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井间地震技术是油气田勘探开发中一项新技术, 是将震源系统和接收系统分别放入井中,在目的层进行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通过记录波的旅行时、振幅和频率等参数,利用其资料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特点,结合测井或地面地震资料进行解释,以了解井间地下构造特征和储层岩性变化.该文针对江37-江372井井间含油砂体不连通情况,应用井间地震技术,采集了江37-江372井的井间地震资料,进行了速度层析成像和反射波成像处理, 反演出了波阻抗剖面、孔隙度剖面和渗透率剖面,通过分析解释,确定了井间地下构造特征和储层岩性变化,验证了井间地震技术解决井间储层细节描述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井间地震技术是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的一项新技术,用于储层研究、油气藏描述和解决某些油藏工程问题。本文介绍了胜利垦71断块井间地震资料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预处理、层析成像和反射波成像。  相似文献   

3.
井间地震技术在樊124井区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12,他引:9  
井间地震技术是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将震源系统置入井中激发并在另一口或多口井中接收地震波,通过对记录的地震波走时、振幅和频率等信息的处理,并结合测井、地质和地面地震等资料进行解释,最终得到井间地下介质的结构特征和物性变化情况。为了掌握胜利油田樊124井区断层的存在和单个砂体连通情况,采集了3对井的高质量原始井间地震资料,并对其进行了直达波旅行时速度层析反演和反射波成像处理,获得高分辨率的井间速度层析剖面与反射波成像剖面。通过综合解释,对樊124井区的井间储集层的横向分布与连通性、小断层、砂泥岩薄互层等复杂精细的地质现象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为提高油气采收率(EOR)及优化油气田开发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实测井间反射高分辨率成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鉴于井间地震资料波场的复杂性,现在多数情况下只能利用初至波的旅行时数据来进行井间层析成像。本文将VSP资料处理技术应用于井间地震资料之中,对两个共炮点道集和两上共接收点道集的上下行反射波作了井间成像,获得了十分理想的高分辨率成像剖面。  相似文献   

5.
井间地震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36,自引:10,他引:26  
系统地介绍了井间地震技术的发展现状。在简要归纳了井间地震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井间地震的采集设备(井中震源与接收系统)和井间地震资料的处理方法(常规处理、层析成像、反射成像),并对现阶段井间地震的应用领域进行了总结,对其应用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井间地震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潜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井间地震技术,讨论了旅行时层析成像技术和井间反射波处理技术,提供了模型数据处理结果和实际井间地震数据处理结果。通过研究表明,井间地震技术能够提供井间层析成像剖面和高分辨率井间反射波剖面,结合井孔资料,可以进行油藏精细描述,指导油气开采。井间地震技术还可用于油田注采和强化采油的动态监控,在油田开发中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吐哈胜北地区宽方位角地震资料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全胜  张峰 《吐哈油气》2005,10(4):320-325
吐哈盆地经过十几年大规模地震勘探,大多数显形圈闭(幅度较大、地震剖面上明显见到)均已被发现和钻探,隐蔽圈闭及裂缝性油藏已逐渐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从近几年国际地震勘探的发展看,宽方位角三维(全三维)地震在寻找裂隙、岩性和隐蔽型油气田方面见到了较好效果,成为寻找隐蔽圈闭的有效勘探方法。宽方位角三维地震处理技术比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有以下主要特点:①在地震成像上,宽方位角采集比窄方位角具有更高的空间成像分辨率;②在储层信息提取上,宽方位角采集比窄方位角信息更丰富、更准确。因此,开展宽方位角三维观测系统采集、处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开发地震技术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许卫平 《石油物探》2002,41(1):11-14,20
开发地震技术是因油气田开发的需要而兴起。随着油气田开发过程的提高,开发地震的重要性将更多地显现出来。我国在地震开发技术总体上仍处于发展阶段,现有的一些方法,或因成像处理及解释手段不够完善,或因信噪比、分辨率及精确度不够高,只能应用于油气田早期开发。为此,提出以下看法。首先,地球物理工程师和油藏工程师要转变观念,进行相互间的知识和技能的优势互补,掌握从地球物理到油藏开发各环节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技能,形成新的油藏建模技术体系。其次,要开发基础研究和实验室模拟研究,再进行实际工区的试验工作,以促使开发地震技术尽快走向成熟;加强方法技术研究,例如井间地震资料成像方法,井间多波及井中时间延迟地震的资料处理解释技术,以及利用井中资料提升到三维资料品质等技术难点应尽快突破;同时提倡多种技术联合应用,使资料有更高的精度和分辨率,这样就有利于开发地震技术投入实用。  相似文献   

