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不同地区发育了不同类型的隐蔽油气藏。双河地区形成砂岩上倾尖灭及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赵凹—安棚地区主要形成成岩物性封堵、上倾尖灭及透镜状浊积砂体油气藏;下二门地区主要形成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边界大断裂附近发现少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和基岩潜山油气藏。控制该区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有古构造背景、油气疏导体系、生储盖组合等,其中,断层作为油气的疏导体系是影响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军 《中国石油勘探》2012,(2):8-11,21,87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经历了20多年的勘探,目前发现了构造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构造—地层油气藏及潜山油气藏等多种油气藏类型。纵向上,油气主要分布于基底潜山、铜钵庙组及南屯组,其次在大磨拐河组地层中也见到少量的油气显示;平面上,油气分布主要集中在生烃次凹内及其周边的断裂带、潜山带内,以及生烃次凹附近的岩性砂体中。贝尔凹陷油气藏形成与分布主要受生烃次凹、断裂构造带和不整合面及沉积相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不同时期发育了不同类型的隐蔽油气藏,断陷期主要形成各种类型岩性及与之相关的复合油藏,主要包括透镜体油藏、构造-岩性油藏、上翘尖灭油藏、物性油藏;断-坳过渡期形成了以地层油藏为主及与地层控制因素有关的岩性和构造油藏,主要包括地层不整合、断层-岩性油藏、地层超覆-断层油气藏、受地层不整合控制的断层-岩性油藏及地层油藏。不同的隐蔽油气藏聚集了不同类型的油气,北部陡坡带外围断陷期形成的受构造控制的沙河街组三段地层-岩性油藏、断-坳过渡期形成的以地层为主的圈闭中主要聚集源自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的油气;内侧靠近生油中心的沙河街组三段透镜体岩性及其他与岩性相关的油藏、沙河街组三段上部断层-岩性等油藏主要聚集源自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的油气。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的形成与油气分布特征受控于古构造背景、油气疏导体系、生储盖组合及成烃与成藏要素的有机配置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4.
廊固凹陷古近系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及成藏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隐蔽油气藏是廊固凹陷重要的勘探方向.该区古近系隐蔽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广,纵向上含油层系多,主要发育岩性尖灭、岩性透镜体等岩性油气藏,以及构造岩性、地层岩性复合型油气藏.该文立于层序地层学的成果分析了全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并按构造带分析了主要的成藏规律:陡坡带是形成上倾尖灭岩性油藏的的有利部位,并发育构造岩性复合型油气藏;洼槽带的生储条件较好,是岩性透镜体油气藏发育的最有利部位;缓坡带受断层控制,主要形成断块-岩性型油藏,在构造主体和沿主要油源断层纵向形成复式聚集带.  相似文献   

5.
输导体系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潍北凹陷断层及其活动、沉积体系与不整合面特征等的分析,提出研究区存在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等多种输导体系要素,并组成断层不整合及断层-不整合-砂体等复合输导体系。 潍北凹陷主要有 2 个供烃区,发育于北部洼陷带和灶户断鼻带;灶户断鼻带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北部洼陷带断裂构造较少;潍北凹陷主要发育6 个不整合面,其中 Ng/Es4(Ng/Ek1)及 Ek2/Ek3 为区域性不整合面,它们均导致不同地区的输导体系类型及分布有所不同。通过对潍北凹陷油气藏类型和输导体系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不同输导体系类型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潍北凹陷砂体输导体系有利于形成岩性尖灭油气藏和砂岩透镜体油气藏;断层输导体系有利于形成地层不整合-断层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断层-不整合输导体系有利于形成断块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及断层-岩性油气藏;断层-不整合-砂体输导体系有利于形成岩性尖灭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和断层-岩性油气藏。 该研究结果对明确输导体系控藏模式和指导潍北凹陷油气勘探均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辽河西部凹陷南段烃源岩、储集岩和盖层条件十分优越,形成多套有利的储盖组合。该区烃源岩生烃期、排烃期与圈闭形成期配置合理,具备形成多层位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条件。主要发育地层、岩性和复合等隐蔽油气藏类型。油气分布规律为:纵向上,主要储盖组合类型控制了隐蔽油气藏的分布层位;平面上,受凹陷地质结构控制,不同构造位置发育不同类型的隐蔽油气藏。认为同沉积断裂带之下的有利储层发育带,即陡坡和缓坡坡洼过渡带是该区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发育区带。  相似文献   

