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研究车辆状态及车辆振动对机枪射击密集度的影响程度,降低车辆对车载机枪射击密集度的不利影响,基于多体动力学、汽车地面力学及气体动力学的理论,建立了车载大口径机枪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机枪射击过程中,车辆处于自由状态及制动状态下车辆的稳定性与枪口的跳动情况,对比分析了不同轮胎刚度对机枪射击密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枪射击时制动车辆轮胎或提高车辆轮胎刚度对提高机枪的射击密集度有利.研究结果为车载大口径机枪的运用与总体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某车载转管机枪刚柔耦合发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洪强  廖振强  王涛 《弹道学报》2012,24(1):97-101
为了研究某车载转管机枪的射击精度,了解武器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结合车载转管机枪的结构特点,运用ADAMS软件建立了刚柔耦合的车载转管机枪发射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车载转管机枪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出其动力学特性,提出了提高机枪射击精度的改进方案,即改变托架结构及与座圈的连接方式,降低机枪射击时的火线高度.分析结果显示,改进方案系统的射击稳定性与动力学特性比原方案有所提高,为武器的研制提供了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某型车载转管机枪在样机试验中连续射击时出现枪弹击发后未发火现象对于机枪射击精度的影响,以多刚体动力学和柔性多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并基于相同路面建立了该型机枪刚柔耦合的路面-车体-机枪系统的虚拟仿真模型.综合考虑轮胎与地面、车体与机枪之间的相互作用,仿真模拟了样机的射击试验过程.对机枪在枪弹完全击发与未完全击发时的情况分别进行了系统动力学分析和外弹道计算,获得了机枪的响应特性和弹着点散布情况.通过对试验数据和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枪弹未完全击发时对机枪射击精度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研制该型车载机枪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的浮动机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应用浮动技术理论,设计了一种新型枪架。在2种方案固有频率分析的基础下,对2种枪架的机枪固有特性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证明:新型枪架能够有效地提高机枪的射击精度,为我军现装备的机枪的改进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优化机枪射击频率进而优化机枪频率匹配关系为目标,建立某型机枪枪身系统的虚拟样机模型.选择导气孔直径、活塞的有效横截面积、枪机框质量、枪机质量和枪机框缓冲簧刚度为优化变量.利用该机枪动态响应曲线测试结果及基于散布精度的射频优化理论确定该机枪良好频率匹配关系时的射击频率,最后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自动机结构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6.
指出射手与土壤相互作用中等效支撑点位置的可变性,提出一个新的射手/机枪/土壤系统模型,理论分析了射手与土壤相互作用对机枪射击杨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某型大口径机枪的地面适应性,在分析了该枪架刚度的基础上,以该机枪为研究对象,不考虑枪架的弹性变形,分析不同地面与驻锄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机枪在不同地面射击时的稳定性理论模型。通过计算,结果表明该机枪有很好的地面适应性。对不同的驻锄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勤务使用方面的指导意见,发现了机枪采用不同驻锄结构射击时稳定性不同的本质,并依此提出了驻锄结构优化方案。通过理论建模与对比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序言 在步兵轻武器中,机枪是个年轻的枪种。从1884年世界上第一挺真正的机枪——马克沁机枪问世至今,在短短的100多年间,它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立下了赫赫战功。 同其他步兵武器一样,机枪也是根据战争需要发展起来的:先是重机枪,之后出现了轻机枪及通用机枪等。发展至今,形成了轻机枪、重机枪、通用机枪、车载机枪、航空机枪、舰艇机枪和高射机枪等多品种的机枪系列。  相似文献   

9.
陆野  周克栋  赫雷  李峻松  黄雪鹰 《兵工学报》2016,37(9):1585-1591
为研究膛口制退器制退效率对采用全枪浮动原理的某新型大口径机枪浮动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基于浮动原理且考虑土壤和人体影响的某新型大口径机枪的刚柔耦合模型,对含膛口制退器的机枪系统进行动力学仿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获得了某新型大口径机枪实现全枪浮动的膛口装置制退效率的允许取值范围。结果表明,所建立含膛口制退器的实际某新型大口径机枪刚柔耦合模型精确可靠,所设计的膛口制退器实际制退效率为35.9%,其实现全枪浮动的膛口制退器制退效率的理论取值范围为22.5%~50.0%.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美国合成机械化部队、合成步兵部队和特种部队等已经开始装备M240B机枪,替代装备了40年的M60机枪。 M60 7.62mm通用机枪是“二战”后出现的一支非常有名的机枪,美军从1958年起将其作为制式武器装备,而且许多国家也将其作为主要武器装备。该枪使用7.62×51mm NATO枪弹,枪全长1100mm,枪重10.48kg,理论射速550rds/min(发/分),使用M122型三角枪架,枪架重6.84kg。M60机枪适用于连级装备,为了满足野战步兵班用和海  相似文献   

