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台储能五万焦耳的角向收缩装置。采用L-C恒流充电,棒环型火花隙开关,触发迴路是电缆储能型的。用CΦP型高速摄影机从放电管端面对等离子体进行扫描照相和分幅照相,观测到了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的产生、收缩、旋转、扩散的典型过程。测得角向收缩初期激波速度为1.3×10~6cm/sec,等离子体半径压缩比为5,最高密度为2.5~3.5×10~(17)粒子/cm~3。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试验迴路装置和同心套管试验段,在p为50—60公斤/厘米~2,t_f为55—106℃以及Re_f为(3.1—12.2)×10~4,Pr_f为1.65—3.10,q为4.50×10~5和7.35×10~5大卡/米~2·小时的条件下,测定了水在短同心套管内的湍流放热系数.并用通用准则关系式进行了数据处理,得出了轴向平均放热系数与轴向局部放热采数的计算公式.推荐公式的分散度不超过±8.5%.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一个静电堵漏会切型等离子体约束系统和实验方法,给出了电子注入、堵漏电极作用,等离子体约束性能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和讨论。得到的等离子体参数为:密度n=2×10~(10)cm~(-3);寿命τ=2ms;电子温度Te=50eV;等离子体电位φ_p=-68V。证明了密度与磁场的定标关系,堵漏电极的作用是明显和有效的,主要的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 该装置将开展等离子体积累与加热、电势屏蔽、静电堵漏轴对称串级镜端塞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一个静电堵漏会切型等离子体约束系统和实验方法,给出了电子注入、堵漏电极作用,等离子体约束性能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和讨论。得到的等离子体参数为;密度n=2×10~(10)cm~(-3);寿命τ=2ms;电子温度T_o=50eV;等离子体电位φ_p=-68V。证明了密度与磁场的定标关系,堵漏电极的作用是明显和有效的,主要的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该装置将开展等离子体积累与加热、电势屏蔽、静电堵漏轴对称串级镜端塞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0.5 M NH_4ClO_4 1.5 M NH_4OH 0.01 M Na_2tar(酒石酸钠,下同)为底液,同时测定了堆迴路清洗液中的Cr(VI)、Ni~(2 )、Co~(2 )、Fe~(3 )(Fe~(2 ))、及Cr~(3 )。其峰电位分别为-0.25、-1.01、-1.18、-1.40及-1.57 V(V.S.Hg)。测定浓度范围分别为0.50—7、0.7—10、0.5—7、0.5—6及0.5—8 ppm。本方法简单,勿需分离,适用于三种不同的放射性清洗液。本工作为了解堆迴路的去污情况及堆迴路管道的腐蚀情况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6.
CF-Ⅱ等离子体环加热和注入实验,是利用场反向θ-箍缩所产生的等离子体环,通过物理变化导致等离子体环进行轴向激波加热向约束区传输,注入到磁镜系统中约束,以达到延长等离子体环的约束时间。在形成区产生的等离子体环的参数是:环半径R约为4cm,拉长度L约为40cm,电子密度n_e=10~(15)cm~(-3),电子温度T_c=20eV,约束时间τ约为30μs。等离子体环以7.8×10~6cm/s的速度从形成区向约束区传输,加热后的电子温度大约为34eV。  相似文献   

7.
CF—Ⅱ等离子体环加热和注入实验,是利用场反向θ-箍缩所产生的等离子体环,通过物理变化导致等离子体环进行轴向激波加热向约束区传输,注入到磁镜系统中约束,以达到延长等离子体环的约束时间。 在形成区产生的等离子体环的参数是:环半径R_s约为4cm,拉长度L_s约为40cm,电子密度n_e=10~(15)cm~(-3),电子温度T_e=20eV,约束时间τ约为30μs。等离子体环以7.8×10~6cm/s的速度从形成区向约束区传输,加热后的电子温度大约为34eV。  相似文献   

8.
1. 拉丁美洲地区工业辐射应用研讨会1988年,厄瓜多尔组织者:国际原子能机构2. 第四届国际全部能量和力分类法讲习班1988年,瑞士组织者:国际理论物理中心3. 等离子体光谱化学冬季会议1月3—1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地亚哥组织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情报简讯4. 显象会议  相似文献   

9.
