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2段为一套海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揭示不同时期小层砂体发育规模及空间分布,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为基础,相控建模为指导思想,短期基准面旋回为地层单元,等时地层格架为约束条件,采用序贯指示数学方法对长北气田山2段4个短期层序的水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小层砂体的发育规模及空间分布进行了随机模拟.砂体展布的三维模拟结果表明,河道自北向南沿物源方向延展,其中SSC1~SSC4短期基准面上升时期,河道加宽,小层砂体沉积厚度加大,物性较好,有利储层发育;下降时期河道变窄,小层砂体沉积厚度减小,物性变差.小层砂体的三维模拟结果在该区勘探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2.
根据八面河地区的沉积特点,分析河道砂体的响应特征,引进先进的勘探技术与方法对河道砂体进行精细描述,预测河道砂体展布,寻找有利圈闭,形成一套适用于八面河地区的河道砂体描述方法,发现有利勘探目标区2个,其中面138北部地区含油河道已被钻井证实,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6万吨。  相似文献   

3.
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1^1地层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窑地区长611地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缘砂、分流河口砂坝、前缘砂席和分流问湾等.根据岩心描述结果和测井曲线,结合砂体形态对长611油层三角洲沉积微相和砂体展布进行综合表述.并提出开发调整意见.  相似文献   

4.
基准面旋回层序与油层单元划分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短期和中期基准面旋回过程中A/S值变化与砂体发育关系的分析表明,具有A1、A2和C2型结构的短期旋回层序最有利于储集砂体的发育,各级次层序界面的上下两侧是有利储集砂体的主要发育位置,而基准面旋回层序的中部通常是泥质盖层或隔、夹层的主要产出位置.针对按基准面旋回层序界面的小层划分方案与传统的油气层四级划分方案存在的矛盾,提出以不同级次湖泛面沉积的泥质盖层或隔、夹层为边界的、跨基准面旋回层序界面的砂体和油层四级划分方案,其中的含油层系、油(层)组、复油层、单油层,分别与长期、中期、短期、超短期基准面旋回有关,但存在半个基准面旋回的相位差.这一划分方案既符合油气藏开发层系的划分原则,在实际应用中也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期湖盆中部地区物源分析、沉积相特征等研究,分析了厚层砂体的形成机理和砂体类型。认为长6期物源主要来自东北、西南方向,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端砂坝和浊流等砂体类型,湖盆演化从鼎盛转向萎缩的长6早期厚层砂体比较发育。白豹、合水地区砂层厚度大,储层条件良好,是石油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乌兰县柴凯湖北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区内已发现有套合较好的砂岩型铀矿点和铀异常带,具备较大的铀矿找矿潜力。广泛分布于该区中新统—渐新统干柴沟组地层的砂体是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成矿的有利部位,查明该目的层地下分布及砂体展布特征对于进一步的找矿突破具有关键意义。然而研究区多为第四系覆盖且沉积较厚,迫切需要高分辨率的深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在研究区内开展5条NE10.8°走向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ontrlled Source Audio 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Method, CSAMT)平行剖面测量,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精细刻画了区内1.4 km以浅的地层结构和断裂构造空间展布特征,得到已知钻探资料验证;(2)基本查明了区内基底和干柴沟组目的层埋深情况、砂体展布特征;(3)依据埋深浅、砂体厚等划分原则,进一步圈定了L1线1.0 km~2.1 km、L2线1.0 km~2.6 km、L3线1.6 km~4.2 km、L4线1.0 km~3.3 km及L5线1.0 km~2.3 km五处铀成矿有利区。研究成果验证了CSAMT法在研究区砂岩型铀矿...  相似文献   

7.
以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湖相深水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测录井、全岩X射线衍射、地球化学元素等资料及频谱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细粒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划分了岩相类型,明确了岩相高频旋回成因机制,建立了岩相沉积模式,探讨了米兰科维奇旋回对页岩油勘探的意义.认为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细粒沉积岩发育多种岩相类型,并且记录了稳定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岩相旋回性变化主要受控于偏心率和岁差参数,纹层状岩相层偶形成与四季气候变化有关,长偏心率旋回周期分为干冷气候半周期和暖湿气候半周期,暖湿气候半旋回背景下的岁差旋回中期附近地层单元是页岩油勘探的优选层段.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细粒沉积主要发育8种岩相类型;长偏心率、斜率和岁差周期造成的地层旋回厚度分别为39.4m,3.0~5.2m以及1.7~2.4m,牛页1井沙四上亚段共记录了4个长偏心率旋回和84个21.9ka岁差旋回,堆积速率介于84.47~146.20μm/a;暖湿气候半周期背景下的岁差旋回中期主要发育富有机质纹层状泥质灰岩相,是页岩油勘探的最有利层段,通过米兰科维奇旋回可实现页岩油勘探有利层段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大庆长垣是松辽盆地北部最重要的含油气构造。扶余油层是其主要含油层位之一,是研究区内的重要油气勘探层段,有利储层的时空展布与源区位置、物源方向是有密切的成生联系的,因此物源体系分析是油气勘探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采用重矿物的统计分析(Q型聚类方法、ZTR指数分析)和砂体变化趋势分析作为主要研究手段,进而划分出不同的矿物组合分区,确定对大庆长垣扶余油层沉积起控制作用的物源区有2个,分别来自研究区的北部和南部。这2个物源区分别对大庆长垣的不同区域的沉积产生重要影响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子北油田长6油组砂体分布及相带展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50多口井的单井相分析及数百幅粒度参数图件的编制分析,认为子北油田长6油组砂体主要属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长6^1、长6^2、长6^3等主要产油层的砂体分布和相带展布图,初步确定了各砂层沉积时的古河道位置及南部玉家湾与北部南沟岔2个区块的相类型与相带展布特点,认为长6^3 ̄长6^1沉积时,北部的南沟岔地区以发育富砂的低弯度河和曲流河型分支河道沉积为主,而玉家湾地区则发育较多  相似文献   

10.
