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雪亭 《现代矿业》2020,36(10):214
为解决张庄矿风机配置不合理,总风量大,风机效率低,漏风严重等问题,利用三维可视通风解算软件Ventsim模拟解算8种风机配置方案下的矿井通风系统,并对最优风机配置方案进行风量优化。得出如下结论:当全矿风机运行8台,-450 m中段停开3台(北回风井南3#,南回风井1#,南回风井2#风机),DK系列风机一级运行,各中段风量适中,矿井总风量为847.9 m3/s,但北风井风速大于15 m/s,需对矿井总风量进行优化;采取-300 m中段风机降频至80%~85%,-390 m中段风机降频至70%~75%和-450 m中段设置2 m2风窗等优化措施后,矿井通风系统总风量降低为698.2 m3/s,通风网络总功率871.7 kW·h,电费414.2 万元/a,通风效率76.6%,相比现通风费用减少31%。通风优化后,不仅满足了用风需求,还大大降低了矿山能源消耗,减少风机损耗。  相似文献   

2.
北洺河铁矿是一座地下大型黑色矿山,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通风系统采用中央对角式四级机站通风方式,矿体两翼进风,中间回风。随着开采深度不断下移、通风网络不断变化,导致目前通风系统存在总风量不足、中段风量分配不合理、采区污风循环等问题。运用通风系统优化技术以及风量调控技术,提出了增设风门、增设进风侧风机、调整主风机运行频率等通风系统调整优化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对3个通风系统调整优化方案的综合比较,最终选择在西风井石门增加进风主扇,并且对进、回风主扇运行工况进行协同匹配的优化方案。运用三维通风系统计算程序对优化方案进行了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现场调试,确定-50 m水平回风机站2台并联风机运行频率为40 Hz/43 Hz;-230 m东、西进风机站4台风机运行频率为30 Hz时,进、回风主扇运行工况协同匹配性较好,系统总风量达到了193 m3/s,满足理论计算的矿井总风量180 m3/s要求,同时采区污风循环问题得到解决,矿井通风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寺河矿当前采用分区通风方式,由3个进风井和3个回风井组成,通风系统复杂。随着生产的持续,出现1#回风井所在分区通风系统风量利用率低、电力消耗较大、风机低压供电不稳定和2#回风井所在通风区域巷通风距离长、阻力大、通风能力近饱和等问题,整个矿井安全可靠性较差。通过对矿井进行通风参数测试与数据处理、通风系统网络普查,构建了通风仿真解算网络,从通风系统阻力合理性、矿井各用风地点风量供需对比、三区阻力分布和公共进风路线对风机工况扰动等角度详细分析了当前通风系统存在的具体问题。对主干风路(3个进风井和3个回风井)的过风能力和各用风点的需风量进行了核定,根据总进风量满足生产需求且总进风量与总回风量相匹配的原则,提出将当前3#进风井变为回风井、将1#回风井和2#回风井变为进风井的改造方案,即将“三进三回”通风系统改造为“四进两回”通风系统。对改造后的通风系统重新进行了盘区划分,按照选定的最优盘区划分方案对“四进两回”通风系统进行了调整,最终总回风量达到17 743.2 m3/min,回风量增加,总阻力降低,各用风点的风量满足要求,系统阻力分布合理,风机能耗降低。  相似文献   

