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逵  詹洁 《城市规划》2011,(12):101-102
<正>1.古镇概况洛带古镇位于四川成都市东郊,龙泉驿区北部,距成都市区18km,离龙泉驿区府所在地龙泉镇11km,全镇面积20km2。自古以来,农业、商贸业繁荣,是成渝古道上扼成都物资西进东出的商贸重镇。洛带历史悠久,相传汉代即成街立巷名为"万景街",唐宋时,隶属于成都府灵泉县(今龙泉驿区),名排成都东山地区"三大镇场"之首,清时更名为"甄子场",后复用原  相似文献   

2.
赵逵  张钰  詹洁 《城市规划》2012,(1):97-98
<正>1.古镇历史福宝镇位于川、渝、黔交界处,四川盆地西南,距四川泸州市合江县城42km。西汉时,这里即为夜郎古道,是蜀郡南部和贵州夜郎部落交流的重要道口。明清时为川盐古道的运输节点,四川、重庆生产的食盐都要经此运往贵州北部。由于边贸交易频繁,这里逐渐形成商业场镇,明初时叫新场,后来随着外地客商的汇集,场镇上开始兴建各地  相似文献   

3.
阮仪三 《城市规划》2011,(7):101-102
<正>1.古镇概况与历史石塘古镇位于江西省铅(yán)山县东南部.距离县城35km,地处武夷山北麓,是铅山县南北交通轴线上的重要节点。南唐保太十一年(953年)置镇,距今已有1050余年历史。相传镇北有方塘十口,名"十塘",后谐音为"石塘"。宋朝为屯田镇,明代曾称为石塘市,清属旌  相似文献   

4.
指出四川历史文化名镇的环境空间充分展示了当地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文化氛围,研究其空间特色,对新的历史时期四川传统城镇的发展与保护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从"面""线""点"状空间入手,对四川历史文化名镇总体规划布局、街巷与水系空间和名镇古建筑的特色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城市规划》2004,28(12):i005-i006
铁佛镇位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西南36km处,面积44km^2。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铁佛镇因镇内铁佛寺得名,兴起于明清两化“湖广镇四川”的人口迁移运动,铁佛因此成为资中客家人聚居最多的城镇,从建筑风格到民风民俗深受客家文化的影响,并沿袭至今。  相似文献   

6.
李俐娟  朱霓 《重庆建筑》2005,(10):10-13
三峡水库建设使我们不得不对一些历史文化名镇采取搬迁保护的办法。要实现搬迁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保护城市的环境特色。文章以龚滩为例,介绍了环境特色三要素,它包括了自然环境特色、人工环境特色、人文环境特色。这三个要素涉及到了古镇保护的各个方面,在古镇的迁建中应当一一对照,落实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传统场镇是巴蜀地区代表性的农村人居聚落,乡土文化资源的丰富积淀使其成为宝贵的地域遗产,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利用将有利于地区高质量的城镇化建设发展."城镇历史景观"是较传统历史保护区更为系统的新型保护概念,强调历史城镇作为整体性文化景观遗产的平衡联动发展.在此理论视角下,本文对巴蜀传统场镇的遗产价值进行统筹梳理,建立"价值认知—保护利用"的遗产价值释放概念框架,包括研究学习、规划组织、活化更新的完整三阶段过程;并以四川元通古镇为例进行研究探讨,以期为传统历史村镇的保护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朱家角镇位于上海市西部,距青浦新城约8km、距市中心约40km。朱家角镇处于江、浙、沪二省一市交汇处,历来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朱家角镇在宋元期间形成小集镇,明代时因水运交通便利,商业日盛,逐成大镇。在2000年青浦区行政区划调整中与沈巷镇合并为新建制镇——朱家角镇,合并后的朱家角镇包括陆域面积92.56km~2,淀山湖水域面积45.72km~2。由于镇区内保留着完好的建于明清时代的石拱桥、石板桥、砖木及混合结构的古桥20多座,另外还有名街、名园、名庙以及名人故居等众多古迹.比较完整地保存着江南水乡古镇的风貌,因此,朱家角镇于1991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级历史文化名镇。朱家角镇是试点城镇中唯一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城镇。  相似文献   

