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簸箕李引黄灌区渠首西引黄闸为例,分析目前黄河下游一些引黄涵闸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涵闸存在年久失修、引水能力差等安全隐患。提出了涵闸除险加固等一系列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黄河悬河段引黄涵闸闸门振动问题,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和开封市黄河河务局共同开展了黄河柳园口引黄涵闸闸门振动研究。通过原型观测、模型试验、理论分析,认为振动的主要原因是水流紊动引起的,并提出了改变闸门设计方案,改进闸门型式、消除机械故障、调整开启方法、消除水流紊动等减振措施和改建方案,给以后新建此类涵闸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现有引黄涵闸90处,设计引水能力约4050m^3/s。水量统一调度以前,下游涵闸引水无节制,缺水断流现象经常发生。由于缺乏监管手段,每到用水高峰期,管理单位总要组成临时工作组巡回黄河两岸监督检查,限定闸门开启度,关闭部门闸门,但收效甚微。为解决实时引水信息监测问题,1998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在李家岸引黄涵闸进行了远程自动化流量监测实验。通过对两件来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尽快开展涵闸流量率定和局部流态研究,低水位,小流量条件下仪器性能尚须进一步检验等下步试点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簸箕李引黄灌区渠首西引黄闸为例,分析目前黄河下游一些引黄涵闸存在的主要问题,涵闸存在年久失修、引水能力差等安全隐患。文章通过介绍西引黄闸存在的一些老化病险等问题,提出了涵闸除险加固等一系列工程措施。成功实施的案例对引黄灌区水工建筑物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黄河下游引黄灌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引黄涵闸的建设对改善该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黄河上中游水沙关系变化,黄河下游河床持续下切,导致部分引黄涵闸的引水条件持续恶化。近年来,在黄河下游涵闸改建的过程中,预制混凝土管桩技术在黄河下游液化地基处理中不断得到应用,提高了工程建设区地基承载能力,有效降低了工程施工材料成本支出和施工周期。探讨了预制混凝土管桩技术在黄河下游闫潭引黄闸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背景、施工工艺与方法、应用效果,并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该技术在黄河下游液化地基的处理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河南引黄涵闸防渗止水技术发展简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简要总结了五十年代以来河南引黄涵闸防渗止水技术的发展,推荐了适合于黄河下游箱型涵闸的洞间接头形式,预留伸缩缝宽度,以及止水构造、形式和缝中材料。  相似文献   

7.
从结构、机电系统、闸与堤防结合处、整体度汛等方面,提出了黄河下游引黄涵闸工程存在的险情与隐患,并提出了一系列涵闸闸门减振防振、启闭机过载安全保护、启闭设施维护、隐患预防与防洪安全度汛的技术措施。实践表明,科学把握工程运行特点,严格管理制度,精心维护,能够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工程险情与隐患危害。  相似文献   

8.
刘筠  王昊  张峰 《人民黄河》2012,34(11):94-96
小浪底水库运用前,黄河下游水流含沙量高,水沙不同步,造成黄河下游河道严重淤积、同流量水位逐步抬高。小浪底水库运用后,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条件发生变化,河道发生冲刷,同流量水位逐年下降。在分析多年黄河下游冲淤变化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引黄涵闸设计防洪水位、设计引水位等主要参数确定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即设计引水位的确定应考虑整个使用期内可能发生的冲刷影响,而设计防洪水位则应考虑使用期内淤积带来的影响。对于除险加固的引黄涵闸,其闸底板高程已经确定,因此应合理预测涵闸加固后使用期内设计流量下水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远程监控技术在山东黄河引黄涵闸上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对于山东黄河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主要功能、性能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远程监控技术在山东黄河涵闸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对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设计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黄河下游引黄涵闸相继实现了远程监控,而远程监控的基础工作之一是要抓好涵闸引水流量测验。因此,如何提高测流精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河南黄河引黄灌溉事业对沿黄农业和城镇供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大河水位下切、河势变化及涵闸配套体系落后等原因,涵闸引水能力下降明显,文章对河南黄河引黄涵闸引水能力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涵闸引水能力变化的成因,结合河南黄河涵闸管理特点,从工程建设和体系管理等方面,提出解决引水能力变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民黄河》2019,(12):89-92
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受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影响,黄河下游河道河床持续冲刷下切,同流量水位降低,对引黄涵闸引水能力产生了不利影响。受下游河床边界条件变化影响,对部分涵闸进行改建十分必要。下游涵闸改建工程中闸址比选是工程设计的重点及关键,在研究黄河下游大河引水流量水位变化及影响的基础上,以位山闸为例,从地质、水流条件、引渠淤积情况、引渠清淤临时占地及生态环境影响、对原建筑物影响、对施工工期影响等因素综合分析论证,并确定闸址比选结果。  相似文献   