4.
某大型露转井矿山通风系统实际风量远低于设计风量,并且崩落法开采塌陷区处漏风量达到90.69 m3/s,占全矿总风量的25.33%。为解决矿井通风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利用多级机站技术对全矿通风系统进行合理分析和优化,增设西5回风井作为西采区回风路,将2#回风井地表2台风机更换为250 kW风机,在增加西采区回风量的同时加大矿井总风量;并对全矿范围内的塌陷区漏风点进行全面排查,利用通风构筑物封闭0 m水平管缆井、回采巷道和副井石门等多处漏风点,解决塌陷区漏风问题,有效提高矿井有效风量率。通过落实优化措施,矿井总风量提高至513.64 m3/s,矿井漏风率降低至5%以下的合理范围,有效提高了矿井通风能耗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寺河矿当前采用分区通风方式,由3个进风井和3个回风井组成,通风系统复杂。随着生产的持续,出现1#回风井所在分区通风系统风量利用率低、电力消耗较大、风机低压供电不稳定和2#回风井所在通风区域巷通风距离长、阻力大、通风能力近饱和等问题,整个矿井安全可靠性较差。通过对矿井进行通风参数测试与数据处理、通风系统网络普查,构建了通风仿真解算网络,从通风系统阻力合理性、矿井各用风地点风量供需对比、三区阻力分布和公共进风路线对风机工况扰动等角度详细分析了当前通风系统存在的具体问题。对主干风路(3个进风井和3个回风井)的过风能力和各用风点的需风量进行了核定,根据总进风量满足生产需求且总进风量与总回风量相匹配的原则,提出将当前3#进风井变为回风井、将1#回风井和2#回风井变为进风井的改造方案,即将“三进三回”通风系统改造为“四进两回”通风系统。对改造后的通风系统重新进行了盘区划分,按照选定的最优盘区划分方案对“四进两回”通风系统进行了调整,最终总回风量达到17 743.2 m3/min,回风量增加,总阻力降低,各用风点的风量满足要求,系统阻力分布合理,风机能耗降低。  相似文献   

6.
北洺河铁矿是一座地下大型黑色矿山,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通风系统采用中央对角式四级机站通风方式,矿体两翼进风,中间回风。随着开采深度不断下移、通风网络不断变化,导致目前通风系统存在总风量不足、中段风量分配不合理、采区污风循环等问题。运用通风系统优化技术以及风量调控技术,提出了增设风门、增设进风侧风机、调整主风机运行频率等通风系统调整优化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对3个通风系统调整优化方案的综合比较,最终选择在西风井石门增加进风主扇,并且对进、回风主扇运行工况进行协同匹配的优化方案。运用三维通风系统计算程序对优化方案进行了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现场调试,确定-50 m水平回风机站2台并联风机运行频率为40 Hz/43 Hz;-230 m东、西进风机站4台风机运行频率为30 Hz时,进、回风主扇运行工况协同匹配性较好,系统总风量达到了193 m~3/s,满足理论计算的矿井总风量180 m~3/s要求,同时采区污风循环问题得到解决,矿井通风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针对罗山金矿存在的矿井总风量欠缺、系统回风能力不足、主回风机站风机运行性能偏低、污风串联等通风问题,运用通风网络优化技术、机站优化技术以及通风仿真模拟技术拟定了2种技改方案,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利用现有进风井巷工程作为系统进风通道,新掘东风井、西风井工程作为系统回风通道,能有效提高矿井的有效风量率,且具有通风方式简单、风流稳定性好、通风运行能耗低等优点。方案实施后,矿井总风量达到189.01 m3/s,系统主扇风机运行效率达到80.5%,井下通风条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冬瓜山铜矿老区采矿范围变化,产量减小,亟需对通风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在调查和分析矿山通风系统及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方案.经过技术经济对比,选择利用-390 m水平作为回风水平,将花树坡采区深部污风引入团山采区回风侧,并在-390 m水平增加回风机站进行串联通风,以克服回风侧较大阻力.经通风系统三维...  相似文献   

