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武汉绿地中心C70巨柱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分析C70高强混凝土泵送施工及强度发展的技术难点。在对胶凝材料激光粒度测试基础上,开展了浆体性能试验与混凝土试配试验。通过对胶凝体系激光粒度测试,确定了活性TH灰对提高体系密实度的作用;通过浆体性能试验,确定了活性TH灰对改善匀质性的作用;确定活性TH灰掺量为25%时,混凝土的匀质性、工作性与强度发展均较理想。工程应用表明采用活性TH灰配合比泵送施工效率高,各项性能理想,确保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2.
结合武汉绿地中心大体积底板混凝土施工及技术要求,开展了系统的配合比设计与相关性能测试。在正交试验基础上,系统性地进行了配合比试验,提出了3组备选配合比。通过水化温升与相关耐久性对比试验,确定了掺量为50%大掺量矿物掺和料的工程应用配合比,混凝土28d干燥收缩率为2.45×10-4,平板抗裂等级为I级。工程应用表明依据该配合比生产的混凝土黏度低、工作性高、强度发展好、温升低,确保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配制19组70.7 mm×70.7 mm×70.7 mm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立方体试块,研究了水胶比、硅灰、矿渣粉、减水剂掺量、钢纤维体积掺量及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强度和流动度的影响。依据试验结果确定出强度和流动性较好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最佳配合比,并提出了配合比计算公式,为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不同掺量的稻壳灰对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所产生的效果。即:设计了5个配合比,分别掺量为占总胶凝材料质量分数的5%、10%、15%、20%和25%的稻壳灰,并对5组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吸水性能、抗冻融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进行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稻壳灰含量在20%以内,稻壳灰含量增加能提高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指标,但会降低其比重;随着稻壳灰含量的增加,高强混凝土的饱和吸水率逐渐降低;稻壳灰有利于提高高强混凝土的抗冻融能力和抗氯离子渗透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矿物掺合料与增效剂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了C30和C40两种强度等级的20个配合比及基准对照组配合比,每个强度等级又设计了3组单掺CTF混凝土增效剂时水泥用量分别减少7%、10%、15%的配合比,复掺时粉煤灰掺量分别为15%、20%、25%,硅灰掺量为6%和9%,CTF混凝土增效剂掺量为10%,通过测试试块在7d、28d、60d的抗压强度,研究其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TF混凝土增效剂单掺时水泥减少量为10%~15%的情况下,增效剂的增效效果最明显,且此时CTF混凝土增效剂对混凝土抗压强度也有很大的提高,当粉煤灰、硅灰以及CTF混凝土增效剂复掺时,试块抗压强度值高于基准组试块,此时粉煤灰最佳掺量为20%左右,硅灰掺量为6%左右,且复掺时由于增效剂的作用以及粉煤灰和硅灰的替代,节约了大量的水泥。  相似文献   

6.
针对15%体积掺量的木纤维混凝土分别进行了立方体试块与空心砌块的试验研究,变掺量的分析木纤维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测试不同水灰比、CR乳胶、减水剂含量下多组木纤维混凝土试块的力学性能。通过试验分析不同的水灰比、CR乳胶掺量与砌块尺寸对木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5%体积掺量的木纤维混凝土经碱液预处理后,在水灰比0.2,CR乳胶掺量5%条件下制备的空心砌块成型较好,密度较小,符合JG/T 327—2011《植物纤维工业灰渣混凝土砌块》中承重砌块的强度要求,实现了大掺量植物纤维混凝土作为承重砌块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活性粉末混凝土是一种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的超高性能混凝土.为了研究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设置水胶比、钢纤维掺量、粉煤灰掺量、硅粉掺量和减水剂掺量5个因素在4种水平下的正交试验,并以试件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5个因素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水胶比、减水剂掺量、钢纤维掺量、粉煤灰掺量和硅灰掺量;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为:水胶比0.2、减水剂掺量5%、钢纤维掺量2%、粉煤灰掺量0.2、硅粉掺量0.18.  相似文献   

