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热反射隔热涂料的制备与隔热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了成膜基料、隔热颜料、空心玻璃微珠含量、涂层厚度以及耐玷污透明涂层各种因素对热反射隔热涂料隔热效果和隔热持久性的影响及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以丙烯酸酯乳液为成膜基料,二氧化钛质量分数为20%,空心玻璃微珠含量为11%,涂层厚度为1.2mm时并辅助含氟硅的耐玷污透明涂层,制备出的热反射隔热涂料的太阳光反射率为91%,半球发射率为86%,均超过了JG/T235-2008《建筑反射隔热涂料》行业标准中的技术指标,且具有良好的自清洁性能,项目成果实现了产业化。  相似文献   

2.
水性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纯丙和苯丙乳液为基料,制备了具有热反射和低导热协同作用的隔热涂料。通过对颜填料太阳光反射率和隔热性能的研究,选择以空心玻璃微珠和金红石型二氧化钛为颜填料,空心微珠的最优含量为4%~10%(wt)。研制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基础性能优异,可见光反射比达到90%以上,半球发射率大于85%,隔热指数大于60%。  相似文献   

3.
以水性聚氨酯为成膜剂,以分散良好的滑石粉和绢云母为填料,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空心玻璃微珠为隔热功能颜填料,采用高速分散提高纳米填料在涂料中的分散性,制备具有三种隔热机理协同作用的水性纳米复合隔热涂料。实验表明:绢云母具有较高的辐射隔热效果,其最佳用量(质量分数)为10%;空心微珠为高反射隔热填料,随着空心微珠添加量的增加,隔热性能提高,而过多空心微珠会导致涂料机械性能下降,其最佳用量(质量分数)为5%;金红石型二氧化钛是性能最好的反射填料,其最佳用量(质量分数)为6%;涂刷最佳厚度为400μm,含绢云母、空心微珠和二氧化钛复合型水性纳米涂料隔热性能最优隔热率达到94%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羟基丙烯酸树脂为原料,通过添加助剂、钛白粉、空心玻璃微珠和纳米氧化锑锡(ATO),制备了反射隔热型丙烯酸聚氨酯涂层,研究了空心玻璃微珠、钛白粉、纳米ATO对涂层近红外反射比、太阳光反射比和半球发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空心玻璃微珠添加量达到涂料质量的10%时,涂层的近红外反射比最佳,与普通白色颜料相比,使用大粒径棒状钛白粉制备的涂层具有更好的折光率和近红外发射系数;添加质量分数7%的纳米ATO浆料能够提高涂层半球发射率。制备的涂层反射隔热效果好,远超标准要求的优等品水平,可在石油石化储罐、管道、运输车辆外表面涂装,提供极佳的反射隔热效果。  相似文献   

5.
空心玻璃微珠含量比对涂料隔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自主研制的空心玻璃微珠涂料的隔热性能。通过隔热模型试验,考察了空心玻璃微珠涂料的隔热性能,对比了空心玻璃微珠含量比对涂料隔热性能的影响,并对其隔热机理和含量比的影响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空心玻璃微珠涂料是一种具有良好隔热性能的涂料,能产生明显的隔热效果,但过高的空心玻璃微珠含量比将对隔热性能产生劣化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环氧树脂为基体,空心玻璃微珠、树脂中空微球和空心微珠为填料,制备了隔热性能和抗渗性优良的隔热涂料.研究了颜填料的种类、空心微珠的粒径对涂料隔热性能的影响;以及混合粒径的空心微珠制备涂层的隔热效果.结果表明,树脂中空微球的引入能较大提高涂层的隔热性能.涂层可以在长时间内保持很好的隔热效果,2mm厚的涂层的隔热温度一直保持在8℃左右.涂层经3.5%NaCI溶液中常温浸泡30d后,涂层电阻一直保持在109.56Ω·cm2,电容值保持在10-10.30F·cm-2,涂层具有较好的抗渗性能.  相似文献   

7.
耐高温防腐隔热涂料在石化管道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文中以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为基料,通过复配具有优异隔热性能的空心玻璃微珠、低温熔融玻璃粉、润湿分散剂、消泡剂等制备了一种至少耐500℃高温的防腐隔热涂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导分析、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不同颜基比、空心玻璃微珠含量对涂料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颜基比为2/1,空心玻璃微珠占填料比例为40%时涂层综合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8.
TiO_2修饰空心玻璃微珠隔热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核-壳材料设计原理,以Ti(SO4)2为钛源,通过非均相沉淀法制备TiO2修饰空心玻璃微珠,并以其为隔热填料配制隔热涂料;借助XRD和SEM对TiO2改性空心玻璃微珠的相组成和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隔热涂料的热反射效果以及光催化降解甲醛的性能。当水解反应温度为60℃,pH值为7,煅烧温度为600℃,锐钛矿型TiO2壳层实现了在空心玻璃微珠表面的均匀淀积,利用其制备的隔热涂料的热反射比高达97.76%;该隔热涂料同时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其降解甲醛反应的半衰期为156.82min。  相似文献   

