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IP电话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基于IP电话的新业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传统电话业务正在被移植到IP多媒体电话系统中,由于IP电话系统在信令结构方面与传统电话系统的集中模型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基于IP电话系统的附加业务开发和控制协议的特点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描述了基于H.323标准的附加业务的信令结构和业务设计,并与传统电话交换业务模型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Internet网络的发展,不仅要在传统的窄带电路交换网络(SCN)中提供电话业务、智能网业务,而且也需要在IP网中提供这些业务。正是由于这种业务发展的需要,要求电路交换网和支持电话业务的Internet进行互通,为了实现SCN与IP网的互通,用于支持SCN的NO.7信令网也需要与IP进行互通。本从信令的角度,介绍了NO.7信令与IP互通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前基于H.323的IP电话系统正迅猛地发展着,但互通性问题是IP电话实现大规模运营的制约之一。从运营商之间的业务互通和不同厂家的产品互通两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并对IP电话信令由H.323向MGCP的发展做了简要的介绍和对比。  相似文献   

4.
七号信令在IP网中的传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丽芳  杨龙 《通讯世界》2002,8(12):80-84
目前,网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通信网正逐步向以分组交换为基础的新型网络方向发展。现有的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采用的是电路交换技术,要通过IP网络通信,则需要与IP网互通,包括业务互通和信令互通。由于七号信令网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通信网的主要信令系统,要实现PSTN与IP网的融合,必然首先要实现七号信令系统与IP网的融合,即,要实现七号信令通过IP网的传输。为了使七号信令能在IP网上传输,从软件到硬件,从协议体系到结构功能,从工作方式到性能要求,都需要有相应的发展。其中比较重要的技术包括SIGT…  相似文献   

5.
为提供基于IP的传统语音业务和其他新型移动多媒体业务,UMTS R5版本中引入IP多媒体子系统(IMS)。在介绍IMS的体系框架、网元和接口模型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IMS多媒体会话中的SIP信令流程,并针对IMS的Qos问题、安全机制和业务模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SIP协议是由IETF提出的IP电话信令协议,它用于建立、修改和终结多个用户终端之间的多媒体会话。第三代无线系统(3G)的R5结构中,IP多媒体子系统域(IMS)选择SIP作为终端和IMS以及IMS内部各元素之间的信令协议。本文针对SIP协议在IMS中的应用展开介绍,重点介绍了IMS中由SIP协议实现的业务注册和会话建立流程。  相似文献   

7.
1前言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经过长期发展,已经能提供成熟、稳定的语音业务;特别是智能网技术的逐步完善,使PSTN提供丰富的增值业务成为现实。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数据业务的比重已超过了语音业务,因特网在提供全球数据连接的同时,也为语音业务提供承载服务,即IP电话。IP电话的存在价值和竞争优势在于:它能将基于Web的新业务和传统电话智能网业务的优势结合起来,提供创新的综合业务,开拓广阔的新市场。实现IP网络的附加功能,不仅对发展企业的内线电话网络至关重要,也是扩大面向家庭市场VoIP服务的关键。下面主要分析因…  相似文献   

8.
本讨论了基于SIP的VoIP系统与GSM移动通信系统的互通问题,其中包括信令互通和媒体互通。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发启协议)是IETF提出的IP电话的信令标准。与ITU-T提出的H.323相比,SIP信令协议比较简单灵活、易于扩展,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现有GSM网络的基础上,如何实现与采用SIP的Internet电话系统的互通,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VoIP系统凭借其低廉的话费和较好的语音质量,已经成为重要的电信业务,并有取代传统长途业务的趋势.许多组织研究并制定了IP网络上呼叫的协议标准,但有两种IP电话信令和控制标准最具有影响力.一种是ITU推荐的H.323协议,另一种是IETF的SIP.这两种协议代表了解决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的方法:H.323是信令基于ISDN Q.931和早期推荐的H系列协议的传统的电路交换的方法,而SIP是一种支持基于HTTP的IP网络的超轻量协议标准.本文,我们主要针对SIP和H.323的体系结构,可靠性,复杂性,可扩展性,可伸缩性以及支持业务类型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随着IP网向多业务网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VoIP的发展,在IP网中传递信令消息成为必然。而在IP网中不能提供类似MTP3和ATM这种高质量的传输业务,于是ITU-T提出了SSCOP的改进版本—多链路和无连接环境中的SSCOP(SSCOPMCE),用于在基于IP的网络中传输信令消息。但是,SSCOPMCE较之SSCOP只是附加定义了与IP和UDP的适配接口,并未针对IP网相对ATM网高得多的丢失率和时延等特性,在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机制方面做出什么改变。因而,SSCOPMCE实际上只能在有一定传输质量保证的内部或专用IP网上使用。其他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杰 《世界电信》2004,17(10):3-5
近两年来,IP电话(VoIP)技术和业务在全球成为热点,国际上各种形式的IP电话业务不断涌现,对电信业务市场产生强烈冲击。从未来发展趋势看,电信网络的IP化也必然带来话音的IP化,IP电话将成为未来话音业务的主要提供方式,IP电话的到来和发展几乎不可阻挡。但IP电话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与传统电话相比功能不对等,运营商面临基础设施改造和激烈竞争,以及引发税收和监管问题等。中国的发展策略是顺应发展趋势,尽快解决技术问题,实行确保实现利益和责任均衡的管制。  相似文献   