8.
王晓军 《混凝土》2021,(3):149-152
为了研究混杂纤维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处理配合比试验与力学特性,首先通过对现有纤维混凝土的情况进行分析,选择通过将不同模量的纤维进行混掺的方式,将聚丙烯腈纤维还有玄武岩纤维混掺,形成混杂纤维混凝土;然后进行配合比设计,根据研究目标即纤维对混凝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将研究内容分为纤维总掺量对混凝土力学特性的影响、纤维比值对混凝土力学特性的影响两部分;最后,按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试验,分别研究纤维总掺量及纤维比值对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纤维总掺量及纤维比值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纤维总掺量及纤维比值对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影响,得到最佳纤维总掺量以及玄武岩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混合的最佳比值,并且分析试验结果。对于抗折强度最佳纤维总掺量为0.1%、最佳纤维比值为1∶1;对于抗压强度最佳纤维总掺量为0.08%、最佳纤维比值为1∶1;对于抗拉强度最佳纤维总掺量为0.1%、最佳纤维比值为3∶1。  相似文献   

9.
该文在现有理论及实验基础上,引入生态型透水混凝土的概念。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生态型透水混凝土的试验配合比设计,选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表,分别研究了目标孔隙率、水灰比、硅灰掺量、粉煤灰掺量四个因素的三种变化水平。在总胶凝材料为450 kg/m~3,胶粉掺量为1%时(其中硅灰掺量7.5%、粉煤灰掺量10%),水灰比控制为0.28,制备的透水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压强度和一定的透水能力(孔隙率可达15%左右)。  相似文献   

10.
魏晓斌  富立志  杨忠伟 《山西建筑》2009,35(20):161-163
根据不同掺量的硅灰、粉煤灰配制高强混凝土,结合28d的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分析了活性矿物掺料品种以及掺量对高强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并对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进行了一般阐述,以进一步推广高强混凝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最紧密堆积为出发点,采用"最小需水量法"和"骨料最紧密堆积模型理念"设计一种掺加混杂纤维的超高韧性混凝土配合比,并通过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对配合比中胶凝材料组分比例、石英砂的种类和比例、水胶比进行调整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m(水泥)∶m(矿粉)∶m(硅灰)=70∶15∶15、20~40目和40~120目石英砂按2.06∶1复配、水胶比控制在0.20左右、钢纤维体积掺量为2%、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为0.1%时,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最佳,28 d抗折、抗压强度分别达35、130 MPa,且扩展度可以达到600 mm,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2017,(3)
通过基础试验以及正交优化试验,研究自燃型煤矸石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其配合比设计参数,结果表明:自燃型煤矸石混凝土力学性能发展规律与普通混凝土基本一致;自燃型煤矸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强度标准差σ为4.4,水灰比相关系数α_a=0.52,α_b=0.01;自燃型煤矸石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的最佳配合比为水灰比0.35,体积砂率37%,减水剂掺量1.8%,各因素显著性优劣顺序:水灰比减水剂掺量体积砂率;自燃型煤矸石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比强度。  相似文献   

13.
结合印度尼西亚特殊高温环境及Meikarta项目大体积底板混凝土施工和技术要求,开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性能测试。经过配合比试验,确定2组备选配合比。通过对备选配合比进行相关耐久性测试,确定了掺量为45%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合比,混凝土28 d干燥收缩率为242×10~(-6),平板抗裂等级为II级。该配合比工作性能良好,工程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胶比、砂灰比、石英粉掺量、硅灰掺量、粉煤灰掺量和钢纤维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较少的试验次数获得了RPC的较佳配合比。  相似文献   

