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研究如何在GSM/TD-SCDMA/TD-LTE/WLAN异构移动通信网络中使用数据业务,保证对各种用户在不同场景下提供相应数据业务的同时,最大化利用网络资源,并提高相应的收益率。通过在智能手机安装网络判决器软件,建立关于GSM/TD-SCDMA/TD-LTE/WLAN的用户行为模型和用户使用策略,根据该策略,指导手机用户终端进行网络判决,选择最优网络进行连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在数据业务方面,实现业务分流,从传统的GSM网络分流到TD-SCDMA网络,WLAN网络和TD-LTE网络中,以实现流量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3G牌照的发放和竞争的加剧,用户对通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运营商对网络优化也提出了更高要求。TD-SCDMA网络自动天馈优化解决方案提高了TD-SCDMA网络优化效率,降低了其难度,改善了网络覆盖和通信质量,满足了运营商和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述了基于TD-SCDMA和WiMAX技术融合实现一种新型的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在该系统中,TD-SCDMA接入网提供广域无线覆盖,支持高移动性,提供话音业务和中、低速数据业务;WiMAX接入网提供热点区域覆盖,支持游牧移动性,提供高带宽流媒体数据服务,两种接入技术在网络层实现汇聚,通过网络层移动性管理技术,共享核心网络和业务系统,实现两种接入网的统一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统一的用户管理和计费,移动终端可以在该系统下的两种网络之间实现无缝漫游和切换。该种新型的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对移动通信业务的使用要求,也能够有力支持TD-SCDMA大规模独立组网,增强TD-SCDMA的竞争力;同时,也为TD-SCDMA系统的演进和跨越式发展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移动通信》2008,32(21)
尽管TD-SCDMA二期招标结果尚未公布,但已经有知情人士透露了中国移动对TD-SCDMA网络二期的推广计划,"在网络上、业务上和品牌上,TD-SCDMA二期都将实现与现有2G网络全面融合"。这意味着,TD-SCDMA不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论述了基于TD-SCDMA和WiMAX技术融合实现一种新型的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在该系统中,TD-SCDMA接入网提供广域无线覆盖,支持高移动性,提供话音业务和中、低速数据业务;WiMAX接入网提供热点区域覆盖,支持游牧移动性,提供高带宽流媒体数据服务,两种接入技术在网络层实现汇聚,通过网络层移动性管理技术,共享核心网络和业务系统,实现两种接入网的统一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统一的用户管理和计费,移动终端可以在该系统下的两种网络之间实现无缝漫游和切换.该种新型的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对移动通信业务的使用要求,也能够有力支持TD-SCDMA大规模独立组网,增强TD-SCDMA的竞争力;同时,也为TD-SCDMA系统的演进和跨越式发展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根据NTT DoCoMo的3G商用网络用户分布统计表是,3G的室内通信业务量占70%左右。而3G丰富的多媒体业务需要网络比2G网络有更高的容量和QoS保障,如何解决好室内覆盖是3G网络成功部署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期TD论坛给大家带来TD-SCDMA室内覆盖解决方案的实例分析,并介绍了TD-SCDMA系统下多频点小区关键技术的实现过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基于用户感知的TD-SCDMA网络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TD-SCDMA网络建设和商用的不断深入,用户对网络的期望越来越高,如何从用户感知的角度去分析和评估网络,指导网络优化方向,已经成为目前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本文对TD-SCDMA网络用户感知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并在5个方向上对基于用户感知的TD-SCDMA网络优化进行了分析,此研究对LTE时代的网络优化工作也有重要参...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用户对于无线网络的带宽需求,电信运营商通常会通过多种接入方式,实现用户便捷的接入、更流畅的用户体验。多接入手段的部署,会因为网络制式的特点、覆盖范围不同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网络多种制式的局面。如何在复杂的多接入的情况下,协同好各种网络资源,提供良好的业务体验,保证业务的发展,成为运营商网络维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结合GSM、TD-SCDMA、TD-LTE和WLAN四种网络,从四网协同的角度出发,探讨网络规划原则。  相似文献   