9.
采用底漆-中间涂层-面漆的涂层制备工艺,以纯丙乳液作为成膜物质,以碳酸钙作为底漆填料,空心玻璃微珠作为中间涂层填料,TiO_2和空心玻璃微珠复合物作为面漆填料制备了新型反光保温隔热涂层,并分别考察了TiO_2和空心玻璃微珠作为单一功能填料以及涂层厚度对反光保温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涂层厚度为180μm时,TiO_2/空心玻璃微珠复合涂层表面漫反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功能填料的涂层,其最高隔热温差可达12.3℃,隔热效率达95.2%。  相似文献   

10.
以碳酸钙、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空心玻璃微珠、氧化锌为颜填料,以苯丙乳液为主成膜物,制备出的建筑外墙保温隔热涂料,其常规性能符合外墙涂料的相关标准要求。研究了添加碳酸钙、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和氧化锌三种填料及复合添加四种填料对涂层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碳酸钙、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和氧化锌可提高涂层隔热性能;复合掺入碳酸钙、金红石型二氧化钛、氧化锌和空心玻璃微珠可进一步提高涂层隔热性能。掺加15%碳酸钙、7%金红石型二氧化钛、5%氧化锌和8%空心玻璃微珠时,隔热温差为7.9℃,导热系数为0.0767W/(m·K),具有明显的保温隔热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苯丙乳液为成膜剂,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的中空玻璃微珠为功能隔热填料合成新型的隔热涂料。结果表明,用硅烷偶联剂预处理中空玻璃微珠后涂料附着力能提高1个级别;涂层导热系数随中空玻璃微珠粒径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中空玻璃微珠的粒径为58μm左右时导热系数比其它粒径制得涂料的导热系数降低6%~28%;随涂膜厚度的增加,隔热效果增强,但当涂膜厚度增大到0.3mm时,继续增加涂膜厚度,隔热效果几乎不再增强;当中空玻璃微珠含量小于10%时,热反射率随中空玻璃微珠在隔热涂料中含量的增加显著增加,超过10%后,热反射率增加速率减缓,当达到12%时,涂料的热反射率值最高,继续增加玻璃微珠含量,热反射率几乎不增加。  相似文献   

12.
弹性薄层反辐射隔热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纳米氧化钇、纳米氧化锡、远红外陶瓷粉、改性空心玻璃微珠、金红石型氧化钛、云母为填料制备的涂层及硅丙、纯丙等乳液涂层进行了紫外-可见-近红外反射率测试,选取了近红外反射率较高的改性空心玻璃微珠、金红石型氧化钛,可见光反射率较高的远红外陶瓷粉为填料,与纯丙、硅丙等弹性乳液共混,制备了环保型弹性反辐射隔热涂料,并对其隔热效果、基本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涂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和施工、使用性能,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3.
以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作为基体材料,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轻质、环保的隔热涂层。为解决基体材料与涂层之间热膨胀系数差别大导致易于开裂的问题, 同时实现具有高反射率和低热导率的目标, 通过添加聚氨酯、TiO2、SiO2、Al2O3等填料制备连接层、阻隔层、反射层等三个不同功能层形成复合隔热涂层。通过优化涂层脱落时间、反射率、热导率等, 得到连接层、阻隔层、反射层最优厚度分别为80、120和90 μm。优化后的隔热涂层具有优异性能: 涂层的反射率高达0.95, 导热系数为0.048 W·m -1·K -1, 隔热温差为20.1 ℃; 耐热冲击性能良好, 190 ℃的最大失重率为3.7%, 并在随后保持稳定; 在160 ℃连续保温4 h后表面变黄, 但无明显脱落现象, 同时, 纳米填料颗粒保持原状态。  相似文献   

14.
镀有 TiN 薄膜的玻璃是一种新的“热镜”材料。当 TiN 薄膜厚度大于90nm 时,它对红外线的反射率大于75%。小样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镀 TiN 的窗玻璃比用普通玻璃节省取暖能源50%以上。此外,TiN 薄膜与玻璃的结合力强,它不被酸、碱、海水所腐蚀,时延性好。  相似文献   

15.
Hollow glass microsphere (HGM) is a special type of inorganic functional powder with wide applications. HGM can be applied in the insulation area as fillers owing to the hollow structure that is not conductive to the transfer of heat. The mechanism of heat transfer in HGM is analyzed an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proved to be the main heat transfer. Then a simple model comprised of continuous solid phase and independent gas phase is proposed to study the methods for decreasing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filled system through the methods of reducing the density of HGM or increasing the stacking coefficient of HGM. This work provides actual guidance for the design and controlled preparation of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hollow glass microspheres as functional fill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