业"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为导向,结合该课程的特点,运用工程观念分别从理论教学重点内容的发掘和优化、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期为该课程在专注于培养生物工程类高素质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高校的教学提...  相似文献   

10.
黄卫东  刘先利  邹涛  李胜方  刘颋  靖金球 《广东化工》2012,39(5):243+242-243,242
从专业设置体系、专业方向建设、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对生物工程专业建设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摸索,旨在为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发展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1.
李海松  万俊锋  闫阳 《广东化工》2014,(3):131-131,133
"卓越计划"是国家教育部旨在以"行业需求为主线、工程实际为背景、工程技术为主线"的模式下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各行业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文章在该背景下,以环境工程专业"应用研究型"研究生为例,分析了目前学校培养卓越工程师所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期减小现在企业的需求与学校的培养教育之间存在的偏差,解决社会上出现了"企业缺乏人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教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专业建设和学院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大连理工大学近年来建立了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组织机构,全面加强产学研合作,并通过企业人员的“四进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五进教学”等实践,提高了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观念。  相似文献   

13.
赵丽丽  叶旭明 《广东化工》2013,(20):157-158
面向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人才的需求,贯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理念,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育为重点,以道德养成为根本,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在4~5年内,完善“3+1”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制订适合工程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探索学生企业学习阶段的教学方式方法及学生管理制度,在双导师制、研究性教学和学习方法、工程实践训练和校企合作培养政策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构建运行高效、监控有力、反馈及时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刘海涛 《广东化工》2013,(19):171-172
创新能力是反映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文章为实现卓越工程师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探讨《机器人技术》课程的改革思路,提出"淡化知识讲授,强化兴趣培养,注重工程应用"和"带着问题的学习"模式的指导思想,以期为高校开展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马龙  张斌  许晖  曾卫国 《广州化工》2014,(1):142-14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型本科专业,而校企合作则是高等院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文章旨在通过介绍国内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已经形成的几种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并加以分析,为新建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三峡大学作为地方综合性高校,在科学构建实践育人教学体系,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进行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进行积极探索,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建设,将"实践育人、全员育人"显现到人才培养质量上,力求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工程教育存在的不足,认为应从调整培养目标、培养师资队伍、优化课程体系、改革培养模式及提高企业参与度等方面着手,实施化工类专业"卓越计划"。  相似文献   

18.
杨春华  陈刚  张龙 《广东化工》2010,37(10):195-196,168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按照"1221模式"构建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校企资源的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关系的处理、双证书制度的建立和对毕业生的延伸培养进行了系统论述。实践表明,应用该模式进行人才培养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卓越计划”是我国实施的高等工程教育重大改革项目,本文以临沂大学制药专业“卓越计划”为例,介绍“卓越计划”实施原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做法,以期对地方院校工程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独立学院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要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需要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开展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技术技能培训,并建立仿真实训、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的三模块式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