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当代柴油机要求把在广泛转速范围和循环供油范围内实现工作过程最佳化作为控制燃油喷射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研制能保证在每种工况下都能提供合理供油规律的供油系统,就成为柴油机提高功率指标和经济指标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使柴油机获得良好的混合气和完善的燃烧过程,柴油机的供油系统必须保证提供一定的供油提前角。供油提前角的大小,对柴油机工作过程的影响很大。所谓柴油机最佳供油提前角,是指在转速和供油量一定的条件下,柴油机能获得最大功率及最小燃油消耗率时的供油提前角。  相似文献   

3.
<正> 7.2.3喷油泵喷油泵是燃油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供油凸轮一起决定了供油量供油时刻,与喷油器一起决定燃油雾化质量。喷油泵的作用是在柴油机工作时,按发火顺序和负荷大小,将提高了压力的柴油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确定的数量和一定的规律供给喷油器喷射到各缸燃烧室中。为保证柴油机可燃混合气形成的特点和燃烧过程的需要,喷油泵应达到如下要求: a.供油量喷油泵的供油量应能满足配套柴油机在各种工况下的需要,同时还要求对各缸的供油要均匀。因此,它不但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柱塞行程和柱塞直径,而且还要有可靠的供油量调整机构;  相似文献   

4.
轴承工作温度的探讨王金明(安徽省淮北市纺织印染动力有限责任公司)汽轮发电机组轴承在高转速、重负荷下工作,必须减少摩擦,保证安全。一般汽轮发电机组轴承都是采用循环供油方式,以保证连续不断地供给压力、温度合适的润滑油。机组正常运行中,通常按部颁规程执行3...  相似文献   

5.
目前,已经确定汽油机供油系统有如下两条发展途径:改进汽化器系统和采用电控喷油系统。对比这两种系统时,必须指出,现时价格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如今一方面,电子技术日臻完善,另一方面石油产品价格上涨,因而保证发动机油耗最低、排放毒性最小和运转性能良好已成为选择未来供油系统的主要标准。因此,燃油-空气-废气的比例与每缸每一连续循环中的最佳比值精确地一致,应该是未来供油系统的主要特征。在发动机特性与理想特性总有差别的现实条件下,正是符合这一给定比值所达到的精度,实际上完全决定着汽油机供油系统的前途。在注意上述标准条件下进行对比时,最  相似文献   

6.
通过某柴油机供油均匀性及各缸工作均匀性对性能的影响分析,重点解决了柴油机经济性差及排气温度高的问题,提出严格控制供油均匀性和各缸均匀性在线标定的必要性。其结论对提高柴油机性能和保证产品一致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柴油机》1990,(3)
<正> 4 供油系统 4.1 组成 X105系列柴油机供油系统分为单级滤清和双级滤清,即X4105(复合燃烧室)采用单级滤清器,X6105、X6105B和X4105B(B为直喷燃烧室)采用双级滤清器。 4.2 喷油泵多缸喷油泵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各缸供油提前角应一致,各缸供油始点与指定的基准缸供油始点之间的夹角极限偏差为±0.5°凸轮轴转角; b.各缸供油量应严格相等,一般要求在标定  相似文献   

8.
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为汽油机供油系统燃油精确供给,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本文将以CG125摩托车为例,阐述电子控制技术在汽油机供油系统上的应用,即电控化油器系统。  相似文献   

9.
喷油泵总成是柴油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严格控制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的转速、燃油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每台喷油泵在出厂前和维修后都要在喷油泵试验台上按调试规范进行严格的调试,使喷油泵总成的供油特性满足柴油机的性能要求,并使喷油泵供油量大小及各缸供油量的均匀性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 喷油泵试验台的精度和性能以及各试验台之间的差异和油量基准及其传递将直接影  相似文献   

10.
影响柴油机供油均匀性的因素齐齐哈尔农机校李光友向多缸柴油机各缸均匀地供给燃油,是对燃油喷射系统的基本要求之一,因为它是保证柴油机稳定运转的重要条件。如果分配给各缸的供油量偏差超出合理的范围,将使柴油机运转不稳,工作粗暴,排气冒烟,缸内积炭,功率下降和...  相似文献   

11.
<正> 11 调速器的修理调速器是自动调节高压油泵供油量的装置。它能使柴油机在负荷变化的情况下保持稳定,使柴油机在一定转速下稳定运转。柴油机对调速器的要求是:保证柴油机在怠速时以最低稳定转速运转;限制柴油机最大转速;根据负荷的变化变更供油量。调速器按照它所能调节转速的范围和功能可分为: a、定速调速器,亦称为单制调速器,无论外界负荷如何变化,都能保证柴油机在规定的转速下稳定工作,这种调速器适用于发电柴油机装置中。另外一种是全程式调速器,又称变速调速器和全制式调速器,这种调速器能保证柴油机在不同转速和负荷下适当调节油量,使之能保证柴油机在规定范围内稳定运转; b、极限调速器。此类调速器又分为单极调速器  相似文献   

