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也谈OLED     
<正>OLED是未来的显示趋势,这毫无争议,目前为止没有第二种比OLED更好的显示方案。但是,OLED闻名已久,却很少见到真容,其原因是因为目前OLED电视离普及还很远,所以虽然一直对OLED看好,但因为真货很少,OLED电视那种未来的感觉有时确实觉得还很"未来"。但随着OLED创新技术体验馆从北京开始,逐渐开始向全国普及,同时各大厂家也都开始推出一些OLED电视产品,OLED终于不再是可望不可及。在北  相似文献   

2.
李志刚 《电器》2015,(2):70-71
<正>CES 2015,家电企业在彩电领域的比拼上可谓下足了功夫。与往年相同,彩电展区依旧热闹非凡,云集了三星、LG、TCL、海信等国内外家电企业,展示的新品包括OLED电视、量子点电视、曲面电视、8K电视、激光电视以及多样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OLED依然重要回顾2014年,LG将时下最顶尖的两项电视显示技术——OLED有机自发光技术和4K超高清技术相融合,推出了全球首款4K曲面OLED电视。作为OLED最重要的战略推崇者,LG在CES 2015展台上发布了多款OLED电视,其中既有曲面产品,  相似文献   

3.
《中国照明》2011,(5):101-101
内容简介:本书结合我国绿色照明工程计划及国内外LED、OLED照明技术发展动态,以LED、OLED照明技术的工程应用设计为核心内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LED、OLED照明技术的最新喧用技术,包括照明基础知识,LED照明技术,LED照明灯具及应用特性,OLED照明技术,LED、OLED照明技术及工程应用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显示器     
液晶背光源用冷阴极荧光灯技术进展;基于OLED灰度显示的新方法;一种OLED驱动电路的FED驱动电路;基于单机片的LED显屏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于璇 《电器》2015,(2):32
<正>作为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的风向标,每年1月举办的美国CES总能第一时间引爆彩电行业当年的热点话题。OLED电视无疑是2013年CES引发的行业热点,也正是从这一年起,OLED电视在彩电市场上的曝光率大幅提升。具备极佳显示性能的OLED,已经成为彩电业内认定的下一代显示技术。但是,肩负颠覆LED显示技术重任的OLED电视,近两年的发展却不温不火。2014年底,量子点电视得到主  相似文献   

6.
<正>当日企退出、韩企高调登场之际,中国电视机企业对OLED的追逐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不是我不服老,是这世界变化快。"LED背光源液晶电视尚未完全在市场普及开来,OLED已被认定为下一代新型平板显示的主流技术。疲于追逐技术的中国家电业把借LED向OLED转型之机掌握"屏"技术看作是突围日韩的绝佳时机,在分得OLED电视大块"蛋糕"的同时,努力控制市场及行业发展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电器》2015,(10)
<正>2015年9月12?13日,LG电子在北京爱琴海广场举行"璀璨星夜至黑至美——LG OLED TV极致星空展",以期在黑暗环境下为消费者展现OLED电视在对比度、色彩、亮度等方面的优势。在活动现场,《电器》记者除了见到LG今年最新推出的多款OLED电视,更感受到众多消费者对OLED电视的浓厚兴趣。一直以来,彩电行业技术的迭代更新远远快于白电行业。围绕显示技术的争论也从  相似文献   

8.
OLED照明产品具有低能耗、无汞环保、超薄结构设计、高色彩饱和度、面光源的优点,其应用正在不断推广中。综述了OLED照明技术与应用的现状,分析了OLED照明新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OLED照明技术与应用的未来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中国路灯》2011,(5):48-48
三菱之前曾展出过基于钻石视觉技术的155寸OLED电视和由10362块OLED屏拼接而成的巨型地球仪。目前三菱主要将钻石视觉OLED拼接显示技术应用于专业领域,还未打算将这一技术投入到民用领域中。  相似文献   

