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备Al2O3-40% TiO2涂层,对涂层进行激光重熔处理.分别对等离子喷涂层和激光重熔涂层进行耐冲蚀磨损性能试验,研究了激光重熔对Al2O3-40% TiO2等离子喷涂层耐冲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重熔消除了Al2O3-40% TiO2等离子喷涂层的层状结构,使得等离子喷涂层中γ-Al2O3转变为α-Al2O3,形成了α-Al2O3+TiAl2O5稳定结构.激光重熔后的涂层组织致密均匀、硬度高,具有冶金结合特征,使得耐冲蚀性能得到极大提高,其磨损特征为冲蚀粒子冲击作用下产生的裂纹、破碎与块状剥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掺杂不同质量分数Y2O3对Al2O3-Y2O3复合涂层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Al2O3涂层,以及Y2O3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30%、40%的Al2O3-Y2O3复合涂层。利用SEM、EDS对粉末以及不同涂层的形貌、组织结构、元素分布进行分析。使用XRD表征粉末和涂层的物相。使用显微硬度仪、纳米压痕测试仪和电子万能试验机对涂层的显微硬度、弹性模量以及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 Al2O3喷涂粉末的物相由α-Al2O3组成,而喷涂得到的Al2O3涂层则由α-Al2O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金属/陶瓷体系高温固体润滑耐磨涂层的抗氧化性能。方法 采用离心喷雾造粒、高压氢还原镀镍和固相合金化技术,制备包覆型NiCoCrAlY/Al2O3-10%B4C复合粉体,并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镍基高温合金上沉积复合涂层材料,通过SEM和XRD研究粉体和涂层的显微结构和物相组成,通过马弗炉研究涂层在高温下的氧化性能。结果 Al2O3-B4C颗粒表面均匀包覆着一层厚度为2~3μm的NiCoCrAlY合金。超音速火焰喷涂NiCoCrAlY/Al2O3-10%B4C复合涂层结构致密,孔隙率仅为0.45%±0.05%,涂层与基体结合良好。涂层和粉体的主晶相均为Ni的固溶体、α-Al2O3相和B4C相,涂层衍射峰强度比粉体有所降低。在850℃氧化96 h后,涂层表面生成了一层连续的灰色物质,其厚度为1~3μm,经EDX分析,其主要元素组成为O、Ni、Al和Cr,说明主要...  相似文献   

4.
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机械合金化对Ni、Al、TiO2、B2O3混合粉末组织的影响。采用等离子喷涂在铝合金基体表面制备了Al2O3-TiB2金属陶瓷涂层,并对涂层进行了显微硬度的测试。结果表明,30%Ni-(Al-TiO2-B2O3)粉末球磨20 h后作为喷涂原料效果最好;在铝合金基体表面成功制备了Al2O3-TiB2金属陶瓷涂层,涂层显微硬度高于铝合金,达到了1400 HV0.1。  相似文献   

5.
反应等离子喷涂(RPS)技术被广泛用于制备不同使用需求的高性能涂层材料。基于经典的铝热反应原理,采用反应等离子喷涂技术分别在近常压和低压环境下制备了Al-Fe2O3涂层,通过XRD、SEM和EDS等分析方法对所制备涂层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阐明了Al和Fe2O3在加热和反应等离子喷涂过程中的反应机理。DTA分析结果表明,氩气氛下长时间热处理产物主要为Fe、Al2O3和FeAl相。然而,在等离子喷涂过程中,低氧分压环境导致中间产物FeAl2O4铁尖晶石相的生成,由于近常压等离子喷涂过程的冷却速度极快,该相可以保留在最终涂层结构中。而低压反应等离子喷涂等离子体射流飞行距离长,还原性气氛和较长的反应时间将其进一步还原为FeAl相。  相似文献   

