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总结法国贝尔纳尔丹花岗岩型铀矿床蚀变类型、矿物组合、矿物生成顺序等矿化特征基础上,对矿床的蚀变特征和成矿模式进行了探讨。该矿床含矿围岩分别为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G型)和中-粗粒过铝质二云母浅色花岗岩(L型),其中L型花岗岩为含矿围岩。矿床中与铀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类型较多,最典型的当属由富18 O流体进入花岗岩裂隙形成的变正长岩化蚀变,使花岗岩更为碎裂,增加了成矿空间并在之后的流体作用下发生再次蚀变,形成伊利石-蒙脱石并吸附了铀石,伊利石化-蒙脱石化越强烈,铀矿化程度越高。铀矿化是两次蚀变的产物,矿体的形态不仅受变正长岩中形成的裂隙构造所控制,同时矿化还受流经变正长岩的流体和表生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诸广南长江地区的黏土蚀变特征,在对棉花坑矿床开展野外工作和室内镜下观察的基础上,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氢氧同位素测试等方法对棉花坑铀矿床的热液蚀变伊利石进行了分析研究。伊利石的产出形式分为碎裂充填型、长石原位蚀变型和构造脉型三种,结晶度平均值分别为0.336、0.315和0.395,伊利石结晶受水/岩比和温度共同限制。伊利石的δ~(18)Ο值在0.4‰~9.1‰,δD在-92.4‰~-73.7‰。根据稳定同位素测试和计算,得出形成伊利石流体中水的氧同位素特征和前人研究中成矿晚期流体中水的氧同位素特征一致,同时根据计算所得伊利石形成温度在50~170°C,与成矿晚期流体温度一致;根据形成伊利石的流体中水的氢氧同位素投图可知其流体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与成矿晚期流体来源一致,因此认为伊利石是棉花坑铀矿床成矿晚期特征蚀变矿物。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基于数理统计分析技术的铀矿蚀变信息高光谱建模技术,它利用了高光谱数据细微、丰富的光谱信息,根据岩石和蚀变的光谱特征与物质成分的关系,通过矿物中特定离子或离子基团的诊断性吸收谷的特征参数反演岩矿的物质成分,从而综合识别蚀变信息,将为航空和航天成像光谱遥感的应用开辟一个矿物蚀变信息识别和区分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Hyperion数据的岩矿蚀变信息的特征峰提取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基于光谱曲线特征峰提取的岩石蚀变信息提取方法。对于目前Hyperion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所得到的混合光谱,用该方法对精细矿物的识别尚难做到,但可以用于半定量提取矿物蚀变信息。文中提出的方法作为一种航天高光谱数据挖掘手段,目的在于探索基于高光谱数据的蚀变信息提取方法,为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的航空或未来航天高光谱数据的处理抛砖引玉、探索先行。  相似文献   

5.
在Waihi安山岩中的巨大石英脉系统中,存在一个很大的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总共生产了约199tAu和约1243tAg,Ag:Au=6.2)。金—银工业矿石向下延伸达575m。大面积的冰长石—石英—伊利石—绿泥石—黄铁矿蚀变带与较大的石英脉相邻并伴生石英+方解石+黄铁矿±冰长石±伊利石细脉。这个带的外围是伊利石—石英—冰长石—绿泥石—方解石—黄铁矿蚀变带,然后向外由以伊利石—蒙脱石夹层为特征的带过渡到蚀变最轻的安山岩中的蒙脱石—绿泥石—方解石蚀变带。这些蚀变系列中冰长石、石英、绿泥石、方解石、黄铁矿和一些伊利石的形成伴随有早期板…  相似文献   

6.
引言从晚石炭世到早二迭世末期出现了与欧洲海西期山脉浅色花岗岩有关的强烈热液活动。这一活动形成了许多有潜在工业意义的矿床,尤其是铀矿床和钨-锡矿床。对十几个铀矿产地进行的研究表明,在铀矿脉和浸染矿石的外围或内部存在着许多蚀变矿物。详细研究矿脉中的蚀变产物和自生矿物可以就主岩的一般地球化学演化特点、花岗岩矿物和流体之间的平衡反应类型以及成矿溶液特征等问题提供某些答案。一、分析技术使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分析研究了蚀变矿物,而蚀变矿物形成的温度压力条件是通过脉石矿物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测定的。对粘土的光学测定和研究给予特别的关  相似文献   

