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安徽省美好乡村规划建设实践研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安徽省美好乡村规划建设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规划实践、现场调研、技术交流、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探讨了安徽省美好乡村规划体系的构建、县域乡村布点规划的技术要点、村庄建设规划的技术要点,以及安徽省美好乡村规划建设的理论意义。安徽省美好乡村规划体系是在城乡统筹的思路下,逐步形成从纲领到行动、从县域到村庄、从布点到布局的系统化规划成果。县域乡村布点规划的技术要点包括:按生活服务圈进行中心村选点,以设施配置为重点;根据宜居性引导调整自然村布局,尊重农民意愿,制定实施计划;设施规划,区域共用,按需配置。村庄建设规划的技术要点包括:全域规划,产业引导,焕发乡村经济恢复活力;用地布局,安全为先,尊重自然,传承历史,弘扬文化;道路规划,随形就势,方便出行,尺度宜人;景观规划,乡土特色,理水植绿,突出节点。安徽省美好乡村规划建设的理论意义在于:有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助推实现"三个强省";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实现城乡风貌差异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美好乡村规划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促进城乡要素的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引导乡村发展,共享改革成果,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美好乡村建设,为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体目标,编制安徽省美好乡村规划(2012-2020年)。立足于安徽省乡村发展特征,构建省域层面美好乡村规划编制体系,统筹美好乡村建设布局,指引美好乡村建设,形成了包括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试行)、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标准(试行)在内的安徽省美好乡村规划成果。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美好乡村规划(2012——20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立项背景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安徽。在此背景下,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政府颁发《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见》,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已成为安徽发展的重要主题。为更好地促进城乡要素的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引导乡村发展,共享改革成果,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体目标,编制安徽省美好乡村规划(2012—2020年)。二、规划成果  相似文献   

4.
伴随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自上而下"的传统乡村规划模式局限性渐显,多种形式的参与式乡村规划开始在全国广泛开展。本文从规划引导主体视角切入,以福建省院前社、曾厝村和培田村为研究对象,对当下参与式乡村规划模式进行梳理,在分析村庄资源条件、规划参与主体及工作方法的基础上,总结由不同主体引导的参与式乡村规划模式。比较研究不同模式下各方利益关系、规划的适应性及局限性,并基于"资产为本"的规划理念,提炼适用于不同类型村庄的参与式规划模式。在有限的资金及人力条件下,通过匹配村庄资源条件与参与主体,提升村民参与度及参与质量,为未来乡村规划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美好乡村建设为例,通过对首批12个各具特色和风貌的中心村美好乡村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跟踪回访,对在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采用的财政资金重点扶植、村庄整体建设"三结合三集中"、村庄发展"三位一体"等多种实用的建设模式进行总结;同时对在其他村庄规划中暴露出的村庄面貌特色不突出、村庄后期管理维护缺失等问题和困难进行总结后,结合肥东县的实际实施经验,提出村庄风貌"一村一品"、村庄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村庄规划建设在精准扶贫背景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仍存在诸多不足。文章尝试归纳了新时代我国乡村规划建设模式,并以重庆奉节县大坝村乡村旅游扶贫规划为例,对贫困乡村规划建设方法进行探析,试图通过挖掘村庄优势,激发村庄原生活力,盘活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等产业链,在精准扶贫大背景下,结合"乡村振兴"及"新型城镇化"等政策,对贫困村村庄规划建设模式进行研究,以期为其他乡村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规划师》2017,(Z2)
开展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是落实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广州市增城区石迳村为例,通过对村域现状资源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产业、空间、民生、旅游"融合发展的规划思路,从规划协调、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旅游策划及环境整治等方面探讨大都市远郊区美丽乡村规划策略,并总结以镇街为主体的建设实践经验和做法,以期为其他地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2014年住建部试点项目《德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从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出发,以乡村视角来分析和总结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等相关规划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剖析和规划反思。以"城乡等值"的理念、"多规合一"的思路,提出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的研究重点和主要内容,在"县-镇-村"三个不同层次构建完整、系统的乡村规划框架,希望为乡村规划的创新与变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16,(1)
我国的乡村规划在宏观政策的推动下迈入了一个新的高潮,但面对实践中的困境,乡村规划应该如何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目前还尚未有定论。鉴于此,文章立足于乡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多重差异,从认知与方法层面提出了以实用为导向的乡村规划编制要求,以及界定了实用性乡村规划的核心要素体系,即"人、地、产、居、文、治",并详细解析了这六大要素的规划重点、相互关系,并从"多听""巧说""实做"三个环节揭示了实用性乡村规划的编制手法,旨在为国内乡村规划的研究及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伴随中央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乡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规划学界对乡村规划的研究热度亦不断增高.在回顾我国乡村建设和规划研究历史基础上,基于乡村规划主题文献的梳理,从乡村变迁研究、乡村规划的内涵和特点、乡村规划体系、乡村规划方法、乡村规划实践五个方面总结了当前乡村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对未来乡村规划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自上而下的村庄规划,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看不懂、落地难"等问题。本文在充分分析与其相关的乡土文化,解刨现有村庄规划不足与缺憾的前提下,以血缘与地缘文化为导向,疏通乡村规划"自下而上积极参与通道",为乡村规划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2.
