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治”工程与长江流域跨世界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江流域中上游山区面积147万km^2,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是流域开发开放与跨世纪持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向中西部战略转移的腹心地带。然而这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灾害频发,经济后进。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实施8年,重点治理区已初步建成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体系,综合效益显著。但由于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大,特别是经济快速发展中短期行为,造成水土流失形势更严峻。为此,制定长江流域水土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2.
郭厚祯  熊铁 《人民长江》1996,27(1):26-28
1989年开始实施的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长治”工程)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协调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长江流中西部广大山丘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经济腾飞的基础设施及基础产业。“长治”工程的战略意义在于防治水土流失的基本点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是解决流域乃至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治理开发长江、促进干流地区乃至流域跨世纪持续发展的依托,是流域中西部广大山丘区农村城市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实施20 a来,累计超过9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四大片”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自然的变迁、人为活动的影响,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成为中国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的流域之一。1988年,国务院将长江上游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1989年,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开始实施。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熊铁介绍,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作为水土保持的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坚持以大流域为依托,以小流域为单元,面向水土流失重灾区重点突破,积极推进;坚持突出治水,以坡耕地治理和坡面水系为重点,合理配置有效利用水土资源;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以开发促治理,以治理保开发,突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经过20 a的探索实践,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积累了具有流域特色的、丰富的成功经验。据统计,20 a来,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覆盖了长江上中游的10个省(市)195个县(市、区),共实施了7期工程,开展了5 000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年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以5 000 km2的速度推进,完成...  相似文献   

4.
《水利水电快报》2007,28(23):9-9
2007年11月13日,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我国首份《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公报》,《公报》主要发布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防治、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水土保持重要事件等内容,今后将每5 a发布一次。该《公报》显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3.1万km2,占总面积的30%。截至目前,全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4万km2,其中,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包括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赣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万km2;在流域10个省(直辖市)41个县(市、区)实施的水土保…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6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纯艳 《人民长江》2010,41(4):26-30
对60 a来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与总结。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即1950~1965年的起步阶段,1979~1987年的恢复阶段,1988年到目前的发展阶段。在长江流域60年的水土保持建设中,有关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及执法监督机构不断得到完善,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估体系不断得到加强;通过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长治"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云贵鄂渝世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等工程的实施,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大幅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减少。由于长江流域幅员辽阔,自然情况千差万别,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对今后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防治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构建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建设水清地绿天蓝美丽长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纯艳 《人民长江》2015,46(19):44-47
长江流域特别是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关系到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介绍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和特点。自1989年实施“长治”工程及一批国家重点防治工程以来,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由增到减、生态环境总体向好的历史性转变。今后,应采取科学防治、依法监管、综合治理和改革创新等对策措施,全面构建以长江经济带为核心区域、辐射整个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有效保护和支撑长江经济带乃至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无定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是国家“九五”重点防治工程项目之一。总土地面积21615.1平方公里,占我省水土流失面积的16%。涉及榆林、延安两地(市),12个县市。从1993年开始一二期工程共开展治理小流域423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06.21km~2,治理程度分别达到73.9%和76%。  相似文献   

8.
长江 《人民长江》2007,38(4):20-20
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1年。在水利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流域重点防治区实现了“十一五”流域重点治理良好开局。2006年,“长治”工程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08.7km^2;国家农发资金水保实施项目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71.0km^2;中央预算内资金水土保持实施项目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93.5km^2。  相似文献   

9.
长治工程持续发展川鄂陕甘云贵6省人民誉之为“德政工程”的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简称“长治”)工程,1995年持续发展,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社会经济效益显著。1995年末,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陕甘贫困地区时说:“你们搞的小流域治理,是加...  相似文献   