6.
使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哈氏合金X基体上制备NiAl涂层,再采用最优工艺在NiAl涂层上电镀Pt并进行真空扩散制备出高性能的Ni-Al-Pt涂层. 对NiAl涂层和Pt改性涂层进行高温氧化试验,观察并分析两种涂层的氧化行为、相成分以及微观组织. 氧化动力学曲线结果显示,与原始涂层相比,Pt改性涂层的氧化动力学曲线更接近抛物线,且氧化后期涂层增重较为缓慢. XRD结果表明,Pt改性涂层氧化初期即可在表面快速形成连续致密的Al2O3膜,氧化至90 h时,涂层表面仍主要为α-Al2O3. SEM结果显示,Pt改性涂层氧化30 min后,涂层表面出现θ-Al2O3和α-Al2O3的混生结构. 氧化35 h后,θ-Al2O3基本转化为连续致密的α-Al2O3. 氧化至90 h时,涂层表面主要由呈片状结构的α-Al2O3和团聚成球的NiO组成,涂层仍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TiAl合金表面激光重熔MCrAlY涂层热腐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TiAl合金表面制备了MCrAlY涂层,并用激光重熔工艺对涂层进行处理,研究了TiAl合金、等离子喷涂MCrAlY涂层及激光重熔MCrAlY涂层850℃下75%Na2SO4+25%NaCl(质量分数)混合盐浸泡热腐蚀性能,分析了不同试样的热腐蚀破坏机理,并讨论了激光重熔处理对涂层热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喷涂MCrAlY涂层能显著提高TiAl合金的耐热腐蚀性能,经过激光重熔后可进一步提高其耐热腐蚀性能.MCrAlY涂层在高温熔盐中的热腐蚀发生的是表面氧化反应和内部硫化反应,主要生成Al2O3,Cr2O3,NiO,NiCr2O4,Ni3S2及CrS等腐蚀产物.  相似文献   

8.
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APS)在TiAl合金基体表面制备TiAl3/Al2O3-13TiO2纳米热障涂层。采用SEM、EDS和XRD技术分析纳米热障涂层在氧化前后的微观组织及相组成,并对其在950℃下的抗氧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TiAl合金表面制备TiAl3/Al2O3-13TiO2纳米热障涂层后高温抗氧化性能显著提高,氧化动力学曲线呈对数变化规律,950℃高温氧化时,氧化速率常数为3.7×10-3 mg2·cm4/s。在高温氧化过程中,TiAl3粘结层与TiAl合金基体之间发生元素扩散,TiAl合金基体与粘结层之间界面消失。在陶瓷层与粘结层之间形成均匀连续的热生长氧化物层(TGO),在TiAl3粘结层完全降解为TiAl2相和三元Ti-Al-O化合物后,TGO对陶瓷层和粘结层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强氧化环境中,显微结构和相组成对Fe基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的腐蚀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技术,在1Cr18Ni9Ti不锈钢基体上喷涂制得具有不同微结构和相组成的Fe基非晶/纳米晶的复合涂层。采用XRD、SEM、TEM和DSC等检测方法对涂层的组织和相组成、晶化行为、晶化程度、内部的孔隙等微观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法研究具有不同微结构和相组成的涂层在30%H2O2 (质量分数,下同)溶液中的腐蚀行为,探讨Fe基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在强氧化环境中的腐蚀机理。研究表明,Mo3Si和Fe5Si3相的形成使得涂层耐腐蚀性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和等离子喷涂技术在活塞杆用316L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WC-12Co (WC)/NiCr双重涂层,并制备传统等离子喷涂Al2O3-13TiO2(AT13)涂层作为对照。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维氏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对涂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各涂层界面界限清晰,结合性良好,WC涂层的显微硬度为1363 HV0.3,是AT13涂层的1.8倍。在60 min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条件下,AT13涂层的体积磨损率为WC涂层的4.42倍,WC涂层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在3.5%NaCl溶液中,WC涂层和AT13涂层的自腐蚀电位均低于316L不锈钢基体,避免了电偶效应对基体的优先腐蚀,并且AT13涂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最大,其次是316L不锈钢基体,WC涂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最小,仅为基体的0.57倍。  相似文献   