10.
<正>日韩电视一直在显示技术领域都比较具备话语权,近年来在OLED整体方面更得到极大的扩张,索尼也宣布再次回归OLED的怀抱,LG则依旧是不遗余力地发展OLED技术。在2017年之际,三巨头终于统一了战线,本期《消费电子》评测室也特意选取出4款日韩品牌的高端旗舰电视进行体验对比,希望对大家购买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基于广东省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分析系统,对中国OLED设备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进行针对性检索和分析。从申请总量、申请趋势、重点IPC技术领域和主要申请人等方面对国内OLED设备技术专利进行分析总结,为OLED设备技术领域的科技研发和整体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OLED照明的发展现状及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固体照明领域,更新一代的照明技术OLED已经飞速发展起来。OLED作为平面光源,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光源质量、产品特色等方面都具有传统LED照明无法企及的优势。本文在总结了当前OLED照明的研发现状和市场情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各大公司在OLED照明方面的专利技术,探讨了OLED照明在结构和应用上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消费电子》2012,(2):70-71
NPD DisplaySearch近期发布最新的OLED技术与市场趋势报告(OLED Technology Report)。报告指出2011年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技术进展快速,而2012年将是许多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量产技术达到成熟并应用到大型化面板量产的开始?NPD DisplaySearch预计未来十年OLED技术将持续蓬勃发展,尤其在有机发光材料、有机材料镀膜(colorpatteming)、电路驱动方式与封装(Encapsulation)等技术上都有很好进展。虽然目前OLED最大量产玻璃基板为5.5代,而5.5代以上的量产成本结构尚不明确,但随着AMOLED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电器评介》2012,(2):70-71
NPD DisplaySearch近期发布最新的OLED技术与市场趋势报告(OLED Technology Report)。报告指出2011年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技术进展快速,而2012年将是许多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量产技术达到成熟并应用到大型化面板量产的开始?NPD DisplaySearch预计未来十年OLED技术将持续蓬勃发展,尤其在有机发光材料、有机材料镀膜(colorpatteming)、电路驱动方式与封装(Encapsulation)等技术上都有很好进展。虽然目前OLED最大量产玻璃基板为5.5代,而5.5代以上的量产成本结构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5.
《照明工程学报》2013,(Z1):173-173
南京大学科技园OLED照明工程项目于2013年10月29日顺利竣工。此次照明工程是是世界上少数OLED照明工程之一,标志着我国的OLED照明技术已走在世界的前沿。OLED是LED之后新一代照明科技,具有"护眼","健康","真正的面光源"、"高显色性"、"超低热量"、"更节能"、"更环保"等显著优点。同时,OLED照明技术在医疗、国防、博物馆等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OLED产业将成为世界照明产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尚海龙 《电器》2016,(4):41
正2016年3月9日,酷开在AWE2016上推出首款OLED电视。值得一提的是,酷开是互联网电视品牌中第一个推出OLED产品的品牌。不难想象,酷开推出OLED电视是基于创维一直以来对OLED电视技术的积累。酷开虽然是独立于创维之外互联网电视品牌,但在技术和资源方面是共享的。创维则是  相似文献   

17.
内本文概述了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清华大学在白光OLED照明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白光OLED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正>推动彩电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当属显示技术的迭代与变革。从CRT到液晶显示技术的过渡,让彩电行业进入平板电视时代。如今,显示技术之争烽烟又起,液晶、OLED、激光显示同台竞技,各大阵营也已逐渐明朗。2017年1月,索尼在CES上发布OLED电视A1,引发业界热议;3月底,索尼将A1带到中国。虽然索尼在中国彩电市场的份额有限,但是其在技术层面的号召力不容小觑。此举让OLED阵营为之一振。时隔不久,4月中旬,三星、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夏普确定进入OLED电视领域,全球主流彩电企业由此全部完成站队:三星、TCL、海信选择站队量子点,其余主流彩电企业如LG、创维、长虹、索尼、夏普、松下、东芝、康佳、飞利浦等超过13家企业均选择站队OLED。据介绍,未来的时代,必定是"显示无处不在"的时代,谁来实现这一使命?目前看,OLED可能性最大。过去的显示技术如液晶、等离子、CRT显像管,都只能在平面内显示影像;但OLED不同,它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OLED技术成为最受关注的未来显示发展技术之一,其柔性、自发光的特征赋予了多媒体显示设备更多的可拓展性。而一直掣肘OLED行业发展的争议无非在于其良品率、烧机、寿命和成本几方面,而2019年的初始,各大家电、手机企业等却纷纷拉开了架势,莫非在2019年OLED的春天真的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