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测定红细胞沉降率及血液黏度.1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红细胞沉降率和血液黏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cy组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Hcy组(P<0.05),发病7天后脑梗死组Hcy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浆Hcy可能是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并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脑栓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的远期疗效.方法:三组基础治疗相同,中药干预组加予口服脑栓通胶囊,中药安慰剂组加予口服中药安慰剂,空白对照组只予基础治疗,治疗时间1个月.3组对象在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接受以下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CSS),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I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MBI).结果:3组治疗后1,3,6个月CSS、FIM和MBI评分,中药干预组分别与中药安慰剂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安慰剂组与空白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栓通胶囊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且疗效可以持续比较长的时间(>6个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恩必普软胶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将12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63例(恩必普软胶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63例(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对两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或Barthel指数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治疗组比对照组减少更明显(P均<0.0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提高,但治疗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基础上加用恩必普软胶囊提高了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脑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0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力所能及的康复锻炼.治疗前后两组均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序及Barthes指数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压氧治疗组为10.36±5.82分,对照组为17.25±6.98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arthes 指数高压氧治疗组为76.35±11.98分,对照组为61.24±9.81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对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0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药物+神经促通术)54 例,常规组(单纯药物)49 例,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5天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平衡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ADL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神经促通技术可明显降低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肢体运动平衡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针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成3组各16例.电针组分别选取患侧肩髃、肩髎、肩贞、曲池、外关、合谷穴针刺加电;康复组综合运用运动及作业疗法;针康组则采用两种方法结合治疗.结果:治疗四周后,3组患者VAS评分、肿胀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I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与电针组及康复组比较,针康组各项评定结果更优(P<0.05).治疗后ADL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恢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8例SAP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19例和常规治疗组19例.观察两组治疗结果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2周后,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CTSI较前均降低,EN组的各项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营养支持后两周EN组的血糖、血清白蛋白、血钙和血肌苷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EN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中转手术率、感染率、病死率方面也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N治疗SAP疗效优于常规治疗,且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效果研究.方法:将脑梗死6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康复护理组32例除常规护理外,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及出院后一个月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出院后1个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川穹嗪注射液对颅脑外伤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颅内降压、血糖血压血脂控制、脱水、抗凝、神经保护等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盐酸川穹嗪注射液静滴,对照组患者采用丹参注射液.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NDS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6.35±6.27)明显低于对照组(8.82±5.67),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率57.58%,好转率90.91%,对照组显效率38.89%,好转率77.78%,两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盐酸川穹嗪注射液治疗颅脑外伤后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抗凝解凝、扩张病变血管、减少患者脑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高压氧治疗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60例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病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患儿(30例)采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患儿(30例)采用综合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效果.结果:60 例外伤性脑梗死患儿经治疗后,随访5个月,观察组30例患儿,痊愈者24例,好转4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93.3%;对照组30例患儿,痊愈者16例,好转6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3.3%.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外伤性脑梗死采用高压氧治疗,效果满意,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共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30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皮下注射,1次/天,连用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物刺激反馈治疗系统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配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系统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MBI及NFI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刺激反馈治疗系统可以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首发脑卒中导致急性偏瘫的患者,均行常规内科治疗,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0)治疗后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n=40)治疗后给予早期康复综合护理;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均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评估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评估360例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能力(B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进行记录.结果 360例患者中,脑卒中后焦虑障碍的发生率为11.7%,抑郁障碍为18.6%.额叶组与非额叶组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同卒中类型间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脑出血组较脑梗死组高(P<0.05).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组较无抑郁障碍组NIHSS评分高,BI评分低(P<0.01).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障碍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分别与卧MD评分、HAMA评分呈正、负相关.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卒中类型、NIHSS评分及BI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血白蛋白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川穹嗪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10%人血白蛋白静脉推注,两组患者均以14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神经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基本痊愈16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6例,总有效率为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32/40),P<0.05.且观察组的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血白蛋白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增殖诱导配体(APRIL)的水平,探讨APRIL水平与SLE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APRIL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SLE患者组(48例)、RA患者组(16例)和正常对照组(16例)血清APRIL水平,并与SLE活动指数(SLEDAI)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LE组和RA组血清APRIL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LE组高于RA组(P<0.01).SLE组中抗Sm抗体阳性患者APRIL水平高于阴性患者( P<0.05).抗U1-RNP抗体阳性患者APRIL水平高于阴性患者( P<0.05),抗SSA /SSB抗体、抗ACL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APR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患者血清APRIL水平与其补体C3、C4呈负相关关系(r1=-0.819,P<0.01;r2=-0.549,P<0.01),与SLEDAI评分、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谱等免疫学指标无相关性.结论:APRIL在SLE患者中特异性升高,可能在狼疮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血清APRIL水平可能与SLE患者疾病活动程度有关联,但尚不能确定是否可作为疾病活动性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变化,为临床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性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63例,分为ACS组[急性心肌梗塞(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及正常对照组(22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FN-γ、MMP-9和oxLDL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清TNF-α、IFN-γ、MMP-9和oxLD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患者血清TNF-α、IFN-γ及oxL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较UAP组患者增高(P<0.05).结论:TNF-α、IFN-γ、MMP-9和oxLDL血清水平可作为判断AS斑块不稳定性的指标,并参与AS斑块由静止状态向活动状态转化继而斑块破裂的过程,且有相互促进作用.血清MMP-9水平有可能成为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的一个重要生化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追加针灸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行MMSE及Barthel对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MSE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采用针灸治疗,可使患者脑流量增强,对脑组织病灶周围脑细胞的缺氧、缺血状况可有效改善,对脑侧支循环的建立有促进作用,提高了机体免疫力.明显改善了患者认识功能和生活能力,有助于病情的康复,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根尖周炎常规开髓引流后进行负压引流以减轻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急性根尖周炎的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72颗患牙,负压吸引引流)和对照组(70颗患牙,常规开髓引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以及根管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数字化疼痛评判法(VAS)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L-1β、PGE2和CRP变化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负压引流等一系列处置能有效缓解急性根尖周炎的症状,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手术后采用高压氧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8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研究,所有患者在入院24小时内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或者进行去骨瓣减压术.然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后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术后治疗外,加用高压氧进行治疗.4周后进行GCS评分,半年后进行GOS评分.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以后的GOS比较中,治疗组患者死亡率、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手术后患者进行高压氧辅助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伤残等级,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