10.
黎安田 《中国水利》1998,(8):18-18,17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土流失面积最大,土壤侵蚀总量最大的流域。据80年代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56.2万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31.2%,年土壤侵蚀总量达2264亿吨,较黄河流域多出约6亿吨。 根治水土流失,抢救耕地资源,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关系长江流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造福子孙后代的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视,对治理开发长江事业十分关心。1988年,国务院批准将长江上游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并决定在云、贵、川、陕、甘、鄂、渝六省一市境内水土流失严重的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嘉陵江中下游、陇南陕南地区和三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陲,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我国的一个资源大省。但随着生产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巳对其环境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严重的水土流失就是这些不利影响的集中表现。如省内东部低山丘陵区的牡丹江流域,总面积3.7×10^4km^2,其中坡岗地占96%;水土流失面积达6915.29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8.69%,年侵蚀模数为3261,是省内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之一,已成为制约当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产生这种不利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由于大量不合理的资源开发与利用,使山区的环境受到了不应有的破坏,环境质量下降。这种破坏的直接后果是造成山区经济贫困,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总面积180万km^2,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水土流失面积和年土壤侵蚀总量均居全国七大流域之首,且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地区,约占全流域的98%。1988年,国务院批准将长江上游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并于1989年开始在云、贵、川、甘、陕、鄂、渝等6省1市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长江流域的坡耕地治理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正秋 《人民长江》1996,27(3):37-38
陕西省秦岭以南属长江流域,包括29个县(市),总面积约72 478km^2,其中耕地78.3万hm^2,山坡地占81%,水土流失严重,土层厚度不断减薄,是造成山区农业乃至整个经济滞后的主要症结。80年代后,陕西省连续召开3次陕南水土保持工作会议,嘉陵江流域又被列入国家重点防治区,小流域治理步入新阶段,由防护性治理转向性治理。坡耕地治理开发是小流域综合开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南坡耕地治理开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陇南地区水土资源的利用不尽合理,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6.86%,是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和经济振兴的主要原因之一。1989年该区列入国家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开展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至1993年底,一期工程完成治理面积3413.93km2,使工程区内林木覆盖率提高了12.26%,每年减少土壤流失164739万t,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有余,农村人均纯收入由254元增加到461元。通过重点防治,土地利用趋于合理,各业得到均衡发展,开创了这一地区水土资源保护和农业综合开发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陈福堂 《人民长江》1997,28(2):13-15
目前,长江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存在防洪能力普遍较低,水源污染,水土流失等8个主要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充分发挥流域机构的管理职能,加强流域规划编制及管理工作,研究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经济政策,强化流域管理,促进流域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阜新市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总土地面积10355km2,水土流失面积4552km2,占总面积的43.96%。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着阜新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2003年阜新市阜蒙县、彰武县被列为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项目区,试点期为3年,共治理41条小流域,完成综合治理面积305.72km2。2006年两县又被列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一期工程项目区,治理期为5年,项目区涉及阜蒙县6条小流域,彰武县7条小流域。  相似文献   

17.
张小林  杨东贵 《人民长江》1994,25(10):41-44
稠泥河流域位于甘肃省,系西汉水一级支流,面积168.28km^2。该流域生态系统由于水土流失的长期危害,其空间结构单一,基础结构脆弱,输出功能差,加之人口膨胀与系统输出能力不协调,制约了流域农村经济的发展。自列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后,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经济系统,促进了整个系统向有序结构演进,从而获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效益,流域总产值达到  相似文献   

18.
正陇南市通过综合治理、梯田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等措施,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防治工作。2013年,全市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200 km2,新增封禁保护面积720 km2。陇南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域。近年来市上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力度,2013年争取和落实各类水土保持项目中央投资1.03亿元。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各县区在全力开展抢险救灾的基础上,及早安排部署,开展梯田建设选点、定点和规划设计工作,创建了礼县南丹沟、西和县岷郡山等一批进度快、规模大、质量高、效益好的精品示范工程,流域内初步呈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但水土流失问题是严重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新中国成立70 a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机构逐步建立健全,小流域治理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和推进,重点治理不断壮大,基础科研成果丰硕,法规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万km2,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实现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变。依法编报水土保持方案超过20万个,3.87万个生产建设项目开展了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3.88万起,对22.35万个生产建设项目开展了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治理区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面对新时代"长江大保护"的新要求,需要重点做好3方面的工作:保持持续高压强监管,全方位做好生产建设项目监管管理控制增量;做好顶层设计补短板,强化严重水土流失区域重点治理减存量;建设智慧水保重监测,为维护流域优良生态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自西向东分为四大类型区,由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和鄂黔山地组成的第二台阶区,人口稠密,水土流失严重,20世纪80年代后,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成绩显著,对当前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7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