12.
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即网络话音通信,其工作原理是将模拟的声音数字化,经过压缩与封包之后,以数据包形式在IP网络实时传输。VoIP也叫互联网语音通信或IP电话。甚高频VoIP语音通信使用IP技术,在IP网络上布置支持数字音频的甚高频电台和内话系统,传输话音,区别于基于PCM(Pulse-code modulation,即脉冲编码调制)技术的传统数字基带信号传输。VoIP兼具操作功能性及灵活性,这是基于TDM的传统系统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13.
在IP电话和移动通信融合的领域内,对于IP电话系统将手机作被叫提出了3种解决方案,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确定优选的方案。提出了长途业务分流方案,同时提出了多种分流策略,以使运营商利用IP技术节省运营成本而资费不受影响。为了提高基于IP电话的手机语音质量,提出了GSM直接打包方案。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呼叫中心是一个基于电信网与网络电话VoIP技术,以话音业务为主,结合Web和视频等其它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和服务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随着现有网络向以IMS为控制结构的演变,基于IMS的呼叫中心将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结合IMS网络体系结构和呼叫中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IMS的呼叫中心解决方案,包括实现方案、详细设计和基于SIP消息的信令流程分析,并给出方案的特点与总结。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话音无阻塞、视频图像清晰流畅和低延迟的高品质可视通话,提出了一种使用PSTN单独传送话音,使用IP网络单独传送通话者视频并在终端同步还原的可视电话系统及其实现方法,系统由终端和支撑服务器群构成。设计用PSTN的话音拨号信号或来电振铃信号作为视频呼叫的触发信号,终端通过捕获电话号码封装为SIP的Invite消息并发起视频呼叫,与对端建立P2P连接并使用UDP报文传送RTP视频流来实现视频通话。系统测试表明通话话音始终无阻塞;在带宽为256kbit/s、IP网络无拥塞的条件下,实现了视频CIF分辨率,帧频30fps,视频延迟小于60ms;用户使用习惯如电话号码和拨号方式无需任何改变。其综合性能优于现有的PSTN可视电话和IP可视电话。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IP电话的弱点和存在问题 ,提出一种适用于这些应用需求的新型智能IP电话系统。介绍这种IP电话具有组呼叫、广播呼叫、多级优先、热线呼叫 ,加密通话 ,遥毙 ,个性化提示信息等特色。还对该智能IP电话系统有关实现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张家轶 《世界电信》2005,18(12):26-28,46
近年IP电话得到迅速发展,使得利用IP网络提供语音服务的IP电话是否纳入到传境语音服务管制范围成为各国管制机构关注的焦点。介绍了各个国家或地区对IP电话的码号资源分配管制情况,并结合我国码号资源管理的现状.计论并提出我国未来对IP电话分配号码的可行方案等IP电话的管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IP网络技术及应用、IP电话的概念、IP电话发展状况、IP电话标准协议及标准机构、IP电话与传统电话相比的优势与不足 ,并简单论述了作者对IP电话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吉通三家公司获准开展IP电 话商用实验以来,IP电话成了业内外人士关注的热点。 本文介绍了IP电话的发展、IP电话标准协议及标准机构、 IP电话与传统电话的关系.国内外IP电话市场分析,并 简单论述了作者对IP电话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吉通三家公司获准开展IP电话 商用实验以来,IP电话成了业内外人士关注的热点。本文介 绍了IP电话的发展、IP电话标准协议及标准机构、IP电话与 传统电话的关系、国内外IP电话市场分析,并简单论述了作 者对IP电话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