辽西低凸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是未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针对该区地质、地层和层序方面等认识不清的问题,应用层序地层学、物源体系分析和沉积岩石学等方法,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探讨了主要目的层东营组的沉积体系展布规律。通过构造-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开展整体和系统性研究。根据体系域不同的地质特征和各体系域界面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变化,划分出东二层序中低位体系域、湖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在此基础上对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类型及其有利砂体展布和分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等沉积体系。分析层序、构造活动和沉积环境,不同体系域沉积体系域发育特点和有利砂体展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综合储层物性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指出了研究区下一步有利的油气藏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1.
西湖凹陷N构造区花港组及浅部龙井组地层发育多种类型河道砂体,砂体厚度横向变化快,准确识别目的层河道展布是该地区储层预测的关键。本次研究综合应用分频CMY(C-cyan,青色;M-magenta,洋红色;Y-yellow,黄色;三种颜色的简写)融合与地震沉积学技术,对地震数据进行全频段扫描,通过分频得到单频地震数据体,在此基础上选取有利频段地震数据进行CMY体融合,结合地震沉积学方法制作融合数据体目的层地层切片,通过调节切片上不同颜色所占比例及亮度显示强度,横向上凸显不同规模河道展布特征,纵向上分析不同期次河道演化特征。基于此,最终在N构造区花港组H2层刻画6或7条辫状河河道,在H3层刻画5条河道;在浅部龙井组刻画7条不同规模河道。该方法较常规地震属性刻画河道边界清晰,对河道沉积物厚度、粒度等信息都有响应,可为该地区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三道桥地区白垩系巴西盖组砂体埋藏深度大,砂层厚度小,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地震资料品质差,砂体预测难度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综合应用了属性分析和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在对地震资料提频的基础上,在平面上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多属性融合,提取与薄层砂岩厚度相关性较大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预测了薄层砂体的平面展布;在垂向上,应用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预测薄层砂体的纵向展布。最后,综合运用属性分析和地质统计学反演的结果,确定了区内有利单砂体的分布范围与厚度规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东濮凹陷卫城油气田沙四段开展沉积微相研究,在扇三角洲沉积中识别出沟道、沟道间、席状砂、深湖一半深湖等微相.依据所建立的主要微相测井相模式进行了单井相识别和划分,研究了测井平面相组合关系,结合砂体分布图,绘制了沙四段的沉积微相平面图.对研究区砂体展布和沉积微相的预测认为,研究区南缘有另一个物源,在卫城深层南部可能分布有分流水道和水道间等较有利的沉积微相区,存在较好的砂体.结合储层预测结果,优选了滚动勘探目标,所部署钻探的4口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证实该区块的含油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4.