9.
从安居看山地历史城镇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泽新 《规划师》2003,19(2):17-20
通过对山地历史城镇特点的研究,以铜粱县安居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为例,探索古镇保护与城镇发展的关系,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对传统城镇、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建筑三个不同层次进行保护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甘肃榆中金崖古镇保护规划为例,分析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城镇现代化建设之间存在的矛盾,并从古镇整体风貌控制、重点地段、历史街区、环境整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5个方面讨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规划》2020,(1):4-5
<正>1.古镇概况毛坦厂镇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的南部山区地带,距六安市区56km。古镇地处大别山边缘地带,四面环山,龙舒河从古镇边缘绕过,经由龙河口水库,到达巢湖,进而汇入长江,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城镇格局。古镇2007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据《金安区志》记载,元末明初,由  相似文献   

12.
正1古镇概况三河古镇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东南角,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三县交界之处,又因丰乐河、杭埠河和小南河3条河流在此交汇,故得名三河。三河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初具雏形,因三面环水又被称为"鹊渚""鹊岸",为吴楚兵争要地,晋以后称"鹊渚镇"。乡镇总面积为72 km2,其中镇区面积为  相似文献   

13.
以四川江油青林口古镇为例,从规划布局、建筑风格、民俗文化、革命历史与红色文化等方面分析和总结其价值特色,指出其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时代背景下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方向,城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对历史村镇历史及文脉的保护,造成历史村镇历史面貌的破坏。正确的发展方向应当是以历史村镇为研究对象,利用历史文化村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针对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战略构思,以恢复古镇活力,并以此作为其他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展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枫泾古镇坐落在江南水网密布地区,有典型而独特的江南水乡特色,是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拥有"一镇跨两省"的区位特殊性,具有"吴跟越角"地域文化特征,是典型的"界河文化"城镇。文章用实地调研和历史研究方法,分析其"界河文化"的形成、特征和载体,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从空间格局、历史文化保护和产业发展角度提出古镇复兴策略建议,对与之类似的城镇研究和规划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甘肃地区拥有四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八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七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两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榆中县青城镇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住建部特色小镇,文化遗产多样性丰富,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是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板块之一,因此,对于它的建设不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而且对历史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的转型崛起、城镇及乡村特色和风貌的塑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逵  张晓莉 《城市规划》2015,(12):119-120
1.概况 安丰古镇位于江苏省盐城东台市境内,距离市区16km.古镇历史悠久,早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镇,明代是闻名天下的淮南主要盐场之一,清代以来,安丰镇区建成了南北七里长的古街.2006年安丰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苏北地区目前仅有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安丰原名为"东淘",是海滨产盐之地,原常遭海涛侵袭,致使地方不宁,民不聊生.  相似文献   

18.
1.古镇概况 陈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东南20km的山颠上,地形为土石低山梁源丘陵地貌,平均海拔1200米.全镇总面积约99.7km2,镇区面积约152hm2,人口约两万人. 陈炉因"陶炉陈列"而得名,是中国古代名窑——耀州窑一脉单传的制造基地,有14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正>三河镇位于安徽省肥西县南端,地处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巢湖西岸,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是典型的皖中"鱼米之乡"。古镇内河环水绕,五里长街,镇外河网纵横,圩堤交错,具有"外环两岸,中峙三州"的独特地貌。获得"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AAAA级景区"等多项称号。  相似文献   

20.
一、碣石古镇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 碣石,古称石桥场,位于广东省陆丰市东南部沿海的碣石湾东侧,是陆丰市的三个中心镇(碣石镇、甲子镇、南塘镇)之一。全镇总面积116.4km^2。因地形有利于攻守,故自明初期起设卫。成为古代粤东海防军事重镇,清末撤销卫制之后,碣石一直是陆丰沿海大镇,辖今碣石镇、金厢镇和湖东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滨海城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