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3.答:在1000V以下的接地配电系统中,用电设备单纯采取接地保护的方式如图11所示。这时,如果采用接地保护的设备漏电,故障电流将沿其接地电阻R_d和配电系统的工作接地电阻R_o构  相似文献   

2.
室外道路照明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笔者实际的设计实例分析,简要阐述了室外道路照明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及保护,并经分析比较,提出了对室外道路照明配电系统采用TT接地型式加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配电方案。  相似文献   

3.
配电系统采用共用接地的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毅 《电气应用》2004,(11):65-68
随着低压供配电系统中的负荷设备种类的多样化和数量的日益增长 ,各种电气设备的接地是分开独立接地 ,还是共用接地 ,已成为广大设计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实践表明 ,采用共用接地有不少优点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正确加以分析和对待。  相似文献   

4.
66 kV配电系统采用传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时存在不足,文章提出了在某市中心66 kV配电系统采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的方式,并综合考虑过电压、继电保护、通信干扰等因素,利用Matlab仿真工具箱对采用该接线方式的配电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确定了中性点的接地电阻值,重点分析了中性点接地电阻值对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接地方式能有效抑制弧光接地过电压、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性、提高保护装置动作的灵敏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曦 《上海电力》2008,21(1):99-101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的接地十分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文章阐述了10kV/400V配电变压器对接地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并重点分析了采用TN—C系统的安全接地方式、接地要求以及接地装置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民用建筑变电所内低压侧电源接地方式分为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一点接地",具体采用哪种接地方式,需根据配电系统电源的位置、低压出线的接地制式要求以及系统是否会产生杂散电流来进行选择。为防止杂散电流和电磁干扰,接地方式的不同还会影响进线断路器和母联开关级数的选择。分析了目前民用建筑配电低压侧中性点应采用的合理接地方式,并提出了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叙述目前我国配电网采用镀锌钢材接地的现状,以及采用镀锌钢所带来的接地的主要问题。提出采用镀铜钢接地棒作为配电尤其是城市配电网接地主要材料的情况,通过对腐蚀情况,导电性能、接地效果以及非开挖形式施工特点来比较镀铜钢接地棒与传统角钢作为接地材料的技术性能;通过镀铜钢接地棒与角钢在实际配电系统中应用的经济比较,来说明在配电系统尤其是城市配电网中采用镀铜钢接地棒取代角钢作为主要垂直接地极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及在城市配电系统中应用镀铜钢接地棒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低压系统和用户直接关联,合适的接地方式对于保障设备和人身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国内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标准的制定长期没有得到重视,部分标准存在较多问题。为此,文中广泛查阅了国内外低压系统接地相关标准,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其中不一致或矛盾之处进行了辨析;结合IEC相关标准,指出了国内标准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涉及名词术语的使用、"零线"重复接地以及变电所共用接地等,明确了重复接地和共用接地的适用条件,并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9.
冯新龙 《电气技术》2010,(11):98-100
该文通过叙述目前我国配电网采用镀锌钢材接地的现状,以及采用镀锌钢所带来的接地的主要问题。提出采用镀铜钢接地棒作为配电尤其是城市配电网接地主要材料的情况,通过对腐蚀情况,导电性能、接地效果以及非开挖形式施工特点来比较镀铜钢接地棒与传统角钢作为接地材料的技术性能;通过镀铜钢接地棒与角钢在实际配电系统中应用的经济比较,来说明在配电系统尤其是城市配电网中采用镀铜钢接地棒取代角钢作为主要垂直接地极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及在城市配电系统中应用镀铜钢接地棒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小火电厂用变压器零序过电流保护探讨浙江省象山县发电厂段生荣对于小型火力发电厂用电系统,一般是采用动力和照明共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压为380/220V的低电压配电系统,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将会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而破坏厂用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按规程...  相似文献   

11.
6—10kV配电网的优化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进伶 《电力建设》1995,16(12):60-62
此文针对6 ̄10kV配电系统中性点不接地运行中单相接地时产生的问题,提出了在该配电系统中广泛采用消弧线圈、接地补偿装置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防雷与接地     
尚克粉 《电气时代》2010,(6):104-104,106
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应从工程设计阶段就认真加以考虑,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防雷方案.选用质量可靠的电气设备和可靠性高的防雷设备,同时真正按照等电位的原则.做好符合要求的共用接地网.综合考虑防雷与接地.只有这样我们的线路和设备才能避免遭受雷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黎亮  蔡上  聂国一 《电气应用》2007,26(8):32-36
通过对多回直流共用接地极的前期研究,结合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向家坝送端将陆续建成三个换流站的实际情况,对于建设共用接地极的方案、建设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论证,考虑了共用接地极的共用方案、建设共用接地极的先后顺序,提出共用接地极可以减少工程投资和接地极选址的难度,减轻对环境的影响,是合理可行的.得出结论,建议采用两个换流站共用一个接地极、另一个换流站建设独立接地极的"2 1"共用接地极方式,并同时论证了今后将两个接地极连接组成联合接地极和三站共用接地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道路照明配电系统电击防护,主要是间接接触防护的有关问题,结合道路照明配电系统,采用TT或TN接地方式对间接接触防护的影响和比较。  相似文献   

15.
高压直流输电共用接地极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帮新  陈辉祥 《高电压技术》2006,32(12):150-153,167
为分析共用接地极后两直流系统受端换流站中性母线电位升的变化情况,进而研究共用接地极对直流系统稳态运行的影响,首先讨论了直流输电系统共用接地极的型式和共用接地极的特点,建立了两回直流系统共用接地极的数学模型,并结合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与贵广II回直流输电系统参数,研究分析不同运行方式下该两回直流输电系统共用接地极对直流系统运行影响大小,以及与独立接地极相比共用接地极不同运行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大小,最后对共用接地极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公用接地极对直流系统运行的影响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廖智勇 《电气时代》2006,(6):102-103
根据10kV配电系统采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以及多年来的运行经验,对10kV中性点不接地且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较大的配电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提出选择意见。  相似文献   

17.
计算了建筑物内发生高、低压接地故障时对邻近建筑的室外人员、照明设备以及室外照明保护电器动作可靠性的影响。指出采用降低配电系统的接地电阻和室外照明灯具的保护接地电阻,以及选用合适的保护电器参数等措施,可以在邻近建筑物的室外照明配电系统中采用TT接地类型。  相似文献   

18.
针对6~10kV配电系统中性点不接地运行中单相接地时产生的问题,提出在了6~10kV配电系统中广泛采用消弧线圈接地补偿装置,扩大消弧线圈的使用范围等方法。介绍了该做法对减少事故掉闸,减轻人身触电伤害程度,保证配电系统安全运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两相电流行波的接地选线方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配电系统大多只安装两相电流互感器,其接地选线问题是长期困扰实际运行的技术难题。为了解决只装有两相电流互感器配电系统的单相接地选线问题,在分析了中性点非有效接地配电系统接地所产生的电流行波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两相初始电流行波和小波变换的接地选线新算法。该算法仅仅利用接地时所产生的两相行波,不受中性点接地方式和系统正常运行时不平衡电流的影响,解决了现场的实际运行需要。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应用智能接地配电系统处理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对智能接地配电系统应用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述了一种接地故障相的软导通和软关断控制有效抑制操作过程可能发生的强烈暂态过程、并避免因选相错误导致两相短路接地的方法。对智能接地装置设计了开关柜结构、户外箱变结构和柱上箱变结构3种结构形式和4种接入方式。探讨了智能接地装置的接入断路器的继电保护问题。讨论了智能接地配电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