9.
胜利油田井间地震装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中华 《物探装备》2004,14(3):154-157
井间地震技术是井中地震技术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作为一种可优化和增加油田末期产量的有效方法,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胜利油田的井间地震采集设备是从三家公司购买的,这些设备都有其自身突出的特点。本文对这三家公司的地震采集装备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罗家地区井间地震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井间地震是将震源与检波器都置入井中进行地震波观测的一种物探新方法,胜利油田与Tomoseis公司合作,在罗家地区进行了成功的井间地震试验,在取得高质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直达波旅行反演处理与反射波成像处理,最终获得较高分辨率的井间速度层析剖面与反射波成像剖面,最高视频率达500Hz,可分辨的最小地震厚度为3-5m,成果剖面经综合解释,对井间储集层的横向分布与连通性,火成岩蚀变带,小断层,砂泥岩薄互层等复杂的地质现象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井间地震资料不仅可直接服务于油气田的开发,而且也可以标定三维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中国陆上石油地球物理核心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我国陆上未来油气勘探开发对地球物理技术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国际流行的特尔菲方法对地球物理关键技术进行筛选,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复杂地区地震采集技术、复杂构造成像技术、复杂储层预测技术、油气田开发地震技术、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软件研发”等五大项陆上石油地球物理科技发展核心技术。文中从各项核心技术发展的战略意义、技术难点及应用前景3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证,阐述了它们形成的合理性和发展的必要性。研究成果已在实际应用中见到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井间地震反射波资料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井间地震反射波资料处理可以看成是有偏VSP反射波资料处理的一种延伸。由于一对井间地震资料相当于近千个有偏VSP,加上反射角增大和频率大幅度提高(约10倍),因此,井间地震反射波资料处理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为此,对井问地震反射波资料处理中的一些技术和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井间地震资料进行了分析,指出井间地震资料具有反射波场较弱、频率很高、管道波能量很强等特点;介绍了井间地震资料预处理方法,从空间属性建立、数据选排(抽道集)、道编辑、频谱分析、随机噪声压制和管波等相干噪声压制诸方面进行了讨论;对井间地震资料的波场分离和成像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井间地震资料的高频特性给噪声压制和同相叠加处理造成的困难,通过提高叠加次数予以解决,对于大反射角对同相叠加造成的影响,则采用限角叠加技术来解决。实际资料处理表明,所采用的处理技术和措施合理有效,获得的反射波剖面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3.
井间地震技术是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解决油田勘探开发难题、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有效技术之一。以HH105井区为例,根据井间地震数据采集的选井原则,结合该区的实际地质情况,对井位选择技术、井间波场正演模拟和二次设计等井间地震采集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井间地震波场的分布规律,制定了井间地震野外施工方法。在HH105井区井间地震采集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较好的原始资料,相比以往资料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升,实际生产应用效果良好,为下一步处理、解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进铎 《中国石油勘探》2007,12(4):42-45,74
较详细地介绍了目前井间地震技术中的3个主要环节:数据采集、处理及成像的新进展和新技术应用。指出井间地震技术丰富了油气藏信息,填补了油气藏信息空白,并在高精度的井震联合标定和油气藏生产过程监测等方面,也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最后分析了目前井间地震技术所面临的难题,并指出将井间地震、地面三维地震和测井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是该技术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15.
对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井间地震在解决油藏开发问题方面具有明显的精度优势,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应用井间地震资料,从不同角度对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井间不同成像方法基本原理的分析,井间成像资料与合成地震记录的对比分析,地层与反射波组对应关系的分析,地层内部变化与地震反射结构的分析,以及井间成像资料与地面地震资料构造趋势的对比分析,得出井间成像资料可以更好地反映地下地质构造形态,同相轴反映的是地导波阻抗界面的认识。对垦71井区井间地震反射波深度域资料进行了波数计算,对其时间域资料进行了频谱分析,并进行了井间地震资料、地面地震资料、测井曲线等的标定对比,认为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能够分辨3-5m厚的薄层。对胜利广利油田的井间地震反射成像资料进行了构造解释,结果表明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具有反映细微构造的能力。井间地震正演模型分析表明,选择大角度道集进行有限角度叠加处理的成像资料可以用于岩性解释。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正面临着从浅层目标向中深层、由构造油气藏向复杂岩性油气藏转移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大,对地震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中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迫切需求,在全面分析深水油气勘探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海上地震勘探技术的新进展:在地震采集方面,研发了高精度拖缆采集装备和"犁式"宽频地震采集技术等;在地震处理解释技术方面,研发了τ-p域"犁式"宽频数据鬼波压制技术、宽频数据逆时偏移成像技术等;在开发地震方面,研发了海上时移地震关键处理解释技术等,尤其是在海上"犁式"宽频地震勘探技术和海上时移地震技术两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中国能源供应的重要接替区—南海深水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实现中国海上油气勘探增储上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关于油气地震勘探的基础研究问题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作者在分析了当前能源形势和油气勘探现状的基础上, 讨论了当前我国深层油气地震勘探面临的难题及主攻方向, 包括: 如何揭示沉积盆地中深层油气赋存的空间与规模、表层干扰抑制问题、信号频带展宽问题、油气田直接预测方法技术、井间地震层析反演及成像等。同时, 指出了当前油气地震勘探基础研究的主要目标是: 在完善地震波场准确叠前偏移成像的同时, 创新与发展第四代的油气地震勘探处理和定量解释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18.
非地震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不同的工作方式可将油田开发中的非地震方法分为地面方法、井地方法,井中或井间方法,文中分别介绍了这些方法在油气预测和油田开中的作用和应用效果。随着油气田高效益,低成本的商业开发需求加剧,特别是非地震技术的进步和分辨率的提高。非地震技术已经或正在向油田开发领域延伸,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井间地震技术在油田的实际应用,辽河油田物探公司在该油田的S1井区进行了Ⅱ方法的井间地震试验。基于此次试验,本文简要介绍了Ⅱ方法的原理和基本成像思路、野外实现方法、成像结果和Ⅱ方法的几点优势,最后对Ⅱ方法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此次试验利用Ⅱ方法获得的反射波主频达70Hz,成像处理之后为50Hz,资料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可以满足精细解释的要求。通过分析认为,Ⅱ方法具有井间地震技术的上、下行波的接收特点,它是对井间地震技术的补充和完善,解决了在没有井中震源的情况下的井间成像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井间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显示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井间地震资料比常规地面地震资料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剖面可用于井间储层的精细解释。井间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显示是实现井间地震资料人机交互解释的必备工作,具体内容包括:①对井间地球物理数据在深度域作精细插值,并加载建库;②实现井间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显示;③对深度域井间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解释。实际资料应用表明,实现井间地震资料的综合显示,得到井间地震资料的属性分析、“三瞬”剖面、道积分等处理后的输出,都十分有利于井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与井间储层的精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