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一些假定的基础上,动用结构动力学的具有分布参数体系的振动理论,考虑加强层弯曲的影响,对带有水平加强层体系的高层建筑进行动力分析,得出该体系的三阶自振频率与加强层位置的关系。得出的一些结论可供工程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一些假定的基础上,运用结构动力学关于分布参数体系的振动理论,考虑核心筒剪切变形的影响,对带有水平加强层体系的高层建筑进行动力分析,编制了计算机算法程序,得出了该体系前三阶自振频率与加强层位置的关系,并对核心筒剪切变形所引起振动频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层建筑水平加强层体系的自由振动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提出一些假定的基础上,运用结构动力学的具有分布参数体系的振动理论,对带有水平加强层体系的高层建筑进行分动力分析,得出该体系的前四阶自振频率与加强层位置设置的关系。得出的一些结论可供工程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假定的基础上,运用结构动力学关于分布参数体系的振动理论,考虑核心筒剪切变形的影响,对带有水平加强层体系的高层建筑进行动力分析,编制了计算机算法程序,得出了该体系前三阶自振频率与加强层位置的关系,并对核心筒剪切变形所引起振动频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尝试将隔震支座搁置在底部框架柱的顶部来加固加层的底层框架砌体房屋。针对一栋加层的底层框架砌体房屋,在ANSYS中建立了层间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的模型。在程序中,用组合单元来模拟隔震层,隔震层参照双线性库仑摩擦阻尼恢复力模型和粘滞阻尼恢复力模型。进行了两类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得出两类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振型。结果表明,层间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比非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明显要长。进行了两类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得出在地震作用下两类结构各部分的位移幅值和加速度幅值。得出两类结构各部分的位移和加速度动力时程曲线。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和结论。  相似文献   

6.
冷弯薄壁型钢轻混凝土加层技术是一种新型既有砖混结构房屋改造形式,该技术不仅满足现阶段绿色装配需求,同时有效避免了加层结构质量与刚度突变的情况.本文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既有砖混结构、既有砖混结构钢结构加层、既有砖混结构冷弯薄壁型钢轻混凝土加层有限元模型,对加层前后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分析可知,采用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加层后,自振周期有所增加,振型无明显位移突变情况,结构整体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3)
通过有限元软件SATWE建立了32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三维模型,将加强层数量作为变量,对5种水平加强层设置方案进行自振特性及内力的分析,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外框架柱受力突变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强层可有效减小结构前两个振型的周期,且对结构振动类型无影响;加强层设置层数越多,结构自振周期减小效果越好,但减小效率逐渐降低;加强层会引起结构内力分配上的突变。最后在总结归纳地震作用,分析加强层的设置对结构自振周期、内力分配及突变的影响规律的基础上,对加强层的设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砖混结构房屋加层加固工程,在加层加固之前对原建筑进行现场检测及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加层后结构新增荷载的情况和检测所得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强度为依据,在确保该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作为最重要指标的前提下,对该房屋进行了加固方案设计,提出了对该砖混结构房屋进行加层加固的方法与具体技术措施。本研究将工程现场实测、试验、加固方案研究紧密结合,对类似工程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引入黏弹性人工边界,建立了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厂房整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对设备作用下的多层厂房振动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就模型简化及桩-土体系对系统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实例计算表明:桩-土体系的参与降低了系统自振频率,并对结构的动力响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在水平与竖向两个方向上存在差异。高频设备荷载作用下,桩-土体系的参与对厂房的水平振动影响不大,而会造成结构竖向动力响应放大。桩体在水平振动表现为弯曲变形,变形主要集中在上部,在竖向振动中则表现为整体振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科大1#学生公寓加层、扩建实例的研究,探讨了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加层工程的基本原则和保证其安全可靠的基本措施,为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加层扩建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应用约束阻尼层在钢桁架结构中的减振问题,首先给出了粘弹性阻尼材料的基本力学特性和约束阻尼层的两种有限元建模方法,通过ANSYS对一约束阻尼结构采用两种不同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比较,给出了在ANSYS中准确模拟这类结构的途径,应用这一建模方法对一钢桁架塔柱安装约束阻尼层减振方案的减振效果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安装约束层后结构前两阶弯曲模态阻尼比有较大提高,但扭转模态的模态阻尼比提高很少,约束阻尼层对钢桁架结构弯曲振动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结合位于上海地铁10号线正上方的某教学楼工程,建立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平面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砂垫层在地铁振动减振方面的效果以及振动在建筑中的传播规律,同时揭示了地铁振动和地震波的差异,指出地铁振动模拟时模型单元的划分应该考虑地铁振动优势频率的影响,得到了砂垫层地铁振动隔振效果不明显的结论。