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沁水盆地煤储层渗透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渗透率是评价煤储层渗透性的重要参数,通过对沁水盆地煤储层渗透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认为渗透率取决于煤层裂隙特别是煤层割理的发育情况,同时煤级控制了煤层割理的发育,后期方解石等地下流体的充填作用对煤储层割理渗透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而煤岩成分、煤相、矿物质等因素对割理渗透性的作用有限;有效应力、煤层埋深与渗透率呈负指数关系;随着煤层气的开采煤基质的收缩作用增大了煤层渗透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煤储层渗透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55,自引:4,他引:55  
叶建平  史保生 《煤炭学报》1999,24(2):118-122
利用90年代以来全国煤层气钻井的大部分试井渗透率资料,客观地评价了我国主要煤层气聚集区、带煤储层渗透性状况,研究了中国煤层渗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我国煤层渗透率普遍低于美国煤盆地.区域上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华北聚气区东部渗透率相对较低,而西部渗透率相对较高.东北聚气区、华南聚气区煤储层的渗透率较低.地应力是影响中国煤层渗透率的主要因素,渗透率随深度的变化趋势是应力的函数.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16,(2):123-125
根据水力压裂法对新集矿区山西组的S5、S9测孔的原地应力进行测试,研究煤储层的地应力分布规律,建立煤储层地应力与煤层埋藏深度的关系模型;通过对煤岩体内裂隙随正应力的变形研究,建立三维渗透率-地应力关系模型。为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在详细研究吐哈盆地煤储层物性的基础上,对该盆地煤层气前景进行了初步评价。根据煤储层的孔隙分布特征、渗透性及对甲烷的吸附能力,吐哈盆地可分为:①盆地南部沙尔湖预测区及大南湖预测区的贫气区;②北部坳陷及哈密坳陷的低中煤层气富集的中渗区;③盆地西部的艾维尔沟矿区、托克逊坳陷及东部的野马泉勘探区为中等煤层气富集的低渗区。认为今后煤层气研究工作重点区域应放在有利煤层气储存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煤孔隙的成因类型及其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张慧 《煤炭学报》2001,26(1):40-44
以煤财显微组分和煤的变质与变形特征为基础,以较大量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为依据,将煤孔隙的成因类型划分为四大类(原生孔、外生孔、变质孔、矿物质孔)十小类。研究结果表明,煤孔隙的成因类型多,形态复杂,大小不等,各类孔隙都是在微区发育或微区连通,它们借助于裂隙而参与煤层气的渗流系统。孔隙的成因类型及其发育特征是煤储层生气储气和渗透性能的直接反映,颇具理论与实用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
煤储层渗透率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获得,而用试井方法求取煤储层渗透率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于煤层气勘探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目前煤层气勘探阶段所采用的4种试井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设计、工艺和施工程序,并指出了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声场作用下煤储层渗透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永东  李业  崔悦震  阳兴洋 《煤炭学报》2017,42(Z1):154-159
利用自主研发的声场作用下煤层气渗流实验系统,实验研究了声场对煤储层渗流特性的影响。实验得出:不加声场下,煤体的渗透率随有效应力比、有效体应力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渗透率初始快速降低,然后趋于平缓,最后增大;有效应力比恒定时,煤体的渗透率随有效体应力的增大而减小,最后趋于平缓;声场作用下煤体的渗透率大于无声场下,渗透率随声场作用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且渗透率随声强的增加而增大,声场作用前后渗透率之比与声强呈线性关系;相同条件下,声场能促进煤层气扩散、运移,离震源越近,声场提高煤层渗透率效果越明显,因声波在煤层中传播发生衰减,声能降低,煤层气流量增量与距震源距离呈负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8.
陈刚  秦勇  杨青  李五忠 《煤炭学报》2014,39(3):504-509
通过开展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高中低煤阶不同含水饱和度煤储层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了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煤层气产出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不同煤阶煤储层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增加均呈现负指数函数降低的规律。在有效应力小于5 MPa时,煤储层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增加快速下降73%~95%,平均87%,煤储层应力敏感性最强;有效应力在5~10 MPa时,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增加而较快下降5%~18%,平均10.4%,煤储层应力敏感性较强;而当有效应力大于10 MPa后,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增加下降速度减缓,应力敏感性减弱。实验结果表明中高煤阶煤储层应力敏感性随有效应力增加要弱于低煤阶。随着煤样含水饱和度的增加,煤储层应力敏感性也逐渐增强。根据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规律提出了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应遵循缓慢—保压—持续的排采工作制度,才能获得煤层气最大产出量。  相似文献   

9.
将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NMRI(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引入测定煤储层渗透率研究,阐述了利用NMRI成像技术测定煤储层渗透率机理,利用毛管渗流定律和BT弛豫理论给出了煤储层核磁渗透率的计算公式,指出T2分布谱与宏观的煤储层渗透率和微观的煤孔隙结构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建立了核磁参数与煤储层渗透率间的关系表达式.以不同地域煤矿为例(阜新五龙矿、孙家湾矿,北京大台井,鸡西滴道矿),选取5个煤样试件.利用Bracket47/40型核磁共振成像仪分别在TX,CZ和SZ剖面得到了水分布状态云图,分析了不同煤储层孔隙一裂隙结构特点及分布规律,并据此计算了煤储层渗透率.核磁实验结果表明,鸡西滴道矿煤层渗透率最大为9.36%,大台井煤层渗透率最小为2.34%.  相似文献   