7.
白音查干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白音查干凹陷以西部次凹的西部洼陷带为该凹陷的唯一生油洼陷,有阿尔善组的上部、腾格尔组的下部和都一段三套有效烃源岩。流体势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油气的主要运移方向有5个,长期活动的断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不整合面和渗透砂体是油气侧向运移的通道;油气围绕生油洼陷分布,断裂带继承性发育的构造圈闭为主、洼陷带岩性圈闲为主以及流体势的指向控制油气横向分布,区域性生储盖组合及岩性控制油气的纵向分布,不同的地区油气分布层位不同;在断裂带找油要考虑断层两侧岩性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盆地变换构造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杨明慧 《石油学报》2009,30(6):816-823
依据前人对变换构造的分类研究,分析了渤海湾盆地变换构造的特征。将渤海湾盆地变换构造分为变换带和变换断层两种类型:一般表现为变换带样式,尤其是在盆地或坳陷层次;而变换断层仅在局部的控凹层次上有所体现。高级别的变换带大多数是由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传递斜坡横向串联而成,间或发育变换断层。北西西-北西向的变换构造是渤海湾盆地"南北分块"构造格局的主控构造样式,而渤海湾盆地油气储量的差异与变换构造控制的富生烃凹陷及洼陷分布有关。变换构造控制的古地形和富砂水系通道有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变换构造邻区的高部位则是发现(潜山)构造油气藏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9.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W61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61潜山区块已发现了岩性—古潜山风化带叠合型、岩性与古潜山风化带分离型和单纯的古潜山风化带型三类油气藏。W61潜山由于处在构造高部位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 ,断层及不整合面发育 ,具有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 ,其西南生油洼陷内的流沙港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多沿此运移至潜山成藏。石炭系碳酸盐岩风化壳及其上覆的碎屑岩为主要的储集层 ,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溶孔、溶洞及原、次生孔隙。区域盖层为流沙港组和角尾组厚层泥、页岩。在本区 ,古潜山风化带、岩性及断层的分布是决定潜山油气藏类型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0.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油气成藏模式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是一个典型的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属于边缘海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受到主干断裂的强烈控制作用,该坳陷可以划分为3个石油系统,分别为文昌A凹、B凹和C凹石油系统。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发育不同的油气藏类型:在缓坡带和周边隆起带上发育潜山或潜山披覆油气藏,局部发育地层超覆油气藏;在主干断层附近发育岩性-构造油气藏;在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滑塌体隐蔽油气藏;在盆地中心位置,可发育远源浊积扇透镜状油气藏。其中,缓坡带的地层不整合-岩性油气藏和盆地中心远岸浊积砂体形成的透镜体油气藏应该是最为有利的近期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1.
高邮凹陷缓坡带戴南组发育多类型隐蔽油藏,成藏条件复杂,搞清其成藏特征与成藏主控因素对指导该区油气勘探意义重大。研究表明,缓坡带戴南组主要发育四种类型隐蔽油藏:断层—岩性复合油藏、砂岩上倾尖灭油藏、透镜体油藏、地层超覆油藏,各类型油藏具有不同的成藏特征。成藏主控因素主要有三点:烃源岩、有效输导体系共同控制油藏丰度;砂体类型、发育规模共同控制油藏平面分布特征;局部盖层厚度、砂泥对接关系共同控制油藏纵向规模。  相似文献   

12.
南堡凹陷隐蔽油气藏以上倾尖灭、透镜体、断层—岩性及不整合遮挡和超覆等类型为主,其分布受不同类型坡折带,如断裂坡折带、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等控制。隐蔽油气藏成藏主控地质因素是断裂,其中同沉积基底大断裂控制了决定隐蔽圈闭形成和分布的各类坡折带的形成,而油源断裂则起到了将油气从烃源区输导到隐蔽圈闭中聚集成藏的关键作用。隐蔽油气藏成藏需要经过3个阶段:断裂控坡折带—坡折带控隐蔽圈闭—油源断裂输导成藏。  相似文献   

13.
永进地区隐蔽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腹部永进地区位于车莫古隆起南翼,受车莫古隆起的控制,在白垩-侏罗系不整合面之下广泛发育地层、地层-岩性型隐蔽圈闭,研究此类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十分必要。对该区隐蔽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的结果认为:车莫古隆起对油气藏的聚集和调整以及优质高效储层的发育都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断层、砂体、不整合面构成了油气立体输导格架,控制着该区隐蔽油气藏的分布。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以沉积模式、成藏模式为指导,综合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等技术手段,确定了不整合面下地层剥蚀线的展布范围、有利储集相带和砂体的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页岩气与深盆气成藏的相似与相关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页岩气藏和深盆气藏在生、储、排烃以及运移、聚集、压力特征、分布特征等成藏诸要素间密切相关。对比分析表明,这2类气藏的形成都需要大面积、厚层烃源岩,裂缝是其重要储集空间,排烃方式以扩散作用为主,短距离运移,在低孔低渗透储层形成的隐蔽圈闭中聚集成藏;气藏内常具异常地层压力。盆地边缘斜坡是两者共同发育的最有利地区。预测中国南方志留系等富有机质页岩发育区是页岩气藏的勘探潜力地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孔店组构造、沉积及烃源岩演化特征进行综合研究,总结了孔店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并结合油气勘探实践,建立了孔店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孔二段有效烃源岩控制了油气藏平面分布范围,区域主干断裂控制了油气富集区带,区域盖层控制了油气纵向分布,特别是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分布.孔南地区孔店组油气具有2种成藏模式:一种是构造型复式油气成藏模式,即在构造高点断裂发育带形成逆牵引背斜、断鼻或断块油气藏;另一种为地层岩性型油气成藏模式,通常在斜坡区形成砂岩透镜体、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或在构造高点形成断块-岩性油气藏.随着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总结油气成藏规律,特别是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富集条件,对于油田储量及产量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北部深层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层序地层学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了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北部深层隐蔽油气藏成藏条件。表明断陷北侧是主要的物源区,有利储集体主要分布在弯折带内,尤其是沙河子组和营城组沉积时期沿弯折带走向成裙状分布,伸入到南侧深洼的低位扇和高位轴向辫状河三角洲朵体应该成为十屋断陷隐蔽油气藏成藏的主要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7.
济阳坳陷隐蔽圈闭成藏主控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元岭 《特种油气藏》2006,13(1):43-45,49
济阳坳陷岩性、地层、古潜山等隐蔽圈闭的成藏条件具有较大差异,但良好的油气运移条件和储层条件,始终是各种圈闭类型最主要的成藏控制因素。通过对不同类型隐蔽油气藏特征的总结和分析,确定了不同类型隐蔽圈闭在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描述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及相应的技术要求,为隐蔽圈闭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