9.
李玉飞  朱立成  韩正林 《煤》2013,(10):33-34
谢桥煤矿为了更好地优化矿井东部通风系统,增加矿井东二采区回风量,采取了对东二B组采区回风大巷配风巷进行贯通和封闭东一C组采区两个方案,通过方案实施期间的通风系统调查及东风井风机运行情况的统计分析,降低东二采区总回风阻力和封闭东一C组采区能提高东二采区的风量,对矿井通风管理及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矿山18线南西翼矿体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通风系统不完善、风量欠缺、污风无法及时排出等问题,运用风压平衡原理、网络优化技术、机站优化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模拟技术展开研究,拟定了3种可行的通风方案。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了新掘18线905~855 m回风井(1.5 m),保留该井905 m 水平回风机站,并在855 m 水平新设1台K45 6 №12风机(18.5 kW)方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8线南西翼通风系统总风量达到20.5 m3/s,井下风流的可调性和稳定性增强,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平煤二矿新风机挂网前后系统优化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平煤二矿三水平回风井挂网前后通风困难时期各用风地点风量充足、通风系统稳定及主要通风机合理、稳定的运转,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技术测定,提出了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方案。利用计算机对各个方案进行解网分析后,最后确定了三水平风机挂网前后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2.
通过长龙山铁矿日常通风检测数据分析,通风系统存在漏风严重、有效风量偏低、主要生产区域风量供风不足、风流短路等现象,由此提出了3种通风系统优化方案。通过矿井总风量核算、网络解算分析比较了各通风方案的系统装机容量、系统总风量、系统实耗功率、风机通风阻力、机站效率、经济效益以及优缺点,在尽量利用现有通风设备及井巷工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采区采掘工作面布置、风量合理分配因素以及系统机站设置方式和风机性能参数,从而确定了最优通风方案,解决风流短路问题,增加井下主要生产区域供风,提高了有效风量,确保井下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3.
鹿洼煤矿随着矿井生产能力的提升和矿井开拓的延伸,现有通风系统已不能满足矿井中、后期通风需要。在对矿井现有通风系统阻力测定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研究,确定了矿井总需风量,优化了矿井-450m水平总回风巷通风断面,确定了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4.
安徽龙塘沿铁矿初步设计采用中央副井和措施井进风、南北两翼风井排风的通风系统。由于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计划的变更,矿山实际通风系统与设计相比有较大差异,风流由副井进入井下,由措施井排出地表,导致井下风流紊乱、总风量不足、通风效果较差,影响了井下正常生产。针对龙塘沿铁矿通风系统存在的总风量不足、污风循环等问题,利用通风系统优化技术提出了3种优化方案,综合考虑各方案优缺点以及矿山实际情况,最终选择在-320 m水平增加无风墙辅扇的通风系统优化方案。经通风软件解算,确定风机叶片安装角为40°,系统总风量达到70.25 m~3/s,通风效果可得到明显改善,对于类似矿山井下通风系统优化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罗山金矿四矿区原通风系统存在系统回风工程欠缺、污风无法及时回到回风井、深部-600 m水平以下采区通风困难、新鲜风流短路等问题。介绍了井下通风系统技术改造的具体过程,通过通风系统区域分区,梳理采场通风线路,新增进、回风工程,合理设置通风构筑物,对系统进风及中段风量进行调控。通过Ventsim动态仿真模拟表明,通风系统总风量为163.2 m3/s,通风阻力为2 502.2 Pa,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率大幅提高,对改善矿山井下作业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石磊 《采矿技术》2015,(3):40-41
根据李楼铁矿井下采区及巷道的布置,对通风系统进行初步设计,设置风流流向并布置风机;在通风系统实施中,由于-425 m中段通风工程滞后,造成采区北区基本没有形成完整的通风系统,南区进风量受限。针对通风系统目前的状况,提出了几点建议,以致能尽快形成南北区回风系统,并改善通风条件。  相似文献   

17.
通风系统改造过程,新风井投运对原有通风系统影响较大,新风井投运过程保障矿井通风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对煤矿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为确定王庄煤矿+540 m水平北栗回风井投运方案,通过建立、利用矿井通风管理信息系统,对该回风井投运方案进行模拟分析,确定了北栗回风井投运方案,论证了投运方案对整个通风系统的影响,保障了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矿井中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的回风特性,建立了通风网络模型,结合系统回风段角联分支风流方向判别公式及风量调节公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节回风段角联分支风向和风量可以改变两翼回风井风量,使两翼回风井共同承担矿井总风量;通过回风段角联分支调节两翼回风井风量,合理分配回风井风量可降低通风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19.
罗河铁矿采用多中段回采方式,中段布置在-455~-782 m,分布范围广且较分散。原通风系统的矿井总风量为363. 71 m~3/s,存在总风量严重不足、多中段风流紊乱、风机布置不完善、中段风量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为解决矿井通风问题,重新核算通风系统总风量,根据各中段需风量综合分析,合理划分需风区,集中控制,利用三维动态模拟、风机风压平衡、多风机联合运行、风机变频调节等技术,合理分配各中段需风量。现场实施后,总风量提高至459. 10 m~3/s,各采区风量能够满足实际需风量要求,风机联合运行性能得到有效提升,保证了多中段通风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平煤八矿在水平过渡期间通风系统复杂,矿井总风量不足,水平及采区风量分配不合理的问题。通过对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方案的论证、实施,解决了矿井供风量不足的问题,通风系统达到了合理、稳定,保证了矿井水平过渡期间的安全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