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保德地区为例,采用赤平投影方法,进行层面校正,比较层面恢复前后主应力方位,确定区域古构造应力场。研究表明:区域内构造行迹展布特征与构造应力场演化有较好的一致性;区域构造应力场主要受到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的影响,燕山期构造应力场奠定了研究区的主要构造格架,以挤压应力为主,拉张应力为辅,发育了NW-SE向挤压应力和NEE-SWW向的拉张应力,挤压应力在本区造成盖层滑脱现象,形成了一系列平行褶皱和逆断层,在区域内发育了一些走向NW-SE向的正断层;喜山期构造应力场以挤压应力为主,主压应力方位为NE-SW,两期构造运动的叠加使区域内东部构造发生偏转,由NW-SE向转为NE-SE向。该区的构造格局与东缘边界带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杨永杰 《河北煤炭》1993,(4):201-205
本文从理论和现场实测资料分析人手,推断出李子垭构造应力场的存在,从而为制定控制巷道变形的合理措施、改善巷道维护状况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其它矿构造应力场的存在提出了一种推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构造煤成因-结构-构造分类新方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鉴构造岩的分类方法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依据构造煤的成因、结构和构造,提出了一套既适合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又适合煤层气开发的新的成因-结构-构造分类方案,将构造煤划分为脆性变形和韧性变形2个变形序列8个煤类,其中,脆性变形序列的构造煤又进一步划分出片状序列和粒状序列,同时,重新厘定了不同类型构造煤的变形性质和结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4.
张晓翼  马丽  高阳 《煤炭技术》2018,(2):120-123
四股泉矿区的复杂构造给地勘工作和煤炭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通过对大量物探、地质资料的对比,对区内煤层沉积环境及构造变形特征深入理解,认为四股泉井田主要以逆压推覆构造为主,在地质剖面上表现为连续叠瓦式逆冲断层,主体由断坡和断坪组成,根带和锋带均趋于合为一个断层面,逆冲能量由西南向北东减弱。在井田范围内,由TF1与TF2这2条逆掩断层将地层由下至上分成A、B、C 3个构造体,造成煤系地层沿逆冲断裂带呈带状重复出现,增加了煤炭资源量,也导致了井田构造形态的复杂化。  相似文献   

5.
构造变形对烟煤级构造煤微孔-中孔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德勇  郭晓洁  李德全 《煤炭学报》2019,44(10):3135-3144
煤作为一种复杂的天然多孔性固体物质,其纳米级孔隙对煤层气的储集和运移有着重大影响。我国受成煤盆地多期次构造运动影响,煤层普遍发育不同破坏类型的构造煤,构造煤纳米级孔隙结构在构造变形作用下发生重要变化,这一变化不仅影响着煤层瓦斯的储集和赋存状态,同时也对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和煤层气开采具有重要意义。采集首山一矿和义安矿不同变形程度构造煤样品,基于低温液氮吸附(2~50 nm)和二氧化碳吸附(2 nm)实验,利用多重分形理论分析了构造变形对煤的微孔-中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样微孔和中孔均具有多重分形特征,微孔广义分形维数谱宽D_(10-)~D_(10+)和奇异指数α_0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整体递增,中孔则先降低后增加。弱变形阶段,微孔信息维数D_1和赫斯特指数H逐渐降低而多重分形奇异谱谱宽Δα逐渐增加,中孔D_1和H逐渐增加而Δα逐渐降低。强变形阶段,微孔D_1,H和Δα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中孔D_1和H明显降低,Δα明显增加。分析构造煤孔隙特征与煤体破坏强度的关系,弱变形阶段,构造变形作用导致煤的微孔结构趋于复杂,孔隙连通性较差,中孔结构趋于简单,归因于官能团脱落以及应力作用下部分中孔结构的收缩。强变形阶段,微孔结构差异依然较强,中孔结构差异则由弱变强,这与强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大量的分子间孔、缺陷以及气孔有关。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大型变形构造划分及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板块构造理论和地球动力学说,采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关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技术要求》的划分方案,将湖北省境划分出全省性4大类7个类型及其下属13个大型变形构造,基本重塑了湖北省境地质构造格局与大地构造景观。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振兴二矿构造区域注浆巷道变形机理,提出了治理方案与措施,介绍了注浆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煤的光学各向异性的成因及其用于构造分析的原理,运用该原理首次对渭北煤田东部矿区煤镜质组成射率进行了研究,从煤层光学各向异性的产生机理分析,证明了本区变形历史中曾经受了强烈的侧向挤压,区内煤层变形的主要动力是来自NW-SE方向的搞压作用。  相似文献   

9.
太行山区显微构造分析及变形环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太行山区野外地质观察,结合构造岩微观变形特征分析,认为本区岩石变形以脆性变形为主,总体上属于地壳浅层次的低温变形环境或以伸展作用为主体的构造变形机制.  相似文献   