15.
透水混凝土是一种利于促进水循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环保型建筑材料,本文通过分析目标孔隙率、粉煤灰的量、硅粉的量和纳米SiO2的量等因素对透水混凝土正交试验影响。结果表明: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最优配合比为目标孔隙率取16%、硅灰掺量取8%、粉煤灰掺量取10%、纳米SiO2掺量取0.5%;透水混凝土孔隙率的最优配合比为目标孔隙率取24%、粉煤灰掺量取10%、硅灰掺量取2%、纳米SiO2掺量取1%;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的最佳配合比为目标孔隙率取24%、硅灰掺量取8%、粉煤灰掺量取20%、纳米SiO2掺量取1%。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素试验,以胶凝材料活性指数为参数,确定了矿渣粉和粉煤灰在胶凝材料中的合理掺量。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胶比、胶砂比和消泡剂掺量对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流动度及各龄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得到灌浆料初始配合比。研究了硅灰及两种膨胀剂对灌浆料工作性、力学性能及体积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得到最终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矿渣和粉煤灰双掺要比其单掺效果好,两种混合材合理掺量均为4%,影响灌浆料工作性的主要因素是胶砂比,水胶比对灌浆料1 d抗压强度影响较大,而灌浆料3、28 d抗压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消泡剂掺量。硅灰的掺入可以提高各龄期抗压强度,但对流动度有不利的影响。在掺量相同时,UEA膨胀剂对体积稳定性的贡献要优于MEA膨胀剂,其合理掺量为6%。  相似文献   

17.
以三峡库区桥梁锚碇结构为基础,从提高大体积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及其硬化后的耐久性能,兼顾经济性角度出发,利用缓凝高效减水剂、大掺量粉煤灰和矿渣粉取代水泥来降低水胶比和水化热、推迟水化热峰值出现时间;根据锚碇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采用紧密堆积密度确定骨料参数和砂率,结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提出了桥梁锚碇防渗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方法;通过试验获得了防渗大体积混凝土中粉煤灰和矿渣粉的最大掺量及最佳比例,并推荐了桥梁锚碇用C30防渗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验研究了掺稻壳灰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配合比,根据最大密实度理论对掺稻壳灰的RPC进行了基本配合比设计;试验比较了石英砂和天然砂2种细集料对RPC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水胶比的RPC进行试验,推荐了适宜水胶比;以稻壳灰替代硅灰,试验研究不同稻壳灰替代率对RPC的流动性、强度及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天然砂替代石英砂作为细骨料对RPC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及流动度影响不大;掺稻壳灰的RPC的适宜水胶比为0.20~0.22;随着稻壳灰替代硅灰掺量的增加,其收缩率降低且随龄期增长变化减缓,同时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有所下降;建议根据不同使用性能要求选择稻壳灰部分或完全替代硅灰的RPC。  相似文献   

19.
以正交试验设计原理为基础,对影响多孔混凝土植生性能的灰集比、水灰比和掺合料进行试验研究,并进行了配合比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多孔混凝土总孔隙率与连通孔隙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相关性,而孔隙率与抗压强度间不存在良好的线性比例关系。掺合料对多孔混凝土pH值的影响次序为:单掺45%粉煤灰>掺粉煤灰和矿渣微粉各22.5%+5%硅灰>掺粉煤灰和矿渣微粉各22.5%>单掺45%矿渣微粉>单掺5%硅灰;对孔隙率与28d抗压强度的影响次序为:单掺45%粉煤灰<单掺45%矿渣微粉<单掺5%硅灰<掺粉煤灰和矿渣微粉各22.5%<掺粉煤灰和矿渣微粉各22.5%+5%硅灰。综合考虑多孔混凝土的植生性能,本试验范围内的最优配合比为:灰集比1:9,水灰比38%,双掺粉煤灰和矿渣微粉各22.5%。  相似文献   

20.
在前人陶粒泡沫混凝土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设计的试验方法,以陶粒、粉煤灰、发泡剂为三因素,每个因素设置四个水平,共设计了16组配合比方案,进行抗压、称重、导热等试验,得到陶粒泡沫混凝土的强度、表观密度、导热系数等物理力学参数,并寻找出了最优配合比,此时陶粒掺量为50%,发泡剂掺量为3%,粉煤灰掺量为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