根据岩性、沉积结构与构造、测井相综合分析认为,本区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哑相沉积,可细分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其主要的储集层.这些砂体横向上复合连片往往呈带状展布,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残余粒间孔和次生溶蚀也为主要的孔隙类犁.通过沉积相与油藏分布的关系研究,认为油气的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长6油层组良好的储集层,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详细的岩芯观察及测井曲线分析,认为西峰油田长8油层为河控湖相三角洲前缘沉积.据沉积层序特征,可将该区三角洲前缘砂体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3种砂体微相.在沉积微相垂向和平面沉积特征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并对沉积时期的气候、地形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砂坝砂体叠合形成的指状砂坝砂体是研究区最具特色砂体类型,而指状砂坝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河口砂坝砂体共同构成了研究区内的主要油气储集体,研究成果为储集相带的预测及下一步的勘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山砂体是惠民凹陷勘探的主力砂体,前景广阔.通过对基山砂体岩性特征、沉积构造特征及岩石结构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基山砂体为一套混合成因的三角洲-沟道-浊积扇沉积体系,纵向上分为4期.基山砂体粒度较细,以细、粉砂岩为主,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储层总体上具有中孔低渗、非均质性强、次生孔隙发育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山砂体的成藏要素,结果表明,丰富的油源、良好的储层、有利的运移条件、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多种圈闭类型的成藏条件,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指出基山槽西侧盘河背斜带的构造-岩性圈闭和孟寺低隆起附近的岩性圈闭为下一步重点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7.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因富含油气而备受关注,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岩性-地层油气藏成为蠡县斜坡增储上产的主要目标,明确砂体成因类型及其分布演化规律是油气高效勘探开发的关键。综合利用岩芯、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蠡县斜坡北段沙一下亚段地震沉积学研究。依据沙一下亚段顶、底界面T4和T42地震反射标志层以及内部T43地震反射标志层,将沙一下亚段划分为尾砂岩段和特殊岩性段。浅水三角洲成因的尾砂岩段可细分为浅水三角洲平原、浅水三角洲前缘(内前缘和外前缘)及前浅水三角洲等3种亚相类型;特殊岩性段以滩坝-湖泊沉积为特征,砂体类型主要为砂质碎屑岩滩坝,碳酸盐岩滩坝次之。尾砂岩段沉积时期,浅水三角洲体系在平面上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浅水三角洲内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布范围广,最大推进距离达15 km,是研究区的主力储层;从早到晚,伴随着湖平面逐步上升,西南部物源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而北部物源影响范围减小。特殊岩性段沉积时期,湖平面迅速上升,浅水三角洲体系完全退出蠡县斜坡北段,沉积体系以滨浅湖—半深湖和滩坝沉积为特征,砂体类型主要为砂质碎屑岩滩坝,分布在研究区东部(面积约12 km2),大多平行于湖岸线呈条带状展布。根据沉积学和地震沉积学研究,分别建立了研究区尾砂岩段和特殊岩性段时期的沉积模式,为下一步储层预测和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单一地震属性采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分类,在低信噪比地区很难准确进行地震相分析和砂体预测.根据地震波形理论,基于Seisfacies的多属性体分类、PCA主成分分析、混合聚比法和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层段内多种地震属性体按照相似性原则进行统计聚类分析,并在区域内进行地震相自动划分,得到地震相三维数据体.结合钻井资料,借助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三维空间中预测储层砂体的空间分布,大大减少了地震相划分的多解性,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和工作效率.对华北油田万庄地区扇三角洲砂体进行预测,在三维空间中精细刻画了沙三中段扇三角洲砂体的边界和空间展布,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发育区,发现并落实了3个有利的岩性圈闭,部署钻探的T12X、T47等井均获工业油流,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9.
综合运用地震、钻井、测井和录井等资料,以"源-汇"系统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源区—搬运—堆积"过程分析,以三大古地貌要素为研究对象,根据各自发育程度提出"源"(物源体系)+"沟"(沟谷体系)+"坡"(坡折体系)的8种耦合方式及时空耦合控制沉积砂体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源"的存在最为重要,如果没有足够的物源供给,无论沟谷和坡折如何发育,都不会有大量的砂体沉积;而当有足够的物源供给时,沟谷发育则砂体延伸远,坡折发育则砂体分布广.贝尔凹陷在南屯组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嵯岗隆起和布勒洪布斯隆起,由凹陷四周向中心汇聚,主要物源方向为北西向和南东向,根据重矿物组合平面展布特征可进一步细分为9个主要的物源体系.随着基准面旋回升降,物源区大小及供源强度都是动态变化的——基准面上升,物源区范围缩小、供源强度减弱;基准面下降,物源区范围扩大、供源强度增强.古地貌控制着主要沟谷的展布,而沟谷则进一步控制着砂体的展布形态和沉积厚度,贝尔凹陷内主要识别出了3种类型的沟谷,分别为U型沟谷、W型沟谷和沟槽;根据构造坡折带在发育位置、构造样式等方面的差异,将贝尔凹陷内识别出的坡折带划分为陡坡断坡型、陡坡同向断阶型、缓坡同向断阶型、缓坡反向断阶型和箕状洼槽型等5种类型,不同构造部位、不同类型的坡折带控制着不同类型的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延长油田西部油区三个典型工区长6油组的小层顶面构造特征、砂体展布特征、油层厚度分布特征、顶面构造与油层厚度、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建立了基础数据库,并采用petrel地质建模软件进行地质建模。依据分层数据、井斜数据、小层顶面构造图,建立构造三维模型。分析研究各小层的砂层展布特征及物性变化规律,在相控的基础上建立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三维地质属性模型;根据油藏工程方法和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理论,结合动态监测资料,对西部长6油藏未注水老区进行井网适应性评价研究,确定了科学合理的注水开发技术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