13.
吴湘婷  原小利  乔钰 《人民黄河》2012,(9):50-51,54
河南沿黄地区资源性缺水严重,黄河水资源是河南沿黄地区的重要水源。当前河南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着引黄指标约束日益趋紧、引黄涵闸引水能力低、缺乏调蓄设施等状况,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做好水资源优化配置规划、建立多水源配置的激励机制、改善涵闸引水能力、加快引黄调蓄设施建设、推进水价改革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黄河下游河道治理中水资源调度管理、泥沙处理与利用、“二级悬河”治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水资源的管理应从加强水量调度管理、减少水资源浪费、增加黄河可调控水量等方面入手;泥沙处理与利用应从在黄河滩区及两岸低洼地实施引黄(洪)放淤、积极尝试借助引黄涵闸实施引黄放淤、借助调水调沙实施重点河段的疏浚治理等方面入手;“二级悬河”的治理应从上游拦沙与下游处理泥沙结合、破除生产堤、加快防洪工程建设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1 基本情况 德州市李家岸引黄闸位于黄河下游左岸,大堤桩号123+210,设计引水流量100m~3/s,灌溉面积为19.87万hm~2,担负着齐河、临邑、乐陵、宁津、庆云等县(市)的农业、工业及生活用水。 为全面提高该闸自动化管理水平,完成闸门开度、上、下游水位及过闸流量的自动测量,实现闸门的就地控制和远程集中监控,从1996年开始,德州市黄河河务局积极探索应用微机管理、控制和监测涵闸路子,取得一定成效。 2 应用过程 2.1 资料选择。该闸每年引水时间较长、引水量大、灌区各项工程较配套,有几十年的实测水沙资料,进行  相似文献   

16.
温善章 《人民黄河》1996,18(4):16-20
本文在分析了黄河下游引黄涵闸、引水引沙量沿堤分布和闸后总干渠布置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和论述了结合引黄供水沉沙淤筑相对地下河的目标、基本方法、总体布局以及总体布局中的社会关系,并对总体布局进行了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引用黄河的水量越来越多,提高水资源调度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超声波测流技术在黄河下游引黄涵闸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武陟沁河口至兰考东坝头河段的两岸堤防,是河南黄河防洪的确保堤段。目前,该河段还存在分水夺溜、顺堤行洪,或形成“横河”的可能,无论哪种情况发生,都将严重威胁堤防安全。为此,必须十分重视武陟木栾店至人民胜利渠渠口段堤防,做好老滩上水后临堤出险的预防措施;严密防守南岸险工堤段,提防“横河”发生;引黄涵闸也必须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黄河下游引黄涵闸工程现状、引水条件,以及涵闸现行运行机制、管理要素等,提出了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建立工程日常维护、调查与评估,方案及申报,核定与评价,立项与拨付,实施与监督,验收与考核等工作机制,并逐步形成定期与长效的运行机制,以达到维持渠首供水工程运行长治久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了黄河下游引黄涵闸、引水引沙量沿堤分布和闸后总干渠布置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和论述了结合引黄供水沉沙淤筑相对地下河的目标、基本方法、总体布局以及总体布局中的社会关系,并对总体布局进行了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