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国粉体工业》2005,(4):10-11
“纳米技术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目前我国纳米技术基础研究属于世界一流,但在产业化方面还比较落后。”日前,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纳米技术产业化基地副主任、纳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孟策表示,国家纳米技术产业化基地与工程研究院将集中优势力量突破关键技术,加速成果转化,从整体上推动我国纳米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纳米科技》2007,4(2):59-59
近日,坐落于天津开发区天大科技园的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宣布,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在此成立“滨海新区纳米专题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3.
《纳米科技》2005,2(3):57-57
截至2004年12月,我国已有从事纳米技术贸易的公司800多家,纳米技术研究机构上百家,但是目前我国纳米科技的产业化效果还不太理想,技术门槛较低的纳米产品在市场占大多数。这是记者从2005中国国际纳米科技会议获悉的。  相似文献   

4.
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各国科学家普遍认为,纳米尺度的材料和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的独特性质,可望发展出新型的功能材料和功能器件,以至于形成新型的产业,纳米科技将对21世纪的科技、国民经济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因此纳米技术和产业还处于起始阶段,纳米技术的标准化是跟随纳米技术的产业化来的,世界各国正在抓紧部署纳米技术的标准化工作。本文简单介绍国际纳米技术标准化动态,还简要介绍与标准化工作有关的纳米测量技术的国际动态。一、纳米技术标准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纳米科技越来…  相似文献   

5.
《纳米科技》2006,3(6):69-69
来自半导体行业的消息称,全球最大的代工芯片制造商台积电公司在开发32纳米制造技术上有所突破,已经对32纳米晶圆原型进行了数次测试。台积电公司首席执行宫蔡力行(RiekTsai)最近透露,公司组建了特别团队开发32纳米技术。据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估计,在2015年之前的早些时候,22纳米技术制造的产品不可能投放市场。对于32纳米制造技术,半导体行业仍然在对采用远紫外或二次暴光193i沉浸光刻进行正反二个方向的探索。当32纳米或22纳米技术趋于成熟时,45纳米技术制造的产品将投放市场。台积电可能在明年下半年同样开始向它的客户提供45纳米服务,台积电副总裁JaekSun表示,明年第三季度台积电将开始在批量产品中采用45纳米技术。  相似文献   

6.
黄学德 《材料保护》2006,39(7):79-79
由香港机械金属业联合总会主办,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科技大学、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三届国际纳米技术暨先进材料工业应用会议,将于2006年11月1~3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以提升对纳米及先进材料的认识及香港在国际科研上的地位,促进工业界与国际专家之间的交流,以及推动纳米技术和先进材料的商业化和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7.
丁雪 《新材料产业》2014,(11):72-74
<正>9月24-26日,国际纳米领域高规格会议——第5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发展论坛(简称"中国纳米大会")暨纳米技术成果展在苏州召开。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纳米技术及相关产业。苏州作为中国创新型领先城市之一,也正致力打造"纳米之城",集聚了一批优质项目,并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苏州工业园区在纳米技术领域的资源集聚度、产业影响度、国家认可度和国际知名度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得到了有效提升,成为中国纳米技术产业资源集聚度  相似文献   

8.
《纳米科技》2009,6(2):82-82
目前,以色列从事纳米技术研发的公司已由3年前的45家,发展为现在的75家;纳米研究小组从210个,增加到325个。全国主要大学均有纳米研究项目,其中,以色列技术学院、特拉维夫大学、魏兹曼研究院等纳米研究能力显著增强,显示了在该领域的实力。  相似文献   

9.
纳米计量领域中标准物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调查情况说明 1.调查背景 纳米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现代科技的广阔领域。1993年.国际纳米科技指导委员会将纳米技术划分为纳米电子学、纳米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加工学和纳米计量学等6个分支学科。其中.前5个分支学科主要以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为研究对象。纳米计量学则以纳米尺度范围内的检测与表征为主要研究内容。 纳米尺度范围内的检测与表征既是纳米技术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纳米理论与实验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纳米科技是指在纳米尺度(1-100纳米)上研究物质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性在物质的介观区域开发新材料、新器件或改善现有材料性能的新兴科学技术。纳米技术研究主要包括三大类问题:一是纳米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二是纳米操纵技术与纳米器件制造技术;三是纳米技术在不同领域所形成的纳米材料、纳米生物技术、纳米机械、纳米电子、纳米化学等。纳米科技将对未来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已成为一个国际竞相争夺的科技战略制高点。专家预测,纳米科技是21世纪重要的科技战略性领域。纳米技术在今后10~20年间产生…  相似文献   

