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经济贫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06级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量,并筛选出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各100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新生中,贫困大学生在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非贫困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女贫困生的SCL-90各因子分值均高于男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贫困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校应对贫困生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其健康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34)
目的:探讨地方高校入学新生在SCL90、EPQ及UPI测验结果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CL90、EPQ、UPI分别对282名2011级新生及313名2012级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SCL90与EPQ测验结果之间相关显著,且在SCL90各因子上男女差异不显著,在EPQ量表中的E、N分量表上男女生有显著差异;(2)SCL90与UPI测验之间相关显著,并且UPI与SCL90中每个因子间相关显著;(3)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SCL90、EPQ测验结果进行数据拟合,建立了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理论关系模型;(4)判别函数对正常组和危机组被试判别正确率分别为76.3%和54.5%,总体判别符合率为65.4%。结论:SCL90与EPQ及UPI测验结果之间有显著相关,彼此之间相互联系。EPQ人格测验与SCL90中的人际敏感、强迫、抑郁、恐怖及精神病性因子存在内在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3)
目的:探讨以积极心理学为内容的小组干预方法对有创伤经历大学新生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心理健康的效果,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广东省某高校社区101名有创伤经历大学新生,随机分为实验干预组(49人)和对照组(52人),干预前后均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平民版(PCI-C)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UPI)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通过六次干预,干预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心理症状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无干预对照组在量表上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心理干预方法能有效缓解有创伤经历大学新生的症状,可以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5)
本文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和2013级新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横向比较。UPI结果显示连续三年一类学生大约占学生总人数的9%左右。SCL-90结果显示,约有11%的学生总分高,主要心理问题集中在情绪、身心障碍及人际关系等几方面。本文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并总结出有针对性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4):120-121
目的:了解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调查,比较本组患者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的差别,分析患者年龄、病程、文化程度、职业、户籍、经济状况、社会支持对SCL-90评分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SCL-90评分,除强迫、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各因子评分和阳性项目数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患者年龄、病程、文化程度、职业、户籍、社会支持对SCL-90评分有明显影响。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应予以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9)
本研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所选取的高职院校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结果显示:高职新生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焦虑这4项发生率高,抑郁、偏执、恐怖等方面心理问题发生率相对较高,躯体化、精神病性的发生率也不少。本文研究探讨了针对高职新生主要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
目的:探讨90后艺术类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状况及对心理健康影响。方法 :采用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测量、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某艺术学院670名大学新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1心理适应能力一般及其以下水平学生约占85%,总体适应能力不高。2不同性别、户籍、生源地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无显著差异,不同学历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存在存显著差异。3不同心理适应能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非常显著差异。4心理适应能力对心理健康各因子具有反向预测作用。结论:艺术类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能力总体不高,并影响着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55-57
目的是了解粤东地区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使用UPI问卷对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结果为新生UPI筛查率一类占比18.7%,二类占比26.0%。在一类的检出率和二类的检出率上,男生和女生无显著性差异。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占总有效测试人数的3.1%。三个关键题目第8、16和26题做出肯定回答的检出率分别是8.5%、10.9%和6.0%,男女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海训官兵的心理特点进行分类。方法将某部海训官兵212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对海训官兵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评,将其结果与军人常模和地方常模进行比较,并进行Q型聚类分析。结果海训官兵SCL-90的全部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军人常模(P〈0.01);除躯体化、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与地方常模无差异性外,其他因子分亦显著低于地方常模(P〈0.01)。212名海训官兵分成3类。第1类各因子分均值为1.0~1.3分,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第2类除焦虑外其他各因子分在1.5左右,心理健康状况一般;第3类除恐怖和精神病性外,其他各因子分均大于2,心理健康状况较差;3个类别SCL-90因子分和STA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海训官兵的心理健康可以分为3个类别,每一个类别的官兵应该根据心理健康状况区别对待;第3类官兵应该立刻进行干预,第2类虽然无阳性症状,但需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4):164-165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次数对其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心理行为治疗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干预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00名一级亲属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患者住院次数分为初治组(n=100)与复治组(n=200),复治组分为复治未干预亚组(n=100)与复治干预亚组(n=100)。对比各组家属的症状自评评分量表(SCL-90)与疾病家庭负担评分量表(FBS)的评分情况。结果:复治未干预亚组SCL-90评分、FBS评分情况相比初治组与复治干预亚组均显著更高(P<0.05)。复治干预亚组干预后SCL-90评分、FBS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次数会导致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下降,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开展心理行为治疗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使其在照护过程中维持健康心态,为患者带来正能量。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6)
目的:了解地震后汶川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为震后开展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应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对汶川县第一中学的150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地震后汶川县中学生的SCL-90得分整体高于中国青年常模。男生SCL-90得分整体低于女生。不同年级学生的SCL-90总分存在差异(P=0.001)。其中初一年级的SCL-90总分最高,高二年级的SCL-90总分最低。结论:①灾后心理援助必须持续进行,特别关注女性的抑郁、焦虑和恐怖情绪。②灾后心理问题生大大增加,重点是低年级的学生。③学习压力与地震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适当的学习压力或许有助于地震后学生心理状况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9)