11.
通过热分解法制备了含IrO2-MnO2中间层Ti/RuO2-TiO2-SnO2电极,采用SEM、EDX、XRD、CV等检测方法对中间层进行表征,同时采用强化加速寿命试验对电极电化学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450℃时前躯体完全氧化并形成固溶体,制备的中间层晶粒细小,表面结构致密,电化学孔隙率小。添加中间层使Ti/RuO2-TiO2-SnO2电极强化寿命由未加中间层的7.5h提高到995.8h,远高于国家标准20h。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电荷离散变分Xα(SCC-DV-Xα)方法计算了ZrMn2和TiMn2及其氢化物的电子结构,分析了电子结构对吸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rMn2氢化物中,H原子与Mn原子的成键作用强于H原子与Zr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TiMn2H中,H原子也是主要与Mn的3p轨道成键,但与Ti的3p轨道也有一定的相互作用;H与Ti的3p轨道的弱键作用减弱了H与Mn的3p轨道的相互作用;吸氢使ZrMn2的c轴比a轴更容易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钒、钕对锂铝硅微晶玻璃析晶与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引入V_2O_5、Nd_2O_3对透明Li_2O-Al_2O_3-SiO_2(LAS)微晶玻璃进行着色,并利用DTA、XRD、UV-VIS等方法分析钒、钕离子对玻璃晶化过程和着色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V_2O_5明显降低了玻璃析晶温度,且以V~(5+)形式存在,使玻璃呈浅黄色,微晶玻璃为红棕色,荷移吸收导致光谱吸收带向长波方向移动,而Nd~(3+)离子的4f轨道为5s~25p~6轨道所屏蔽,对析晶和着色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用氢代乙炔的必要性.通过时HGQU2000/315火焰电孤焊割机的考察和试用证实了用氢代乙炔的可行性,比较了两种气体的性质并提出了使用特性差异和注意事项.提出了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弧等离子喷涂设备在1Cr18Ni9上制备了ZrO_2、La_2Zr_2O_7梯度热障涂层;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涂层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梯度涂层呈典型的层状结构,涂层较为致密,空隙均匀,同时分布有各向的微裂纹.涂层中分布有未完全融化的La_2Zr_2O_7颗粒,保留了其喷涂前的纳米结构.ZrO_2、La_2Zr_2O_7两种材料在涂层中的熔合较好,结合较为紧密,这对提高涂层的结合强度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MoSi2和WSi2的价电子结构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可  易茂中  冉丽萍 《金属学报》2006,42(11):1125-1129
根据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对MoSi2和wSi2的价电子结构进行了定量的分析,通过键距差方法计算了MoSi2和WSi2晶体中各键上的共价电子数.结果表明:在MoSi2和WSi2晶体中,沿(331)位向分布的Mo-Si和W-Si原子键最强,这些键上的共价电子数和键能分别影响化合物的硬度和熔点.晶体中晶格电子数影响其导电性和塑性,MoSi2晶体中含有较高密度的晶格电子,因此MoSi2的导电性和塑性比WSi2好.并从键络分布的不均匀性解释了MoSi2和WSi2脆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TA2与T2的性能分析和试验,确定了焊接方法及焊接工艺参数,获得了优质的焊接接头,解决了TA2与T2异种金属焊接的技术难题,并成功地应用于化工设备的制造。  相似文献   

18.
H2O2在TiO2可见光催化反应中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锐钛矿、金红石及混晶TiO2作光催化剂,研究了H2O2在TiO2可见光催化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H2O2在TiO2表面活性位吸附后可拓宽TiO2的光吸收范围至可见光区;通过对反应体系的荧光光谱分析显示,金红石型TiO2在H2O2存在条件下,经可见光激发可持续稳定产生羟基自由基-OH.光催化实验表明,往反应体系中加入H2O2后,3种光催化剂均能可见光催化降解苯酚,且金红石型TiO2显示出最高的催化活性,反应120 min对苯酚的降解率达80%;在TiO2可见光催化反应过程中,由锐钛矿型TiO2经一系列复杂反应产生H2O2,生成的H2O2虽只是一中间产物,但对污染物的可见光催化降解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非自耗真空电弧炉制备LaMn2Ge2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研究了合金的结构,LaMn2Ge2在常温下具有ThCr2Si2-型晶体结构,空间群为I4/mmm.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合金的磁性能,根据升降温的磁化曲线所确定的合金发生反铁磁-铁磁相变温度有4.3 K的滞后,居里温度约320 K,具有一级相变的典型特征.通过不同温度的磁化曲线结果,计算得LaMn2Ge2在1.43×106A/m外场变化下居里温度附近的最大磁熵变为1.42 J/kg·K.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出系列Fe掺杂的Bi2Sr2Co2Oy,样品,并对样品进行XRD分析,电阻率(p)、热电势(固和顺磁共振研究。结果表明:Fe掺杂浓度x≤0.3时样品基本为单相。Fe掺杂使体系的电阻率略微增大,热电势显著升高,这可能与Fe掺杂降低了空穴载流子浓度有关。Fe掺杂浓度x=0.05样品获得最大的功率因子(power factor,S^2/P)。顺磁共振结果显示,不掺Fe的样品有着较强的顺磁共振(ESR)信号,随着Fe含量的增加,ESR信号向低频方向移动,并逐渐宽化减弱直至消失。这表明Fe掺杂改变了体系的自旋关联状态,占据了Co位参与了Co—O—Co之间的自旋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元素掺杂可以有效地调整体系的自旋关联状态,改善材料的热电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