10.
煤储层孔隙研究现状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前人就煤储层孔隙特征研究的方法和成果进行了初步总结,提出了针对煤层气抽放的煤储层孔隙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多因素叠加作用下煤储层渗透率的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吉林  秦勇  傅雪海 《煤炭学报》2012,37(8):1348-1353
分析了煤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讨论了有关黏性渗流的基本理论问题。在不同轴压、围压和气体压力梯度下,对山西晋城矿区原状无烟煤煤样进行了三维应力场的CH 4渗流实验,计算并分析了有效应力、煤基质收缩、气体滑脱效应等因素对渗透率的影响及其叠加作用的表现。认为吸附态的CH 4分子组成了煤储层孔-裂隙气体渗流的边界层,滑脱效应存在于边界层以外,煤储层渗透率的动态变化是有效应力、煤基质收缩效应和滑脱效应叠加作用的结果,渗透率在压力梯度0~0.1 MPa阶段衰减最为显著,滑脱效应对渗透率的贡献远小于基质收缩效应,且随着压力梯度的增大而几乎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煤储层特征及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状况.结合我国煤层结构复杂,煤储层渗透率变化大的特点,介绍了目前煤储层研究方面的突破,并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指出了我国煤储层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煤的渗透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14.
彭春洋  陈健  原晓珠  湛祥惠 《煤》2011,20(5):38-42
煤的渗透性是控制煤层气在煤储层中流动的最关键参数。探讨煤的渗透率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对于煤层气的勘探开采及动态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详细分析了裂隙系统、煤岩组分类型、煤的变质程度、有效应力、基质收缩、克林伯格效应等方面对煤储层渗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潞安矿区19组注入压降试井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区现代地应力平面及垂向分布特征,探讨了现代地应力对煤储层渗透率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潞安矿区3号煤储层整体为中-低应力区,应力场类型在垂向上呈非均匀分布,埋深400~610 m区域为走滑断层应力场(σHvh);埋深610~800 m区域为正断层应力场(σvHh)。潞安地区现代地应力场测压系数与埋深关系的关系式为:131.67/H+0.165 9≤K≤544.72/H+0.238 0,整体表现为"浅部离散,深部收敛"的特征。煤储层渗透率与水平主应力、水平主应力差和有效应力密切相关。煤储层渗透率与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及其应力梯度存有较好的幂函数关系,煤储层渗透率都随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及其应力梯度的增加而快速减小。水平主应力差通过控制煤储层裂隙开合来影响渗透率,当矿区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与煤储层优势裂隙组发育方向一致时,煤储层中的裂隙受拉张作用,煤储层渗透率提高;当矿区...  相似文献   

16.
煤层中水-气两相流体渗透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储层的渗透性是反映煤层中气、水等流体的渗透性能的重要参数,决定着煤层气的运移和生产。应用煤岩学的方法,从原地应力、有效应力,煤层埋藏深度与原始储层压力,天然裂隙和压力变化等几个方面,对影响煤层渗透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了煤层渗透率与原地应力、有效应力存在相关性,渗透率随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原始储层压力增大而降低,天然裂隙发育有利于提高渗透性,在开采中受克林肯伯格效应、基质收缩及有效应力影响的结论,为预测煤层气储层的渗透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用试井方法获取储层的渗透率,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油气及煤层气勘探评价中的有效方法。本文介绍了表皮效应、井筒储集效应、无限作用径向流、储层的边界响应、调查半径和多孔行为等几个有关试井的基本概念,阐述了试井分析模型的建立条件,利用实例说明了根据储层模型响应及实测的储层响应进行参数分析的原理及步骤。  相似文献   

18.
青海木里煤田江仓矿区含煤面积大,煤炭资源丰富.结合木里煤田江仓矿区地质情况分析了煤储层特征,在使用吸附法分析矿区煤样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微观空隙结构以及割理对煤层气的影响作用.体积法也被用于计算江仓矿区地质资源量.结论为:①江仓矿区煤厚变化大、总厚度大、煤层间距小,有机组分以镜质组和情质组为主,壳质组含量很少,这些均有利于煤层气的形成;②研究区储层物性较好,有利于煤层气的赋存及开采;③江仓矿区地质资源量共57.41亿m3,平均资源丰度1.04亿m3/km2.  相似文献   

19.
对采自大佛寺煤矿侏罗系中统延安组4上、4#煤的煤样,采用压汞、低温液氮吸附、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系统分析大佛寺井田煤储层孔隙大小分布特征、孔隙类型、孔隙成因类型。研究表明,大佛寺井田4上、4#煤储层孔隙度为2.70%~6.30%,以小孔为主(10~100nm),孔隙类型以墨水瓶状或细颈瓶形孔为主,孔隙成因类型均属于原生孔中的组织孔。大佛寺井田4#煤储层裂隙发育(一般为5~20μm),渗透性好,对煤层气开发有利。  相似文献   

20.
基于煤层渗透率变化对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重要性,研究了煤中矿物质与CO2反应引起的煤层渗透率随时间变化以及渗透率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煤体渗透率随CO2注入时间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渗透率变化量最大值出现在注入CO2后的1.75个月左右;煤储层中注入CO2对原始渗透率较低或较高的煤层改善效果都不理想,而对中等原始渗透率(0.303 6~3.099 0)×10-3μm2的煤层改善效果较好。最后通过分析渗透率与孔隙度随时间的关系,建立了R-R型、I-R型、I-I型3种孔隙度-渗透率关系模型,其中,I-I型对煤层气开发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