11.
一、国外纳米材料标准化情况目前,世界各国在加大对纳米技术研究投入的同时,也加大了纳米领域标准化的工作力度,特别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很多已经建立了纳米标准化机构,开展了系统的纳米技术标准化工作。1.国外纳米材料标准化情况----美国。2002年美国国家技术标准研究院(N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粉体技术》2004,10(3):23-23
纳米陶瓷材料可以大幅度弯曲而不断裂,表现出金属般的柔韧性和可加工性;纳米药物可以进行基因治疗,大大延长人类的寿命……在2004年5月24日于天津开幕的2004国际纳米技术会议上,600多名纳米技术领域的科学家交流、探讨全球范围内纳米技术的最新进展,共同描绘纳米技术将给人类带来的全新生活。据介绍,国际范围内的纳米科研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迅速发展。1982年,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研究纳米的重要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对纳米科研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预言的那样:“纳米左右及纳米以下的结构将是下一…  相似文献   

13.
《新材料产业》2006,(3):87-88
球形团聚纳米陶瓷粉研制成功,纳米陶瓷机油通过节能机油ILSAC GF-4认证,英特尔45纳米技术开发成功,钢桥梁电弧喷涂层纳米改性封闭剂研制及工艺性能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纳米复合发光材料器件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14.
《材料保护》2007,40(4):52-52
国科立德纳米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以水为介质的高效保温纳米陶瓷粉末涂料和重防腐蚀纳米陶瓷涂料,已通过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的测试并推广应用,在国内率先有效解决了热力输送管道及各种高温炉的防腐保温、高炉操作人员防热以及海上设备和强酸、强碱生产设备的防腐蚀难题。  相似文献   

15.
在纳米洗衣机、纳米电冰箱、纳米水等有关纳米技术的炒作慢慢退去之后,我省许多企业却实实在在地得到收益。记者昨日从浙江省经贸委获悉,近3年来,我省实施以纳米技术应用为重点的新材料创新专项255项,一批新产品成功开发,不少处于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并实现产业化,生产企业遍布高分子材料、建材、机械、生化、电器等12大产业。  相似文献   

16.
《纳米科技》2010,(3):87-87
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的科学家在研究以氧化铁为基质的球形纳米粒子时,偶然地发现了该纳米材料的一个奇特现象。他们表示,如果能够理解该现象的涵义,那么该发现将给纳米技术人员带来新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7.
纳米科学技术,简称“纳米技术”,是研究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操纵物质的能力。它内容广泛,有多种多样的工业需求,交运载未来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现已成为一个国际竞相争夺的科技战略重点,本文扼要叙述了纳米技术的三大主要领域(纳米材料学,纳米电子学和纳米医学)及其应用前景,以及计量学在纳米技术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在重点部署纳米技术的基础研究,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工作的同时,要注意纳米计量学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粉体工业》2005,(6):37-38
湖南大学利用纳米技术和材料、掌握采用微乳法生产纳米碳酸钙新工艺,填补国际技术空白,也打破我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粉体工业》2005,(6):27-30
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各国科学家普遍认为,纳米尺度的材料和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的独特性质。可望发展出新型的功能材料和功能器件,以至于形成新型的产业,纳米科技将对21世纪的科技、国民经济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因此纳米技术和产业还处于起始阶段,纳米技术的标准化是跟随纳米技术的产业化来的,  相似文献   

20.
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丰富了人类的生活,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在食品产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食品是种特殊的商品,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在食品中的应用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纳米食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在食品生产加工和包装中利用了纳米技术的都可以称为纳米食品;从狭义来说,只有对食品成分本身利用纳米技术改造和加工的产品才称得上是纳米食品,目前所谓的纳米食品均为广义上的纳米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