  瀛叶   《南方建筑》2014,(2):4-8
城乡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城乡规划特别是村庄规划提出了新的任务。当前实践表明,由于制度、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村庄规划的实际调控作用甚微。因此,本文认为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实施村庄规划在动机上要从"按要求完成"走向"按需要编制",在导向上要从"无意识破坏"走向"有秩序发展",并应提出提升村庄规划工作水平的路线图,从而明确村庄规划的基本要求和各层次标准。为此,本文提出建立以法制化、个性化和自主化为核心的"三层次"村庄规划体系,实现村庄规划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实用为核心准则论述村庄规划的重要意义,分类介绍村庄规划的需求和内容,提出实用型村庄规划的类型、内涵和实践案例,以及村民参与编制村庄规划的方法,为推进我国的乡村规划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安徽省广德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以"把握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大势,构筑广德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改革,引领乡村体系重构和城乡布局,引导和保障涉农资金精准投放"为主线,从"制定县域新型城镇化战略,引领乡村体系重构""结合多规合一实践,引导村庄用地合理布局""补齐短板精准扶贫,引导涉农资金精准投放""结合省直管县创新平台,探索乡村建设政策创新"等多个方面开展了规划创新总结。冀望其规划编制创新理念和方法,能为同类型地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具有地域特色的县域城镇化战略和城乡规划体系,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有序引导精准扶贫,合理布局城乡空间,构建共享惠民的公共设施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宏观背景下,需转变传统村庄规划照搬城市规划模式、脱离村庄实际的做法,针对村庄发展的现实问题与需求,研究村庄规划的核心内容与工作路径。本文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水磨村为例,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引导、村庄布局优化、乡土特色文化传承等多方面探索特色发展型村庄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过去对于乡村规划治理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我国普遍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随着公众参与意识不断提高,政府主导的乡村规划已经不能满足乡村发展需要。为提高村庄活力与促进村民参与积极性,研究提出"思行共参"式的村庄规划治理模式:即以村民参与为核心,从村民的思想参与和村庄建设行为参与两方面入手,构建政府、规划师、村庄公众与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平台。并结合青海省大通县景阳镇土关村的实践案例,剖析"思行共参"式乡村规划治理体系的逻辑框架、治理理念,以及体制机制创新,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乡村规划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为了改变粗犷式城镇化发展模式,缩小城乡差距,政府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重大举措。在新型城镇化的指引下,传统的农村规划模式已无法满足农民的要求,因此,以美丽乡村规划的形式实现村庄的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是当今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文以当前农村发展现状为出发点,以国内外发展的经验为参考,提出了一系列的美丽乡村规划的建议和措施,以期能为新型城镇化条件下美丽乡村的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乡村规划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长期以来单向需求导向下的建设模式致使乡村规划建设一度遇到瓶颈并流于表面。本文以当涂县龙山村美好乡村规划为实践基础,引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人居、生态、公共服务设施、体制和产业五个方面探求政府和本地乡村居民对村庄规划建设的多维期许,并基于总体和详细两个规划层面探讨了乡村规划中双向需求的落实与协调策略,以期能为目前的乡村建设活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我国当前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美丽乡村的战略进程中,正历经社会治理结构熵变及转型的广大乡村尤其是尚未越过贫困边缘的乡村,其乡村规划如何在新型城镇化的导向下立足现实,抓住重点,引导乡村重振产业活力,重组人本治理结构及重塑传统文化等核心问题进行探讨,并以罗霄山脉国家级贫困村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渡里村村庄规划为案例研究,阐述通过采用"大思维,联动融入区域发展""深挖潜,力促经济脱贫发展""控格局,引导生态美丽发展""理民俗,造浓郁乡村特色发展""对位‘多规’,引入‘多金’,促规划‘合力乘风’实施"等五大规划发展策略,力求让规划回归乡村发展本质,激活其内生发展动力,探索一条能够真正有效引导我国广大村庄尤其是贫困型村庄尽快实现脱贫复兴发展的规划之路。  相似文献   

20.
《规划师》2016,(1)
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稳步实施,乡村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被普遍关注。近年来,各地开展了面广量大的乡村规划实践,对乡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研究在剖析当前乡村规划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县域为空间单元编制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引导乡村地区科学发展,指导乡村地区的建设实施;提出县域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应定位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法定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的重要补充,应当发挥"承上启下、指导实施"的作用,贯彻"城乡统筹、多规融合、绿色生态、彰显特色、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落实"调查分析、目标制定、空间落实、实施保障"四个技术环节,关注"新型城镇化、村庄布局、产业发展、设施支撑、规划实施"等重点内容,着力构筑城乡"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的崭新格局,并结合河北省白洋淀地区安新县域乡村建设总体规划,阐述了其"规划引导+建设指引+重点示范"的具体做法,以期对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