10.
四川拉拉铜矿是西南地区著名的大型铜矿床,矿区构造复杂,厘清矿区构造期次,能更好把握矿体的分布和演化。经资料收集、野外调查、数据统计及计算分类等,分析了矿区构造特征,并对区内构造运动矢量进行动力学反演,总结矿区构造变形特征,以此推断构造与成矿之间的关系。矿区构造以定向面理、顺层韧性滑动构造、平移断层、逆断层及正断层为主,可分为六期,主要受到NE向、SN向、EW向及NW向的作用力。其中前四期与成矿有重要影响,尤其是韧性剪切带对成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构造应力对巷道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分析葛泉矿区域构造地质特征及其力学成因的基础上,根据井下现场实测的巷道变形、支架破坏等矿压显现规律,论述了构造和构造应力、构造应力的方向性对巷道维护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构造应力对巷道维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葛泉矿区域构造地质特征及其力学成因的基础上,根据井下现场实测的巷道变形、支架破坏等矿压显现规律,论述了构造和构造应力、构造应力的方向性对巷道维护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煤炭技术》2016,(9):99-100
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EPR)对韩城矿区构造煤进行测试,对比分析电子顺磁共振参数中自由基浓度(Ng)和线宽(ΔH)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3种类型构造煤的线宽主要分布在44~51 G左右,从3种构造煤线宽并没有看出显著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杨永杰 《中国煤炭》1995,(11):35-37,58
首先分析了高构造应力区煤巷的变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变形的几项措施,这对高构造应力煤的布置及维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下扬子区构造变形特征与页岩气保存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踏勘资料与室内钻井及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剖析了下扬子区的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及其页岩气保存潜力。结果表明:下扬子地区中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在不同地区表现为不同的样式,不仅表现为南北分为根带、中带、锋带的特点,其东西方向上的差异也十分显著;东部地区的构造样式主要受到志留系滑脱层的控制,主要表现为侏罗山式褶皱构造,主要保存了印支期和燕山期的构造样式,后期拉张和构造反转对其影响相对较弱,页岩气保存条件较好;而茅山以西地区受到了后期拉张与构造反转的强烈改造,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拉张断陷盆地和火山盆地;这种构造特点使得此区域勘探难度大,页岩气保存条件差。  相似文献   

16.
王勇  施炜 《煤炭技术》2007,26(11):101-104
六盘山盆地位于鄂尔多斯西南缘,文中通过六盘山盆地南部断裂变形及滑动矢量的详细观测,结合已有的资料,反演了六盘山盆地白垩纪变形历史。  相似文献   

17.
刘瑾 《中州煤炭》2012,(7):49-50,53
对焦作煤田地质勘查资料及矿井生产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其结果表明:焦作煤田受多期构造运动叠加的影响,主要发育了3组不同方向的高角度正断层,将煤田切割为次一级的小断块,且由南向北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分带性,形成了以伸展构造变形为主的基本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8.
潞安矿区构造格局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代勇  吴国强 《煤炭学报》1995,20(2):174-179
山西省潞安矿区盖层构造格局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段的基本特点,构造变形强度由东向西递增,由单斜过渡为轴向近南北的宽缓褶曲,由正断层过渡为逆断层,断层走向由北东和北西向过渡为近南北向。基底构造和区域构造应力是控制盖层构造格局的两个基本因素;煤田构造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9.
构造应力区软岩巷道围岩变形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应力区软岩巷道在原岩应力、工程应力、构造水平应力等作用下,围岩具有复杂变形力学机制,矿压显现为持续塑性变形破坏。通过建立围岩变形破坏的力学模型,对构造应力区软岩变形破坏特征、力学机制、应力转移过程模式进行理论研究分析计算,提出了支护控制准则,为软岩巷道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黔西发耳矿区构造演化及煤层变形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明  姜波  林寿发  陈玮胤  张贵山 《煤炭学报》2011,36(10):1668-1673
在野外和井下构造观测,以及煤层的宏观和微观变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探讨了发耳矿区构造演化及其对煤层变形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发耳矿区以“带块相间,菱形组合”的构造格局为主要特征。虽然发耳矿总体构造相对简单,但晚古生代以来的多期构造活动性现象明显。燕山中期强烈的NWW-SEE向构造挤压,造成了大部分区域近NE向的褶皱和逆断层的形成以及边界断裂两侧NW向构造的发育;燕山晚期NNE-SSW向挤压及右旋剪切作用对早期构造有所强化和改造,NW-SE向的伸展作用则造成了NE向正断层的普遍发育。煤层构造变形形成了碎裂煤、碎斑煤和揉皱煤,其变形特征分别表现为多组节理和碎斑结构以及韧性揉皱的发育。早期煤层割理经燕山中期构造改造形成了普遍发育的垂直于层面的节理,燕山晚期顺层滑动节理的发育和对前期构造的差异改造造成了构造煤变形特征的分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