11.
随着机枪质量的大幅度降低,机枪的动态特性是否合理成为影响武器射击精度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某型机枪载荷谱,以机枪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机枪低阶固有频率和枪架架杆结构尺寸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机枪结构动力优化的数学模型,利用一阶优化方法,对枪架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动态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机枪动态特性得到有效改善,降低了射击时枪口点的响应,有利于提高机枪的射击精度。该方法避免了机枪动力学修改的盲目性,对于现代机枪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以来,俄国军队装备的机枪,有从美国买来的加特林机枪,还有马克沁机枪,而俄国自行生产机枪则是在购买加特林机枪之后才开始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俄国生产的机枪主要是仿加特林机枪和马克沁重机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俄国人才开始自行研制轻重机枪。苏联著名的发明家、枪械设计大师捷格加廖夫、托卡烈夫、郭留洛夫、卡拉什尼柯夫等等对苏联的机枪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苏联在五、六十年代装  相似文献   

13.
基于动态稳定原理的机枪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机枪的射击精度是机枪结构优化的最终目标。分析了影响机枪散布精度的主要因素,基于动态稳定性的观点,建立了机枪结构优化模型,并对散布精度对设计变量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某型机枪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可行,对于自动武器的结构修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韩祥 《兵工自动化》2021,40(9):73-76
为分析某通用机枪在不同土壤中射击时的动态特性并提高其射击精度,以某通用机枪为研究对象,在SolidWorks中建立3维模型,通过ABAQUS软件建立其在不同土壤中的耦合模型并对其进行计算模态分析;建立实验系统且对该机枪进行激励、参数测量与分析,得到其试验模态参数.理论与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对了解机构的动态特性及机枪的枪架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Pro/E和ADAMS建立了某型通用机枪的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了校验;通过仿真的手段得到机枪各结构参数以及边界条件对机枪射击精度的影响规律,提出提高机枪射击精度的改进措施;通过实物样机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为提高机枪射击精度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喷管气流反推技术在改善机枪射击精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华洪良  廖振强  宋杰  邱明  肖俊波 《兵工学报》2015,36(12):2241-2246
为了改善机枪系统射击精度,将喷管气流反推技术应用于某12.7 mm重机枪系统,在枪管不同位置设计喷管,并设计了3种喷管工作方案进行比较。根据相关实验数据,建立了准确的机枪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进行计算,获得了弹头出膛口瞬时膛口响应。根据外弹道理论,对射击距离100 m弹头散布进行计算,对比了不同喷管作用形式对机枪系统射击精度的改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喷管以力矩形式作用于枪管时,弹头出膛口瞬时高低方向位移、射角、速度扰动波动小,射向一致性高,对应的散布圆半径R50改善72.3%左右,可有效改善机枪系统射击精度。  相似文献   

17.
李佳圣  邱明  廖振强  咸东鹏  宋杰 《兵工学报》2014,35(9):1344-1349
基于气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转管机枪膛口助旋制退器的气体动力学数值模型,以此计算了助旋制退器的助旋力和制退力。通过改变助旋制退器沿枪管轴线的纵向尺寸,分析了助旋力和制退力随管道腔长度的变化规律。结合内能源转管机枪发射动力学模型,分别对未安装和安装有不同长度的膛口助旋制退装置的转管机枪系统进行了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助旋器管道腔沿枪管轴线长度可以有效地增加助旋力和制退力。安装膛口助旋制退器,能够实现对内能源转管机枪射频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小重机枪发射过程中的后坐力,提升武器系统发射稳定性,建立安装有浮动装置的机枪系统发射动力学模型。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以ADAMS软件为平台,建立某通用机枪的虚拟实验,并对其进行动力学仿真,得到机枪射击过程中机框浮动速度和后坐力曲线。结果表明:重机枪采用合适的浮动发射机构能大幅度降低射击后坐力,可为改进重机枪系统射击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大口径转管机枪在轻型三脚架上射击时的射击密集度随方位射角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具有不同方位射角的转管机枪系统刚柔耦合发射动力学模型,对机枪系统的射击动力学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机枪系统不同方位射角射击时三脚架中柔性部件的弹性变形情况。利用动力学仿真得到膛口响应,计算了转管机枪以5个不同方位射角射击时的射击密集度。结果对比表明,转管机枪在轻型三脚架上射击时,随着方位射角的增大,射击稳定性变差,方位射角超过一定范围射击密集度下降明显,且左右射击时转管机枪系统振动具有不对称性。分析结果为转管机枪系统改进三脚枪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高射速7.62mm双管转膛机枪方案,介绍机枪的总体组成以及工作原理。确定了机枪工作循环图,进行了内弹道计算。建立了机枪结构三维模型,利用ADAMS软件进行了机枪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方案可行,能够实现6 000发/min的高射速。对该机枪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与其他同口径武器的技术指标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