7.
重点介绍基于蚀变矿物光谱特征分析,选用相应的光谱波段和图像处理技术,增强和提取巴什布拉克铀矿区蚀变信息;阐述了遥感影像解译效果,分析了铀矿区蚀变与矿化的关系。研究表明:应用遥感信息增强和提取技术可以有效地获取巴什布拉克铀矿区的赤铁矿化和黏土化等蚀变信息,而矿化严格控制在上述蚀变地层中。该认识对研究区的铀矿普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白云母-绿鳞石-钠云母(多硅白云母)系列中二八面体钾云母的结晶化学研究特别在下面两方面有很大意义:一是与热液循环有关的蚀变带中的不同世代的“白云母”的形态特点,二是随着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这些矿物的演化特点。我们对热液铀矿床的矿体中以及与其有关的蚀变带中的伊利石型粘土矿物、绿泥石、混层矿物、二八及三八面体的蒙脱石族矿物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组合的结晶作用的时空分布范围和岩相特点,讨论并确立了矿物共生组合及结晶化学特点。一、层状矿物研究: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9.
提出615铀矿床侧缘蚀变的双层交代蚀变结构,即碱性流体交代之后叠加的酸性流体交代蚀变;强调在蚀变带中元素变化与蚀变岩石中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论述该矿床铀成矿是酸性流体叠加的结果;总结矿床经历了3次不同性质的热流体作用过程:即前期为富硫氢酸期,铀矿化期为氟化物、硫化物、磷酸盐、碳酸盐期和矿后富氧的简单流体作用期。  相似文献   

10.
晚中生代Tuluknev破火山口铀矿床位于中亚内陆构造区,亚碱性和酸性火山作用在该区广泛分布。破火山口内,低温、中酸性交代蚀变作用广泛发育。矿前蚀变类型及其分带的分布受破火山口内部断块构造控制。蚀变云母和碳酸盐中的O、H、C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了热液组分中岩浆流体的从属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华南花岗岩中铀矿床根据矿物成分、蚀变矿物组合及溶液性质可划分为氢交代型和硷金属交代型两大类。这样分类既可充分反映成矿溶液两种不同体系,又有助于研究两种体系中反应生成物的演变规律。副矿物在蚀变带中的变化,能反映不同体系溶液特征。在此将讨论氢交代型铀矿蚀变带中副矿物变化。氢交代型铀矿床在我  相似文献   

12.
简要叙述了溶浸采矿的重要意义,并主要以GX铀矿样为例进行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溶浸试验。介绍了中南地区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样的矿物组成及性质、铀含量、化学组分、原矿筛析、柱浸和富集过程,以及溶浸采矿的直接成本核算方法与核算结果。该试验结果为本区溶浸采矿的半工业试验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前已知辉绿岩中铀矿床主要分布在贵东岩体东部的下庄矿田,这类铀矿床受控于近东西向的辉绿岩带与北北东向硅化断裂带的交叉部位,被称为交点型铀矿床。交点式矿床不仅品位高,且储量占该矿田的一半。因此,研究辉绿岩中铀矿床蚀变分带,不仅对老矿区扩大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能为找寻富铀矿提供重要的识别标志。在研究辉绿岩产出地质环境、岩石学特征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辉绿岩中铀矿床产出特征、矿床侧缘蚀变分带和空间结构,阐明了蚀变分带在找矿中的作用。将辉绿岩中铀矿床蚀变类型划分为8类,总结了这些蚀变类型的侧缘蚀变分带模型和666矿床辉绿岩中铀矿床蚀变在垂向上为叠套的漏斗状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从新疆巴什布拉克铀矿床油气还原蚀变岩石的光谱特征分析入手,开展了基于ASTER遥感数据的油气还原蚀变信息提取技术研究,发现了研究区存在3个与已知铀矿区油气还原蚀变遥感异常相类似的遥感蚀变异常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ASTER数据在短波红外的多波段优势,对增强的各个遥感蚀变异常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地质含义讨论,排除了非蚀变作用产生的遥感蚀变假异常,明确了与铀矿找矿密切相关的遥感蚀变异常信息,为铀矿区外围的铀矿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模拟高放玻璃固化体在低氧地下水中的长期蚀变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放废物玻璃固化体的长期蚀变行为对深地质处置场的安全评价非常重要。玻璃蚀变在正常条件下发展缓慢,为了能够预测玻璃的长期蚀变行为,本研究采用了150℃下,玻璃体表面积与浸泡溶液体积比(S/V)为6 000 m-1的粉末静态浸泡法(PCT法)来加快腐蚀进度,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SEM-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固体样品表面形貌和二次矿物相,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分析了浸出液中的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模拟高放废物玻璃体在遭受苦咸地下水长期浸泡的后果是表面生成蜂窝状富Mg和Fe的页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矿相,这些二次矿相主要是绿脱石[Na0.3Fe2Si4O1(0OH)2.4H2O]、蒙脱石[Ca0.(2Al,Mg)2Si4O1(0OH)2.4H2O]、发光沸石([Na2,K2,Ca)Al2Si10O24.7H2O]和斜发沸石([Na,K,Ca)5Al6Si30O7.218H2O]等矿物。玻璃的溶解进一步加深后,B和Na会以硼砂形式浸出。页硅酸盐矿物的形成会加快玻璃的溶解速度,重新恢复的最大速率要比之前稳定的速率高出约4倍。  相似文献   

