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信息不对称引起委托代理问题。供应链企业间由于信息不对称也存在委托代理问题。本文从制造商品和供就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供应链企业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的特征,研究了有害选择和道德风险两类问题,结合供应链实现提出风险分担和激励机制设计的方案,还对供应链企业间委托代理问题的未来研究了预测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不对称信息下供应链线性激励契约委托代理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在由1个供应商和1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零售商的促销努力对市场需求有重大影响。但因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供应商无法观测到零售商的行为,这样就会产生败德行为,影响供应链的协调。对此,利用委托代理分析框架,研究了供应链中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利益博弈;通过比较在信息对称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线性契约,分析了不同因素对于佣金率、供应商期望收益以及代理成本的影响;最后,考察了新的观测变量对契约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二级随机供应链中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由一个供应商和多上分销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系统中,面对单品种的随机性外部需求,各分销商不会自发地按照应链联合最优的库存控制策略行动,以供应商为核心企业,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提出针对分销商的线性激励机制,实现了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化。当分销商的存贮费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通过引入不合作观察期改进了这种激励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考虑虚拟企业中盟主无法观测盟员的行动且盟员拥有私有信息这一情况,为保证项目按时完工,盟主必须制定合理的激励契约激励盟员努力工作并甄别其私有信息。针对上述双重信息非对称问题,结合Stackelberg博弈模型和激励机制理论,为盟主建立了考虑双方收益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并存的以项目完工时间为目标的激励模型,从而激励盟员并有效甄别其私有信息,进而分析最优契约并与仅存在道德风险的单一信息非对称情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双重信息非对称时,盟主期望收益的减少,而盟员的努力程度降低且收益增加,体现了信息的价值及其对双方策略和收益的影响,对虚拟企业的运营实践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对称信息下闭环供应链的合作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博弈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和显示原理,在回收固定投资的规模参数信息不对称下,研究了闭环供应链的合作机制,并与对称信息下的合作机制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算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称信息和不对称信息下,制造商都可以通过向零售商收取与制造成本相同的批发价和一定的特许经营费达到合作目的,但在对称信息下制造商索取全部合作后的超额利润,零售商只获得分散化决策下的利润,在不对称信息下,有信息优势的零售商可获得更多的利润。  相似文献   

7.
8.
逆向供应链中退货快速处理的委托代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推进逆向供应链系统中新产品退货的快速处理工作,分析了制造商一代销商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对称信息条件下,代销商快速处理退货的努力行为达到了系统最优水平,整个供应链系统处于协调状态。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代销商的努力水平低于系统最优水平,供应链系统处于不协调状态;代销商的努力水平与其收益分享系数正相关,进而与代销商的风险偏好度和退货市场的不确定性负相关,与代销商的能力水平正相关。线性合同中引入第二个可观测变量,能够有效提高代销商的收益分享系数和努力水平,降低供应链系统的不协调性,但整个系统仍然处于不协调状态;供应链系统各项代理成本均降低,有效缓解了制造商一代销商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非对称信息下供需链企业间的回购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回购策略是解决因信息结构的非对称和决策激励的不一致所导致的供需链低效的一种协调机制。本文以一个两阶段的供需链系统为背景,研究了上游供应商在下游零售商的零售价为私有信息的情况下,供应商实施线性回购策略和非线性回购策略的优化方案。研究表明,线性回购策略不能保证系统高效,非线性回购策略无法自动执行。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从委托-代理理论看我国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论述我国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关系现状的基础上,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企业间合作关系水平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针对供应链中供应商主导的信息泄露问题,探讨了供应商泄露信息的动机及在潜在信息泄露行为威胁下供应链其他成员的信息管理策略。