通过了解边疆地州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在心理普查中的应用进行反思,项目组制定了边疆地州高校新生SCL-90常模。主要采用SCL-90抽取文山学院2017级、2018级新生进行心理普查。SCL-90在边疆地州高校新生人群中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该研究所建边疆地州高校新生SCL-90常模与2018全国常模和大学生常模、全国青年常模有显著性差异,可作为一个特殊常模,以供参照。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6):73-76
目的:调查分析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设计对策方案,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提供有针对性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对S大学2011~2014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有留守经历组SCL-90测试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留守经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留守经历组女生SCL-90测试阳性率高于无留守经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留守经历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4个因子得分均高于无留守经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留守经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对有留守经历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关注,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帮助学生构建和谐完善的人格素养,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2,(1):97-101
目的:探讨六步标准沟通(CICARE)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银屑病患者自尊水平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9月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收治的86例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采取CICARE沟通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病耻感、自尊水平、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自尊量表(SES)、慢性病病耻感量表(SSCI)、90项症状清单(SCL-90)、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SES评分高于对照组,SSCI、SCL-90、DL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CARE沟通联合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自尊水平及病耻感,提升心理健康度及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4):85-87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加强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治疗及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肺结核患者950例,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法自行设计《广州市肺结核疾病负担调查表》,心理评定量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t检验对肺结核患者SCL-90评定结果与国内常模(1 388例)进行对比研究,分别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的社会及临床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肺结核患者SCL-90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低于国内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的总分、总均分、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多因素分析,人际关系敏感与痰结核菌检查结果有关(P<0.01),抑郁与经济收入、经济负担、交通支出有关(P<0.05),焦虑与肺结核类型、空洞、交通支出、医疗保障有关(P<0.05)。结论:确诊肺结核时患者的人际关系敏感性和情绪低落表现突出,痰结核菌检查阳性、经济收入低是主要影响因素,对于肺结核病患者,医护工作者既要进行对症的生理治疗,同时也要关注心理健康情况,提供及时有效的健康宣教及心理辅导;并完善及落实相关的医疗保障体系,能更好地减轻患者因肺结核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21)
目的:对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采用龚耀先修订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实习护生护生,从SCL-90阳性率较高的前项症状项目来看,以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表现最为突出,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项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结论:实习护生心理有其独特性,应加强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施工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工作绩效,影响项目目标的实现与建筑企业的效益,但目前建筑企业在管理中普遍忽视施工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施工人员心理健康方面的理论研究也非常少,缺乏应有的关注。为掌握施工人员的心理健康现状,对施工人员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调查采用自设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和SCL-90 症状自评量表测评。SCL-90 症状自评量表的结果运用SPSS12.0 和Excel 软件统计,结果显示至少36.59%的施工人员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SCL-90 中的恐怖、偏执因子分与常模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并根据基本情况调查表分析得出施工人员产生心理问题的7 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0)
本文以高职院校486名辅导员为被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测查,结果发现:辅导员职业倦怠整体程度不是太严重,但是职业倦怠情况已经普遍存在;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正常成人常模,大多处于心理健康的边缘;辅导员职业倦怠与SCL-90各因子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辅导员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心理健康状况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6):112-115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BD)患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对264例BD患者进行定式访谈,筛查自杀意念并对有/无自杀意念组进行对照研究,调查其人口学资料、自杀家族史、精神疾病家族史、病程中是否出现过精神病性症状、应付方式及社会支持等资料。结果:264例患者中有自杀意念的比率为74.2%,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以抑郁发作为首发临床相及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均是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BD患者自杀预防应重点关注女性、应付方式不成熟和首发为抑郁相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学习障碍(learning disorder,LD)儿童的个性和家庭环境特征及其对患儿自我意识的影响,为LD儿童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junior,EPQ.J)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FES-CV)等问卷对62名LD儿童(LD组)的自我意识、个性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与对照组58名正常儿童进行比较分析;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个性与家庭环境对LD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影响.结果 LD组儿童在PHCSS评估中显示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幸福与满足等因子得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EPQ.J测验显示LD组儿童精神质、神经质量表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掩饰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FES-CV结果示亲密度、知识性和道德宗教观LD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矛盾性LD组高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LD组儿童PHCSS总分与EPQ.J 中的内外向和FES-CV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有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D组儿童PHCSS总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EPQ.J中的内外向和FES-CV中的亲密度.结论 LD儿童自我意识低于正常儿童,其总分受个性因素中的内外向和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两者影响较大,应及早采取有效的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