16.
不整合面型铀矿床蚀变岩石中的粘土矿物相可以用Al_2O_3-K_2O-MgO(AKM)图解来说明。从砂岩到基底,根据蚀变带的矿物组合依次变化为:高岭石+钾云母、高岭石+钾云母+铝绿泥石、钾云母+铝绿泥石、钾云母+铝绿泥石+斜绿泥石、钾云母+斜绿泥石+钾长石。高岭石+钾云母+铝绿泥石的矿物组合是呈平衡状态的成矿溶液通过砂岩中迁移时的蚀变产物。当溶液进入基底,穿切蚀变带时则pH值升高。 不整合面型铀矿床可分为2种类型:(1)不整合面型 铀-镍-钴-硫-砷矿床形成于砂岩与石墨变质沉积岩不整合面之间;(2)基底型 单铀矿床位于不整合面之下400m处的非石墨基底岩石中。在高盐度成矿溶液中UO_2Cl~+是铀的主要搬运形式。UO_2Cl~+的还原剂。不整合面型为石墨或CH_4;基底型为FeCl~+。前者产生了富砷矿石,后者为含赤铁矿矿石。由蚀变带引起的pH值的增高对于晶质铀矿与赤铁矿的同时沉淀起了重要的作用。 若形成一个中型矿床,必须与大量的溶液(大约10~(12)t)从砂岩迁移到基底岩石中。由于初始铀矿沉淀时没有局部的热液或侵入活动,所以很难设想热对流是影响溶液迁移的主要因素。盐度/密度梯度是溶液迁移的可能动力,地质隔膜的渗滤作用可能是产生盐度差异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前已知辉绿岩中铀矿床主要分布在贵东岩体东部的下庄矿田,这类铀矿床受控于近东西向的辉绿岩带与北北东向硅化断裂带的交叉部位,被称为交点型铀矿床。交点式矿床不仅品位高,且储量占该矿田的一半。因此,研究辉绿岩中铀矿床蚀变分带,不仅对老矿区扩大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能为找寻富铀矿提供重要的识别标志。在研究辉绿岩产出地质环境、岩石学特征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辉绿岩中铀矿床产出特征、矿床侧缘蚀变分带和空间结构,阐明了蚀变分带在找矿中的作用。将辉绿岩中铀矿床蚀变类型划分为8类,总结了这些蚀变  相似文献   

18.
格兰尼特山位于落矶山成矿省的南部,是拉拉米造山运动抬升的几个前寒武基底地块的组成部分。大多数前寒武地块向北、北西倾,但是,由许多不连续的丘岭构成的格兰尼特山则呈东-西向带状展布。该带出露长约110 km,宽20 km,其面积约为2 200km~2。怀俄明州格兰尼特山的花岗岩岩石提供了美国怀俄明州Crooks Gap,Gas山和Shirley盆地铀矿床的铀源。格兰尼特山的前进热液蚀变岩石包括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钠黝帘石化花岗岩和钠长石化花岗岩和硅化-绿帘石化花岗岩。它们的全岩平均δ~(18)O值分别为7.1‰(17个样品),6.3‰(6个样品),4.7‰(26个样品)。6个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钠黝帘石化花岗岩样品的单矿物δ~(18)O值平均为石英8.9‰,长石6.4‰。3个相应的钠长石化花岗岩的石英和长石的δ~(18)O分别为8.1‰和5.6‰;而4个硅化-绿帘石化花岗岩得出的δ~(18)O平均值石英为5.6‰,长石为3.2‰。蚀变花岗岩~(18)O亏损表明,与低~(18)O的流体(可能是大气降水)的相互作用有关,该流体为后期事件从花岗岩中淋滤铀造成了先决条件。△_(石英-长石)同位素分馏显示,热液蚀变是在温度为363±50℃的条件下产生的,热液流体的δ~(18)O估计为—6.9‰,水/岩比值约为O.4。格兰尼特山的热液蚀变事件很可能对铀的迁移造成重大的影响。在深达426.7 m的钻孔剖面中发现,强烈的破碎带、低的δ~(18)O值,热液蚀变矿物组合与铀的高度富集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说明部分铀的活化是由热液蚀变事件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控铀构造-蚀变带研究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北缘巴什布拉克地区的控铀构造-蚀变带遥感信息增强和提取技术、构造-蚀变带的影像特点、地质特征;讨论其成因机制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通过应用遥感信息与野外地质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巴什布拉克地区铀矿床是受构造-蚀变带控制的新认识。且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审视了该区控矿的主导因素和分布规律,对该区的进一步铀矿找矿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阿萨巴斯卡不整合面型铀矿床形成于约1 200Ma前,尔后盆地经历了幕式大气降水注入,它穿透了基底含石墨变泥质岩和片麻岩中发育的深大断裂构造。故而晚期大气降水注入诱导的蚀变在矿床附近常表现突出。晚期阶段高岭石的出现降低了矿带附近断裂中所有粘土矿物的δD值;随着伊利石中含水量的增加,K_2O损失;也降低了K-Ar年龄值。McArthur河的研究成果结合几个不整合面型铀矿床资料表明,辐射作用不仅没有促进退化蚀变,而且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矿床中粘土矿物的退化蚀变是由于沿着复合剪碎带注入的低温大气降水引起的较简单的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