正针对食品样品中微量~(99) Tc的分析,建立了一种高效、定量分离~(99) Tc,并能有效除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量过程中干扰~(99) Tc的钼、钌元素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聚乙二醇-4000涂覆的C18-U柱分离锝、钼和钌,用2mol/L碳酸钠溶液体系上柱后,用2mol/L碳酸钠溶液去除Mo和Ru,使用去离子水洗脱吸附在柱上的Tc。C18-U柱上Mo、Ru、Tc的淋洗曲线示于图1。该方法对~(99) Tc的平均回收率接近100%,钼的去污因子为1.3×10~4,钌的去污因子为6.2×10~3,极大地减少了钼、钌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八毫米波线微波干涉仪及三厘米波段微波吸收仪.它们是利用微波技术来研究诊断瞬变等离子体的方法的必须工具.这方法是使微波束通过等离子体,然后测量其相位及幅值的变化.八毫米仪器工作频率为36.6千兆周/秒,可测最大电子密度值为1.66×10~(13)电子/厘米~3.三厘米仅器工作频率为9292兆周/秒,可测最大电子密度值为1.07×10~(12)电子/厘米~3.我们利用上述仪器在“小龙”装置上进行了大量实验,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已研制了一种新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源,它用一个多级螺旋线圈,其电感为常规ICPS线圈电感的1/3。该源在压力低于10mTorr下可产生密度为10^11cm^3或更高些的等离子体,其密度起伏为±5%。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连四硫酸根离子选择电极的研究工作。该电极采用含季铵盐的PVC膜。电极膜的最佳组分为2%的三庚基十二烷基铵(THDDA)、68%的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30%的聚氯乙烯(w/w)。在1×10~(-1)~1×10~(-5)mol/L S_4O_6时,S_4O_6~(2-)选择电极具有线性响应并且其斜率符合能斯特方程的理论值,电极的检测限为1×10~(-6)mpl/L。在pH值为4.5到10时,膜电位不变化。测定了各种阴离子的选择系数,S_2O_6~(2-)为4.4×10~(-3);S_3O_6~(2-)为1.4×10~(-1);SO_4~(2-)、S_2O_3~(2-)和SO_3~2为10~(-5)。铀矿碱浸液中连四硫酸盐的浓度可以直接用S_4O_6~(2-)PVC离子选择电极进行测定,测定下限为10mg S_4O_6~(2-)/L,相对标准偏差为±10%。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成年男子18种器官、组织中56种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完善确定中国参考人器官、组织中元素浓度、负荷量等参数参考值的依据,在前两个阶段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在我国四个不同膳食类型地区(河北省、山西省、江苏省和四川省)补充采集了16例急死正常成年男子尸体肌肉、肋骨、肝等总共18种器官、组织样品,同时采集了这些地区各10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全血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GFAAS)分析技术,测定了样品中56种元素浓度,估算了18种器官、组织和全身的负荷量.本文还从辐射防护角度,将本文所得结果与ICRP参考人参数、Iyengar的估算值等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气体加料的新方法,采用高压氘气通过拉瓦尔喷嘴经一级分离器形成分子束注入HL-1装置等离子体,氘气体分子流量为3×10~(20)/s在线平均电子密度5.2×10~(19)m~(-3)时,粒子束速度可达到100m/s,随着等离子体密度和温度持续升高,粒子束通量很快衰减。当分子束注入结束并转为常规喷气加料时,D_α辐射强度急剧下降,与此同时,粒子对流沿径向朝等离子体芯部运动速度逐渐递增,电子密度分布继续峰化、电子密度持续上升达45ms。等离子体热能、粒子约束和能量约束时间均有所增加。分子束注入加料是一种定向的高效的加料手段,加料粒子可深入等离子体8cm,进入q≈2附近约束区。加料效率约为50%,壁表面粒子再循环率系数R≈0.6,低于常规喷气加料10%。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离子交换纤维高纯电渗析的一些基本性能以及对放射性核素~(106)Ru的净化能力,对实际放射性废水蒸发冷凝液的净化效果。实验证明:离子交换纤维高纯电渗析的无迴路短流程装置能将蒸发冷凝液净化到1×10~(-11)Ci/l左右,连续运行1100小时以上,未发现异常情况。该装置比填装离子交换树脂电渗析拆装方便,运行稳定,填装材料费用低。文章还评述了离子交换纤维高纯电渗析处理反应堆低放废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解决人类未来能源的受控热核聚变研究与等离子体技术紧密相关,热核反应就是在高温等离子体(10~6—10~8K)中进行的。但是应当看到,等离子体实际上约占宇宙物理空间的90%。工业上和实验室里常见的是低温等离子体(<10~5K),它在国民经济中已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并且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和远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将就后一方面作简要的综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17.