9.
作为专业的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解决方案及设备提供商,国人通信结合自己在射频领域的技术优势,开发了TD-SCDMA室内和室外网络覆盖系列产品,推出了全方位的TD-SCDMA无线网络覆盖及优化解决方案,针对每个网络建设环节,均可有效地降低网络建设成本,提高网络质量,提升TD-SCDMA网络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业务规模和用户规模的日益增长,中国移动的GSM网络负荷日益加重,如何协同优化TD-SCDMA/GSM,做好两网的互操作,使TD—SCDMA用户易于驻留TD-SCDMA网络并保持良好的用户感知是网优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黄海峰 《通信世界》2012,(36):27-27
当中国移动规划进行TD-SCDMA六期建设时,业界就提出疑惑:中国移动该如何打造精品TD-SCDMA网络,如何处理TD-SCDMA和TD-LTE的协同发展以及如何推动未来TD-LTE产业链的全球进展。"华为的思路是通过TD-SCDMA的持续技术创新,帮助中国移动打造一张深度覆盖、优质体验的TD-SCDMA精品网络。"华为无线网络业务部TD-LTE&TDS&WiMAX产品线总裁邓泰华近期告诉记者。技术创新打造精品TD网络今年以来,中国移动TD-SCDMA用户比去年有较大增长,据悉,今年8月TD-SCDMA用户数已超过7000万。随  相似文献   

12.
牟晓隆 《通信世界》2008,(38):31-31
作为TD-SCDNVk技术演进的重要步骤,HSDPA技术为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高容量提供了一条平稳演进的途径。它的引进和发展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对数据业务的需求。我国的TD-SCDMA网络目前正在有条不紊地推广当电之前中国移动宣布的年内升级国内TD-SCDMA网络到TD-HSDPA高速网络的计划日前也已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8月28日,上海,在最高时速431km/h的磁悬浮列车上,全程8分钟的路程,记者始终都可以使用TD-SCDMA手机与远在北京的朋友实现完美流畅的视频通话.此外,奥运会期间上海的8万人体育场承担了12场奥运会足球比赛,大唐电信集团打造的上海TD-SCDMA精品网顺利地完成了奥运通信的保障任务,接通率达到98%以上,受到了运营商和广大TD-SCDMA用户的好评.在高速环线、上海磁悬浮列车、地铁以及体育场等特色场景,完善的覆盖方案实现了TD-SCDMA网络信号的优化覆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无线数据业务的急剧增加,在用户和业务繁忙区域,TD-SCDMA网络的容量已出现瓶颈,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接入和业务建立.TD-SCDMA采用TDD的双工方式,可较好地支持非对称业务.文中利用TD-SCDMA这一特性,通过调整载频上下行时隙的配比,提升TD-SCDMA网络容量.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有网络状况下,TD-SCDMA终端想得到迅速普及,就必需做到为用户提供"无缝"的多模体验。天碁与恩智浦在手机中实现TD-SCDMA与GSM/ GPRS/EDGE多模式间语音的自动切换的举动,为TD-SCDMA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TD-SCDMA网络信令实时监测,重点探讨了一种新型TD-SCDMA网络信令监测平台。文章首先介绍了TD-SCDMA网络监测系统的组网及应用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TD-SCDMA网络监测平台,深入研究了该平台的宏观处理过程、部署视图和数据交互。该平台已应用于TD-SCDMA网络监测系统中,能够准确、完整的监测和分析TD-SCDMA网络信令消息,对TD-SCDMA网络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培  李楠  高鹏 《电信科学》2007,23(4):25-31
本文首先介绍了TD-SCDMA网络规划工具的意义与现状,然后结合TD-SCDMA技术特点分析了软件实现时应当注意的一些重点,接着列举了TD-SCDMA网络规划工具的关键输出及解读方法,最后探讨了TD-SCDMA网络规划工具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中国移动以"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态度推动TD-SCDMA的网络建设.中国移动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继续进行TD-SCDMA试验网一期工程基站补点建设工作,使得这些地区的TD-SCDMA网络覆盖程度已与现有GSM网络基本等同,成功实现了TD-SCDMA业务服务北京奥运会的承诺.但中国移动在TD-SCDMA网络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基站选址困难、网络设备供货不及时、网络建设工期延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GSM/TD-SCDMA双模终端的数据业务流量"倒流"GSM网络现象严重,使得GSM网络负荷压力加大,而TD-SCDMA网络利用率偏低.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网络2G/3G互操作参数调整、网络控制的2G到3GPS小区重选以及新型双模终端的综合解决方案,实现TD-SCDMA分流GSM网络数据业务,均衡2G/3G双网协调...  相似文献   

20.
在进行TD-SCDMA网络建设时,利用现网资源和用户资源,实现网络以及用户体验的平滑过渡。2G/3G互操作主要解决混合组网过程中碰到的网络驻留、小区选择、小区重选、切换以及用户接入控制和转网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