最后给出了工程实际采用的隔振措施及其他可以采用的隔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应用Fisher判别分析理论并结合工程实际特点,从爆破振动特征参量和砌体结构自身特性这2个方面出发,选取峰值质点振动速度(PPV)、爆破振动主频率、主频率持续时间、灰缝强度、圈梁构造柱、房屋高度、屋盖形式和砖墙面积率8个影响因素作为判别因子,建立爆破振动对砌体结构破坏效应预测的Fisher判别分析模型。将该方法应用到湖北一露天采场爆破振动对砌体结构破坏效应预测问题中,利用现场实测的108组数据进行训练和检验,回判估计的误判率为0.083,通过求解判别函数,认为峰值质点振动速度为最重要的判别指标,其后依次为圈梁构造柱、屋盖形式、砖墙面积率、房屋高度、爆破振动主频率、主频率持续时间和灰缝强度,可以为同类工程在选取爆破振动对砌体结构破坏效应的判别指标方面提供参考。利用其他12组现场数据作为预测样本进行测试,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研究表明,该方法回判估计的误判率低,判别性能良好,是爆破振动对砌体结构破坏效应预测的一种有效新方法,可以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深圳赛格大厦5·18出现的振动问题,根据布置在深圳的两台激光测风雷达捕获到的大气边界层风场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赛格大厦振动事件中,深圳上空发生了一次持续约12h的突发风气象事件;建筑顶部300~350m高空范围内最大水平平均风速为9~12m/s;全天水平风向稳定,基本保持在西南偏南风向;在200~350m高度范围,水平方向存在一定风切变;垂直方向风速虽然整体较小,但是大气存在较明显的低空对流运动;整体上,越接近地面,低空对流越强。据此并结合已有的振动观测结果,分析了大厦发生振动的可能原因是特定风况引发建筑顶部桅杆涡激共振,持时较长的平稳风气象条件使桅杆持续不断从脱落漩涡激励中吸收能量,通过大厦钢管混凝土结构传导至建筑主体,进而引发桅杆-塔楼系统的高阶共振响应。  相似文献   

15.
李晓玮 《低温建筑技术》2021,43(1):78-80,97
针对楼板振动控制技术,文中介绍了两种阻尼器法,即附加粘弹性夹层板和调谐质量阻尼器(TMD)。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比了基础楼板、基础楼板+橡胶层、基础楼板+橡胶层+钢板以及基础楼板+TMD四种楼板形式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粘弹性约束阻尼层和TMD均可以有效衰减楼板振动加速度,而粘弹性约束阻尼层相比TMD可以在更广的荷载频域范围发挥更明显的减振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将索桁架和斜拉结构进行组合,构造一种新型索结构体系,即斜拉型悬索结构。张拉背索对结构施加预应力,通过找力和找形得到了结构的初始预应力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结构在满跨和半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静力、动力特性研究及参数分析,并对该新型索结构体系进行了风振响应计算。研究表明:结构静力荷载 位移关系呈非线性双折线,结构刚度的转折点对应于稳定索边段的退拉松弛;结构的低阶振型表现为桅杆的水平振动叠加屋盖的竖向振动,高阶振型中桅杆水平方向参与很少;增大背索截面面积可有效提高结构刚度和自振频率,稳定索、斜拉索面积对自振频率影响不大;背索预应力值对结构的静力特性影响是线性的,在所有索段具有拉应力时,预应力值对结构动力特性基本无影响,若索出现松弛则结构刚度急剧退化,自振频率陡降;桅杆高度增大,结构刚度下降,桅杆高度对结构的低阶振型和频率影响较大;矢跨比对屋盖竖向对称振动的第2振型有影响,而对反对称的第1振型基本无影响;斜拉型悬索结构的风振系数介于1~2之间。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交错桁架结构质量和刚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特点,构造了一个与其质量和刚度分布相近的假想结构,并给出了假想结构各阶频率和振型的简化计算公式;基于矩阵摄动理论,给出了交错桁架结构和假想结构之间质量、刚度、自振频率和振型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及其系数的计算公式,采用该理论对交错桁架结构自振频率、振型及地震效应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避免了迭代计算,计算工作量小,且可以计算结构的各阶自振频率和振型;用该方法计算的自振频率及振型与精确解吻合较好;高层交错桁架结构采用底部剪力法和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的结构作用效应相差明显。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铁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地铁列车运行对沿线砌体结构振动影响日趋严重。针对这一问题,以某地铁线路邻近砌体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车辆-轨道-隧道-地层-砌体结构耦合模型,分析了砌体结构层数、墙体材料、基础材料对振动响应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墙体材料除石砌体外,均在不同层数出现振动响应放大现象,且配筋砌体最大;各种基础材料均出现振动响应放大现象,且峰值频域范围均为40~50 Hz;对于不同层数的砌体结构,水平向、垂向倍频程峰值个数略有区别,但每种层数下的最大加速度振级基本相同,均为60 dB左右。研究成果对地铁沿线砌体结构的振动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阻尼夹层板的振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阻尼夹层板能否有效而经济地减小厂房的振动,本文从理论上建立了阻尼夹层板的振动方程,并由此分析结构参数变化对板减振效果的影响.本文结论对实际工业厂房减振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俞华忠 《山西建筑》2007,33(33):101-102
以剪切型层计算模型对高层建筑的计算模型进行了简化,并将频率、模态等动力性能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相比较,结果十分吻合,同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高层建筑的风致振动时程分析,得出了计算结果能够满足工程计算需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