等离子体光谱法是用于地质和环境样品分析最通用且应用广泛的技术之一。这些样品包括岩石和矿物、水、尘埃、植物、土壤、污水淤渣和残渣。电感耦合或直流氩等离子体被用作ICP和DCP-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激发源;以及ICP-质谱分析的离子源。对这2种等离子源、样品引入系统、发射和质谱光谱仪的仪器分析性能的回顾,说明了基于ICP系统具有较高温度的优越性。ICP-AES和ICP-MS的特点在于他们超过5个数量级的线性响应范围。它们是快速和高效的分析多元素技术.理论上说,在不到2min的时间内可在不到2ml样品溶液中检测70多个元素。但实际上这是不太可能的。这是由于检测限和光谱干扰尤其在ICP-AES的情况下,光谱干扰限制了可用于定量分析的元素范围。等离子体光谱主要是一种基于溶液的技术,溶解步骤控制着元素定量范围和测定限。对于固体样品的定量分析限,ICP-AES约为n×10~(-6),ICP-MS约为n100×10~(-9)。不过通过对稀土元素、贵金属和其他几组元素的化学分离和预富集处理可测定至亚纳克/克(×10~(-9))水平。ICP-AES有较好的精确度和较高的灵敏性,几乎不受干扰。而ICP-MS具有同位素测定的能力,这表明ICP-AES最适应于主要和次要元素的测定,而ICP-MS最适合于痕量和超痕量元素的测定.与原子吸收、X射线荧光和仪器中子活化相比,表明基于等离子体技术在业已建立的仪器方法中是独秀一枝的.随着样品处理引入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固体样品分析领域中,等离子体光谱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潜在应用进一步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MM-4U装置的结构、原理和初步实验结果。这些结果主要是:用电子注入可以在装置系统中建立等离子体;测得轴向等离子体电位分布,东、西会切中心和中心室的等离子体电位分别为-180V、-164V和-1.8V;测得轴向电子密度分布与电位分布有相同形式,3个中心的密度分别为1.7×10~(11)cm~(-3),4.7×10~(10)cm~(-3)和7.5×10~7cm~(-3);东、西会切中心电子温度分别为(19.9±1.6)eV、(20.7±1.7)eV;距西端会切中心8cm处的等离子体压强约为6.76Pa,β约为1.7×10~(-3);在中心室观测到不稳定性,振荡频率为7~9.2kHz。对上述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实验课题。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MM-4U装置的结构、原理和初步实验结果。这些结果主要是:用电子注入可以在装置系统中建立等离子体;测得轴向等离子体电位分布,东、西会切中心和中心室的等离子体电位分别为-180V、-164V和-1.8V;测得轴向电子密度分布与电位分布有相同形式,3个中心的密度分别为1.7×10~(11)cm~(-3),4.7×10~(10)cm~(-3)和7.5×10~7cm~(-3);东、西会切中心电子温度分别为(19.9±1.6)eV、(20.7±1.7)eV;距西端会切中心8cm处的等离子体压强约为6.76Pa,β约为1.7×10~(-3);在中心室观测到不稳定性,振荡频率为7~9.2kHz。对上述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实验课题。  相似文献   

20.
【《日本原子》1985年7月号第28页报道】日本原子能研究所7月18日宣布,它的大型托卡马克装置 JT-60在6月底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等离子体实验,获得比预期更好的结果;等离子体电流为1.6×10~(13)安,平均等离子体温度为2×10~7℃。该装置在4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