多产销周期背景下由供应商、在位零售商及尝试进入市场的进入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只有在位者才可预测到当期需求信息并决定是否与供应商共享需求信息,供应商决定是否将得到的信息泄露给进入者。在位者选择分离或混同策略以共享和隐藏需求信息。研究表明,首先行动的在位者将在低需求出现概率较大且需求变异系数较小时选择混同策略,否则选择分离策略,因此在位者合理的策略选择能够成功控制信息在供应链中的传播,同时实现期望收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需求信息不对称下基于期权的供应链协作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批发价格契约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导致供应链效率下降的机理,运用信号博弈理论设计相应的期权契约,激励具有信息优势的零售商,通过其期权购买量向供应商传递真实的市场需求信息,并据此优化供应商的产能和价格决策,以及零售商的期权购买策略,最终达到供应链的协作。最后,对各决策模型和协调过程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期权契约在需求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供应链协调过程中的有效性,并探讨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不对称信息下两层供应链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不对称成本信息条件下,当零售商处于领导者地位时制造商的谎报行为以及两层供应链的协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当零售商订货量对制造商批发价格具有敏感性时,制造商会谎报其成本,导致供应链的效率降低。通过线性转移支付,零售商能激励制造商提供真实成本信息,且能实现供应链的完美协调。数值分析说明了线性转移支付激励对制造商谎报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双分销渠道下短生命周期产品供应链转运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双分渠道供应链中供需不匹配的问题,研究了制造商生产能力约束下双分渠道的短生命周期产品供应链库存协作问题,分析了非合作情况下的供应链订货决策、转运策略下的供应链订货决策,以及需求服从正态分布条件下的订货决策,并对不同情形下的订货决策行为进行了相应的数值分析,提出了采用转运策略来减少短生命周期产品供需不匹配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转运策略可以增强供应链供需匹配性,当市场需求不确定性不断变大时,能更好地缓冲市场波动风险,并增加供应链的期望利润。另外,当存在制造商生产能力约束时,转运策略能够获得比非合作策略更高的供应链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双渠道供应链中,利用零售商贴近顾客的特点,制造商把电子渠道的订单交由零售商来完成,并根据订单数目给予零售商补贴。在需求不确定情形下,用主从博弈和贝叶斯方法对此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制造商调高其需求规模预测值将导致电子渠道和零售渠道的价格升高,电子渠道的需求减少,而制造商给予零售商的单位补贴与电子渠道和零售渠道的价格正相关,与电子渠道的需求负相关,但不影响零售渠道的需求。利用数值算例,分析了电子渠道的市场份额、制造商和零售商对需求的预测误差、相关系数等对制造商和零售商收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对称信息下逆向供应链激励合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逆向供应链中,产品的回收量依赖于零售商的回收努力.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制造商无法观测到零售商的回收努力行为,这样就会产生败德行为,影响逆供应链的协调.对此,利用委托代理分析框架,研究了逆供应链中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利益博弈;分析了信息对称情况下,不同参数对回收努力的影响;并采用特例对非对称情况下保证线性契约机制有效的参数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供应链中不对称信息的揭示和利润合理分配的问题,引入不占有利润的虚拟第三方作为供应链系统的委托人。考虑一个具有私人成本信息的供应商和一个具有私人售价信息的销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建立了一个双边不对称信息的供应链模型。分析了非对称信息下相比于对称信息下供应链效率的损失,证明了在考虑供销双方外生保留利润的情况下,供应链不可能实现协调。为合理分配供应链利润,给出了一个基于双方信息租金的分配规则,揭示了效率损失与供销双方利润变化的关系。基于商品交易量和利润分配规则,设计了一组能够激励供应链企业揭示真实信息和实现合理的利润分配的供应链契约。通过数值算例对主要结论进行了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18.
不确定信息条件下的车间调度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在不确定的车间信息环境下做出正确的调度策略,提出了一种支持多目标和多优先级车间调度策略的随机规划模型,并给出了求解算法。该模型的求解通过包含3个步骤的混合智能算法来实现,首先利用随机仿真生成近似的样本数据,然后利用神经网络进行不确定目标和约束函数的逼近,并用遗传算法最终完成对多目标优化解的搜索。最后,通过一个汽车企业模具制造车间中调度问题的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