12.
在大部分情况下,二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是用加在燃油里的机油进行的,其数量占燃油的4-5%.这是以保证曲柄连杆机构在额定转速下全负荷时能进行可靠的润滑为依据的.但是,这样做会导致发动机在部分负荷时机油消耗过多.而分离供油法可根据工况来改变供油量.在低负荷时可将机油消耗量降低到0.8~1.0%. 莫斯科汽车机械学院的发动机试验室已经证明,在市内交通运输条件下,采用可调分离  相似文献   

13.
供油提前角对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排放指标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作为引燃燃料-柴油的供油提前角变化对发动机排放特性影响较大。试验结果表明,在可调节的供油提前角范围内,双燃料发动机排放中的THC相差3倍以上,CO相差近1.5倍左右,NOx相差1.5倍左右。而且,在保证原机标定功率和动力性的基础上,双燃料发动机的供油提前角需要适当调整,并存在最佳供油提前角,保证良好的排放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柴油机的性能,要求各工况下喷油嘴按最佳时刻开始喷油,相对应曲轴转角即为喷油开始角,与此相对应的喷油泵柱塞遮住进回油孔的几何位置,即为供油开始角。 如果供油开始角固定不变,在以不同转速喷油过程中,喷油嘴被压力燃油所打开的时刻是变化的。这是因为燃油压力波以音速  相似文献   

15.
一、概 述 喷油泵总成是柴油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严格控制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的转速、供给燃油的数量和质量。每台喷油泵在出厂前都要在喷油泵试验台上按调试规范和调试工艺要求进行仔细的调试,使喷油泵总成的供油特性满足柴油机的性能要求,并使喷油泵供油量大小及各缸供油量的均匀性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因此试验台的精度和形式以及  相似文献   

16.
方式辉 《内燃机》1993,(3):43-45
排气温度是柴油机的一项重要参数,在运行管理中,压缩压力、爆发压力和排气温度,通常作为衡量各缸工作平衡的主要依据。柴油机在正常状态下,排温高,说明输出功率大,即柴油机的排温与负荷成正比;通过改变各缸每循环的供油量,可以调整各缸排温的高低。基于这个原理,有些轮机员在航行中经常性的调整喷油泵的供油量,力求各缸排温相差在30℃以内,以图各缸工作平衡。这种单纯根据排温来调整各缸供油量的做法,并不是经常可靠的,特别对于接近修理期的柴油机,有可能造成相反的效果。例如:某些气缸燃油雾化不良,燃烧不完  相似文献   

17.
任连岭  熊春华  陈敏  孙越鹏 《内燃机》2012,(5):49-52,57
讨论了供油提前角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重要性,利用外特性试验、负荷特性试验和转速稳定性试验,考察了供油提前角对发动机工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12150ZLD发动机来讲,供油提前角对动力性影响较大,功率和扭矩的最大差距分别为7.6%和7.5%,油耗率最大相差6.6%。其中供油提前角为26°时,发动机运转正常,功率、扭矩最高,油耗率最低,气缸的最大爆发压力符合要求,为该型发动机的最佳供油提前角。为保证装备长期运行或更换燃料后仍发挥最优性能,应及时调整供油提前角。  相似文献   

18.
通过开展不同低压供油压力和单泵关键结构参数对多泵一致性的影响研究,获得了多泵供油特性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利用AMESim一维仿真软件建立了电控单体泵(electronic unit pump,EUP)单泵和某8 V柴油机多泵供油系统模型,对比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随后探究了低压供油压力和凸轮转速对单泵及8 V多泵供油系统中同侧4个单体泵的充油压力和供油压力的影响,确定0.6 MPa为最合适的低压供油压力,并获得了各缸供油峰值压力和峰值压力一致性的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单个单体泵主要结构参数对自身和同侧4个单体泵的影响,得到散差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半锥角和高压油道直径变化时整体散差变动幅度均在0.5%以内;控制阀升程和柱塞直径变化时,喷油量和峰值压力散差波动的幅度分别为2.03%、0.58%和0.93%、0.19%,因此在加工制造时要严格控制控制阀升程和柱塞直径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增压器是柴油机的重要零件,合理的供油压力和流量是其正常工作的基础,因此,需保证供油管路设计满足增压器用油要求.本文基于一维流体动力学分析软件Flowmaster,建立增压器供油管路仿真计算模型,得到供油压力、流量的分布特性,识别主要压损来源,明确增压器实际供油条件.通过整机试验验证,表明该仿真计算方法能快速、有效地完成...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增压直喷柴油机供油提前角对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在柴油机采用废气再循环(EGR)技术降低NOX排放的同时,不同供油提前角对柴油机排放及油耗的影响情况。依据柴油机EGR控制系统的工作特点和功能,确定了柴油机的最佳供油提前角,并通过负荷特性试验对比分析,证实了在保证此最佳供油提前角的情况下,EGR综合降低排放效果可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